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选择三行空白,选择A1到H点击开始选择合并后居中,在双击单元格输入公式等于=TEXT(NOW(),%yyyy年mm月考勤表)。
二、造纸术是谁发明的?1、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
2、他是造纸术的发明人,为人类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他也是一个喜欢玩弄权术的宦官,在险象环生的宫廷斗争中得罪了汉安帝,被迫服毒自尽。
4、这个为世界人民所铭记的中国东汉宦官就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
5、造纸术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的发明,也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6、纸出现后,人类的书写和记录工作有了的载体,大大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7、古代的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发明者、蔡伦改进,也称为“蔡侯纸”,他总结前人的丝质经验,改变原材料,换了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造就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
8、指南针发明者、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发明者无从考究,不过可以从大量历史文献中发现蛛丝马迹,战国时期,有指南工具──司南,春秋时代,人们可以软玉和硬玉制成司南,东汉时的王充的著作也有记载,《梦溪笔谈》沈括的补笔谈中谈到了摩擦法磁化时产生的各种现象。
9、火药发明者、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求长生不老药,不停实验,而得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范子叶然》的记载,春秋时代中国就出现火药,开始作用与民间民生应用。
10、印刷术发明者、现在普遍版本认为毕升是发明者,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
11、宋仁宗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2、宋朝虽然出现活字印刷术,但并未普遍使用。
三、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谁小知识1、谁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谁是造纸术的发明者?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造纸术是谁发明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
3、主要依据是《后汉书·蔡伦传》的记载。
4、书上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
5、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6、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
7、鱼网以为纸。
8、元兴元年,奏上之。
9、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10、”因此,后来的一些中、外著作,都据以尊东汉时代的蔡伦是纸的发明者,把他向汉和帝刘肇献纸的公元105年,作为纸的诞生年份。
11、但自从1933年,已故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地区发现了一片西汉中叶古纸后,对造纸术的发明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12、1957年5月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郊灞桥砖瓦厂工地古墓中又发现了成叠的古纸残片88片。
13、这成叠古纸垫在三面铜镜下面,垫得很厚,虽然已成碎片,但边没有完全腐烂。
14、这一发现,升腔更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
15、经考古学家考证,认为这一墓葬不会晚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因此灞桥纸的年代也可大致确定在公元前118年以前。
16、这个时间比蔡伦造纸的年代要早200多年。
17、另外,1973年至1974年,在甘肃汉居延遗址又发掘出两张西汉后期的麻纸。
18、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1986年6月至9月,甘肃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者在天水马滩西汉墓内发掘了一张地质地图,此纸长5厘米,宽6厘米。
19、这个新发现的西汉纸质地图是目前所街道的早的纸张实物。
20、这些都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古代在西汉初期就发明了可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21、除此以外,在史籍里,早在蔡伦以前,也有一些关于纸的记载。
22、如《三辅旧事》上曾说、卫太子刘据鼻子很大,汉武帝不喜欢他。
23、江充给他出了个主意,教他再去见武帝时“当持纸蔽其鼻”。
24、太子听从了江充的话,用纸将鼻子掩盖住,进宫去见壏帝。
25、汉武帝大怒。
26、此画发生在公元前91年。
27、又如《汉书·赵皇后传》记载、汉武宠妃赵飞燕的妹妹赵昭仪要害死后宫女官曹伟能,就派人送去毒药和一封“赫蹄书”,逼曹伟能自杀。
28、据东***应劭解释,“赫蹄”即“薄小纸也”(后来称为丝棉纸)。
29、再如《后汉书·贾逵传》说,公元76年汉章帝令贾逵选二十人教以《左氏传》,并“给简、纸经传各一通“。
30、以上有关纸的文献记载,都早于公元105年,即蔡伦向汉和帝献纸那一年。
