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是谁【官渡之战胜利者】

一、官渡之战前,沮授李通田豫贾诩杨阜是怎么看出来曹操能赢的【三国吧】

1、袁绍只是把田丰关起来了,曹操认为就能赢了,和恰也不看好袁绍。

2、除了曹操谋士说袁绍的坏话,这么多人都能看出来还能看出来。

3、一个这么说还行,好几个人都这样认为。

4、一方刚愎自用,另一方听从各种意见,谁胜谁败一目了然,当然要是曹操输了,史书上就不会写这帮人预测曹操胜,而是另一帮人预测袁绍胜利是多么有远见了。

5、就像世界杯,不是法国就是阿根廷,总会有人预测对。

6、应该有更多人认为袁绍能赢,只是因为胜利者是曹操,所以史书就重点记载这些支持曹操的。

8、不过同时也留下了孔融这样的典型。

9、田豫和鲜于辅本来是不同阵营的,关系很好。

10、袁绍君心不齐,里面明争暗斗,颜良文丑这种能力不行的人成了将军,有能力的人被贬低,没能力的人靠排挤对手上位,郭嘉荀攸等人都知道袁绍内部的情况。

11、这就是预测赢了呗、输了哥几个就玩完了。

12、以孔融为首的人预测袁绍赢,还有不少人暗通袁绍。

13、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可是烧了不少降书。

17、认为曹操不能赢的,没有详细记载如果能放心相信一些人的预见那游牧族群的兴起根本无法解,跟别说看出来了要知道某些极端的例子十几人的女真打的过几千人这根本就不是是智力上的问题,但三国只能用智力解释所谓,事后诸葛亮。

18、袁绍统治架构搭建松散,权力不统内部矛盾多,把田丰关起来就说明内部斗争爆发了。

19、这种东西通常马后炮,认为袁绍赢的在史书存在的可能性更小。

21、曹操手下很多人都认为袁绍赢啊,只是战后曹操没有深究,直接给通敌的信件烧光了,牵扯到太多人了。

22、战前袁绍的纸面实力无疑比曹操强,有人为了活命,准备好退路,战后就不一样了。

23、曹操成了有实力的诸侯,自然也不担心手底下人的忠诚度。

24、事实上预测袁绍赢得更多。

二、三国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胜利者是

1、胜利者是曹操。

2、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3、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4、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5、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三、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简介 官渡之战胜利者是谁

1、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2、东汉献帝建安五年(扰旅桐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镇搏,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3、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缓坦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4、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四、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有、袁绍与曹操在白马相持时,袁绍下令筑起箭塔,连日向曹操营寨射箭,使曹操军心动摇。

2、其后,刘晔献上霹雳蚂滑吵车之计,大破袁绍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据守之地。

3、曹操闷侍在黎阳与袁绍相让大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但是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

4、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

5、于是大破袁军。

6、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

7、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

8、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五、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中,终哪位军事家获得后的胜利?

1、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中,终哪位军事家获得后的胜利?诸葛亮曹操正确答案、曹操官渡之战,运李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2、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纯悄哗战略决战。

3、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做行。

4、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六、官渡之战谁取得了胜利?

1、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地区对峙。

2、袁绍派他的谋士郭图和大将淳于琼、颜良等到白马进攻曹操的部将东郡太守刘延。

3、袁绍自己则带兵进抵黎阳准备南渡黄河。

4、4月,曹操北进援救刘延。

5、途中采纳了某士荀攸所献计策,北渡黄河攻击敌人后方是假,轻装回袭白马是真,结果斩颜良于千军万马之中,袁绍眼见损兵折将,气得七窍生烟,不听谋士的劝阻而全军出动,强夺官渡。

6、曹操知道此事后,采用“诱饵引敌”的办法破敌,他立刻命令骑兵火速赶到延津附近,卸下辎重,并且把马也放了,然后隐蔽起来等待命令。

7、曹操静待战机,直到袁绍的大队人马赶到,正在动手抢夺曹军有意丢弃的那批辎重马匹时,才下令发起突然袭击。

8、由于曹军犹如“飞将从天而降”,袁军惊惶失措,顿时大乱,大将文丑首先在混乱中被关羽砍下马来。

9、大将被斩,袁军士卒像没头的苍蝇,东撞西窜,溃不成军,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又见无处可逃,只好举手投降。

10、延津之战后,曹军再接再力,一举取得了官渡之战的终胜利。

七、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有、袁绍与曹操在白马相持时,袁绍下令筑起箭塔,连日向曹操营寨射箭,使曹操军心动摇。

