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群应不应该存在【86句文案】

一、支持夸夸群的观点

1、看到这里,你还在乎谁输谁赢么?

2、Q|开始时为什么会创建这样一个群组呢?是出于怎么样的动机或者预期期望?

3、人类的心理弱点就是宁听假的夸自己的话,也不愿意听真实的批评自己的话。当代中国人从小缺乏夸赞与鼓励,所以有个“夸夸群”后“战略互吹”可能就成了一种娱乐的方式,同时也补偿了一些自己心理的缺失。

4、在文章的后,华小青想说:

5、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充实地活上两个月。”其实,每个人都渴望被夸,别人的赞美就像和煦春风轻抚过心田,带来万紫千红、百花齐放。近日,风靡高校的“夸夸群”就是专门提供这种服务的平台。

6、语言是首先要过的一道关。初次见面要夸“久闻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会”,喷人早点去死要说“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7、‘夸夸群’的产生和走红一定程度表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压力较大,不能够很好的管控自己的心理问题。且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中,夸赞容易营造一个融洽的社交氛围。同时,在中国的激烈竞争下,不少人有着被夸赞的需求。“夸夸群”满足了被夸者的心理需要,而夸人者也得以展示自己的技巧和才能,各得所需。

8、随着“互夸”需求慢慢下降,群友们找不到新的话题,群聊也渐渐安静了,但在小之看来,赞美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啊。俗话说:“舌头打个滚,夸人不折本。”一句小小的夸奖既能够带人给力量,又能使自己获得满足感,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9、九零后、零零后的青年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被训练成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超越物质层面的追求,而被赶着实现自我价值,他们要求独立自主,自由平等。他们的自我中心与自我表现的意识要强于上一辈人。他们相信科技,也崇尚民主。这是新青年精神底色,是社会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10、发布消息第一时间收到,没有反驳的观点和意见。

11、至于长辈,没有提过以后也不会提到,我觉得这可能是个无法被理解的20世代的娱乐方式吧。

12、相对于初的新奇和惊喜,一些“夸夸群”的活跃度在几天后就降低了,毕竟这只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流行文化而已,短时间的愉悦只能带来些许心理慰藉,其实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13、如果找自己的同龄朋友倾述与表达,可能他们忙于学习、工作或生活事务,即使偶尔会接受表达,也不太可能长期应答。一个人老是重复相同的话,会让对方感到疲劳。再者生活中知心朋友不可能太多,而生活中出现的烦恼却会络绎不绝。人与人的价值观不同,向好朋友倾述不一定能获得对方的认同。

14、当然了,善林金融专家表示,投资实际上就是一种“舍得”思想的体现,投资者用“可变成本”来赚钱,比如股票的买入卖出等交易。

15、还有一个理论,就是社会运动当中的“时尚”的概念,英文对应的是“fad”,即没有持久性的社会流行。那这个能不能用来解释这个现象呢?我觉得也是个方向。因为很多人预测夸夸群也好、喷喷群也好,不会长久。原因是什么呢?大家一时新鲜,觉得它跟自己的某种情绪和情感有契合。但时间久了,这种东西带得来意义吗?它意义生产的能力强吗?所以这个也是另外一种观点:就是说夸夸群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生命力没有一般亚文化强的现象。甚至连“膜蛤”都比它生命力强(笑)。

16、看了辩论的前因后果和辩论现场,只想感叹一句:

17、近的网络世界里,一种名为“夸夸群”的群聊突然流行于各大高校的圈子里,一诞生便吸引了无数学生。其场面之火爆,热度之高,使得“xx高校夸夸n群”如同雨后春笋一个一个地出现,又在片刻间爆满。

18、此类现象的流行,本质上是满足了人融入社会的需要。这需要看起来是心理层面的“虚荣”,但实际上,它是在千万年的演化过程中被生存这一切实需要刻写入了人类的骨髓。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的原因。无筋骨之强、爪牙之利的人类,发迹之初就是靠着群体的协作,到了社会分工愈发精细、明确的现代,人们更不可能孤身而活,存在于社会中,存在于社会关系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生存。想被他人夸奖,本质上是希望被群体接受,这既是本能,也有其积极一面。

19、随着“花式夸赞”文化的流行,组建夸夸群无脑夸人的情况愈发兴盛,很多电商甚至借此机会敛财,那么,这种盲目的夸赞对于人来说究竟有无裨益?

