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治家格言
1、朱子家训治家格言中的名句
(1)、不要轻信别人的谗言,要想象是不是别人的污蔑,应当忍耐多思考;因为事情互相争吵,要想象是不是自己的不是,要平心静气再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帮助别人的事情别再整日耿耿于怀,受到别人恩惠一定不要忘记。
(2)、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不要忘记。
(3)、家门和顺,虽饔飧(yōngsūn)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tuó)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4)、凡事先要做好准备,没到下雨的时候,就要先把房子修补好,不要“临时抱佛脚”,就像口渴了,才想起来要挖井,为时晚矣。
(5)、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6)、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7)、缔结婚姻,要把对方的家教门风放在第一位考量。财帛乃身外之物,如果能跟有能力、会持家的人共渡一生,何愁过不上好日子?同理,家财再厚,也经不起不肖子孙肆意挥霍。俗话说一代无好妻,十代无好子,若能为子女缔结一段好姻缘,则可惠及祖孙三代,保家族兴旺百年。
(8)、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赏析:遇到别人有喜庆的事,不要产生嫉妒心;看到别人有灾难,不要幸灾乐祸。
(9)、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10)、(译文):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11)、(译文):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12)、朱熹常说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到,就看的不仔细;看的不仔细,即使读的很流利,也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会长久记住。在这三到之中,心到是重要的。用心读书,不会出现看不仔细、读不流利的情况。
(13)、(译文):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14)、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15)、译文:君子的品行,一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16)、(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17)、(注释):饔(yōng)飧(sūn):饔,早饭。飧,晚饭。国课:国家的赋税。囊(náng)橐(tuó):口袋。
(18)、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9)、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
(20)、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2、朱子家训全文原文
(1)、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赏析:我们需要守本分去安身立命,顺应时势,顺应天命。如果为人能够做到谢谢,那就和圣贤很接近了。
(2)、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成员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4)、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5)、听从妇人的言论,溺爱骨肉,这哪是大丈夫的作为;偏重钱财,不孝父母,不是人的子孙行为。
(6)、朱柏庐先生虽贵为昆山三贤之其所处年代与文公当年所处的年代的境况有相似之处。文公是生活在宋末朝廷日将败落时期,柏庐先生是生活于明亡清立之时,他们都有为国分忧的思想,都希望自己的族人能够从善戒恶。但文公对南宋的情怀一直依旧,除了著书立说外,还多次上谏朝廷,主张自己的治国理念,有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抱负。而柏庐先生除对明亡深感痛惜外,则对大清不抱希望,甚至拒绝为官,并一直在乡村当私塾教师。所以,文公撰写的《朱子家训》与柏庐先生之《治家格言》在指导思想上之侧重点各不相同。文公所作之《家训》文字简洁干练,内容虽短,但从宏观到微观进行了细述。《家训》将《大学》的三纲八目全包含在内,《论语》·《孟子》与《中庸》的精华也都体现在《家训》之中。
(7)、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8)、做什么事都要留出余地,取得成功就要适可而止。
(9)、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10)、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11)、格言,是指以激励为主的语句,言简意赅,可以作为人们的行动规范、行动指南。“格言”的“格”字意思是“格其不正,以归其正”,意味着去私欲、存天理,去得一分私欲,才能复得一分天理,找回清澈良知,发现和启用自己原本拥有的无尽宝藏。
(12)、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朱子家训》
(13)、读书可以使人更充实、丰富,有知识,使思想训练,境界提升。
(14)、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5)、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16)、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17)、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18)、(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19)、见富贵而生谗容者,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20)、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3、朱子家训治家格言全文多少字
(1)、倡导重德修身是朱熹《家训》的又一重要思想。他在《家训》中指出:“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从中可以看出朱熹对德的重视程度,这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以德为首”的教育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朱熹看来,重视道德修身就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他还就如何重德修身提出了许多深含哲理的见解。他认为“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这句话是指对别人善恶行为所持的态度,对行恶的人要抑制,对行善的人要宣传表扬他。他还进一步指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意思是指善事多么小也要积极而为,恶事多么小也不能为之。不要以为自己曾经做过善事而忽视小恶,就不拘小节。忽视小恶,让其存在和发展,就会变成大恶。不拘小节也会发展至变节;注意小节,细心修养,才能达到高风亮节。朱熹还认为,善心和恶念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心灵河流中,人之所以有善恶之别,只是各自内心所禀的气有清浊厚薄之分,内心禀清气厚者,为善的可能性大,禀清气薄者,为恶的可能性大。
(2)、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就休息,把门窗都关好,一定要亲自检查一下。
(3)、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注释): 饔(yōng)飧(sūn):饔,早饭。飧,晚饭。国课:国家的赋税。囊(náng)橐(tuó):口袋。
(5)、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
(6)、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7)、朱熹在《家训》中还强调指出,“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侍奉师长应当有礼貌,对待朋友要讲信义,遇见长者,应当尊重,看见小孩,应当爱护。做到“处事无私仇,”“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人们无论贵贱贫富,年龄大小、高矮胖瘦,都要和谐相处。社会上的每个人如果都能这样做,那么就会建立一个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
(8)、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9)、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10)、(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11)、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5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12)、(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13)、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4)、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hui)自甘,家道难成。 狎暱(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15)、(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16)、《朱子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17)、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18)、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晨鸣,以致祸也。