2、其后,刘晔献上霹雳车之计,大破袁绍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蚂滑吵据守之地。

3、曹操在黎阳与袁绍相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但是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闷侍势乃可。

4、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

5、于是大破袁军。

6、建安让大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

7、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

8、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八、三国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胜利者是

1、当时的曹操兵少将缺,比之袁绍拥有雄厚的兵力以及猛勇的部将是无法比拟的。

九、【转帖】官渡之战纵横论【李典吧】

1、转自轩辕春秋论坛         作者、老不看三国。

2、    (5)命钟繇镇抚关中,委以西方事。

3、    (6)招抚刘表,同时命李通监视。

4、    (7)命刘馥为扬州刺史,委以东南事,拒孙策等人。

5、    (8)留荀彧、任峻等人留守许都,筹措钱粮。

6、    (9)地方镇压和治安部队少量,比如程昱700兵守鄄城,满宠率500人镇守汝南等。

7、    而袁绍兵进黎阳,其动向十分明确,就是直捣汉献帝所在的许都,而无论他从黄河哪个方向渡河,要想进攻许都,则必经官渡。

8、当然,大的可能还是从黎阳对岸的白马津和西距白马五十余里的延津渡河。

9、    紧接着,建安四年冬十一月,在贾诩的劝说下,张绣率众归附曹操。

10、十二月,曹操亲临官渡。

11、    与此同时,刘备杀袁术之后,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留关羽镇守下邳,亲临小沛,要与袁绍形成南北呼应之势。

12、    曹操先命刘岱、王忠拒敌,不利。

13、为了避免两线受敌,曹操决定亲自东征刘备。

14、    建安五年正月,“衣带诏”事发,刘备也参与其中,于是曹操留兵守官渡,亲率精骑急袭刘备。

15、《魏书》记载、“是时......分留诸将屯官渡,自勒精兵征备。

16、......备大惊,然犹未信。

17、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

18、”曹操破刘备,又进兵下邳,迫降关羽,尽得其兵而归。

19、刘备只身投靠袁绍。

20、    就在曹操东征徐州的时候,田丰劝袁绍立刻渡河进兵官渡,结果袁绍以“其子有疾”为由拒绝。

21、    等到曹操以很快的速度解决徐州问题之后,袁绍才回过神来。

22、    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命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

23、准备夺下这个关津,渡河南下。

24、    五。

25、白马、延津。

26、    曹操在白马、延津这一带早有准备。

27、于禁和刘延据守,曹操先后派乐进等人率3000余步骑增援于禁。

28、白马攻防战持续了两个月,为曹军主力集结于官渡挣得了时间。

29、    建安五年夏四月,曹操看袁军势大,于禁等人难以持久,于是亲自迎敌。

30、    谋士荀攸说、袁绍势大,如果正面交锋对我们相当不利,不如等袁军前锋渡河之后,我们虚张声势,扬言从延津北上,抄袭袁军后路,那时侯袁绍必然率兵赶往延津,这时我们突然奔袭白马,消灭他从白马渡过黄河的前锋部队,打他个措手不及。

