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鸿章霸气的诗
1、我觉得他还算个枭雄吧,大多数人对曹操的感觉很坏,这只不过是个误解,在《三国演义》中这只是罗贯中的看法,他认为刘备是汉高祖之后,他的天下乃是天命所归,天经地义的,曹操是臣子,他的做法是造反,我们从小是看三国长大,史书上也是胜利者写的,我们应该用公正的心态去看待
2、1870年之前,他是读书、做官、带兵打仗,跟太平天国和捻军对抗。1870年的时候,他被调到天津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展开了持续二十多年的洋务运动的实验,这是他人生辉煌的顶峰。
3、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付水源。
4、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5、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
6、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7、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8、“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9、当时纽约的新闻报还专门登了李鸿章的照片,说:李鸿章从来不会错过我们周日的新闻报。这也是广告。甚至还有一些卖东方瓷器的人也公开打广告,说我是李鸿章的副官。
10、从发展受阻,到各地赔偿,从安稳到列强瓜分,在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李鸿章临危受命,组建北洋水军,织造局,到外物世交,再到语言攻略,他对于清朝经济有了面面俱到的发展。晚清后期,由于列强的瓜分,清王朝临危受命与李鸿章,让他全权负责外交事务,由此可见慈禧对其的重视,同样也是一种能力的展现。为何说起其晚年受辱,主要是因为玩外国列强的强大攻势,迫使李鸿章在晚年为了国家的利益忍辱负重,这些忍辱负重不是别人给的而是外国列强和国内形势综合困扰造成的。
11、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乱,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是诗吧
12、劳劳车马未离鞍:马车前马没离马鞍(比喻事业没完)临事知死难:事眼前才知道免死三百伤步:几百家发展缓慢悲伤八千外吊民残:几百外民残哀悼秋风宝剑孤臣泪:秋风吹宝剑孤城落泪落旌旗坛:落照着旗坛海外尘氛犹未已:外我侵略没停止诸君莫坐等闲看:家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
13、解读: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都说了什么?为何句句戳中慈禧的泪点!
14、李文安离家赴京之后,少年李鸿章又就学于合肥名士徐子苓(字叔伟,号毅甫。晚号南阳老人、默道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与朱景昭、王谦斋被时人称为“合肥三怪”),常常严求子弟“读经须穷经而专一经,不能泛泛旁骛。要严寻义理为本,考据名为末”,“一字读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李鸿章《致三弟》)。
15、木偶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乱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城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16、古代的诗人曾在诗词里写下了那些“白马春风尽少年”的日子。比如王维写道:“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诗中的少年英气扑面而来。
17、他死后,各路大腕给他写的挽联如下:
18、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欲封侯。
19、入都 (其一)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其二)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其三)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其四)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20、桑乾河上白云横,惟祝双亲旅舍平。
二、李鸿章出名的一句诗
1、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2、秋风吹这宝剑,孤城落泪,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坛。
3、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4、此诗言追逐功名之甘苦,申言入都之目的乃欲过乡试,达龙门耳。
5、青眼时邀名士赏,赤心聊为故人酬。
6、劳劳車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猶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辛丑条约签定,李鸿章作此诗可见心情之沉重。晚清政冶腐败,国力衰弱无外交,与其骂李鸿章不如去骂侵华之洋鬼子。辛丑仲春清明宋新家光 书。
7、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逐水云。
8、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9、丈夫事业正当时,一误流光悔后迟。
10、新书|美国现代小说巨头德莱塞经典著作“欲望三部曲”
11、日本战胜后,日本要求中方必须派遣李鸿章前来商议和谈,然而李鸿章在谈判期间却被日本激进分子给打了一枪,正中李鸿章的脸上,再偏一点,李鸿章的小命或许就报销了。
12、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
13、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14、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15、李鸿章的七律诗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赴试途中有感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赴试途中有感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16、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17、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18、但李鸿章天资聪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确是不假。他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便是他的父亲李文安。李文安直到道光8年(1838)35岁时,才中进士,榜名文轩、字式和,号玉泉,别号愚荃官至刑部郎中。李鸿章六岁时就在父亲开设的家馆就读,为父为师的李文安督导严格,他说,“我辈经济学问,仍需根底经史。……读书人正宜拓开眼界,放宽胸襟,立定脚跟……读书果能贯通,自能致用,真实见地还须在经史中求之。余阅锐、铜(即瀚章、鸿章)等文赋,气焰尚好;功夫亦熟,只见地未见高超,未尽踏实。故前书示以用功之法,须著意经史。”
19、直到1900年初,李鸿章被调任两广总督,才算是重新启用,然而这次任命是带着巨大使命的,当时康梁余党、孙文革命等势力都集聚广东,英法势力也在进一步扩张势力范围,甚至打算将两广从清政府中独立出去。
20、李鸿章在前面介绍了自己的情况,表明了自己的心迹,按照道理说应该说自己的子孙了吧!但是李鸿章却在中间加了一个塞,“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此次复同更患难,定能一心效力,翼赞讦谟。”
三、李鸿章霸气的诗句
1、关于李鸿章此时的身体状况,经历了“为国拉稀”后,在签订《辛丑条约》的时候已经“喀血碗余”。
