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全文及译文下载精辟136条

韩非子全文及译文

1、韩非子全文及译文在线阅读

(1)、感悟:如果这句话对一个年轻人说,可能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没有经历过人生五味。但是对于一个饱经世事的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说是不言自明的。看过庭前花开花落,望见天上云卷云舒,时间和生活总会让人明白,人生是很简单的。大的利益是简朴、简单,大的福气是平安、安定。

(2)、圣人之道,去智与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民人用之,其身多殃;主上用之,其国危亡。

(3)、特别说明:老师、毕业生和外校同学都可以投稿作品,但没有活动证明。礼品需到校领取或请人代领。

(4)、出自《韩非子·饰邪》。(译文)镜子保持明亮而不受干扰,美丑就会显示出来;衡器保持公正而不受干扰,轻重就会显示出来。

(5)、古时男子不须耕种,野生的.果实就足够食用;妇女不须纺织,禽兽的毛皮就足够穿着。不需要做费力的事,给养就很充足,人民少但财物有多余,所以人民之间不争斗。因此不需实行厚赏,不用采取重罚,人民的生活自然安定。现在一个人有五个儿子不算多,每个儿子又有五个儿子,这样祖父没死就有了二十五个孙子。因此人民多而财物缺少,干体力活干得很劳累,可是给养还是很少,所以人民发生争斗。即使加倍奖赏和加重惩罚,还是不能避免纷乱。

(6)、译文: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鞋子(屦,jù),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缟,gǎo),他和妻子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走投无路(穷)。”这个鲁国人反问:“为什么呢?”那个人回答说:“鞋是人们用来穿着走路的,但是越国人喜欢光脚(跣,xiǎn)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戴的,但是越国人是披散(“被”通“披”)着头发的。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让自己不走投无路,那怎么能办得到呢?”

(7)、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侯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兴。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 重了。桓侯仍旧不理睬他。

(8)、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9)、在讲这个知识点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这篇文章,其作者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韩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这篇《韩非子-南面》里蕴藏的也是法家思想。

(10)、译文:千里长的大堤,因为蚂蚁窝而溃败;百尺大的房屋,因为一点的烟火而焚毁。

(11)、“为学日新”2021年第58期(总第182期)

(12)、译文:火的形状威严可怕,人们害怕不敢接近,因此很少被火烧伤;水的样子绵软柔弱,人们喜欢游泳戏水,因此被淹溺的人很多。

(13)、译文: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14)、感悟:早在春秋时代,郑国思想家子产就说过,”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

(15)、译文:郑国有一个想去买一双新鞋(履)的人,他事先量(度duó)了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坐”通“座”)上。他到(之)了集市上,却忘了带上尺码。他已经挑好了一双鞋子,就对(卖鞋的)说:“我忘带(鞋的)尺码了。”就返回(“反”通“返”)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终(遂)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鞋子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度dù),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6)、空窍者,神明之户牖也。耳目竭于声色,精神竭于外貌,故中无主。中无主,则祸福虽如丘山,无从识之。故曰:"不出于户,可以知天下;不窥于牖,可以知天道。"此言神明之不离其实也。

(17)、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18)、译文:求:找寻;疵:毛病。不要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这就是成语吹毛求疵的出处。

(19)、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译文)仰赖别人,不如依靠自己;让别人为自己做事,不如自己去做。

(20)、感悟:明代刘基《卖柑者言》中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和韩非子说的是一类人。这类人只知道追求表面的繁华,只知道撑面子,并没有真材实料,遇到情况只能素手无策。这告诉我们,不管是自己做人做事,还是教育下一代,都要务实。

2、韩非子全文及译文下载

(1)、译文:因此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老子》说:“能够战胜自我,就叫做强.”

