矮子踩高跷歇后语怎么说精辟60条

矮子踩高跷歇后语

1、矮子踩高跷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1)、梦里捡钱——白高兴一场 江里的浪花——不是吹的

(2)、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一盘散沙---捏不到一块十二月门神---一个东,一个西十五个铜钱丢在地上---七零八落大蒜老了---扯破衣衫分家水桶断了箍---散了头发纺纱---不合股打铁的拆炉子---散火(伙)了闭门造车---不合辙山窑里的石灰遇到水---四分五裂豆渣贴对联---不沾板油里掺水---合不拢背靠背走路---各分东西诸侯称王---各自为政唢呐配笛子---响(想)得不一样鸭子过河---各奔各的吹断尿桶箍---散了板聋子打炮仗--散了吧窗子不跳不进---格格不入隔夜的现饭---捏不笼嗑瓜子嗑出虾米来---什么仁(人)都有瞎子戴眼镜---不对光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3)、樟柳神 短篇小说  是《三篇》中的一篇。张大眼是个催租的人。一天,一早进城。正在品烟时,忽听有歌声。他想: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樟柳神!他听说,樟柳神能未卜先知。于是他掐断了头发丝,把樟柳神藏在袖子里。樟柳神小声地跟他说:“你一会要挨30大板。”刚进城,他糊里糊涂撞到给县官王老爷喝道的锣夫身上,果然老爷吩咐打他30大板。他哈哈大笑,说:“我早就知道自己今天会挨老爷30大板。”他一五一十把情况说了一遍,樟柳神就归老爷所有。于是老爷每次升堂,都在大帽里藏着樟柳神,不料樟柳神却一声不发。等退堂,老爷本想怪罪于他。他反而将老爷一军:“老爷断案,啥都来问我,要老爷何用?”老爷问他官场上别的事情,他也不点破。平常老是在老爷耳边尽说一些没盐少醋的淡话,没完没了。弄得老爷实在烦得不行,就从大帽下面把他捏出来,摔到窗外。樟柳神偏不走,一趯一趯地又蹦哒回来了。口里还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原载《上海文学》1992年第1期(卷三P142)

(4)、仁慧 短篇小说 仁慧是观音庵的尼姑。原来观音庵是由一位外号叫“二无用”的二师父主持,她是个中年尼姑,是个很忠厚的人,一天只是潜心念佛,对庵里的事不大过问。在她当家的这几年里,弄得庵里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里长满了荒草,一片衰败景象。“二无用”也知道自己的确无用,就退居二线,由仁慧来接替她当家。仁慧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她募化到一笔重款,把正殿修缮油漆了一下,焕然一新。她不主张一天老是敲木鱼念那几本经有什么意思?为什么尼姑不能放焰口呢?她搞了“放焰口”。解放后,土改工作队没收了观音庵的田产,征用了观音庵的房屋。观音庵的尼姑大部分还了俗,有的嫁了人。她后来在镇江北固山开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馆,卖素菜、素面、素包子,生意很好。菜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饺子。这时候她已经 60多岁了,看起来仍像 40岁的人。原载《小说家》1993年第6期(卷三P189)

(5)、要账 短篇小说 张老头一天突发奇想,当年老友李老头曾经欠他 50元。于是要他二儿子陪他从北京到天津去讨债。李老头对此不认账。结果闹到派出所。值班民警判决:“李老头和张老头合计合伙开煤铺,李老头答应拿出 50块钱,他没拿,因此欠张老头 50块钱。现在判决李老头拿出 50块钱还给张老头。”李老头只好拿出 50块钱。值班民警继续说:“张老头答应拿出 50块钱,也没有拿,张老头欠李老头 50块钱,就该偿还。现决定,张老头将李老头还给张老头的 50块钱还给李老头。现在,谁也不欠谁的钱了,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你们都回去吧。” 原载 《平顶山时报》1994年 3月 2日(卷三P221)

