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静夜思
1、教师范写。(提示“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2、提到思乡,诗仙的这首诗是所有只要是稍识文墨的中国人第一时间想起的。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3、课后练习“我会说”,把你观察到的夜晚的天空说给同学们听。
4、李诗歌唱雄伟壮丽的自然,善于描写和歌咏山河,气势豪迈而奔放,不屑于细微的雕琢与对偶的安排,而用大刀阔斧、变幻莫测的手法与线条,涂写心目中的印象和感情,创造艺术的鲜明形象,雄放无比的风格。
5、课外延伸,加强实践
6、事实上,这所有的争议都源自“床前明月光”和“举头望明月”,当时的月光能照到床前吗?室内能举头望明月吗?于是人们对本诗的第一个字“床”有了不同的解释,大体有五种:第一种自然是我们一般认为的睡觉的床。第二种是指水井,井台。第三种指井栏,就是井的围栏。第四种认为“床”可能是“窗”的通假字。第五种是近代收藏家认为的“胡床”,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
7、三四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说,我抬头仰望夜空里的一轮明月,低头却不禁思念起遥远的故乡。
8、https://www.renjiaoshe.com/gaozhongwuli/
9、《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10、指名读,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11、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2、又是一字之差,将“看月光”,改成“明月光”。所以,这位编者到底是有多爱“明”字?
13、经典咏流传:《卜算子·咏梅》
14、经典咏流传: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5、值得一提的是,这首《静夜思》一首古体诗,并非格律诗,所以不合平仄。
16、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资源网
17、一般来说,一首诗歌里是要尽量避免出现重复字,当然,前提是不损害诗歌的整体内容,不能为文害意。
18、然而,到了明朝万历刻本的《万首唐人绝句诗》里,《静夜诗》变成了这个样子:
19、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当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20、出自:唐李白《静夜思》扩展资料主题思想:
二、李白静夜思赏析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目、耳”,小组展开讨论:这两个字怎样写?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每一笔都写在什么位置?
2、从此,我们在异乡再也不会丢失了故乡,它永远在天边照亮我们的离乡之路。
3、说说你什么时候见过“霜”。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4、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5、(演示:出示挂图),问:图上都画了什么?看到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适时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6、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
7、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请你边做动作边背这首诗。(配乐)
8、首先,这首诗据说有个宋代版本:“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也许我们真的是读惯了流行版本,怎么就觉得这“看月光”和“抬头望”这么俗气呢?李白的仙气都没了,呵呵。也许吧,但凡事都需要一个理由吧,为什么宋代版本会是这样的,而我们又凭什么说这宋代版本可能是赝品。
9、背诵诗文,背背演演
10、教师引背、指名背、齐背。
11、这首改动后的版本,两个“明月”,读起来音律上倒是更和谐,朗朗上口,方便记忆。但是从意境上看,却逊色很多。
12、部编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13、李白诗风浪漫,包罗万象,继承陈子昂提倡的诗歌革命,反对南齐、萧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把南朝以来柔弱华靡的文风,一扫而空。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唐诗都得到创造性发展。
14、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yuwen/
15、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16、经典咏流传:骆宾王《咏鹅》
17、举jǔ头tóu望wàng明míng月yuè,低dī头tóu思sī故gù乡xiāng。
18、组词,用你喜欢的字说一句话。
19、《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https://www.renjiaoshe.com/xiaoxueyingyu/
三、李白静夜思的背景故事
1、(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谈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指名回答,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平舌音,交待作者。)“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
3、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资源网
4、这是一首月夜思乡诗。一个秋天的深夜,明亮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到床前,也照到了在外乡旅行的诗人身上。诗人揉揉朦胧的眼睛,望望地上,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雪白的浓霜。再仔细看看,这分明又不是霜。它像霜一般白,又像水一般清。
5、思乡回乡作品是∶贺知章《回乡偶书》、李白《静夜思》、杜甫《羌村三首》。王之涣《登鹳雀楼》写的是个人抱负。王维《终南别业》写的是隐居生活。
6、诗名《静夜思》,静静夜里的思念。“思”,有些赏析解释为“思绪”,考虑到后面的“思故乡”,我们觉得解释为“思念”或者更准确。李白的《静夜思》简单明了,朗朗上口,表达一份望月思乡的情感,成为了千古以来妇孺皆知的名诗。只是,在后人的赏析中,出现了不少争议。
7、(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要掌握重点笔画的位置,汉字基本上能写端正。)
8、一个讲究意境,一个方便背诵,不同版本的《静夜思》,你选择哪个呢?