(2)、译文: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到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3)、①奸利小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一切手段。

(4)、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鲧、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5)、子者诸子,古者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乃有诸子争鸣。而以东周失政,诸侯蜂起,士皆以其业游说人主,各崇所习,殊分道涂,摄其要者十家,可观者九家而已。既坏秩序,乃有思想,譬诸呵壁之问,自索其解,故皆能各是其是,各非其非,斯亦泰西雅斯贝尔斯之“轴心时代”也。        

(6)、 “为学日新”2020年第28期(总第102期)

(7)、感悟:我们考虑做一件事,通常人都会想如何让成功。却很少有人想到,考虑到失败的因素。但是一旦我们忽略这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那么可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其实一旦我们能把失败的因素考虑全了,并且采取措施避免,就接近成功了。

(8)、就算有一个人能的第但总分却落后。这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反思。

(9)、感悟:遇到事情,韩非子告诉我们两点。一个是心里不要有事,要“虚”,心里装着太多的事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思考;另一点是冷静,慌里慌张的人看不清事情的走向,也不会真正解决问题。

(10)、译文:曾子的妻子要到(之)集市去,她的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回家呆着,等我回(“反”通“返”)家后杀一头猪(彘,zhì)给你吃。”曾子的妻子到(适)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他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特)是与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知”同“智”,此指判断能力),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学会欺骗啊!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所以……:用来……的办法)。”于是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11)、五天以后,桓侯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12)、感悟:我们常说,对人要宽容,而吹毛求疵却与此相反。学会宽容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而吹毛求疵、对别人求全责备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容,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

(13)、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任何东西都能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14)、楚庄王执政三年,没有发布过命令,没有处理过政事。右司马侍座,用隐语对庄王说:“有一只鸟栖息在南边的土丘上,三年不展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这鸟该怎么称呼?”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虽然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没有呜叫,一鸣必定惊人。您别管了吧,我已经知道了。”过了半年,庄王就亲自处理政事了。废掉的事情有十件,兴办的事情有九件,诛杀了五个大臣,进用了六个处士,结果把国家治理得好。起兵伐齐,在徐州打败了齐国,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地会合诸侯,于是称霸天下。庄王不让小事妨碍自己的长处,因而能有大名;不过早表露出来,因而能有大功。所以《老子》说:“大器晚成,大音稀声。”

(15)、 《韩非子·用人》中说:“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管仲同齐桓公讲了一些用人方面的见解,向齐桓公推荐了五位人才,根据他们各自的长处,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以做到量才用人,据能用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而管仲自己则统筹全局为齐桓公称霸于诸侯作努力。管仲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与这些人比在一些方面“吾不如”,表现得谦逊,同时又能洞见各个被推荐之人的长处,“千古一相”的美誉实至名归。齐桓公后来果真称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当中的第一位霸主,完成了兴齐大业。   这个故事也使我想到了汉高祖刘邦“善将将”的话。刘邦在得天下后问群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有人吹捧刘邦如何如何英明等,刘邦一一予以否定,说取天下是因为我“善将将”,用了善谋略的张良,善理财的萧何,善用兵的韩信,“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16)、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17)、感悟: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

(18)、勾践入宦于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故能杀夫差于姑苏。文王见詈于王门,颜色不变,而武王擒纣于牧野。故曰:"守柔曰强。"越王之霸也不病宦,武王之王也不病詈。故曰:"圣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无病也。"

(19)、译文: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20)、假如燕王对内憎恨本国民众,对外喜爱鲁国人,那么燕人就不为他所用,鲁人也不会依附他。燕人被憎恨,就不能尽力来求得功劳;鲁人被喜爱,但不能冒死罪去亲近别国君主。如果这样,臣子就成了缝隙一样的隐患,君主就会陷于孤立。用成了隐患的臣子去侍奉孤立的君主,这就叫危险。

3、韩非子全文

(1)、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癯。今先王之义胜,故肥。"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2)、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个祸患呢?”家里多了匹良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

(3)、但是一旦我们忽略这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那么可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其实一旦我们能把失败的因素考虑全了,并且采取措施避免,就接近成功了。

(4)、这不就是说明我们中国人不团结,还经常搞“内讧”。联想到以前曾听说过一片报道:在一个国际学生夏令营的一次活动比赛中,单项比赛的冠军几乎都给中国学生包了,而在合作项目中,中国学生就都是自顾自,一点都不团结合作。

(5)、齐桓公当国后不记一箭之仇,为图霸业又重用了管仲,从而显示出为君者在用人上的胸襟。若是齐桓公吹毛求疵,追究管仲的一箭之仇,那么可能就成就不了霸业。

(6)、译文:宋国有个农民在耕地,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只跑(走)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他于是(因)放下(释)手中的农具守候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冀)能再得到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身)反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7)、宋国有个富翁,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8)、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9)、 法势术相结合,权谋之道、管控之道---用于顶层机制建设或组织变革;