(6)、三月间的樱桃---红了小孩子玩的不倒翁---没有摔过跤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开笼的包子---热气腾腾的五月的苋菜---正在红中凤凰头上戴牡丹---美上加美甘蔗水加蜜糖---甜上加甜四季开花---长春玉皇爷的帽子---宝疙瘩皮匠的扁担---两头翘(俏)老柳树发芽---回春地瓜去了皮---净质向阳石榴---红似火苋菜打汤---鲜红男儿的田边,女儿的鞋边---好看池塘藕---嫩的好肚脐眼说话---腰言(妖艳)扁担挑彩灯---两头美秋后的高梁---穗红,秆红,根也红泰山的青松---万古长青破絮包珍珠---好的在里面猪八戒舔磨刀岩---心里锈(秀)落锅的虾子---红透了绿绸衫上绣牡丹---锦上添花嗓子里挂铜锣---话音响又脆锦上绣花---好上加好鲤鱼尾巴---红的螃蟹刚脱壳---肉嫩嫩的

(7)、大石投海---一落千丈书童冼墨---越洗越黑火车到站,轮船靠岸---停止不前了司务长分东西---后一名申公的眼睛---朝后头看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老雕变野猫子---一辈不如一辈年年十八岁---无长进坛子里养乌龟---越养越小屁骨上挂蒲扇---跑倒风张果老倒骑驴---只看后头狐狸出去老鼠来---一代不如一代穿新鞋走老路---因循守旧南风天石头出汗---回潮了经霜的红薯叶---褪色了麻布袋草布袋---一袋不如一袋黄鼠狼生耗子---一辈不如一辈眼睛生在后脑上---不向前看野鸭窝里抱家雀---一辈不如一辈温度计掉进了冰箱里---直线下降蜜和黄连---先甜后苦醉雷公---胡劈(复辟)鞋底上摸油---滑下去了獾生老鼠--一辈不如一辈

(8)、我们常耳闻这样一句话——“我们俩真有缘分!”,这经常缘于二人有某些相似之处,或性格相似,或志同道合。“饮食”和“男女”的缘分,也概莫能外。

(9)、曾经看过一部制作精良的历史古装剧,《大秦帝国之裂变》。里面讲到,商鞅初到秦国时,秦国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当世人才众多,却皆不愿为秦国效力,商鞅也评价,秦国人太少了。可是,品尝了秦国三样特色——秦酒、苦菜、肥羊炖——的商鞅,深深被秦国菜肴中蕴含的敦厚民风所感染,这种凛冽、苦寒、厚重和好客的民风,构成了商鞅信任秦国变法的重要基石。

(10)、露水 短篇小说 这一对露水夫妻。女的,在死了丈夫之后,靠上了一位萍水相逢的男人,可这位偕她卖唱的露水丈夫很快也死了,女人再一次面对丧偶与孤独的命运。男的原来开一家小杂货店,就在御码头下面不远,日子满过得去。他好赌,每天晚上在火神庙推牌九。把一间杂货店输得精光。老婆也跟了别人.他没脸在街里住。就用一个盘子、两根筷子上船混饭吃。女的是一个下河草台班子里唱戏的。草台班子无所谓头牌二牌,派什么唱什么。后来草台班子散了,唱戏的各奔东西。她无处投奔就到船上来卖唱。后来,男的得了绞肠痧,折腾一夜,死了。女的给他刨一个坟,把男的葬了。她给他带了孝,在坟头烧钱化纸。原载《十月》1993年第6期(卷三P193)

(11)、正月十五踩高跷 ———— 一半不是人;半截不是人

(12)、牛飞 短篇小说   是《三篇》中的一篇。彭二挣买了一头黄牛,越看越喜欢。夜里,做了个梦,梦见牛长翅膀飞了。他觉得这梦不好,要找人详这个梦。他越想越嘀咕,决定把牛卖了。豁着赔了本,贱价卖了。卖牛得的钱,缠在胳臂上,往回走。归至半途,见有鹰食残兔,近之甚驯。遂以巾头絷股,臂之。鹰屡摆扑,把捉稍懈,带巾腾去。此虽定数,然不疑梦,不贪拾遗,则走者何遽能飞哉?梦,到底可信不可信,先不去讨论它。但,它对中国人强烈的心理暗示,恐怕是深入骨髓,说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遗传基因也不为过。《牛飞》里的三老,当然是汪曾祺虚构出来的人物,他们 3人对待梦的态度,其实也就是人做了梦,特别是奇怪的梦以后,下意识的心理反应过程:初而不信,继而嘀咕,后是在现实中寻找对应信息。 因为有了强烈的心理暗示,指导着彭二挣对自家的牛,作出了违反常理的处置,结果牛卖了,钱也丢了。牛飞钱失。三老对此的态度,也仍然是人对事件与梦信息是否对称的 3个心理变化过程:不该信梦!梦都梦见了,这是命!唉,无所谓,无所谓(不是达观,是自我安慰)。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唉!梦在文学中,幻美逸伦,妙不可言,但在现实世界里,实在是窥觑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枚小小的密码。原载1992年《上海文学》第1期(卷三P142)