31、持否定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吵派衫同志认为,”发明造纸术的是西汉劳动人民。
32、东汉劳动人民在继承西汉造纸技术后,又有所改进、发展和提高。
33、至和帝时,尚方令(职掌管理皇室工场、负责监造各种器械)蔡伦组织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物力,监制出一批精工于前世的良纸,于元兴元年奏上,经推广后,‘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
34、”这是争论中的一种意见。
35、另一种意见则坚持认为,蔡伦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理由是“根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有关纸的解释,在蔡伦之前古代文献中所提到的纸,都是丝质纤维所造的,实际上不是纸,只是漂丝的副产品,自古至今要造成一张中国式的植物纤维纸,一般都要经过剪切、沤煮、打浆、悬浮、抄造、定型干燥等基本操作。
36、而灞桥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
37、理由是”从外观看,其纸腩松弛,纸面粗糙,厚薄相差悬殊。
38、经过实体显羡亩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绝大多数纤维和纤维束都较长,说明它的切断程度较差,是由纤维自然堆积而成,没有经过剪切、打浆等造纸的基本操作过程,不能算真正的纸。
39、或许只是沤过的纺织品下脚料,如乱麻。
40、线头等纤维的堆积物,由于长年垫衬在古墓的铜镜之下,受镜身重量的压力而形成的片状。
41、此外,其余几种所谓西汉古纸,也都是十分粗糙,充其量不过是约纸的雏形。
42、蔡伦及其工匠们在前人漂絮和制造雏形纸的基础上总结提高,从原料和工艺上把纸的生产抽调到一个独立行业的阶段,用于书写。
43、诚然,“蔡伦纸”不会是蔡伦一手制作,但没有他的“造意”,单凭尚方工匠也制造不出这种植物纤维纸来。
44、因此,即使在雏形纸出土的今天,把蔡伦评作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或代表人物仍然是正确的,是有充分历史根据的。
45、另外中,中引《后汉书》有关蔡伦造纸的记载主要取自刘珍的《东观汉记》。
46、刘珍和蔡伦是同时代的人,应为可信。
47、从记载中可知,蔡侯纸既能进贡皇帝,又能代替缣帛用作书写,纸质必定达到一定水平。
48、有些学者还认为,灞桥纸是不是西汉的产品,也值得进一步考证。
49、他们提出的理由是“在墓葬人的生活时代未能确切查明以前,很难对古纸的生产年代作出令人信服的科学判断。
50、何况该墓葬有扰土层,曾受外来干扰,不能排除后代人夹带进来的可能性。
51、同是汉墓的长马王堆,若无其事那样完好,墓主有姓名可查,史料可靠,出土文物如此丰富,但除了千百根简策和丝织古纸帛画,并无一片麻纸。
52、有的研究者还从出土的灞桥纸上辨认出上面留有与正楷体相仿的字迹,酷似新疆出土的东晋写本《三国志·孙权传》上的字体,据此认为灞桥纸可能是晋代的产品。
53、谁是造纸术的发明者造纸术相传是由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63-121年)所发明,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说明,造纸术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
54、在中国,造纸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55、东汉的许慎在他编写部条理清楚、体系分明的字典《说文解字》里谈到“纸”的来源。
56、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
57、’。
58、这句说话见当时的纸主要是用绢丝类物品制成,与现在意义上的纸是完全不同的。
59、纸的发明、发展及传播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60、其他文字载体主条目、文献在纸尚未问世之前,古代中国的文字资料有许多不同的载体。
61、甲骨,指龟甲与兽骨(大多使用牛肩胛骨,面积大而平整,利于刻划),主要应用于于商代,作为占卜之用。
62、据学者郭沫若研究,认为甲骨文从初创到成熟,起码要经历1500年以上,所以其起源约可回溯至西元前3000年。
63、金,即指各种金属器具,应用得多的为青铜,即铜与锡的合金,也有少量铁、金、银等,流传于先秦时期。
64、当时文字多铭刻于钟、鼎等典礼仪式用品,故称为金文或钟鼎文。
65、石、以石为载体的文献包括碣、碑、崖刻等,从秦朝到现代都有应用。
66、竹、木、将竹或木头劈成长而窄的竹片(木片),称为竹简(木简),可用来记录文字,广泛应用于先秦至三国两晋时期。
67、此外,还有以宽木板作为书写载体的,称为牍。
68、帛,是古代高贵的纺织品,由蚕丝制成,质轻、柔软而坚韧,是很理想的书写用品。
69、但是产量少、价钱昻贵,一般人用不起。
70、1972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年代约在西元前193年,内有帛书多卷,内容包含历史(如《春秋》)、哲学(如《老子》)、医学(经络、养生)等,是一笔珍贵的人类遗产。
71、(编辑)纸的发展史1957年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公元前2世纪的古纸,世称灞桥纸。
72、这是中国古代早发明的纸。
73、经鉴定,该纸是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为原料制成的。
74、制作技术较原始,质地粗糙,还不便于书写。
75、造纸技术改良者蔡伦蔡伦于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汉章帝建初年间,担任小黄门(较低品级的太监职位)。
76、汉和帝即位之后,升任中常侍,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的谋划。
77、蔡伦有真才实学,为官尽忠职守,多次不惜触犯皇帝的威严,进谏指出朝廷施政的得失。
78、后来,蔡伦担任尚方令,监督宫廷物品的制作。
79、人们认为就是从这个时候,蔡伦开始接触东汉好的手工工艺,并改进当时的造纸技术。
