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姬之乱原文及翻译【75句文案】

一、骊姬之乱

1、夏姬就是长得美一点,性格淫荡一点,并没有想去当什么国君,也没有想当什么王后,好好在株林呆着,结果惹来一大群狂风浪蝶,把自己蜇得鼻青脸肿的……戛姬跟着巫臣到了晋国后,还好没有横死,但晚景凄凉。

2、 现在常听到有人夸美女:“你长得真是祸国殃民”!现在知道出处了……哈哈!骊姬的一番作乱,对晋国的直接影响是让原本就衰弱的晋国公室势力进一步衰落,虽然之后晋文公、襄公都是有为之君,但已经无法阻止国内士族大夫势力的做大做强,后赵魏韩三家分晋,晋国就此消失。

3、虽然没有史料记载晋献公、申生的出生年份。但是晋献公去世那年,老二重耳已经46岁了。

4、在此之前,晋献公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分别是申生、重耳、夷吾,其中申生是太子。后来骊姬又生下一子,取名奚齐。老年得子的献公自是喜乐,把奚齐当成手中的一块宝,而对骊姬的宠爱更是有增无减。而骊姬却时刻不忘当年自己部落被打败,总想着为骊戎报仇,办法就是让奚齐立为嗣君,以便将来能够将晋国掌握在自己手中,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除掉申生他们小哥仨。

5、点击题目下方聊聊几笔,一键关注本账号

6、晋献公为什么要赐予申生这两件东西呢?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偏衣和金玦。

7、历史上真实的晋献公,是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即位之初,就设下巧计,让自己的兄弟们互相残杀,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根据记载,他在位二十六年,“并国服国三十八”,战功赫赫,当时的晋国,“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疆域广阔,十分强大。著名的“假道伐虢”计策,就出自他的手中。这样一个智商爆表,玩了一辈子阴谋诡计的人,会被一个女人蒙蔽双眼?

8、问题4:太子申生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样的?他的两个兄弟又如何?是什么造成他们之间性格的差异?

9、晋献公晚年昏聩,听信骊姬之言,先是诛杀了世子申生,后又发兵驱逐公子重耳和夷吾,使得晋国埋下了内乱的种子。然而,看似诡计得逞的骊姬母子却没有笑到后,原世子申生一党的里克派心腹扮演成刺客,于葬礼之上突然袭杀了骊姬之子奚齐,后又于朝堂诛杀少姬之子悼子。

10、如同前面所说,“骊姬之乱”将是一场晋公室内部为争夺君权而彼此搏杀的预兆。果然,这一血腥场面在晋献公死后不久便骤然上演。那么,这场斗争中晋国的君权又将落于何人的手中?君权争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各种势力怎样的意图呢?

11、后来,包玉刚将自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拿下的九龙仓传给了一个“外人”,也就是他的二女婿,名叫吴光正,他是吴宗权的父亲。当吴光正拿到这块地之后,将这里改成了一个购物商场。这个决定在当时的人看来都无比吃惊,但是也正是他的英明之处。

12、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39):“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翟(以上僖公五年)

13、(7)攘:夺去。羭(yu):公羊。这里暗指太子申生。

14、杀功臣、弃盟约,惠公第一次忘恩负义

15、同父异母的三个兄弟却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这当中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16、以及,为什么“得骊姬,乃远此三子”?是因为过于宠爱骊姬,引来了正派人士的嫌恶,还是因为晋献公终于找到了一个可靠的盟友,来对抗自己那三个觊觎王位许久的儿子?

17、然始终认为,就像商朝灭亡不能完全甩锅妲己,西周颠覆不能全怪褒姒不爱笑,同样的,骊姬之乱并不能归咎于骊姬你太美。

18、来来来,又到了划重点的时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19、山高皇帝远,但是也有坏处,就是远离了父亲,骊姬对于他们诬陷起来更方便。先是诬陷太子申生毒害献公,使得晋献公追杀申生,申生被迫自杀;而后诬陷重耳、夷吾玩忽职守,不务正业,后来重耳出逃蒲城,夷吾出逃屈城。

