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言文翻译
1、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1)、翻译:子贡问孔子:“卫国大夫孔文子(孔圉yù)为什么死后谥号为‘文’?”孔子说:“孔圉聪明好学,向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不感到羞耻,因为这样他死后才谥号为‘文’。”
(2)、全套书以“孔夫子穿越收徒”的故事切入,构思巧妙,有趣,争取一下子就能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努力学《论语》,争做小儒生。
(3)、(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4)、温故而知新(故,古义: ;今义: )
(5)、翻译::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6)、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 时期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7)、(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8)、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9)、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10)、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按时。
(1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3)、这些故事来源于现实生活,既有家庭生活、又有学校生活,既有游戏场景,又有学习场景,代入感极强,让孩子沉迷其中,不知不觉就可以读完一本。
(14)、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志。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从心所欲:顺从意愿。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者:代词,“·······的人”。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川上:河边。川,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三军:指军队。夺: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切问而近思:恳切的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仁:仁德。
(15)、(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8)、古文总有一些异读字和通假字,加注拼音可以帮助孩子无障碍阅读。
(19)、每个角色都个性鲜明,每句话都符合人物特点,每件事都取材于孩子的日常生活,读起来仿佛就是身边人身边事,让人禁不住要对号入座。
(20)、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2、赵普读论语文言文翻译
(1)、“为仁”,培养仁德,修炼仁德。子贡问如何培养仁德,孔子回答怎样做事。敬奉贤德的大夫,结交仁德的士人,目的是为了培养仁德,人的才德,是经过磨砺熏陶形成的;工匠磨快他的工具,目的是为了做好他的工作,工匠的工具是经过切磋琢磨形成的。二者一个是为了培养仁德,一个是为了做好工作,把做事比喻成为仁。做事须要锋利的工具,培养仁德须要敬奉结交贤德之人;有了锋利的工具就能做好事情,有了学习贤人的机会就能培养仁德。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孔子说:“中宇,让我来教你对知识和无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4)、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5)、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6)、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7)、1月书讯|2018年的第一篇推送,我想推荐这些好书给你
(8)、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9)、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1)、(注释)(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1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3)、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14)、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1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6)、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1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8)、(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0)、(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3、论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1)、转折。(可译为却)例:人不知而不愠。
(2)、(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3)、翻译: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4)、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5)、(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6)、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然后学习它,选择他的缺点然后改正它。”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1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3)、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5)、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6)、粉丝福利:后台回复“文言文”,即可获得初中文言文知识大礼包一份!
(17)、(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18)、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1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0)、学习就是既要温习一些过去的事情,还要知道现今的新闻。
4、论语文言文翻译带原文
(1)、③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故:所以,因此
(2)、为了继承优秀传统,一定要让孩子学习以《论语》为代表的这些承载传统文化的经典读本。
(3)、 学而时习之( )
(4)、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士礼》《周易》《春秋》五部。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赵普读论语文言文翻译精辟6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