80、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自古以来,书籍文档都是用竹简来做书写载体的,后来出现了质地轻柔的缣帛,但是用缣帛制纸的费用很高昂,而竹简又笨重,于是蔡伦想进行技术创新,改用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等廉价之物造纸,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为纸的普及准备了条件。
81、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把改进造纸术的成果报告给皇帝,皇帝对蔡伦的才能赞赏,并把改进过的造纸技术向各地推广,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伦为龙亭侯,所以后来人们都把纸称为“蔡侯纸”。
82、(编辑)材料(编辑)古代材料Image、蔡侯纸.蔡侯纸(编辑)原料使用了桑皮、楮皮、三桠、荛花等植物做为原料。
83、(编辑)助料在造纸的过程中,使用的助料有很多,基本的为蒸煮与漂白两种。
84、蒸煮助料的作用为去除原料中的杂质,以便取得纤维。
85、漂白助料的作用为去除其中的色素。
86、(编辑)现代材料造纸的纤维来源于、麻、棉、藤、桑皮、檀皮、芙蓉皮、稻杆、麦杆、竹等。
87、(编辑)过程(编辑)古代参照右上方图片,有五个主要的步骤。
88、从图中可知当时中国的造纸业已经相当成熟,每道工序的专家各司其职,并且已开发出一些造纸专用的设备。
89、斩竹漂塘、砍下竹子置于水塘浸泡,使纤维充分吸水。
90、可以再加上树皮、麻头、和旧鱼网等植物原料捣碎。
91、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烂,使纤维分散,直到煮成纸浆。
92、图中可见大锅中的碎料用大石压住,有助于完全煮烂。
93、荡料入帘、待纸浆冷却,再使用平板式的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
94、此一步骤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捞出厚薄适中、分布均匀的纸膜。
95、覆帘压纸、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
96、透火焙干、把压到半干的纸膜贴在炉火边上烘干,揭下即为成品。
97、(编辑)现代现今科技一日千里,制纸工序已经机械化了。
98、(编辑)纸浆磨木纸浆(GroundwoodPulp)利用机械碾磨力以取得木材纤维,又称为机械纸浆(mechanicalpulp),主要可再分为一般机械浆、精制机械浆、热磨机械浆等。
99、化学纸浆(ChemicalPulp)利用化学法将纤维与木质素分开以取得木材纤维,主要可再分为苏打浆、亚硫酸盐浆、硫酸盐浆等。
100、半化学纸浆(SemichemicalPulp)结合机械法与化学法之制浆方式,可再分为中性半化学浆、冷苏打浆、化学机械浆等。
101、(编辑)机械造纸工序国际纸业的造纸厂造纸的木材锯成合适的呎吋后即进行去皮的工序,将原木放入大型滚筒内,滚筒转动时原木互相磨擦而去除树皮,脱落的树皮会用作锅炉的燃料,去皮后的原木会被切割成5到2吋,厚度0.25吋的方形木片,软木(Softwood)片及硬木(hardwood)片因物理特性不同而需分开处理。
102、木材由细小的细胞膜质纤维(cellulosefibers)以称为木。
103、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谁蔡伦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
104、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
105、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后期用于纺织。
106、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檀木和构皮(即楮皮)。
107、迟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西汉初年,纸已在中国问世。
108、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109、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110、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111、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112、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赶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113、汉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使在现代,在湿法造纸生产中,其生产工艺与中国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
114、造纸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开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纸。
115、到了隋朝、五代时期,竹、檀皮、麦杆、稻杆等也都已作为造纸原料,先后被利用,从而为造纸页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充足的原料来源。
116、其中,唐朝利用竹子为造纸术原料制成的竹纸,标志着造纸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117、竹子的纤维硬、脆、易断,技术处理比较困难,用竹子造纸的成功,表明中国古代的造纸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118、唐时,在造纸过程中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技术相继问世,为生产各种各样的工艺用纸奠定了技术基础。
119、生产出来的纸张质量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多,从唐代到清代,中国生产的用纸,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彩色的腊笺、冷金、错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
