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蒿里行全文及译文【68句文案】

一、曹操蒿里行

1、首先,曹操是不太可能迎合世人而作假的,他一直都是因为坦荡(赤裸裸)和不做假而被人骂,他的名言是不可务虚名而处实祸。

2、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3、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

4、方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5、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是曹操比较成功的作品,通过阅读,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还能领略作为诗人曹操的独特文风。

6、⑴蒿里行: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

7、⒀生民:百姓。遗:剩下。

8、⑻嗣:后来。还:同“旋”,不久。自相戕(qiāng):自相残杀。当时盟军中的袁绍、公孙瓒等发生了内部的攻杀。

9、找客服帮你吧。我是用的新浪有借,有一次也是想取消,都是直接找客服他帮我解决的,客服小姐姐们真的的温柔又强大,啥事好像都能够搞定,服务的到位。

10、挽歌有两大类,供贵族唱的一大类叫“北邙”,供平民唱的叫“蒿里”,各有一定的调式。

11、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12、“蒿里行”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挽歌,就是送葬的歌。为什么送葬的歌叫“挽歌”呢?

1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14、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15、⑽刻玺句:指初平二年(191)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用的印章。

16、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17、短歌行作者: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

18、欢饮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19、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20、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

二、曹操蒿里行全文及译文

1、以上内容部分摘选自《流沙河古诗十九首》一书,讲挺好,安利。

2、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3、来吧朋友!越过那田间小道,别管他阡陌纵横。有劳你枉驾前来,让我们永远相依。

4、正因为此诗实录当时事实并由诗人直抒胸臆,故全诗用了简洁明了的白描手法,无意于词句的雕凿粉饰,而以明快有力的语言出之,如“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四句,明白如话,一气直下,将关东之师初起时的声势与正义刻画殆尽,自己的爱憎也于此鲜明地表现出来。

5、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因为,东汉末年,董卓篡取了政权,关东各州郡将领兴兵联合讨伐董卓.但联军内部又因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战乱连年不断,造成人民大量死亡,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这两句诗就是描写这一惨状的.“白骨露于野”说明死者众多,遍野都是死人的骸骨;“千里无鸡鸣”说明广大的中原地带一片荒凉,这里的人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这是对残酷内战的控诉.

6、kǎijiǎshēngjǐshī,wànxìngyǐsǐwáng。

7、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

8、⑸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9、因此而忧心啊,一直不曾断绝。

10、加之其弟兄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忄享)等扶持;荀彧,程昱、贾诩等出谋划策,消灭了残余的黄巾军;打败了吕布、陶谦、张邈、张绣等割据势力,逐渐拥有了一支较强的武装力量,成为三国时期称霸于北方的重要政治集团,曹操在群雄割据的武装斗争中能取得胜利,是建立在开明的政治斗争的基础之上的

11、本来期望各路将领在孟津会合,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12、铠甲句:由于长年战争,战士们不脱战服,铠甲上都生了虱子。铠甲,古代的护身战服。铠,就是甲。虮,虱卵。

13、—后台回复“早安”,每天收获新惊喜—

14、结果各有打算,力不齐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15、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16、越来觉得诗歌很神奇,短短一首诗,就能传达出几万字、十几万字的传记、评论都表达不出来的意境,真不愧是传统文化的明珠。

17、《蒿里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的诗作。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18、⑾铠甲句:由于长年战争,战士们不脱战服,铠甲上都生了虱子。铠甲,古代的护身战服,金属制成的叫铠,皮革制成的叫甲。虮,虱卵。此句以下描写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给社会造成的巨大破坏。

19、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体现了曹操的独特文风。

20、✦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建安二年(197)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刻玺句:指初平二年(191)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用的印章。

三、曹操蒿里行文学鉴赏

1、所以说,曹操的这首“蒿里行”实际上不是诗题,而是相当于宋词的“词牌”,曹操是模仿这种体裁,可能是考虑到他写的这些内容,是和人的死亡有关系,就选择了这个名字。

2、⑹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

3、“军合”以下六句一转,写关东诸将各怀异心,不免导致争权夺利的混战。“踟躇”句以“雁行”喻诸军貌合神离,尤其生动。

4、淮南弟称号:这里指袁绍的弟弟袁术称帝。

5、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6、淮南弟称号⑼,刻玺于北方⑽。

7、贵州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贵州教育发布”

8、这首乐府诗里记载了三件事情,一是诸侯会盟讨伐董卓,二是袁术称帝,群雄讨伐,三是东汉末年百姓生活的真实状况。“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意思就是,由于长期的战争,士兵的铠甲中都长满了虱子,由于天灾人祸,老百姓大量死亡,一百个里面才有一个活下来,大量的白骨抛露野外,行走千里才能看到人烟,极其惨烈!

9、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10、shìlìshǐrénzhēng,sìháizìxiàngqiāng。

11、⑷初期:本来期望。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县南)。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

12、群凶:这里指董卓极其追随者。

13、chūqīhuìméngjīn,nǎixīnzàixiányáng。

14、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早晨的露水,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15、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16、生民百遗一⒀,念之断人肠。

17、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有一人能活,想到这里不免让人肝肠寸断。

18、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19、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20、曹操《蒿里行》一诗,叙述的场景是:东汉末年,诸侯混战,群雄逐鹿,导致百姓流离、生灵涂炭。《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

四、曹操蒿里行主题思想

1、✦初期:本来期望。✦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县南)。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2、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3、✦蒿里行: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关东: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以东。✦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4、B,曹操是东汉末年人。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5、曹操《蒿里行》叙述的是以下场景:东汉末年,诸侯混战,群雄逐鹿,导致百姓流离、生灵涂炭。《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

6、我们回到曹操的《蒿里行》,其背景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这时的曹操是一个清廉、头铁的热血青年,一心想做“治世之能臣”。他不畏权贵仗杀当红太监蹇硕的叔叔,不惜舍生取义只身去刺杀董卓,廉政爱民在济南为民抗旨。当讨董联军各怀私心,都不愿挑头出兵,也只有头铁不畏死的曹操独自引军西进。结果当然是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差点丧命。

7、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8、魏晋文学·陶渊明《归园田居》丨中华经典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曹操蒿里行全文及译文【68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