(13)、板凳上放鸡蛋——好险;冒险;危险;靠不住;不可靠

(14)、陈银娃 短篇小说   是短篇小说《塞下人物记》中的一篇。有一次,汪曾祺随马车到片石山去。在那里他见到了赶车能手陈银娃。他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眉清目秀,穿了一件大红牡丹花的“腰子”,布衫搭在肩头。老车倌跟银娃说了几句话。银娃看了看车上的石头,说:“你们真敢装!这一车够 4800斤!”又看了 3匹马,称赞道:“好牲口!”然后掏出烟袋,点了一锅烟说:“牲口打毛了,它不知道往哪里使劲,让它缓一缓。”3锅烟抽罢,他接过鞭子,腾地跳上车辕,甩了一响鞭,“叭 ---!”3匹牲口的耳朵都竖得直直的。“嗬!”辕马的肌肉直颤。紧接着,他照着辕马的两肩之间狠抽了一鞭,辕马全身力量都集中在两只前腿上,往前猛力一蹬,挽套的马就势往前一冲,车上来了。他跳下车,把鞭子还给车倌。3个车倌同声向他道谢,“嗳!谢啥咧!”他已经走进了高粱地。 只见他的黑黑的头发和大红牡丹花的“腰子”在油绿油绿的高粱丛中一闪一闪,走远了。老车倌告诉汪曾祺,陈银娃赶车是家传,他父亲就是一个有名的车倌。有人曾经跟他打赌:那人戴了一顶毡帽,陈银娃的父亲一鞭子抽过去,毡帽劈成了两半,那人的头发纹丝未动。原载1980《北京文艺》第9期(卷二P62)

(15)、(拼音读法):qǔ cháng bǔ duǎn

(16)、矮子爬楼梯 ———— 巴不得;想一步登天;步步登高;比原来高一步;步步高升;一步高一步;迫切盼望;巴弗能够;步步升高

(17)、伞兵跳伞——一落千丈 城头上跑马——兜圈子

(18)、少年棺材匠 短篇小说    是短篇小说《小学同学》中的一篇。汪曾祺与徐守廉很要好的同学。他很聪明,功课很好,他们常到棺材店里玩。去“玩”的目的是去看棺材匠做棺材。徐守廉小学毕业没有升学,就在他家的棺材店里学做棺材的手艺。汪曾祺读完初中,心想:为什么要当棺材匠呢?”话到嘴边,没有说出来。觉得当棺材匠不好。为什么不好呢?也说不出来。原载《北京文学》1989年第1期(卷三P104)

(19)、画壁 ---聊斋新义  短篇小说有一商队,其中朱守素,有货十驮,随队同行。酒泉有一座佛寺,殿宇虽不甚弘大,但是佛像庄严,两壁的画是高手画师手笔,名传远近。朱守素很想去瞻望。进了正殿,他慢慢地去看两边画壁,东壁画有一垂发少女,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朱守素目不转睛,想入非非。忽然觉得自己飘了起来,如同腾云驾雾,落定之后,已在墙上。朱守素尾随着垂发少女,经过一道游廊,到一小屋跟前,他不知这是什么地方。忽然听到外面皮靴踏地。他赶快藏入壁橱里。后来听外面没有声息,又偷偷出来,开门眺望。画上竟出现他自己的像,竖起耳朵。由观壁画而入画壁,再由画壁入壁画,后回到禅堂,壁画是真?画壁是假?画中人是真?壁中人是假?抑或全然相反?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也是假,假也是真,真真假假,实实虚虚。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原载《北京文学》1988年第8期(卷三P95)