120、使纸张成为人们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121、纸的发明、发展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造纸术是谁发明的蔡伦不是造纸术发明人多年以来,中国使用的教科书告诉人们,东汉时期蔡伦开始造纸。
122、而二十世纪以来几项考古发现表明,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纸”,这两种观点引起了学术界40多年的争论。
123、日前,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纸提供了有力的证明、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纸。
124、“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根据来源于《后汉书》。
125、由于《后汉书》作者对这一事件的纪录明确,且《后汉书》在当时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所以在没有其他历史文献为证的情况下,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126、1957年,陕西出土了西汉晚期的灞桥纸,1974年,甘肃居延金关汉代亭燧故址出土了金关纸,1978年,陕西扶风中颜村西汉窑藏出土了中颜纸,这些考古发现使学术界对蔡伦造纸的观点提出了异议。
127、一派专家认为,经过考证,这些纸的年代都比东汉早,因此可以说,在蔡伦之前中国就有纸,蔡伦不应是造纸术的发明人。
128、另一派专家则对出土这些纸的古墓或遗址的年代以及出土的是不是真正的纸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虽然在西汉时期中国已造出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地较粗糙,结构也比较松散,造纸技术处于初级阶段,而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重大的革新,才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为今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纸。
129、因此,部分专家指出,蔡伦对纸向中国、向世界的推广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即使不是早造出纸的人,也可以算作“造纸术”的发明人。
130、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再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古纸,与以往考古发现不同的是,这次出土的古纸质量较好,纸面平整光滑,质地薄而软,上面还有用细墨线绘制的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
131、经专家考证,这张古纸的“生日”是西汉早期,比东汉蔡伦造纸的历史早了300多年。
132、所以,这张目前为止世界上所知早的天水放马滩纸,当时成为中国在西汉早期就有优秀纸张的惟一物证。
133、近日,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的考古研究又有重大发现,甘肃省考古所研究员何双全告诉记者,该遗址出土了200多片纸文书残片和麻纸,成为目前中国考古发掘中发现古纸多的地方。
134、根据同时出土的简牍和地层分析,这些古纸的年代从西汉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东汉初到西晋都有。
135、古纸的颜色和质地也之多,有黑色厚、黑色薄、褐色厚、白色薄、黄色厚等8种。
136、从残留在纸面上的残渣看,这些古纸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书写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
137、何双全说,此次敦煌出土古纸的数量之大、品种之繁多、时代跨度之久,在中国考古发掘中尚属。
138、这些古纸的发现不但有力地印证了蔡伦不是造纸术的发明人,也为中国研究纸的历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证。
139、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在当时是干什么的永平末年(75)入宫为宦官。
140、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兼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
141、元初元年(114),安帝封其为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洋县龙亭铺镇),食邑三百户。
142、蔡伦为人敦厚谨慎,关心国家利益,曾“数犯严颜”,匡弼时政。
143、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
144、永元四年蔡伦任尚方令后,利用供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簟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揭下似缣帛,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启发,便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浸、捣、抄等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
145、元兴元年(105),他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蔡伦造纸术很快传开。
146、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全国“莫不从用焉”。