2、李鸿章自诩“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有远大抱负和豪迈性情的他,在临死前留下的这首诗却是极度的悲哀和无奈。慈禧太后看到之后,痛哭流涕道:“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无人分担了。”由此可见,当时的清朝已经有多艰难,李鸿章对于大清朝的重要性。
3、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4、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
5、晚清帝国的每一缕新鲜空气都与李鸿章这个名字紧紧相连,中国近代历史上为悲伤、沉痛、屈辱的记忆都与李鸿章相连。作者并没有按照一般的套路,对李鸿章进行简单的评价,而是让事实说话,以文学化的笔调细致地描绘了李鸿章的真实面目:建海军,造炮舰,派遣留学生,签和约等。
6、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
7、作为晚清的四大名臣,李鸿章不仅在政治上有独到的建树,在科学和文学上也有一番作为,他的《李文忠公全集》,它完整的反映了李鸿章从微末,到发展,再到外交铁腕的发展史,也是立体展示了李鸿章一生的传奇色彩。
8、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9、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
10、我在反复研读李鸿章《入都》十首诗,发现了诗中似乎隐逸着禅意、偈语和预言,以致在他以后七十多年漫长的生涯中都若隐若现诗中的影子。
11、我们正处在一个时代变化的惊涛骇浪之中,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和一百多年前李鸿章所处的时代其实差不多,都是愚人船。我们在船舱里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踏着往前试,往前走。
12、就连身为女子的秋瑾,也能努力摆脱封建束缚,豪迈气魄不逊男子。她写道:“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13、反过来我们再来看李鸿章。李鸿章这个人大的特点是,他虽然有敌人,也有恩怨,但他从来不沉浸在里面难以自拔。比如说,他其实跟曾国藩之间也有一段恩怨。
14、马是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15、左宗棠少年时代“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中年以后“锋颖凛凛向敌矣,士论以此益附之,然好自矜伐”。
16、只要是他想做的事,他是有机会就往前拱一截,有机会就往前走一步。
17、张之洞当年的形象,特别狂。
18、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
19、“大清帝国中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20、多谢咿唔穷巷士,残年兀坐守遗篇。
四、李鸿章霸气诗句
1、以上之论。确能摹写李鸿章人物之真相,而无所遗,褒之不过其当,贬之不溢其短,吾可无复赞一辞矣。
2、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3、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4、传说祥瑞之象,中国历史上大凡帝王将相文豪巨卿其出世情形多有种种美誉,姑妄听之,一哂而已。
5、莫言:过去的年是怎么过的?
6、其实,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庆亲王奕劻不是个什么好鸟,号称晚清第一贪官,李鸿章难道不知道他的人品?然而却在绝笔中如此为他求情,实在是匪人所思。
7、此诗叙入都之目的为出群,为图新;入都之首要当交结求益。
8、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
9、戳中慈禧的第二个泪点:不远千里到广东扫黑除恶,与西方列强周旋
10、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之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11、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12、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
13、局促真如虱处禈,思乘春浪到龙门。
14、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15、在临终前,李鸿章写下了下面这首绝命诗:
16、请缨终子少,千秋献策贾生推。
17、大家一般都尊敬的称呼他为:李中堂。
18、李鸿章“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
19、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
20、颈联谓己喜诗嗜酒之名士习俗未改,用喻祥瑞。《汉书·王褒传》载上闻“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句谓生有此福,祥瑞自临,我李公宜如此也。
五、李鸿章的诗句经典
1、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
2、仪表堂堂的李鸿章,身材颀长,玉树临风,犹如云中之鹤,从他的故乡合肥,腾空一跃,展翅翱翔了,飞向北国,飞向京华,一路上鹤唳长空,音韵流响,吟成名播遐迩的《入都》诗十首:
3、1901年,78岁的李鸿章在忧患中死去。
4、白下沉酣三度梦,青衫沦落十年人。
5、追悼侍姬冬梅八首 其一
6、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
7、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辙来游壮志坚。
8、李鸿章的诗,整体来看,就
9、曾国藩死了以后,左宗棠还在骂他。朝廷给曾国藩赐了一个谥号叫文正,他一听就急了:他叫文正,那我死了莫非要叫武邪不成?
10、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瞰中州一点烟。
11、和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12、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李鸿章办一件事办出了名──他的注意力放在事上,所以西方人都知道,李鸿章是中国办洋务棒的一个人,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看得远、站得高的一个人。品牌树起来了,整个市场都会认你。
13、奕劻1894年进爵亲王,1898年晋升为后一个铁帽子王,如果没有慈禧的提拔奕劻是不可能爬升的如此迅速的。
14、因循误平生事,枉自辛勤读五车。
15、嚴複的挽聯是:使當時盡用其謀,知成效必不止此;設晚節無以自現,則士論又當何如?袁世凱的挽聯是:受知蚤歲,代將中年,一生低首拜汾陽,敢翊臨淮壁壘;事變方殷,斯人不作,萬古大名配諸葛,長留丞相祠堂。曾國荃的孫子曾廣銓的挽聯是:先太傅以後事累公,萬國輸誠,宏濟遠謀今絕響;予小生游歐洲就學,片長自效,追隨多難為酬恩。陳夔龍的挽聯是:帝命諡文忠,千秋論定;天生為社稷,曠世才難。慶親王奕劻的挽聯是:手挽乾坤,即今生榮死哀,公應瞑目;身騎箕尾,際此遺艱投钜,我更傷心。
16、作为大清臣子,参与镇压太平军,这是他职责所在。更何况,他没有像曾国藩(当时人称“曾剃头”)那样滥杀无辜、靠平民百姓的头颅去向朝廷邀功请赏,所以,不能称其为“刽子手”。当然,他的行为客观上维持了一个本该就木、极其腐朽的封建王朝的苟延残喘,但这是历史的局限,任何人都难以避免。对他的评价,在我看来,一言以蔽之:他和林则徐,是道光朝以来,既是清廷重臣,又可称为民族英雄的仅有的两人!
17、我们再回来对比李鸿章这个人,他搞洋务运动跟张之洞完全不一样,没有什么巨大的动静,只是一步一步的往前拱,从来也不说我这个伟大的计画受到挫折之后,我有多受伤,我一颗玻璃心碎一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李鸿章出名的一句诗【97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