(20)、八月十五的月饼——人人欢喜;个个喜爱;上下有

2、矮子踩高跷歇后语怎么说

(1)、砸杏核砸出个小鳖 ———— 不是人;不是仁

(2)、马道士是一个有点特别的道士,和一般道士不一样。他随时穿着道装。在高邮当道士只是一种职业,除了到人家诵经,才穿了法衣,高方巾、绣了八卦的“鹤氅”,平常都只是穿了和平常人一样的衣衫,走在街上和生意买卖人没有什么两样。他的道装也有点特别,不是很宽大、很长,高邮那里说人衣服宽长不合体,常说“像个道袍”,而是短才过胫。尤其特别的是他头上的那顶道冠。全城只有他一个人戴这种冠,汪曾祺在别处也没有见过。马道士头发很黑,胡子也很黑,双目炯炯,说话声音洪亮,中等身材,但很结实。他不参加一般道士的活动,不到人家念经。更不搞画符捉妖。他是个独来独往的道士。他无家无室(一般道士是娶妻生子的),一个人住在炼阳观。炼阳观是个相当大的道观,前面的大殿里也有太上老君,值日功曹的塑像,也有人来求签、掷珓……马道士概不过问,他一个人住在后面的吕祖楼里。吕祖楼是一个孤零零的很小的楼,没有围墙,楼北即是“阴城”,是一片无主的荒坟,住在这里真是“与鬼为邻”。

(3)、一千只麻雀炒一盘子---嘴多山麻雀相会---叽叽喳喳老太太纺纱---慢慢地拉老婆婆坐粪桶---屎少屁多吹灯念古词---瞎叨叨嘴上挂胡琴---边扯边拉狗扯羊肠---越扯越长周瑜穿草鞋---穷都督(嘟嘟)酒桌上的盘子---碟碟(喋喋)不休裱背匠开糟坊---酒少画(话)多楼上屙屎---拉得长

(4)、额头挂钥匙——开开眼界 井里丢石头——不懂(咚)

(5)、王大力 短篇小说   是短篇小说《塞下人物记》中的一篇。他是个搬运工人,前5年就死了。大家都叫他王大力,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真名字。离车站二里有一个扬旗。扬旗对面有一座孤山头,人们就叫它孤山。这一带的山都是当地人依山地形貌取名,如孤山、红山、马脊梁山。孤山不算很高,不过爬到山顶,周围几10里都看得清清楚楚。汪曾祺曾经上去过。空着手也不能一口气走到山顶,当中总得歇一会。有人跟王大力打赌,问他能不能扛3麻袋绿豆一口气上山。粮食里重的是绿豆。一麻袋绿豆270斤。3麻袋,800多斤。他一口气扛上去了,跟没事似的。他吃两个人的饭,干3个人的活。有一次,火车过了扬旗,已经拉了汽笛,他发现,轨道上有一堆杉篙,不知道这是谁干的事。他二话没说,跳下月台,一手抓起一根,乒乒乓乓往月台上扔。后一根杉篙扔上去,火车到了。他爬上月台,脱了力,瘫下来,死了。他留下一个媳妇,一个儿子。现在,他原先的同伴共同养活着他的家属。他们按月凑齐了钱,给他的遗孀送去。她就给这些搬运工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原载《北京文艺》1980年第9期(卷二P62)

(6)、音序查字法 | 部首查字法 | 数笔画查字法

(7)、矬地炮(个子矮小的人)个细高挑儿(身材细长的人) -取长补短。

(8)、内容来源网络,本平台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告知。

(9)、许多看似与“男女”和“饮食”无关的事情,现实中也与之息息相关。东北的二人转,这个看似与饮食毫无关联的曲艺活动,其产生与东北物产的丰饶是离不开的,由于丰足的物产和寒冷的天气,不少夫妻足不出户,在家中载歌载舞。著名的“裙长理论”亦是如此——女人的裙长可以反映经济的兴衰,裙子愈短,经济愈好,裙子愈长,经济则愈困难。