147、造纸术的发明者和发明时间谁是造纸术的发明者?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148、造纸术是谁发明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
149、主要依据是《后汉书·蔡伦传》的记载。
150、书上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
151、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152、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
153、鱼网以为纸。
154、元兴元年,奏上之。
155、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156、”因此,后来的一些中、外著作,都据以尊东汉时代的蔡伦是纸的发明者,把他向汉和帝刘肇献纸的公元105年,作为纸的诞生年份。
157、但自从1933年,已故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地区发现了一片西汉中叶古纸后,对造纸术的发明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158、1957年5月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郊灞桥砖瓦厂工地古墓中又发现了成叠的古纸残片88片。
159、这成叠古纸垫在三面铜镜下面,垫得很厚,虽然已成碎片,但边没有完全腐烂。
160、这一发现,更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
161、经考古学家考证,认为这一墓葬不会晚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因此灞桥纸的年代也可大致确定在公元前118年以前。
162、这个时间比蔡伦造纸的年代要早200多年。
163、另外,1973年至1974年,在甘肃汉居延遗址又发掘出两张西汉后期的麻纸。
164、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1986年6月至9月,甘肃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者在天水马滩西汉墓内发掘了一张地质地图,此纸长5厘米,宽6厘米。
165、这个新发现的西汉纸质地图是目前所街道的早的纸张实物。
166、这些都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古代在西汉初期就发明了可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167、除此以外,在史籍里,早在蔡伦以前,也有一些关于纸的记载。
168、如《三辅旧事》上曾说、卫太子刘据鼻子很大,汉武帝不喜欢他。
169、江充给他出了个主意,教他再去见武帝时“当持纸蔽其鼻”。
170、太子听从了江充的话,用纸将鼻子掩盖住,进宫去见壏帝。
171、汉武帝大怒。
172、此画发生在公元前91年。
173、又如《汉书·赵皇后传》记载、汉武宠妃赵飞燕的妹妹赵昭仪要害死后宫女官曹伟能,就派人送去毒药和一封“赫蹄书”,逼曹伟能自杀。
174、据东***应劭解释,“赫蹄”即“薄小纸也”(后来称为丝棉纸)。
175、再如《后汉书·贾逵传》说,公元76年汉章帝令贾逵选二十人教以《左氏传》,并“给简、纸经传各一通“。
176、以上有关纸的文献记载,都早于公元105年,即蔡伦向汉和帝献纸那一年。
177、持否定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同志认为,”发明造纸术的是西汉劳动人民。
178、东汉劳动人民在继承西汉造纸技术后,又有所改进、发展和提高。
179、至和帝时,尚方令(职掌管理皇室工场、负责监造各种器械)蔡伦组织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物力,监制出一批精工于前世的良纸,于元兴元年奏上,经推广后,‘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
180、”这是争论中的一种意见。
181、另一种意见则坚持认为,蔡伦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理由是“根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有关纸的解释,在蔡伦之前古代文献中所提到的纸,都是丝质纤维所造的,实际上不是纸,只是漂丝的副产品,自古至今要造成一张中国式的植物纤维纸,一般都要经过剪切、沤煮、打浆、悬浮、抄造、定型干燥等基本操作。
182、而灞桥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
183、理由是”从外观看,其纸腩松弛,纸面粗糙,厚薄相差悬殊。
184、经过实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绝大多数纤维和纤维束都较长,说明它的切断程度较差,是由纤维自然堆积而成,没有经过剪切、打浆等造纸的基本操作过程,不能算真正的纸。
185、或许只是沤过的纺织品下脚料,如乱麻。
186、线头等纤维的堆积物,由于长年垫衬在古墓的铜镜之下,受镜身重量的压力而形成的片状。
187、此外,其余几种所谓西汉古纸,也都是十分粗糙,充其量不过是约纸的雏形。
188、蔡伦及其工匠们在前人漂絮和制造雏形纸的基础上总结提高,从原料和工艺上把纸的生产抽调到一个独立行业的阶段,用于书写。
189、诚然,“蔡伦纸”不会是蔡伦一手制作,但没有他的“造意”,单凭尚方工匠也制造不出这种植物纤维纸来。
190、因此,即使在雏形纸出土的今天,把蔡伦评作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或代表人物仍然是正确的,是有充分历史根据的。
191、另外中,中引《后汉书》有关蔡伦造纸的记载主要取自刘珍的《东观汉记》。
192、刘珍和蔡伦是同时代的人,应为可信。
193、从记载中可知,蔡侯纸既能进贡皇帝,又能代替缣帛用作书写,纸质必定达到一定水平。
194、有些学者还认为,灞桥纸是不是西汉的产品,也值得进一步考证。
195、他们提出的理由是“在墓葬人的生活时代未能确切查明以前,很难对古纸的生产年代作出令人信服的科学判断。
196、何况该墓葬有扰土层,曾受外来干扰,不能排除后代人夹带进来的可能性。
197、同是汉墓的长马王堆,若无其事那样完好,墓主有姓名可查,史料可靠,出土文物如此丰富,但除了千百根简策和丝织古纸帛画,并无一片麻纸。