20、当初,晋献公想把骊姬立为夫人,便用龟甲来占卜,结果不吉利;然后用蓍草占卜,结果吉利。晋献公说:“照占筮的结果办。”卜人说:“占筮不灵验,龟卜很灵,不如照灵验的办。再说卜筮的兆辞说:‘专宠过分会生变乱,会夺去您的所爱。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过了十年还会有臭味。’一定不能这么做。”晋献公不听卜人的话,把骊姬立为夫人。骊姬生了奚齐,她随嫁的妹妹生了卓子。

二、骊姬之乱原文及翻译

1、荀息虽然对献公临终前的嘱托持保留态度,却因爱护自己名声而不想留下不遵君命的“不忠”之名,导致他明知公子重耳、夷吾均强过奚齐,还是执意要拥立奚齐为君。其实,荀息坚持拥立骊姬之子为君并不是单纯履行君王的遗命,他更多的是想保护晋献公的两个爱子。

2、重耳之所以拒绝了里克、郑父,其实源于三个“疑”字。

3、有时执意前进则会跌落悬崖,退一步反而海阔天空。奚齐兄弟的处境便是如此,当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他们时,荀息如果废掉奚齐改立贤德的重耳为君,新君反而会放过甚至保护自己的兄弟,也不会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4、一天,梁五和上关五向晋献公进言,建议派人去镇守曲沃,蒲地和屈地这三个地方,理由是:曲沃乃晋国宗庙所在,是晋国的精神象征和第二都城;蒲地和屈地地处边陲,是晋国边防要塞。晋献公一听,觉得有道理,但是这么重要的几个地方,该派谁去镇守呢?梁五早已想好了,他告诉晋献公,镇守曲沃的人选非太子申生莫属,曲沃有晋国宗庙,申生是晋国的未来,没人比申生更合适。而蒲地和屈地,则分别由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镇守。

5、晋国之所以能够长期称雄于中原,与其这些政治特点以及它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是分不开的。

6、在上一篇“太子出征”的段落里,我们说过春秋时期太子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管理祖庙的祭祀。晋献公不让太子申生主持,却让奚齐主持。意味着在晋献公心里,奚齐才应该当太子。通过这种方式,晋献公又一次向群臣们暗示想要废掉太子申生,另立奚齐为太子。

7、你想想看,周朝时期的史书,《竹书纪年》也好,《春秋》也好,几乎都是各国的编年史,只记录了各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到了《左传》,左丘明根据史料,给重大事件加上了经过和细节。《史记》中,太史公靠一支通神的妙笔,写活了无数历史人物,但后世的学者,对他的批评也不在少数——唐代的大学者刘知几就批评司马迁,说他有时候竟然将传说当成史料记录,流毒不浅。

8、又故意说,别急别急,别变质了吧,先给狗尝尝吧。

9、同样的,“骊姬之乱”的故事里,被她蒙蔽的是晋献公,被她逼着在外流亡的,是晋惠公和晋文公,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阴谋家。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骊姬这个女人的厉害。如果换成三个昏庸无能,智商低下的君王,这个故事,还有谁要看呢?

10、当时以被封为吴王的刘濞为中心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於不满国家削减他们的权力,所以兴兵引起之内乱,参与叛乱的共有七个诸侯国,所以叫做“七国之乱”。由窦婴、周亚夫所平定。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地方王国势力和中央集权的矛盾。汉景帝平定了王国叛乱,为后来汉武帝继续清除地方王国的势力奠定了好的基础。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记得给我好评好吗谢谢

11、表面上骊姬是个柔弱的女子,晋献公是一国之君,但实际上在这场权利的游戏当中,晋献公被骊姬玩弄于股掌之中而不自知,这就印证了道家的一句话,四两拨千斤,柔弱胜刚强。

12、个人觉得骊姬迫害太子还有公子重耳等人,晋献公不可能不知情的,他应该是对所有事情都了如指掌的,对于骊姬的所作所为,他只是装作不知道,任由骊姬去发挥,反正他坐收渔翁之利就好了,他本来就是要如此行事的,有人帮他背了锅,他自己独善其身,他有何不愿意的,只是可惜了骊姬,到后什么多没捞着。