20、因为跟你关系铁的,是你看过的书……

二、夸夸群应不应该存在

1、就是这样的互夸活动带起了一阵热潮,许多高校纷纷跟进。

2、诚然,从表面来看,这当然是因为现在科技发展起来了,网络发达起来了,不然“夸夸群”和“夸人服务”又该系于何处呢?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还是太过片面了。事实上,如今的世界正从四面八方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内心,技术的进步和媒体的崛起,造就了太多点击量惊人的神话,潜移默化地,相当一部分人就感到自己在这个社会中如无根浮萍般不受认可,于是把自己投入了这个虚幻的洪流,去汲取自己那部分缺失的成就感。

3、A|嗯,因为一种被承认的需要。你从小到大,没有自己做过决定,没有独立地承担过结果,得到的承认也还是相对少的。虽然到了北大是成功的,但你会觉得,我怎么稀里糊涂来到了北大?也许这是在我父母的安排下,在他们的掌控下,在他们的把持下,对吧。所以我也在想,为什么会这样。

4、夸夸群的效果因人而异,如果掌控不当,便会令人膨胀。对于容易骄傲膨胀的人来说,当“发什么都会被夸”时,就会令人产生一种“既然我已经足够了,何必再努力呢”的消极,错误心理,从而迷失自我。

5、反观喷喷群,宣泄负面情绪其实是在群里去喷一个可怜无辜的人,“以一种不要脸的方式。”

6、“夸夸群”的夸赞行为是通过语言的方式给人的心理带来轻松感和快乐感,折射了语言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这就涉及语言的社会性质。根据认知语言学家的观点,认知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认知的窗口。因此,社会性是语言符号重要的特性之一。跟其他社会方言,乃至跟日常交际语言进行比较,网络语言这种语体显著的特征就是其“游戏”性质,娱乐色彩十分明显。“夸夸群”的出现满足了当下人们追求娱乐、调侃、放松的心理追求,凸显了语言传递信息之外的“游戏”功能。

7、Q|您是怎样看待夸夸群火爆这一现象的呢?

8、昨晚写作业写到3点半才睡今天靠着一杯咖啡存活了时长两个半小时的课还想夸夸这咖啡的疗效呢然而下午想躺在床上找东西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昏睡过去了。

9、因为这个也没有什么,只要孩子在放学之后一直努力的去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估计十点也就能够完成了。

10、当时我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孩子短时间之内肯定无法完成这些任务啊,然后我就在群里反馈。我说:孩子的语文老师已经安排了很多的任务,孩子的数学老师也安排了很多任务,如果再加上英语作业完成的任务的话,孩子今天晚上可能要熬一个通宵了,咱们能不能适当的削减一下任务呢?

11、人际交往过程中,谁都想要获得夸奖,夸夸群正好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在夸夸群和谐欢快的气氛里,求夸的、夸人的都能收获到自己的快乐。当一群快乐的人聚集在一起后,快乐便传递了开来,大家便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快乐。

12、吹捧也许能缓和被夸者的心情,但自信切不可盲目,认清自己的真实水平才能让夸奖真正愉悦心情,起到正向作用。

13、进去夸夸群之后,大家都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你、认同你。即使这些认同有时候看上去比较虚假,但是心理学家有个理论告诉我们说,那些善意即使是被包装在一些谎言之中的,那么人们对这些善意的感受并不会打折扣。这个理论我们叫它“彩虹屁理论”。即使彩虹屁它就算是个屁,它也是一个能让你心情愉悦的屁。

14、更难得可贵的是,每当随便过一个节日的时候,班里面总会有一些家长带头表示要请老师吃顿饭,要跟老师意思意思,老师那么辛苦,咱们是不是该买朵鲜花呀?