198、有的研究者还从出土的灞桥纸上辨认出上面留有与正楷体相仿的字迹,酷似新疆出土的东晋写本《三国志·孙权传》上的字体,据此认为灞桥纸可能是晋代的产品。
四、纸的发明者是谁?1、谁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谁是造纸术的发明者?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五、造纸术是谁发明的1、造纸术没有具体发明者,发明时期于汉朝西汉时期,改进时期于汉朝东汉时期。
2、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
3、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4、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5、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6、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中国已经有了造纸术,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7、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8、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9、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10、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11、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
12、中国是世界上早发明纸的国家。
13、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
14、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六、纸的发明者是谁1、纸的发明者是蔡伦。
2、发明纸的是蔡伦,蔡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
3、在没有发明纸以前,古代各国人民曾想尽办法,利用石头、砖头、树叶、树皮、蜡板、铜、铅、麻布和兽皮、羊皮等将文字记录下来。
4、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5、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发明于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期。
6、中国是世界上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
7、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8、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9、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10、造纸术既方便了人们书写,又促进了文化传播。
11、公元7世纪造纸术传入日本,公元8世纪造纸术传到欧洲各国。
12、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造纸术。
七、是谁发明了造纸术?1、造纸术是由东汉时代的蔡伦发明的,但有考古证据表明,造纸术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
2、相传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表面不平滑,一般只用来包装。
3、到东汉时期,经过蔡伦的改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造纸体系。
4、第一原料分离,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5、第二打浆,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成为纸浆。
6、第三抄造,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7、第四干燥,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是纸。
8、造纸术的考古发现、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
9、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
10、1957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
11、1973年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发现了不晚于公元前52年的两块麻纸,暗黄色,质地较粗糙。
12、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延村出土了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张麻纸。
13、1979年在甘肃敦煌县马圈湾西汉烽燧遗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汉麻纸。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纸质地图残片,表明了当时的纸可供写绘之用。
15、从上述西汉出土的纸的质量来看,西汉初年的造纸技术已基本成熟。
八、造纸术早是哪个朝代的谁发明的?1、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发明时期于汉朝西汉时期,改进时期于汉朝东汉时期。
九、我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发明者是谁1、01蔡伦蔡伦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谁【造纸术的发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