31、    这就叫“声东击西”,曹操欣然采纳。

32、    结果袁绍果然中计,听说曹操要北渡延津抄袭自己的后路,他立刻从白马率兵赶奔延津。

33、    曹操知道袁绍中计,白马一带只有颜良率领的先头部队渡过黄河。

34、于是,命令部队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锋,急袭白马。

35、    前面说过,从白马到延津只有区区五十余里,轻骑兵半柱香的时间就能赶到。

36、《三国志》记载、“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

37、”曹操命张辽和关羽为前锋,关羽在乱军中刺颜良于马下。

38、袁军渡河前锋溃败,“遂解白马围”。

39、曹军延黄河向西往官渡撤退。

40、    袁绍听说中计,颜良被斩,如何不恼?再派文丑率领主力骑兵追击延黄河追击曹操。

41、    在延津南曹操再次设计。

42、他命众人将辎重丢在大道上,引诱敌骑。

43、曹营众将望见文丑所率多是骑兵,其数量在5000到6000左右,明显是袁绍的主力骑兵,后续步兵无数。

44、大家都有点发怵,劝曹操先回官渡主营。

45、。

46、      除了官渡,袁曹两家在其他方面也都没闲着。

47、      袁绍派遣刘备到汝南联结当地土匪,骚扰曹操后方,结果被曹操派曹仁率领的骑兵击败。

48、      袁绍又屡次骚扰曹军运输线,又被曹仁击败,于是袁绍不敢再分兵。

49、      曹操则先后派曹洪、徐晃和史涣等先后击败氵隐强贼祝臂,又在故市抄劫了袁绍的运输队。

50、               双方这样你来我往,相持了两个月。

51、期间有人向袁绍建议派轻骑抄袭官渡背后,结果被袁绍拒绝。

52、                  七。

53、奇袭乌巢。

54、        建安五年,冬十月。

55、曹操在官渡面对袁绍的优势兵力虽然“比战斩将”,但粮草困乏,士卒疲惫,已经到了极限。

56、      他写信给荀彧,考虑放弃官渡,“欲还许以引绍”。

57、如果是这样,那么曹操将十分被动,官渡的失陷,会使许昌以北的门户大开,袁绍的大兵团会立刻展开,长驱直入,对许颖一带形成合围之势。

58、那时侯曹操恐怕就回天乏术了。

59、      结果荀彧又给曹操打了一针强心剂,他说、“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

60、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61、历史惊人的巧合,成功者都有一定的共性,这段话与二十年多后的那个军事天才陆逊在夷陵说的话如出一辙(《三国志·陆逊传》记载、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

62、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63、”)      袁绍虽然不及曹操,可也是一代豪杰,在一开始损然吃了点亏,但优势还是在他手里,还是不能小看他的。

64、战役初期袁绍也一定是“思虑精专”,所以难有机可乘。

65、只有在“兵疲意沮,计不复生”之后,才会出现较大漏洞,而这个漏洞就在乌巢。

66、            袁绍的谋臣许攸贪财,袁绍“不能足”,于是投靠曹操。

67、《曹瞒传》曰、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来,卿来,吾事济矣!”      许攸对曹操说、现在袁绍辎重有万馀车,在袁绍营北四十里乌巢,守将淳于琼疏忽无备,您率领轻骑袭之,攻其不备,烧毁粮草,不出三天,袁绍自败。

68、      众将对此言论表示怀疑,但荀攸、贾诩劝曹操此计可行。

69、曹操等的就是这样能扭转乾坤的机会,他怎能放过?以曹操的性格,就是龙潭虎穴恐怕他也要闯一闯。

70、      他亲选精锐步骑五千,留曹洪等人据守营寨,夜晚时分出发,直奔乌巢。

71、      这五千精兵全部换成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并且每人抱束薪一捆,作引火之用。

72、穿越袁军岗哨时有人盘问,就回答、“主公怕曹操抄袭我们的粮草,派我们去增加防守!”结果几十里路就这样穿越了过来。

73、      等到了乌巢,一看果然是袁军屯粮之所,并且戒备疏忽。

74、于是立刻纵火焚烧。

75、袁军守粮部队大乱,《曹瞒传》记载、“大破之,尽燔其粮谷宝货,斩督将眭元进、骑。

76、督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首”,乐进斩杀敌主将淳于琼,袁绍近十万大军的命脉就在这一场大火中付之一炬。

77、其失败也就注定了。

78、      袁绍听说粮草被毁,连忙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

79、他自做聪明的认为、“你曹操攻我的乌巢,我就打你的主营,让你无家可归!”这条看似“围魏救赵”的“妙计”不但没“救赵”,连“魏”为没围住。

80、      曹操看到袁军轻骑增援乌巢,命令士卒不准惊慌,等敌人到背后再力战,结果再次大破袁绍援军。

81、      而负责攻击官渡的张合高览面对曹洪稳固的防守,久攻不下,张合高览见大势以去,于是率众投降。

82、      张合高览的投降加速了袁绍的瓦解,曹操看到袁军军心已溃,立刻命令官渡的部队全线出击。

83、      《三国志》记载、“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

84、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

85、”《资治通鉴》和《后汉书》等书记载、“馀众降者,操尽坑之,前后所杀七万馀人”。

86、      官渡之战曹操大获全胜。

87、      八。

88、几个问题的探讨、             (1)袁曹双方各时期的兵力问题、         A。

89、在战役开始阶段。

90、袁绍称带甲“数十万”,又说、“选精卒十万,骑万匹”发动官渡之战,这个兵力应该没有很大的争议。

91、         曹操的总兵力没有详细记载,我们联系曹操的九大部署可见,曹操每方面所派的人马少则数百,多不过万,那么综合起来考虑,其总兵力估计在6到7万左右。

92、联系刘先在官渡战前联络曹操时,曹操说、“今孤有熊罴之士,步骑十万,奉辞伐罪,谁敢不服?”这个“十万”肯定是夸张的,那么6或7万是比较可信的。

93、               而曹操当时集结于官渡的部众有多少也没有详细记载,只知道后来曹操能用一部分精锐部队迅速击败刘备和关羽,并能再派3000步骑支援于禁,可见其在官渡附近的部队数量保守的估计也在两万左右。