(10)、吴起出门,碰到了老朋友,就留人家一起吃饭。老朋友说:“好吧。马上就会回来吃饭的。”吴起说:“我等您来吃饭。”老朋友到晚上还没来,吴起不吃饭等候着他。第二天早上,派人去请老朋友。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11)、宋国有一个叫监止子的富商,与别人争着购买一块价值一百金的.璞玉,所以假装失手掉在地上将玉摔坏了,赔了卖家一百金,而后将摔的伤痕修补好,(到别处卖),得到了千镒的利润(多了好多倍)。

(12)、曾子的妻子上集市去,小儿子跟在后面哭泣。孩子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她去集市回来,曾子打算抓猪来杀。妻子阻止说:“不过是和小孩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小孩没什么才智,要靠父母作出样子才会跟着学,完全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了他,也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进行教育的方法。”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

(13)、姜太公被封于齐后,齐国有一个叫华士的人,他认为不臣服于天子、不结交诸侯是理所当然的事,人们都赞扬他很贤明。姜太公派人请了他三次他都没有来,于是就名人把他杀了。

(14)、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铦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面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15)、韩信解释是刘邦会用将不会带兵。这个故事可以说是韩信的失败,只知道逞口舌之快,追求虚名,却不知道这段话在刘邦心里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为后来韩信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16)、毁掉一个人的好方式:让他对“低级快乐”成瘾

(17)、韩非子自己就是个“自胜”的典型。韩非子天生口吃,这放到现在也得算个残疾,是个大缺陷。但就是这个有缺陷的口吃患者,竟然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与孔子老子一样在彪炳史册。

(18)、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19)、韩非子自己就是个“自胜”的典型。韩非子天生口吃,这放到现在也得算个残疾,是个大缺陷。但就是这个有缺陷的口吃患者,竟然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与孔子老子一样在彪炳史册。

(20)、李悝警告左右壁垒的军队说;“小心地警惕敌人,他们早晚就会来袭击你们。”像这样的警告说了好多次,但敌人却没有来。左右壁垒的军队都松懈了下来,不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人前来袭击他们,打起来后,几乎消灭李悝全军,这是不讲信用的祸害。

4、韩非子全文及译文儿童版

(1)、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青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靠近边塞的人绝大部分都因战争而死去。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2)、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3)、说的对吗,正确啊,没看见韩非子把各类成功人士都摆出来了吗?推陈出新本来就是历史迭代发展的规律。另外,咱们从法家之学跳到儒家之学上,儒学其实并不是一味崇古的,在《大学》中也有这样的论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实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常新”,才不会“失治”。

(4)、《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

(5)、虞国君主贪图屈产出的良马和垂棘出的壁玉,不听宫之奇的劝谏,因而国家灭亡,虞君身死。所以《老子》说:“过失中没有比贪得更惨痛的了。”

(6)、文章的后告诫君主,不要效近世”慕贤“之名而粉饰外表,而应该依法用人,真正功成名立。

(7)、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遂烹彘也

(8)、译文: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猛将一定从基层卒伍发端。

(9)、感悟:不思八常想一二。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有些事情由于条件限制,可能我们一辈子的做不好,有些东西一辈子也得不到。

(10)、译文: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猛将一定从基层卒伍发端。

(11)、天下太平,没有急难祸患,就叫做静。传递紧急公文的车马都不用了,所以《老子》说:“歇下奔马,用来运肥耕田。”天下不太平,战争频凡,相互防备着,几年都不能停止,将士的盔甲上都长出了虱子,燕雀在军帐上都筑起了窝,而军队仍不能返回。所以《老子》说:“战马在郊外产下马驹。”