15、更可怕的是孩子这个任务还没有说完呢,有不少的家长就开始说:收到收到,完成任务,完成任务,老师让您费心了,辛苦老师,谢谢老师。

16、夸夸群也不能消解压力,还是找个女朋友抱一下。

17、夸夸群给青年提供一个个性解放的时空,以夸夸为主题进行交流,随意说话也不会冷场,是一处较理想的交往之处。在这个群里,人人平等,加入群与离开群都很自由。这种临时组织与聚会不存在工作关系,也没有具体的目的,更没有外在压力。

18、在句末认真的加上了句号,很严谨。

19、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观点。标题自拟。

20、我认为它就是年轻人结构性不平等地位的表现。在中国可能表现为这个方式,在巴黎就表现为黄马甲抗议,在伦敦就表现为青年人的郊区暴动,跨种群、跨族群的、尤其是在移民青年的社会整合不利的情况下。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在遭受压力。

三、对于夸夸群的看法发言稿

1、看似稳中带皮,实则慌得一批。喷!

2、好的,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几乎是所有家长对我的批判,会有一些家长说:任务多久不完成了?你这样做对得起老师吗?

3、我想要的并不多啊,你适时的夸夸我好吗,人生已经如此艰难,鼓励一下我可以吗。

4、另外,一旦对这种安慰形成依赖,我们就会迷失在虚假的夸赞中,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进行改正。而且在对面的人对你了解甚浅的情况下,你甚至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

5、不过,正如北大、清华在辩论中所指出的,真正的快乐永远来自自己的努力,乐观自信才能构建积极的心理状态。

6、我来安利下kk键盘,好多好多夸人的内容,让你称霸夸夸群哈哈哈首先打开kk键盘,添加夸人语弹然后在聊天界面就可以大夸特夸了哈哈希望采纳!!!

7、北大辩论队部分观点总结就是——

8、夸夸群可能能给你带来快乐,但我们更希望你能不仅仅局限于这一方屏幕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也多一些夸奖与赞美,将快乐真正地传递到我们的身边,对自己身边人释放善意。同时也需记住,过犹不及。

9、点击题目下方继之青年,一键关注师大共青团

10、毕竟,夸是被夸了,但考试、学习一个没少……

11、对于夸夸群,你有什么看法?

12、求夸是一种压力宣泄的方式,我们会将一件坏事当做一件有趣的事情说出口,比如“我失业了,求夸;我挂科了,求夸。”我们压抑的内心需要释放,也许会有人认为这些夸奖很虚假,其实人们感受到的善意,并不会因为它隐藏在谎言里就打折扣。听到夸奖,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压力,得到一个好心情。看似虚无的夸奖,里面包含着的却是真实的情感支持。

13、寂寞空虚的时候,可以看看书,

14、有人说:“这种夸赞虚情假意,而且带有功利性,许多人都明码标价你在网上卖‘夸人服务’。”然而我认为“夸夸群”的利要远大于弊,它的初衷是传播快乐、抚慰人心。

15、听了马老师的深刻分析,不知道大家对夸夸群的本质有没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呢?

16、对话北大夸夸4群群主:与其丧丧,不如夸夸

17、必须选用能够反映和支持观点的话料。只有这样的话料才能更好地论证你的观点,从而使观点形象化,使话料与观点融为一体。不是所有的话料都适合你的观点。因此不能任意引用话料,否则,就免不了说废话。“少说废话”的道理说着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18、Q|是的,因为它毕竟不同于以往的“志缘团体”,夸夸群里的成员们的异质性很强,没有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之类。

19、夸夸群群友有着文采斐然、鞭辟入里、颠倒黑白的夸赞,喷喷群群友则有犀利刻薄的言辞、怼天怼地的热情、大义灭亲的精神,你支持哪个呢?