(10)、八月十五的月饼——人人欢喜;个个喜爱;上下有

(11)、鹌鹑要吃树上果——够不着;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12)、迟开的玫瑰或胡闹 短篇小说邱韵龙有点五短,又是大肚子,唱不了大花脸。他打小,爱看书、瞧报。爱讲故事,《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西游》《水浒》《红楼》,全都看得很熟,就连外国小说《基度山恩仇记》《茶花女》也是烂熟于心。每天说一段,能说个把月。不少年轻人,很爱听他白话。他不赌钱,不抽烟,不喝酒,只爱好吃。他22岁结婚,生了个女儿,像他,胖呼呼的,挺好玩。他常带女儿到后台转转。不觉,结婚已小40年了,一家子过得和和美美、风平浪静。没想到:他突现奇葩,恋上了一个公共汽车公司卖月票的女售票员。他送她回家。天热,女的拧了一个手巾递给他:“你擦擦汗。我到里屋擦把脸,你少坐一会。”过了会,女的撩开门帘出来:一丝不挂。从此,他天天闹着跟媳妇离婚,媳妇先前不同意。但架不住他天天蘑菇,好端端一个家终于散架了。他有句名言:“我宁可精精致致的过几个月,也不愿窝窝囊囊地过几年。”后来他得了心肌梗死,住进了医院,新的相好没来,说是没有名分,还是原配老婆侍候,端屎端尿,一直照顾到他死。剧团的同事都说老邱是迟开的玫瑰,胡闹!原载《香港文学》1991年第1期(卷三P119)

(13)、礼俗大全    短篇小说 吕虎臣住在准提河南边,挨着准提庵。四面不挨人家。他中年丧妻,没有再娶。只有个女儿叫吕蕤,小时候放鞭炮,崩瞎了一只左眼,因此整天戴了深蓝色的卵形眼镜。吕虎臣和城里的几大户,马家、杨家、孙家都是亲戚。尤其和孙家是至亲。孙老头儿名筱波,但是满城人都叫他“孙小辫”,因为他一直留着一条黄不黄白不白的小辫子,辫根还要系一截红头绳。孙筱波得了一种怪病,两脚不能下地。不久,就呜呼哀哉了。吕虎臣是个礼俗大全,亲戚朋友家有婚丧嫁娶,必需请他到场。做寿倒没他什么事,他只是看看寿堂。麻烦复杂的是办丧事。孙筱波的丧事把吕虎臣累得够呛。没想到这是他一生中操办的后一件丧事。吕虎臣送客回来,摔了一跤,当时口眼歪斜,中风失语。他自己知道,这一回势将不救。—他曾经中过一次风,这回是复发了。中风怕复发。他脑子还清楚,也还能含含糊糊,断断续续交待几句后事:时值兵燹,人心惶惶,不要惊动亲友,殓以常服,薄葬,入土为安;不要通知女儿吕蕤。吕蕤已经结婚怀孕,在菱塘桥婆婆家生孩子,不能受刺激,等她生养休息后再慢慢告诉她;遗著一卷,有机会刻印若干本送人。他的遗著是:婚丧   嫁娶礼俗大全   吕蕤回来,看到父亲的新坟,扑上去嚎啕大哭,把坟土都湿了一圈,怎么劝也劝不住。原载《大家》1996年第5期(卷三P324)

(14)、见到胡子就是爷爷---不辨真假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分辨牛奶拌墨汁---混淆黑白戏台上打架---不知真假两个哑巴吵嘴---不知谁是非河中摸鱼---大小难分茄子炒胡瓜---不分青红皂白狗吃猪屎---不分好坏隔山买牛---不知黑白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15)、李三短篇小说   是短篇小说《故里杂记》中的一篇。他是地保。过年的时候,把灯对子挂地庙门边。到了晚上,把香钱的柜子打开,数钱。有人家来还愿,供猪头。完事后,这7斤半的猪头自然成了他的下酒菜。够他消受好几天。地方上发现无名尸体,他拿了捐簿,去化缘。然后买一口薄皮棺材装殓了事;要不用芦席一卷,扔到乱葬冈埋掉。募化得来的钱也没人查账。他个头瘦小干枯,迷瞪,总像没睡醒。地方上失火,他使劲敲锣,拚了命喊叫。因救火有功,他总是能拿到一笔酒钱。赶庙会的花子见了他,也要背地里给他礼钱,这是规矩。他还管缉盗。谁家失窃,首先得叫他来。他察看现场。是撬门,是挖洞,还是爬墙。如果是爬墙进去的,他还不会忘了把小偷爬墙用的一根船篙带走。等失主过来交200钱,赎走。他打更,三更以后,就不打了。每天晚上,一个人,腰里别着一个白纸灯笼,大街小巷敲,也不容易。这一天,敲到了河边。看见一枝船篙在那别着,他一伸手,抽了出来,夹在胳肢往回走。不料没抽动。篙子后梢被一只很有力的大手把他攥住了。他因为偷窃篙子,被罚了200钱。以前都是他罚别人,这回可罚到自己头上了。原载《北京文学》1982年第2期(卷二P187)