(12)、从前商纣制作了象牙筷子,箕子担忧,认为使用象牙筷子一定不会在陶制器皿里使用,一定会配合使用犀牛角杯或玉杯;象筷玉杯一定不会用于吃豆类食品熬的浓汤,一定要去吃牦牛、大象、豹子的胎儿;吃牦牛、大象、豹子的胎儿就一定不会穿粗布短衣,不会在茅屋下面食用,就一定要穿多层的织锦衣服,住上宽敞房屋和高台。箕子害怕结果严重,所以深为这样的开端担忧。过了五年,商约摆设肉林,建炮烙之刑,登上酒糟山,俯临酒池,他因而丧身。因此箕子看见象牙筷子就预感到了天下的祸害。所以《老子》说:“能够看到事物的萌芽状态,就叫做明。”

(13)、译文:求:找寻;疵:毛病。不要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这就是成语吹毛求疵的出处。

(14)、译文: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15)、这个译文大家可以搜索到,我在这里总结一下,意思其实就是论述的“变法”的重要性,举的例子也很多,姜太公、商鞅,管仲、齐桓公等,都是因为变法而使得国力昌盛的,所以君王不要一味地尊崇传统,要勇敢去改变。如果一直保守,那么不改革,那就是治理国家得过失。

(16)、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脣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虞、虢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17)、译文:宋国有个富人,一场大雨(下雨,名词作动词,yù)把他家的墙淋倒了。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好,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他家人认为(智,形容词活用为意动)儿子很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18)、出自《韩非子·扬权》。(译文)规矩法度一经制定,其他各个方面就可以妥善安置。

(19)、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这就是“拙诚”的力量。

(20)、恃人不如自恃也;人之为己者,不知己之自为也。

5、韩非子全文及翻译

(1)、卫嗣公派人扮成经过关卡的人,这个人在过关时受到了主管官吏的非难,该人于是贿赂这个官吏,才得以顺利过关。后来,卫嗣公对那官吏说:“某月某日,有个人给了你金钱,你就放他过关了。”关卡上管理官吏特别害怕,认为卫嗣公明察下情。

(2)、齐桓公向管仲请教如何安排官吏。管仲说:“熟识诉讼,廉洁奉公,熟知人情世故,这些我不如弦商,请让他当掌管刑狱的官。熟知接待宾客上下、整肃礼让等礼仪,能够以准确的礼节招待宾客,这方面我不如隰朋,请让他当主管礼仪待宾的官。开垦荒地,创建城邑,种植粮食,我不如宁武,请让他当主管农业的官。三军列阵,使士兵视死如归的,这方面我不如公子成父,请他当掌管军事的官。不怕冒犯君主而敢于进言,这方面我不如东郭牙,请让他当谏官。治理齐国,有这五位足够了;如果还想称霸天下,这方面我比较擅长。”

(3)、感悟:《孙子兵法》中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这就是说,在战胜敌人的时候,要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

(4)、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5)、译文:有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什么难画?”他说:“狗、马难画。”齐王又问他:“什么容易画?”他说:“鬼怪容易画。狗、马是人们熟悉的,从早到晚都出现在你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鬼怪是没有一定形态的,不会出现(罄)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

(6)、法家思想的精髓就是——富国强兵、以法治国,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变革”,变革则国家得治,不变革则国家失治。

(7)、译文:巧妙的欺诈不如愚笨的诚实,只有诚可以得到人们的赞许和尊重。

(8)、译文:因此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老子》说:“能够战胜自我,就叫做强.”

(9)、听别人说:“办事不出差错,就是尧也做不到。”而社会从没有平安无事的时候,做君主的不肯放手赏给臣下爵禄和富贵,就不能解救危亡的国家。所以明君鼓励廉耻之心,提倡仁义之举。过去介子推没有爵禄,凭着“义”追随晋文公出亡;途中饥饿难忍,又凭着“仁”割下身上的肉给晋文公吃,所以君主铭记他的德行,书上著录他的名字。君主乐于使臣下为公尽力,而苦于他们为私夺权;臣子安于量才录用,而苦于身兼二职。所以明君除去君臣苦恼的事,设立君臣快乐的事。君臣的利益,没有比这更深远的了。不考察大臣私下的活动,轻率地考虑重大的事情,过重地处罚犯轻罪的人,长期怨恨臣下的小错,经常侮弄臣下来取得一时的愉快,频繁地用恩惠来补偿给人造成的灾难,这就像砍断手臂而接上玉一样,所以天下有君位被篡的祸患。