20、主观上来说,每个人都渴望听到赞美的话。2018年有关中国都市人压力调查报告显示,大约有24%的受调查者都认为自己每天要承受很大的压力,3%的受调查者认为每天承受的压力几乎要压垮自己。大力山大之时,他们往往就会对自我产生怀疑,更有甚者,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生活失去了热情与希望。

四、对于夸夸群的看法

1、在语言学领域,存在着“礼貌”“认同”与“互惠”的交际准则。“礼貌原则”是指说话人出于对礼貌的考虑,运用一些包括夸赞在内的语言使得谈话能够顺畅地进行下去。“认同”是“新修辞学”思想的核心,“新修辞学”认为修辞是说服听众的艺术,夸赞即被视为获得认同的一种重要方式。“互惠原则”则是构建交际两端共享的社会关系的基础,是构成人类社会群体的关键因素,“夸夸群”成员的互相夸赞也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互惠原则”。这三项交际准则都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民族心理、习俗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赞扬自古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言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夸夸群”中无厘头的夸赞,纵然看起来十分虚假,倒也能营造出一种奇妙的互动关系。

2、不要过于计较别人的评价。没有一副画是不被别人评判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被他人议论的。你要是沉默,有人会指责故作高深;你要是健谈,有人又说是夸夸其谈;你要是赞美别人,有人会以为别有用心;你要是善意批评,有人又认为多管闲事。整天光看别人的脸色,你还活不活?有时候,与其多心,不如少根筋。

3、在这个群里,无论你说什么,只需要加上一句“求夸”,都会收到全群小伙伴们脑洞大开的全角度、全方位夸赞,只说好话,可以说是夸夸群的“群规”。

4、夸夸群在名牌高校兴起,又在各高校火爆起来,因为名校同学起点较高,在各类学科的前沿领域进行探讨、研究,他们受到名师指点,也受着良好校风的濡染,对知识追求的紧迫感,以及社会责任感,他们的压力,要远远超过常人。

5、你见不到那些真正厉害的人在夸夸群里求夸,比如,我去年满绩,求夸,我女朋友好漂亮,求夸,因为这些人已经有足够的幸福了,足够的自我认可。求夸的多数是一些自我怀疑的人,这时候,夸夸群就能给你自信。

6、Q:请问老师您认为创造夸夸群的前身豆瓣小组的人是出于何种心理才创建互夸小组的?您认为这种心态和夸夸群的兴起有没有关系呢?

7、浦豫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分校

8、所以我开始研究他的歌唱技巧。与正常的男性声音相比,周深平时说话时的声音更细更轻。然而,声压显然比唱歌时更强,尤其是当音高越过Gb4时,压缩仍将被压缩,这不再是阿尔伯特诺布斯,而是传统意义上的细声。然而,当周深演唱时,音色会变得更轻更细,每个听过这一幕的人都知道,周深的声压很高,无线电设备至少会削弱他20%的力量。看看近的《歌手》,我觉得他还在进化,他的胸部声音更明显,而且他可以自由地调整头腔和胸腔的比例。听着他的歌声,听着他控制自己的声音,真的很让人安心,而且感觉不可能失败。松弛的肌肉是松弛的,通畅的声道是通畅的,所以周深的演唱场景特别稳定。

9、Q|感觉,很多对抗都是在以脱敏的形式在进行。

10、清华辩论队部分观点总结就是——

11、Q|夸夸群有没有什么令您印象深刻或者格外难忘的经历?(比如他人的评价、特别暖心或者特殊的‘夸人’经历等等)

12、我方持反对意见。夸夸群社交是一种社交方式新尝试,但是除了简单增加人际情感反馈次数之外,并没有带来有效的信息和思想。

13、夸夸群中不乏做了错事,却来求夸以减轻罪恶感的人。为了几毛钱,多1块钱的利益,群聊里的人就可以不顾是非黑白,文过饰非。或许有人会说,夸夸群不过是成人的社交游戏,没必要上纲上线。但是,网络是社会的投影,在网上你能被1块钱收买,说一些看似无关痛痒的违心的话。那么现实中的几千元、上万元呢?你还会说“真话”吗?