9、经典咏流传:李白《将进酒》
10、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11、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12、汇报。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请小老师说说在认读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3、经典咏流传:张九龄《望月怀远》
1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5、李白 〔唐代〕
16、自由练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让自己满意。
17、⑶疑:好像。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xiaoxueyuwen/yixia/1336html
18、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lishi/
19、(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进一步体会浓浓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20、赏析:《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四、李白静夜思
1、经典咏流传:纳兰容若《长相思·山一程》
2、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
3、“举头”显然是因为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说明此时已是深夜。那为什么李白要“低头”呢?难道思念故乡非得低头不可吗?以我们一般人的经验,一直望着月亮,脑海中不是更能浮现远方亲人的面容吗?我们以为李白低头并不是什么沉思,而是黯然神伤,甚至是掩面而泣。就在一年前,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豪情满满的,现如今他却卧病扬州,穷困潦倒,怎能不让他神伤,又怎能不让思念起自己的故乡。
4、创作背景: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5、同桌互读古诗,互相评议。
6、大诗人李白跟你们一样也是在这种心情下写下这首诗的,你能再来读读这首诗吗?
7、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shuxue/
8、经典咏流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我们再来看看李白这个时期的简历:(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至“安陆”。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yu3师”之孙女结婚,遂家于“安陆”。)很显然,李白在这段时间是很落魄的,我们前面在读他的“《古风》其五十四”的时候就在分析,有个阶段,孤身一人的李白是真穷了,他哭述道:“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于是李白就“倒插门”地在“安陆”落户,与“许圉师”之孙女结婚了。
10、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11、“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12、“搜索指南”:在“历史目录”中,搜索诗人、诗名或关键词句,然后点击搜索结果中的任意一首诗,进入点击上方的专辑,可以看到该诗人所有的诗歌赏析。
13、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14、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网
15、https://www.renjiaoshe.com/xiaoxueshuxue/
16、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17、“李白词”在词史上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这一地位犹如古代希腊神话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作为一种“不可企及”的规范,李白词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偶像。李白在词体文本模式的形成,词的创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贡献。
18、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shengwu/
19、一二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说,明亮的月光洒在井栏银床上,好像地上铺上了一层白霜。
20、(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有效调控教学,让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五、李白静夜思被改编
1、“明月”重点表现月之色,却失了几分月之孤,和全诗的主旨而言,没有那么契合。
2、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句是比喻句。把月光比喻白霜。本体是明月光,喻体是地上霜。比喻词是疑是。
3、(教师注意对写字姿势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讨论和评议时教师一定要参与其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
4、这是一个比喻句。将井栏上白色月光比喻成地上的霜。既形象贴切,又暗示着写作的基础时间。
5、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6、读读比比,激发兴趣
7、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8、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lishi/
9、人教版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10、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扩展资料文章赏析:
11、经典咏流传:王之涣《凉州词》
12、经典咏流传:余光中《乡愁四韵》
13、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14、学习新的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15、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16、经典咏流传:王冕《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7、唐朝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18、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zhengzhi/
19、经典咏流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0、前句举头望明月,是为了衬托下句低头思故乡。
六、李白静夜思
1、李白擅用乐府民歌的语言,很少雕饰,自然率真。乐府精神和民歌语言的运用,达到了极其成熟和解放的阶段。
2、经典咏流传:苏轼《定风波》
3、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寂静的夜晚,诗人站在井边望月的所思所想。
4、《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5、李白的诗歌中,其实常常出现“山月”这个意向,比如“峨眉山月半轮秋”、“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李白静夜思赏析【106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