(10)、感悟:我们常说,战胜自己。这不是鸡汤,而是从中国古代就有的硬道理。从老子到韩非子,都告诉我们,胜过别人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是要战胜自己,改正自己的的缺点,这才是真正的强大,也是难做到的。

(11)、译文: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

(12)、感悟:我们考虑做一件事,通常人都会想如何让成功。却很少有人想到,考虑到失败的因素。

(13)、就是我们做事、做人也是,必须计算自己的损失,否则表面上看是做成了事情,其实因为自身的巨大损失,根本不能算成功。

(14)、译文: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

(15)、译文:要做成一件事,有时候需要先打破做成这件事的想法。或者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考虑让这件事失败的那些因素,只有避免这些失败的因素才能成事。

(16)、太公望封于齐,齐国有一个名士叫华士,他认为不臣服于天子、不结交诸侯是正当的事,很多人都称赞他很贤明。太公望派人请他三次都不肯到,就命人杀了他。周公问说:“他是齐国的一位高士,怎么杀了他呢?”太公望说:“不臣服天子、不结交诸侯的人,我太公望还能将他臣服、与之结交吗?凡国君无法臣服、不得结交的人,就是上天要遗弃的人;召他三次而不来,则是叛逆之民。如果表扬他,使他成为全国民众效法的对象,那要我这个当国君的何用?”

(17)、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叫做重,不离开君位叫做静。重就能役使轻,静就能驾驭躁。所以《老子》说:“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宰。”所以说:“君子整天走路,不离开辎重。”国家即是君主的辐重。赵武灵王活着就传位给儿子,这就是离开了他的“辐重”,所以虽然有代和云中之地的乐事,飘飘然已失去赵国了。武灵王是大国君主,却让自己被天下人所轻视。失去权势叫做轻,离开君位叫做躁,因此被活活囚禁而饿死了。所以《老子》说:“轻,就会失去臣下;躁,就会丢掉君位。”说的就是赵武灵王这类情况。权势是君主的深潭。君主的权势落到了臣下手里,失去后就不可能再得到了。齐简公权势落到田成子手中,晋国君权落到六卿手中,终于国亡身死。所以《老子》说:“鱼不可以脱离深渊。”赏罚是国家的锐利武器,握在君主手中就能控制臣下,握在医下手中就能制服君主。君主表示要行赏,臣子就扣除一部分用作自己的私赏;君主表示要行罚,臣子就加重刑罚来焙耀私人威风。君主表示要行赏,而臣子利用了他的权势;君主表示要行罚,而臣子凭借了他的威风。所以《老子》说:“国家的锐利武器,不可以拿给别人观看。”

(18)、桓公问置吏①于管仲,管仲曰:“辩察于辞②,清洁于货③,习人情④,夷吾不如弦商⑤,请立以为大理⑥。登降肃让⑦,以明礼待宾,臣不如隰朋,请立以为大行⑧。垦草创邑⑨,辟地生粟⑩,臣不如宁戚,请以为大田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请以为大司马。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治齐,此五子足矣;将欲霸王夷吾在此。”

(19)、讳疾忌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侯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 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

(20)、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1)、这是一篇阐述法家用人原则的文章,它的核心就是要依法用人。

(2)、越是虚伪的人,越喜欢把这三句话挂在嘴边,好别深交!

(3)、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这就是“拙诚”的力量。

(4)、勾践到吴国服贱役,亲自拿着兵器做吴王的前驱,所以能在姑苏把夫差杀死。文王在玉门受到辱骂,面不改色,结果武王在牧野捉住了纣王。所以《老子》说:“能够保持柔弱即是刚强。”越王称霸,并不因为担任贱役而苦恼;武王称王,并不因为被人辱骂而苦恼。所以《老子》说:“圣人之所以不苦恼,因为他心里不认为苦恼,因此就不苦恼。”宋国有个乡下人得到一块玉璞,然后把它进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乡下人说:“这是宝玉,应该作为您的器物,不应被小人使用。”子罕说:“你把玉看成宝,我把不接受你的玉看成宝。”这即是乡下人想要玉,而子罕不想要玉。所以《老子》说:“把没有欲望当作欲望,不要把难得的财物看得贵重。”

(5)、9垦草仞邑:垦草,开垦荒地。仞邑,使城邑充实。   

(6)、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选自《韩非子·说林下》)