94、            B。

95、从袁绍渡河到曹操在官渡前主动出击阶段。

96、此时袁绍的总兵力没有很大变动,除了一部分负责运输粮草之外,其他的全部开进的黎阳。

97、于是在白马围攻刘延和于禁近两个月。

98、紧接着,就发生了“白马、延津之战”。

99、袁绍渡过黄河的先头部队和文丑率领的主力骑兵遭到惨重损失,保守估计其损失也要近万人。

100、再加上于禁和乐进在背后连续骚扰,明文记载又损失几千人。

101、因为,可以肯定,袁绍从阳武进兵官渡时其兵力已经不足十万。

102、         而曹操在这个阶段虽然屡屡获胜,但损失还是有的,只是比起袁绍要小的多。

103、而一次较大的损失就是在主动出击的那次。

104、“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这句话应该是说这个时期,而不是指曹操在官渡的全部兵力。

105、         随后,曹操看到这样太被动,于是主动退回官渡主营。

106、《三国志·袁绍传》记载、“(曹操)复壁”,《曹操传》也记载、“(袁)绍复进临官渡”,而《于禁传》记载、“迁裨将军,后从(曹操)还官渡”,也应该是这个阶段。

107、。

108、      当然,这个概念是在近现代提出来的,后汉时代不可能有这么详细的划分,对“机动兵力”的认识也没有现在深刻,但是,战争的精髓却永远不变。

109、早在西汉,对匈奴的战争中,汉军的战术运用就有了“迂回、包抄”这样的概念,而这些用于“迂回、包抄”的部队其实就是“机动部队”,他们的特点是、机动力强、适合长途奔袭和突击战、战斗力强、士气高昂、同时纪律严明。

110、这个概念如果细分到战术层面,其实就是近代“特种部队”这个概念产生的源泉。

111、虽然曹操不知道什么是“特种部队”,但他无意识的在战役和战术上运用了“特种部队”。

112、只是在战略层次他没有后人先进。

113、这在1800年前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114、         本文前面已经论述了官渡之战期间曹操命徐晃、史涣、曹仁、曹洪等人率领机动兵力的例子这里不再赘叙。

115、         其意义大家也大致明白了,稳定了后方、保障了自己的运输、打击了敌人运输、使袁绍顾虑重重拖延了敌军主力的进军、在敌人侧翼展开反突击,不使敌军合围。

116、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说、“纯粹的防守同战争的概念是完全矛盾的”。

117、他提出、“防御这种作战形式决不是单纯的盾牌,而是由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

118、”这个论述可谓深刻。

119、      而同样的事例,用《孙子兵法》的论述似乎更贴切、“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120、”      这两大巨著对于“机动作战”这个概念都是赞同的,真理具有普遍性,而具体体现在曹操身上,他对于这个概念的诠释堪称高明。

121、      我们再联系曹操在徐州奇袭刘备、奔袭乌桓以及关中对西凉之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曹操善用骑兵。

122、(注二)而官渡的“机动兵力”,很大程度上是“骑兵”。

123、      田丰曾对袁绍说过、“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

124、”(《三国志·袁绍传》)      而曹操的张狂的性格也成全了他在用兵上、灵活机动。

125、      (3)乌巢之战后袁军迅速溃败的原因。

126、      以前有人分析过“汝颍、河北集团与袁氏兴衰关系”,认为“许攸、荀谌、郭图、辛评属于汝颍集团。

127、审配、逢纪、田丰、沮授属于河北集团”,这两大集团互相顷轧,对袁绍的失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认同这种观点,《三国志·张合传》记载、“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

128、(郭)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129、’郃惧,乃归太祖”。

130、而张合是河间鄚县人,属于河北集团,这就是郭图排斥张合的原因,正如审配排斥许攸。

131、      只是本文认为是张合的投降导致袁军的迅速崩溃,似乎证据不足。

132、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张合的投降意义有多么重大。

133、其意义与与乌巢比起来多算辅助因素。

134、也就是说,真正导致袁绍近十万大军迅速溃败的原因其实并不神秘,就是因为乌巢粮草的被烧。

135、      行军打仗有句俗语,叫、“军不可一日无粮”。

136、又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137、”粮草的重要程度仅次于饮水,人半天缺水就会头晕目眩,而一日无食就会全身乏力,许攸对曹操说、“三日可破袁氏。

