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翻译【97句文案】

一、夜归鹿门歌

1、⑹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2、人“向江村”的“争”“随”,我“归鹿门”的“亦”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与世人完全不同。

3、写景时点“庞公”和“幽人”有什么用意?(知人论世)

4、这个比较同样适合于这两首诗。 《夜归鹿门歌》

5、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6、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7、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

8、清醒的老师何其痛哉!——读杨老师《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

9、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10、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11、每句之间的停顿要短,每两句之间的停顿也不能长,行云流水,明快畅达。

12、“忽到庞公栖隐处”,完全没有行走的艰难,而且也用夸张的手法缩短了路程的时间,从站在路口,到到达庞公栖隐之地,就只有短短的一瞬间,可见孟浩然在行走过程中的轻松和愉悦。庞公即庞德公,是东汉隐士,与当时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庞德公曾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被誉为知人。对诸葛亮、庞统等人早年影响较大,并得到诸葛亮的敬重。荆州刺史刘表请他为官,他不去,刘表再请,他就干脆携妻女到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13、这是一首歌行体诗,但通篇只是把夜归的行程一路写下来,不事铺张,使用了歌行体的蝉联句法,写得如行云流水般畅快,韵味却醇美深厚。此诗还有一个特点,风格虽然平淡,但诗中的自然景物的形象却是活泼生动的,诗人也似不断地在他所描写的自然环境中穿梭,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诗人的行踪或者其情感的波澜起伏。诗中描绘的景物:日暮时苍凉的钟声,人影绰约的平沙远渡,似一弯新月的江畔小舟,朦胧月色下迷迷茫茫的烟树,让我们觉得那样美,那样亲切,仿佛置身于烟波浩渺中。

14、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15、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16、可以的。鹿在西方代表富贵、吉祥、权利,象征主人追求和向往。其实这种习惯是来自于上世纪的欧洲,那时候弹门打猎运动风靡一时,就割断鹿头,挂在城堡或者家里的客厅,以显示自己的勇敢和狩猎技术。

17、意象:山月、烟树、岩扉、松径

18、⑸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19、明人李东阳说:“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痔之病。”(《麓堂诗话》)

20、深度:不难为教师,不打扰教育,就是对教育大的贡献!

二、夜归鹿门歌翻译

1、孟浩然站在世俗和隐逸的分界线上,将隐未隐,欲仕不得仕,纠结着犹疑着,不管选择哪一个方向,他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惆怅,心中惦念着另一种选择,因而总是做不彻底。

2、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更好的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3、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4、周国平: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5、意境:一二句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五六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后两句将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6、——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7、意境: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出自唐代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8、《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的共同之处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9、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10、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11、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故题为“夜归鹿门山”。

12、课后习题处理:难题

13、《归篙山作》是写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变化:出发时安详从容,途中一度凄清悲苦,后恬静淡泊。可见,诗人对归隐是积极向往的,感到闲适自得。

14、在看文章之前,请点开音乐,愿你的生命活成天籁!

15、读写鹿门的诗句,写了鹿门什么景?怎样的景?情感?

16、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17、夜归鹿门歌唐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译文)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18、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19、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20、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三、夜归鹿门歌

1、这首诗,格调疏淡,从黄昏闻钟、渔梁晚渡到月开烟树、夜归鹿门,次第写来,如话家常,诗人新鲜的感受,隐者洒脱的形象,也都随之托出。

2、内容:夜归鹿门;题材:古体诗,歌行体

3、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

4、shānsìmíngzhōngzhòuyǐhūn,yúliángdùtóuzhēngdùxuān。

5、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襄州襄阳人(今属湖北)。早年隐居鹿门山。年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其诗清淡雅致,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有《孟浩然集》。(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6、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7、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8、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9、思考:高考是不是教育?

10、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拒绝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11、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

12、《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上个场景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下个场景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全诗笔法顺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13、不同之处是: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

14、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15、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16、诗人以淡雅的笔墨、疏朗的情致描绘了归往鹿门山时在水上的见闻和攀山林中小路上静谧的自然景色。开篇两句以尘世喧闹反衬山中的幽静;三四两句又是对比,两种归途,两样心情,表现出诗人的隐逸之乐;五六句夜登鹿门山,体会到了隐居之妙;七八句点破隐逸的乐趣。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的人生理想和清高的隐逸志趣。

17、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18、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19、此诗写夜归一路所见,抒发企慕古贤的情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20、(标题“归”内涵: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之路到寂寥自然的隐逸之路。)

四、夜归鹿门歌理解性默写

1、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2、《夜归鹿门山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3、明情: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4、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5、孟浩然故居鹿门山夜归鹿门歌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

6、译文: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7、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8、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赏析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9、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四句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这首诗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10、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11、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12、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13、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14、“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15、七言诗出自古乐府,而七古则是七律产生之后别立的诗体,二者渊源不同。旧说它起于汉武帝时的《柏梁台诗》。然而《柏梁台诗》的作者有二十四人之多,每人一句,只能算是联句,算不得完整的七古。

16、家长会发言稿:为什么我如此执着?(附家庭教育推荐书目)

17、|摘记|本文约计3500字,阅读全文约6分钟。

18、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喧:吵闹。余:我。

19、夜归鹿门山歌/夜归鹿门歌

20、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五、夜归鹿门歌赏析

1、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2、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故题为“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的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3、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4、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5、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夜归鹿门山歌

7、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尾联写山之高,点明作者的归隐地点和归隐宗旨。

8、龟鹿二仙胶方歌:《医便》龟鹿二仙胶,人参枸杞熬成膏,滋阴益肾填精髓,“精极”用此疗效高。在使用中要牢记住此歌,其用法与作用就不会弄错了。

9、特点:清幽静谧(容易误认为一般多抒发寂寞悲苦。)难点

10、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11、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12、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喧:吵闹。

13、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14、而“岩扉”只是狭窄的石道,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门,将其看成是门,是人将社会的事物向自然投射的命名现象。岩扉与真正的门的区别就在于无法关上,就像一个始终敞开的大门,意味着接纳。

15、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喧:吵闹。

16、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17、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夜归鹿门歌翻译【97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