(19)、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20)、(译文):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4、朱子家训治家格言读书笔记
(1)、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2)、出自明·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对于一碗粥,一碗饭,都应当思考得到它们是多么的不容易;一丝一线应该常常想到,这些东西的生产是多么的艰难。
(3)、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4)、人不可忘本,祭祖是维护宗族血脉间的联系,保障我们民族精神得以代代相传的重要习俗。古代诗书之家必在族中祠堂供奉历代祖先,客居他乡的游子每逢节日也要回乡祭祖,或在外遥寄哀思。
(5)、(译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6)、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7)、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
(8)、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9)、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饮食节约而精心制作,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10)、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11)、《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朱子治家格言》全文翻译,欢迎阅读。
(12)、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13)、都令人对颜家有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更足证其祖所立家训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两朝,颜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断,尤其令以后明清两代的人钦羡不已。
(14)、摆上餐桌的一顿粥或一餐饭,我们应该想到其来之不易;制成衣物的半根丝或半缕线,也要顾念其制作的艰难。
(15)、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16)、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饮食节约而精心制作,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17)、(译文):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18)、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19)、(注释):三姑六婆:据陶宗仪《辍耕录》,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媒:媒介,双方进行联系的中间人。
(20)、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zèn)诉,当忍耐三思;
5、朱子家训治家格言书法图片
(1)、(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2)、(译文):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3)、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4)、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5)、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富贵而生谄容者,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性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囊橐无余,自得其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6)、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7)、(注释):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8)、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9)、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
(10)、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11)、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12)、(注释):乖僻自是:乖僻是形容一个人言行怪异。自是,自以为正确。这句的意思是一个性情古怪偏激的人常常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的。颓惰自甘:颓,是颓废,精神不振作。惰,是懒惰。自甘,自己甘心情愿。
(13)、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14)、(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15)、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16)、为了不被别人评头品足,所以柏庐先生谦逊地为这篇短文取名为《治家格言》,并书写成条幅贴于厅堂中,让家人朝读暮思,鞭策生活行为。当时撰写《治家格言》只是用于家人自勉,并无扩散之意。自清末以来,人们常把《朱子家训》和柏庐先生之《治家格言》混为一谈,把《治家格言》改称为“朱子家训”,使真正的《朱子家训》被张冠李戴。
(17)、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18)、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19)、见富贵而生谄容者,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20)、(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1)、日,方复擒之。房徐曰:“举家无食,汝何处来?”竟无捶挞。尝寄人宅,奴婢
(2)、朱熹在文中特别强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我做起,即要努力做到“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长”,在与人交往中,不要随便揭人的短处,背后说人家的坏话,伤害别人的感情,也不要因为自己有所长或工作有了成绩,就自我显耀而瞧不起别人,为人应当保持谦逊的本色,切不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当与人发生冲突时,解决矛盾的方法则是“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仇恨自己的人要用情谊来化解它,怨恨自己的人要用诚心去回报,用平静的心态、平和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切不可以仇报仇、以怨还怨,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和与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时,都要做到“随遇而安之”,不能为一点小事就记恨在心,争个你高我低,甚至出口伤人,拳脚相见。在与人交往上,要做到“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别人有小的过错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之,别人有大的错误,也要做好思想工作,以理服人,用道理使他明白错误的地方,促其而改之。
(3)、《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
(4)、一顿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粮食来得多么不容易;对于衣服用度,要常念着这些物品的生产是多么的困难,要珍惜。
(5)、人家有喜庆的事情,不可生出妒忌的心理;人家有祸患的时候,不要有幸灾乐祸的情绪。
(6)、不要贪图那些不属于你的财物,不要喝过量的酒。
(7)、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8)、我们对于所吃的一顿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它的所以得来是不容易的;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饮食的东西,节约而做得精美,就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珍贵的肴馔。