(16)、(解释):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17)、(免责声明和版权说明)图片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号不拥有此素材图片的版权,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本号所有作品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使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对转载的信息我们力求标明信息的出处,我们尊重作者的版权著作权,对我们转载的信息如有异议或有侵权或违法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号会立即删除。

(18)、十月芥菜---起心十二月吃凉粉---点滴在心头九月的菊花逢细雨---点点入心三月间的菜苔---早就起心了土中曲蟮---满肚泥(疑)心半道上认姐姐---多姨(疑)老蜘蛛---一肚丝(思)戏子的眼睛---会惹人怀里揣着一只猫---抓的心里痒痒的鸡婆抱蛋---迷了纸糊的灯笼---心眼多牵着肠子挂着肚---放心不下独眼龙看书---斜视猪身上发芽---肉麻落了锅的虾子---钩了身(心)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19)、大尾巴猫    短篇小说    是短篇小说《当代野人系列三篇》中的一篇。文革期间,剧团里反革命标语满天飞,有的人也想趁火打劫,从中捞一把。有个叫范宜之的音乐设计,业务上一窍不通,可是坏脑筋不少。一日他发现剧团中编剧齐卓人新近写了一篇名为《小翠》的剧本,其中有只大尾巴猫。他认定这就是影射伟大领袖。他拿了油印本去找当时的造反派头头郝大锣。他俩合谋对齐卓人进行车轮战。后齐卓人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反制他们的妙招。他起草了一份文书,说明如果他们诬告不实,愿受“反坐”之罪。让他们签名确认。郝大锣和范宜之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这时齐卓人宣布批判会解散。原载《小说》1997年第1期,初收入《去年属马》(卷三P316)

(20)、                                  

3、矮人踩高跷

(1)、俩老头 短篇小说   是短篇小说《塞下人物记》中的一篇。老郭和老耿两个老头,亲如手足他们不仅在生活上、行动上一致,而且在大跃进期间,观点也一致,抵制不正之风。俩老头都是在江湖上闯过的人,可是他们在劳作庄稼上,都是一把好手。“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他们还都爱穿靸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薄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他们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齐进门。原载《北京文艺》1980年第9期(卷二P62)

(2)、航空奖券 短篇小说  是短篇小说《钓人的孩子》中的一篇。彭振泽是西南联大中文系学生,高中毕业后曾教过两年小学。相貌平平,衣装朴素,为人端谨。除了每月领助学金,还在中学兼课,有一点微薄的薪水。他从不乱花钱。只有在一个表哥来的时候,他的生活才有一点变化。这位表哥往来重庆、贵阳、昆明,跑买卖。虽是做生意的人,却不忘情诗书,谈吐不俗。他来了,总是住在爱群旅社,必把彭振铎邀去,洗洗澡,吃吃馆子,然后在旅馆里长谈一夜。谈家乡往事,物价行情,也谈诗。平常,彭振铎总是吃食堂,吃有耗子屎的发霉的红米饭,吃炒芸豆,还有一种叫做魔芋豆腐的紫灰色的烂糊糊的东西。他读书很用功,但是没有一个教授赏识他,然而他按月购买一条航空奖券是为了资助一位同班的女同学柳曦。柳曦的父亲早故,家境贫寒。一个男人拿钱供她读了中学和大学,还负担她母亲和弟妹的生活。柳曦别无选择地在高中一年级就跟他订了婚。她实际上也是卖给了这个男人。(《钓人的孩子》)原载《海燕》 1982年第4期(卷二P1)