138、”其实他还说多了,真要到了没有粮食的时候,只需一天袁绍大军就会丧失大半的战斗力和士气,军心直接面临崩溃。

139、      而乌巢的重大意义就在于此,所以说,许攸提供这个情报的意义远超过张合投降的意义。

140、只不过他们投降的原因都是因为袁军内部河北和汝颍集团的矛盾造成的。

141、。

142、                          九。

143、对官渡之战的总结。

144、        (1)。

145、袁绍的失误、       首先,战前不采纳田丰等人“休养生息,迫曹失败”的战略,贸然发动官渡之战。

146、       其次,不能协调内部各派系的矛盾,不会“辨伪存真、优柔寡断”。

147、          这两点在前面已经论述,这里不在重复。

148、       后,袁绍失败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整个战役都是顺着曹操的步调在走,十分被动。

149、从白马延津开始就被曹操调动起来,直到对峙官渡,他还是一意正面进攻,不能很好的利用自己兵力的优势。

150、应该说这和袁绍的个性有很大关系,比如、《三国志·程昱传》记载、(程昱)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

151、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

152、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太祖从之。

153、绍闻昱兵少,果不往。

154、”      可见,袁绍好大喜功,轻狂骄傲,结果浪费了无数战机。

155、      应该说袁绍在平河北的过程中是“锐意进取、虚怀若谷”的,但是,伴随着巨大成功,他渐渐开始自以为天下,于是他原有的和新增的弱点便逐次暴露出来,终导致失败。

156、这个现象在赤壁时的曹操身上再次体现,只是曹操本身能力出众,而且孙刘和他的实力差距太大,才没有在赤壁败后出现土崩瓦解的现象。

157、       (2)曹操的成功、      A。

158、“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159、          B。

160、在战前做出九大部署,并且先后招降张绣、击破刘备,为专心在官渡决战创造了条件。

161、      C。

162、在白马、延津击败袁军主力骑兵,收到意想不到的战果。

163、      D。

164、从白马延津直到官渡前沿,再到官渡主营,层层防御。

165、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二十九章·战区防御》中提道到“逐次抵抗”这个概念,曹操基本是这样一步步“牵着袁绍鼻子走”的。

166、      E。

167、巧妙的选择决战地点,“扼其喉而不得进”,在官渡顽强的阻击袁绍数月。

168、“以正合”,等待时机。

169、      F。

170、“画地而守,分遣机动兵力”战术的成功运用。

171、      G。

172、“以奇胜”,在得知乌巢戒备疏忽之后,果断的率领精锐部队出奇制胜。

173、给袁军以毁灭性打击。

174、      H。

175、后一点其实只能说是运气了,正如我前面说的,如果不是袁绍屡次丧失先机,孙策遇刺,刘表坐观成败,许攸张合等人临阵倒戈,其胜负未可知。

176、或许真如《三国志》说的那样、“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其锋不可当”,当然,这句是玩笑话了。

177、             十。

178、结语。

179、       建安五年冬十月,震惊中原大地的官渡之战结束。

180、       结果是曹操以弱胜强,击败了袁绍的主力部队。

181、       之后袁绍郁闷而死,其子不和,曹操经历七年时间平定河北,统一北方,为魏晋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182、       建安九年,曹操破邺城,亲临袁绍墓,哭之流涕,对众人说、“早年我俩共同举兵,本初问我、‘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我说、‘你是怎么想的?’他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何愁大事不成?’我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183、’”       人生如梦,昔日挚友的肺腑之言,今天竟成了祭奠好友的祭文,曹操作为一个胜利者没有必要惺惺作态,这是他的真性情。

184、只是,话是这样说,但面对袁氏诸子,他又要回到了残酷的一面,袁家也终于在曹操手中彻底衰落。

185、这或许就是每个人面对自己命运时的无奈,无论他是袁绍还是魏武帝。

186、    ——————————————————(注一),曹操曾派蔡阳作为机动兵团进攻刘备,结果被刘备袭杀。

187、(注二),三国时的骑兵不如西汉,更何况还是没有马蹬出土,所以三国时期的骑兵仅仅在机动力上适合做“机动兵团”,但在冲击了上就不行了,除了少数的骑将和生长在北地的游牧子弟,大多数骑兵仅仅是将马作为运输工具。

188、当然,有资格做“骑兵”的人都是军中的精锐,从这个角度看,“骑兵”部队仍然是各军中战斗力强的部队。

189、曹操的骑兵在前期仅仅拥有少量“便弓马”的骑兵部队,真正发展壮大,应该是在从官渡之战到北征乌桓之后,“三郡乌桓为天下名骑”开始的。

190、。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是谁【官渡之战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