14、世上本没有夸夸群,她们敢为天下先,折射出创新的力量;本人需要他人夸赞,他人也会有这样的需要,表现出她们度己度人的责任意识。

15、看头像就知道从小是个美人坯子,在复旦一定疯狂绽放魅力,给你点赞。

16、A|(笑)对,之前所有人跟我讲夸夸群都会提到“DDL没完成”这个例子,这两天我在课堂上也跟同学们交流过这个(话题)。社会学肯定会从比较长远的视角来看它反映的是什么;我们也需要去追问,如果学术界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的话,都会有哪些理论解释的线索。目前来看,我们决不能说它是一个新的东西。那么它首先反映的是什么(理论问题)呢?比如说,“喷”和“夸”现在都不是主流的、常规的文化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它叫做亚文化呢?听起来似乎并没有问题。能不能把它叫做青年反文化呢?这就需要从学术层面来考虑和评估了。

17、我早上走的早,6点50之前就得出门。不过多是和当当一起出门,他送我当门口。下午回家,和他玩到天黑。

18、因此,让我们尽量远离虚伪的腐蚀,远离已经商业化的“夸夸群”。

19、两个观点都有自己的道理。重点是题目中给出要你用自己支持的观点作演讲,你支持的观点不一定就要局限在这两个观点之中。我支持的观点是成功失败对人都有益。演讲内容自己想想。

20、正方清华代表队派出4位男生阵容,力捧夸夸群,反方北大代表队则派出4位女生阵容,力挺喷喷群。

五、反对夸夸群的观点议论文

1、在夸夸群里,会收到别人的夸奖和赞扬,心情不好的时候也能收到安慰。有人认为,这类群是调节心态的手段,可以帮助人把负面的事情用正面的角度看,有时候真的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2、“刚买的小白鞋被踩脏,公交坐过站,求喷!”

3、很多年轻人现在的表现,跟我们读书那时候不大一样。我们读书那个时候,我高考志愿报完了才通知父母一声,找完女朋友之后才通知他们一声。所以我们那时候拥有这种独立做决策的能力、独立规划未来的能力,甚至掌控自己时间的能力。为什么大家老提“DDL”?因为你要做的事情不是你想做的事情、你不能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有什么快乐、你父母给你报了一个你不喜欢的专业,等等等等,我觉得这背后都隐含着“为什么青年人会走向失败”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因为缺乏长远的、对于未来的设想,关于你自己想做什么的设想。从你成长开始,你都在一个规划好的路上,你从小就没有练习着自己做决定。到现在为止你还是看别人做什么再决定我要做什么。

4、在没动力的时候求夸一下,能够稍微给自己充一点电,有动力去做没有完成的事儿。被优秀的人夸奖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也更优秀了一点呢:D

5、其实,被夸赞的人大多数都明白,大多时候“夸”是言不由衷,只是在虚拟社交场所上互相吹捧,作为有一个释放压力的窗口或方式,试试也无妨。对于“夸夸群”,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但我更倾向于认为其有助于释放压力,找回自信。

6、还有一个角度就是,跟嘻哈文化一样,从话语的叙事上来说,一定是反主流的。那也许他们把它看成,即使在(失败的)情况下,我们都能夸耀自己,颠覆了主流的认知和主流的价值观。我觉得这种颠覆性也可以考虑在里面。所以为什么要从反文化谈起?就是要看它在文化对峙当中的这种颠覆性。其实这种颠覆性看起来好像很微小,尤其是不具有政治的颠覆性,但这恰恰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夸夸群应不应该存在【86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