(3)、百米赛跑——分秒必争;争分夺秒;急起直追;奋起直追

(4)、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

(5)、(使用方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6)、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过海---能行风的行风,能下雨的下雨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打锣卖糖---各干一行叫化子打狗---一手功夫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的一得可取驴拉磨子牛耕田---各有各的活儿鸡肉炒酸辣子---各是各的味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卖醋卖糖---各管一行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皇帝面前比武---各显神通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好花---各有所长鸭子落水---各奔前程秤不离砣,公不离婆,扁担不离油箩箩---各是各一套黑处作揖---各尽其心花生的壳,大葱的皮---一层管一层相逢不下马---各自奔前程光明正大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八张牌摊开---明摆着小秃头上拍苍蝇---正打(大)光明打开窗子谈心---讲亮话石灰窑里过路---一身洁白白纸上写黑字---明摆着的光脑壳上落苍蝇---明摆着玻璃掉在镜子上---明打明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白的

(7)、象形 | 指事 | 会意 | 形声 | 转注 | 假借

(8)、(拼音): qǔ cháng bǔ duǎn

(9)、瑞云—聊斋新义   短篇小说    是《聊斋新义》中的一篇。瑞云是杭州的一个妓女。十四岁了,“妈妈”叫她接客,瑞云说,钱妈妈定,人我选。结果求见的王孙公子不断,而瑞云却看上了一个穷书生贺生。这当然不行。可这日,来了一个秀才,坐了片刻,用手在瑞云额上一指,口中念道:可惜了,可惜了。结果瑞云脸上就有了一块黑癍,而且越来越大。瑞云破了相,被赶下楼做了粗使的丫头。贺生得知,卖了田产,赎了瑞云的身,娶回了家。小两口过得恩恩爱爱。忽一日贺生巧遇秀才,说起这事,秀才说,瑞云脸上的黑癍是他所为,贺生求秀才使法,恢复瑞云的原貌,秀才只端来一盆清水,用中指在水中写写画画,瑞云掬水洗面,黑癍没有了,瑞云又美貌如初。这天晚上,瑞云高烧红烛,剔亮银灯。可贺生不像瑞云那样兴奋,明晃晃的灯烛,粉扑扑的嫩脸,他反而觉得不习惯,若有所失的。汪曾祺说,写《瑞云》是“不以媸妍易念”。就是说不以面貌的丑陋而改变看法。而是真正爱其心灵美。原载《人民文学》1988年第3期(卷三P71)

(10)、孔夫子搬家---迁书(谦虚)手拿鸡蛋走路---特别小心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庙里的菩萨---从来不出门(名)拉马不骑---过牵(谦)了拽着胡子过河---牵须(谦虚)过渡(度)胡子上套索子---自牵(谦)独眼龙看书---侧目而视麻子照镜子---自我观点

(11)、鱼 短篇小说   是短篇小说《故里杂记》中的一篇。臭水河和越塘原是连着的。后来,螺蛳坝以下淤塞了,就隔断了。河槽变成干河。一年雨水突然特别大,臭水河的水平了岸。居民和店家决定挖开螺蛳坝,把臭水河的水引到越塘河里去。一条大鲤鱼蹦到岸上来了。接着,一条又一条,鲤鱼!鲤鱼戗着急水往上窜,不断地蹦到岸上。店家的人都奔到沟边来捉鱼。有人搬了脚盆放在沟边,等鲤里往里跳。大家约定,每家的盆,放在自己家门口,鱼跳进谁家的盆算谁的。庞家的几个人搬了 4个大杀猪盆,放在自己的家门口,猪盆又大,放的地方又好,鱼直往里跳。人们不满,但是,家家的盆里都不断跳进鱼来,高兴压过了不平。这两天,桶匠家家家吃鱼,喝酒。这一辈子没有这样痛快地吃过鱼。两天后,臭水河的积水流泄得差不多了,螺蛳坝重新堵上,沟里没有水了,也没有鱼了,岸上到处是鱼鳞。庞家桶里的鱼多。但是庞家这两天没有吃鱼。他家吃的是鱼籽、鱼脏。鱼呢?这妯娌 3个都用盐揉了,肚皮里撑一根芦柴棍,一条一条挂在门口的檐下晾着,挂了一溜。 把鱼已经通通吃光了的桶匠走到庞家门前,一个对一个说:“真是鱼也有眼睛,谁家兴旺,它就往谁家盆里跳啊!” 原载《北京文学》1982年第2期(卷二P187)