(7)、镜执清而无事,美恶从而比焉;衡执正而无事,轻重从而载焉。

(8)、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9)、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士大夫黄越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10)、《汉书·艺文志》谓十家,曰儒家,曰道家,曰阴阳家,曰法家,曰墨家,曰名家,曰纵横家,曰农家,曰杂家,曰小说家。《韩非子》谓:“世之显学,儒、墨也。”嗣后道、法亦盛。后世或有损益,要之不出九流;迄《四库全书》次十四类,入释、道之别教。各家立宗坚密,辟犹水火,而不受外熏,然皆起于救世,故能相反相成,《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逮后世学说,则以皮相援引,不能矜已自贵。故子学必尚九流及二别教,俱主观之学焉。然之与否,诵而无伤,况乎活泼灵动,辨才成识。而以六经主常,端重严正,久则困于教条,不有诸子感发攻错,焉能与古为新?

(11)、译文: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相)时,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着买鱼献给他,他却不肯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如果(即)我接受了别人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要迁就他们;迁就他们,就必定会违背法律,违背法律就会免去我的宰相之职。这样,虽然(我)爱吃鱼,别人肯定不能长期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接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我)爱吃鱼,我也能够长期给自己弄到鱼吃。”这是懂得依靠(恃)别人不如依靠自己、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的道理的人。

(12)、万物都有常态,应该因势利导。由于顺应了万物的常态,所以静止的时候能保持本性,活动的时候能顺应规律。有个宋国人,为他的君主用象牙雕刻褚叶,三年刻成了。它的宽狭、筋脉、绒毛、色泽,即使是混杂在真的楮叶中也不能辨别出来。这个人因为这一功劳而在宋国当了官。列子听到后说;“假使自然界要经过三年才长成一片叶子,那么有叶子的东西也就太少了!”所以不依靠自然条件而仅凭一个人的本事,不顺应自然法则而表现一个人的智巧,那就都是用三年时间雕刻一片叶子的行为了。所以冬天里种出的庄稼,后援也不能使它多产;丰年里旺盛的庄稼,奴仆也不能使它枯败。仅凭一人力量,就是后稷也将难以成事;顺应自然规律,就是奴仆也会成事有余。所以《老子》说:“仰仗万物自然而然地发展而不敢勉强去做。”

(13)、边塞地区的老人丢掉了一匹马,又如何能知道这不是福运呢。

(14)、感悟:千里大堤,狂风巨浪未能移其毫厘,可谓牢不可破。然而蝼蚁入侵,日削月割,大堤终倒塌。细节性的问题往往会成为致命的问题,对待事物不能忽视细节,微小的事物一旦被忽略就会由小引大,终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15)、译文:楚国有个卖(鬻,yù)矛和盾的人,夸(誉)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硬,任何武器也刺不破它。”然后,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有人(或)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那个人便答不(弗)上话来了。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16)、宋真宗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17)、越王入宦于吴,而观之伐齐以弊吴。吴兵既胜齐人于艾陵,张之于江、济,强之于黄池,故可制于五湖。故曰:"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晋献公将欲袭虞,遗之以璧马;知伯将袭仇由,遗之以广车。故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起事于无形,而要大功于天下,"是谓微明"。处小弱而重自卑,谓"损弱胜强也。"

(18)、那么,提炼一下您的问题,我们在本文,重点探讨一下,“失治”讲了什么吧?

(19)、原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二曰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三曰行僻自用,无礼诸候,则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五曰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

(20)、译文:有个楚国商人在郑国出售珍珠。他用木兰木做成一个小盒子,熏上牡桂和花椒的香气,缀系上珠玉,装饰上宝石,穿插上翡翠。一个郑国人只买走了他的这个盒子(椟,dú),却把珍珠还给了他。这真是擅长于卖盒子,不能说是擅长卖(鬻)珍珠啊。

(1)、魏文侯和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天刮大风,近侍劝阻文侯不要再去,文侯不听,说:“不可因风大的缘故而失掉信用,我不能那样处身行事。”于是亲自驾车前去,冒风告诉守山人打猎的事作罢。