(9)、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10)、学术的态度:学习本应有严肃的态度,要努力,有自觉的意识,学术水平的高低靠积累,不强调客观,强调人自身的努力,是对个人品质的要求。
(11)、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12)、古训有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帛富贵,人人都想得到,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这些,哪怕钱财到手也叫人难以受用。人之所以不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太少,而是因为欲望太多。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意外之财得来容易,但如果整日为此提心吊胆,那便是得不偿失。
(13)、不要营造华美的房屋,也不要贪图良好的田园。
(14)、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15)、(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16)、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17)、老人常讲,做人要知足惜福。我们把“福”字拆开来看:一口为人,左边有衣,右边有田。一个人有衣有田,意味着衣食不愁,这便是天大的福气。现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从小长在蜜罐里,不用为吃穿而发愁。没经历过苦日子,就容易养成糜费浪费的坏习惯:饭菜不合胃口,倒掉;衣服款式过时,丢弃。
(18)、遇见老人要尊敬,遇见小孩要爱护。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缺点;切莫夸耀自己的长处。对有仇隙的人,用讲事实摆道理的办法来解除仇隙。对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诚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他。不论是得意或顺意或困难逆境,都要平静安详,不动感情。别人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别人有大错误,要按道理劝导帮助他。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坏事就去做。别人做了坏事,应该帮助他改过,不要宣扬他的恶行。别人做了好事,应该多加表扬。
(19)、作为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颜之推并无赫赫之功,也未列显官之位,却因一部《颜氏家训》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见其家训的影响深远。
(20)、(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
(1)、当国君所珍贵的是"仁",爱护人民。当人臣所珍贵的是"忠",忠君爱国。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侍奉师长要有礼貌,交朋友应当重视信用。
(2)、(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3)、可废阙,羸马顇奴,仅充而已;倡和之礼,或尔汝之。
(4)、读书的态度: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气度。读书肯定是有用的,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修养是长期积累而成的,读书并不需要有很明确的目的。我们已经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对读书重视,观念的转变很重要。
(5)、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6)、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
(7)、《治家格言》主要是要求家庭成员之行为举止必须规范有序,做到遵守道德规范,家庭事务必须落到实处。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其所指是均为家庭日常事务,强调居家的每一琐事均应从细微处着手,要勤奋操持,要做到井井有序。如“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则要求子孙应当遵守祭祀和读书的祖训,处事要质朴有度。如“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则指处事要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不能不及或者过及等等。简言之,《朱子家训》和《治家格言》都是家喻户晓之传世佳作。但在内容上,《朱子家训》的核心思想就是要让大众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达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这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贯追求。而《治家格言》则从治家的角度强调家庭和个人在安全、卫生、勤俭、饮食、婚姻、祭祖、读书、教育、戒性、体恤、谦和、交友、自省、向善、积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就是《朱子家训》与柏庐先生之《治家格言》之别。今天,我们在研讨和学习“朱子文化”同时,要从探寻《朱子家训》的精神实质上领悟其内涵,要以家国情怀之心,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以文公思想为指导,把儒家的“仁、义、礼、智”思想贯穿于日常行为中。同时,认真研读柏庐先生之《治家格言》,深刻领会居家过日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家庭是国家的细胞,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小事、琐事。而要治好家,就必须先修好身,正人先正己,勤勉持家,才能家兴族旺。而只有治好家,国家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进步、安定。繁荣。
(8)、(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9)、(译文):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10)、出自明·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优点想让人知道,就不算真正的优点;缺点生怕别人知道,那就是大的缺点。
(1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2)、(注释):狎昵(xiánì):不拘礼节的亲近叫狎昵。恶少,即行为不良的少年。久必受其累:累,牵涉,牵连。这一句的意思是如果与不良少年交往密切,日子久了必定会受他的连累。屈志老成:屈志就是屈就的意思,高才任低职叫屈就。老成:《诗经·大雅》:“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老成即老成持重的正人君子。
(13)、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
(14)、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15)、出自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人生在世,千万不要说话过多,话说多了必定会有失误。
(16)、总之,朱熹《家训》从“慈、教、孝、友、恭、和、柔”诸方面对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伦理道德关系做了重要论述,指出每个人在家庭中应尽的道德责任和相应的角色义务,构建了彼此关怀、相亲和睦的理想家庭图景。这些合理的思想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维护和巩固家庭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天,对我们每个家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7)、后,作为一位教师,“教也者”,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两个重要的主轴:长善救失。要把所有好的德行扎在学生的心田里,从此变成他处世待人的态度。
(18)、因此,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光以唐朝而言,像注解《汉书》的颜师古,书法为世楷模、笼罩千年的颜真卿,凛然大节震烁千古、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
(19)、凡事应当事前应当有所准备,就像没有下雨,先将房子不善修复;切莫临时抱佛脚,就像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开始掘井一样。
(20)、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1)、当国君所珍贵的是“仁”,爱护人民。当人臣所珍贵的是“忠”,忠君爱国。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敬父母。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侍奉师长要有礼貌,交朋友应当重视信用。
(2)、为人作风一定要俭朴,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朱子家训全文原文精辟14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