(12)、疤瘌眼长疮——坏到一块了 蚂蚁背田螺——假充大头鬼

(13)、二百年前的欧洲,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那时,各国的科学院争相发布有奖征文,在这春风化雨中,一个个的大师们先后被培育出来。1753年,一篇耐人寻味的论文题目横空出世:“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是什么?这种现象是否为自然法所容许?”在普通人的眼里,这样的论文题目实在是曲高和寡,遑论搞出一篇论文来了。不过,卢梭不但没有被这篇棘手的论文题目难倒,反而构筑了一个内容极为火爆和超前的世界。

(14)、三列马 短篇小说   是短篇小说《当代野人系列三篇》中的一篇。“三”是《三国演义》,“列”是《东周列国志》,“马”是马克思主义。耿四喜是个“人物”。他长得跟他父亲完全一样,四楞子脑袋,大鼻子,阔嘴,浑身肌肉都很结实,脚也像。这双脚宽,厚,筋骨突出,看起来不大像人脚,像一种什么兽物的蹄子。“文化大革命”,天下大乱,他哪一派也不参加。黑帮对耿四喜还真有点怵。不是怕他大喊大叫,而是怕他的“个别教练”。他每天晚上提出一个黑帮,给他们轮流讲马列主义。因为耿四喜熟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使剧团很多人更加五体投地,他们把他的外号“耿三列”修改了一下,变 成了“三列马”。“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耿四喜调到戏校抄功,他说话还是爱用歇后语。耿四喜忽然死了,大面积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呜呼哀哉了。开追悼会时,火葬场把蒙着他的白布单盖横了,露出他的两只像某种兽物的蹄子的脚,颜色发黄。原载《小说》1997年第1期(卷三P310)

(15)、曹操背时遇蒋干,胡豆背时遇稀饭——倒霉透了;真倒霉

(16)、小姨娘 短篇小说 小姨娘章叔芳是汪曾祺的继母的异母妹妹。比他大两岁。在家里他还是叫她小姨娘。章家家规很严,父亲章老头只是一张圆圆的脸,身体很健壮,外婆也不见得太好看,生的儿女却都那么出众。章叔芳长得很挺直,头发剪得短短的,有点像男孩子。不知为何却爱上了同学宗毓琳。第一次到宗家,是借书,第二次,是还书。结果就和他发生了性关系。女方主动,她两下就脱了浑身衣服。两人都没有性知识。初试云雨,紧张慌乱。男的不停地发抖,浑身出汗。倒是女的比他大一岁,懂事较早,使他慢慢安定下来,后才成事。此后,章叔芳三天两头去找宗毓琳。少男少支,情色相当,哼哼唧唧,美妙异常。他们在屋里欢会的时候,双方弟弟就在竹丛中下棋,给他们望风。没有不透风的墙。丑事终于传到外公的耳朵里。外公知道后,暴跳如雷。把小姨娘揪着耳朵拉到大厅上,叫她罚跪。二嫂子把她赶紧拉起来,扶到自己屋里?因为她知道公爹奈何不得,他不能冲到儿媳妇的屋里去。章老头在外面跳脚大骂。第二天章叔芳和宗毓琳就买了船票,到上海去了。到上海后给二嫂子来过一封信,以后就再没有消息。过了两年,章老头生病死了,——亲戚们议论,说是叫章叔芳气死的,二哥写信叫她回来看看,说妈很想她。她回来了,抱着一个孩子。她对着父亲的灵柩磕了三个头。没哭。原载《小说家》1993年第6期(卷三P177)

(17)、后,“饮食”和“男女”,与规则也是如影相随的。

(18)、板上钉钉子——实实在在;没跑;跑不了;变不了;没法变

(19)、八月十五种花生——瞎指挥 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20)、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矮子踩高跷歇后语怎么说精辟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