(2)、特别说明:老师、毕业生和外校同学都可以投稿作品,但没有活动证明。礼品需到校领取或请人代领。

(3)、韩非阐述的依法用人的原则,首先是要“循天顺人而明赏罚”,主要包括“使士不兼官”,即使官吏的职责明确而奠定赏罚分明的基础,依法术而去“心治”、依规矩而去臆度;其次是要“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赏罚要有可操作性,赏罚实行的结果是要使“上下之恩结”,而不是君“独立”而“臣叛主”;再者,依法用人就要严格遵循法制,“有赏罚而无喜怒”,这样才能“君高枕而臣乐业,道蔽天地,德极万世矣“。

(4)、译文: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到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5)、虞君欲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不听宫之奇,故邦亡身死。故曰:"咎莫惨于欲得。"

(6)、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7)、译文: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8)、感悟:故事是这样的,齐国国王景公在少海游玩,骑马传信的侍从从城中来报告说:“晏婴病重,快要死了,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后才见得到了。”景公急忙起身。又有骑马传信的侍从赶到。景公说:“快驾烦且(拉的)那辆马车,让主管韩枢驾车。”跑了几百步,认为马主管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替他(赶车),赶了大约几百步,认为马没有跑得更快,干脆下车去跑。

(9)、春秋时期,管仲为了帮助他所傅的公子纠回国为君,半路上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但箭射在了衣带钩上,没射中,小白装死倒下,骗过了管仲,之后轻车别道先入国,当上了国君。齐桓公当国后不记一箭之仇,为图霸业又重用了管仲,从而显示出为君者在用人上的胸襟。若是齐桓公吹毛求疵,追究管仲的一箭之仇,那么可能就成就不了霸业。

(10)、出自《韩非子·扬权》。(译文)小腿比大腿粗,就很难跑得快。

(11)、放弃法术而凭主观办事,就是尧也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不要规矩而胡乱猜测,就是奚仲也不能做好一个轮子;废弃尺寸而比较长短,就是王尔也不能做到半数符合标准。假如中等才能的君主遵循法术。笨拙的匠人掌握规矩尺寸,就会万无一失了。做君主的能去掉贤人、巧匠也办不成事情的做法,奉行中主、拙匠都万无一失的做法,人们就会竭尽全力,功名也会建立起来。

(12)、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3)、有形状的东西,大的必定从小的发展起来;历时经久的事物,成群的必定从单个的积累起来。所以《老子》说:“天下的难事必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必定开始于微细。”因此要想控制事物,就要从微细时着手。所以《老子》说:“解决难题要从易处着手,想干大事要从小处着手。”千丈长堤,因为楼蚁营窟而导致溃决;百尺高屋,因为烟囱漏火而导致焚毁。所以说:白圭巡视长堤时堵塞小洞,老人谨防跑火而涂封缝隙,因此白圭没有水灾,老人没有火灾。这些都是谨慎地对待容易的事来避免难事发生,郑重地对待细小的漏洞以避开大锅临头。扁鹊拜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病在表皮上,不治怕会加深。”桓公说:“医生喜欢医治没病的人来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桓公说:“您的病到肌肤了,不治就会进一步加深了。”桓侯不理睬。扁鹊走了。桓侯再次表示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桓侯说:“您的病到了肠胃,不治会更加厉害。”桓侯再次不予理睬。扁鹊走了。桓侯再次表示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看见桓侯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病在表皮,药物熏敷可以治好;在肌肤,针灸可以治好,在肠胃,清热的汤药可以治好;在骨髓,属于主宰生命之神管辖的范围,没有办法了。现在君主病入骨髓,因此我就不再求见了。”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找扁鹊,扁鹊已逃往秦国了。于是桓侯死了。所以良医治病,趁它还在表皮就加以调节,这都是为了抢在事情细小的时候及早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刚露苗头的时候,所以圣人能够及早加以处理。

(14)、一个人的7大天规,违反必有灾!(此文无价)

(15)、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故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故曰:"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也"。邦者,人君之辎重也。主父生传其邦,此离其辎重者也,故虽有代、云中之乐,超然已无赵矣。主父,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无势之谓轻,离位之谓躁,是以生幽而死。故曰:"轻则失臣,躁则失君。"主父之谓也。

(16)、译文: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韩非子全文及译文下载精辟13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