13、古代以纯色为贵,纯色不仅指整件衣服都是同一种颜色,还必须是红黄蓝黑白五种原色中的一种。

14、晋献公带两姐妹回到晋国后,十分宠爱。次年,骊姬便生下儿子奚齐,少姬生下儿子卓子。其实在这两个儿子之前献公已有三子,分别是太子申生、庶子重耳和夷吾,但自从生下两个小儿子后就越发和他们疏远了,甚至还想废掉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

15、从这里可以看到,韦昭在对偏衣金玦的注释完全采用了先友的解释。

16、不是申生傻白甜,而是太子一党的实力太弱,羽翼不丰,难以对抗父亲晋献公。申生只好唯唯诺诺地服软,并寄希望于父亲晋献公念及父子之情。

17、韩之战的失败,晋国割地委质,单是割让如此大片国土也是六百余年的晋国史上绝无仅有的,此战可谓惨之役,也成为晋人的奇耻大辱,国内矛盾骤然激化。

18、间色则是指可以通过其他颜色混合而成的颜色,比如绿色可以通过黄蓝色混合而成。

19、骊姬、奚齐、悼子、荀息四人已死,晋国暂时被里克、郑父掌握。摆在众人面前的国君选项就只剩下了重耳和夷吾。在选择新君的问题上,里克、郑父以及百姓都比较倾向于重耳,一是因为重耳年纪比较大,二是因为重耳素有贤名。

20、后来,晋文公派人诛杀了怀公,晋国自骊姬之乱后的夺嫡大战总算划上了句号。

三、骊姬之乱的影响

1、这也印证了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32)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板》。怀德:心存德行,不忘修德。宗子:周姓子弟。

3、《荀子·大略》中对玦的描述是:聘人以珪,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珪璧瑷玦环都是指玉器,样子各不相同,用在不同的场合。

4、(43)却芮(xirui):晋国大夫。

5、然而,名声在外又深得人心的公子重耳,为什么没能继承君位呢?

6、从让三公子出居,到偏衣金玦,再到祭祀武公祖庙事件,明眼人都看得出晋献公要废掉太子申生了。申生自己看不出来吗?为何完全把命运交给父亲,受制于父亲?

7、(蝎:木虫,寄生在树木中,啃食树木,树木避无可避。谮zèn:诬陷、中伤。)

8、次年,秦国饥荒缺粮,秦穆公请晋惠公援助粮食。但贪婪的晋惠公却认为这是讨伐秦国的大好良机,非但不借粮食,反而谋划出兵攻秦。

9、一个国家,现在有了三个君主,我应该跟着谁混呢?一山不容二虎,何况是三个。“三公”中,第一个自然是晋献公,另两个是谁,想必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到。

10、(6)专之:指专宠骊姬。渝:变。

11、太子申生比想象中容易对付,但夷吾和重耳这两个野心家,才是晋献公的心腹大患。按照之前两个人的密谋,骊姬诬陷申生在祭品中下了毒,这是一个好借口,足以让以忠孝标榜自己的太子身败名裂,知道自己无力回天的申生在绝望中自杀。晋献公趁机派兵攻打重耳和夷吾的封地,但两个人已经事先得到了线报,提前逃走。

12、夷吾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刻拉拢里克,给了里克一堆的好处,又是让他当国相,又是送他上百万亩的土地,手笔阔绰,很难让人不心动。同时,夷吾还向秦穆公开了口,请他帮个忙,出兵护送他返回晋国继位,还很大手笔地放话说,只要他顺利即位了,就把晋国河西的五座城池都送给他。

13、公元前656年,晋献公外出狩猎,骊姬趁此机会派人告诉申生,说晋献公前一晚梦到了申生的生母,希望他祭奠一下母亲。于是,申生奉命在曲沃举行了简单的祭奠仪式,并在仪式结束后将祭肉、祭酒送到了王宫,让父亲食用。骊姬在晋献公回来之前,在祭肉上下了毒。等到晋献公要成全儿子一番孝心,准备享用的时候,骊姬便装模作样,说为保万全还是试一试酒肉有没有毒。她让人牵来一条狗,将肉抛给狗吃。不一会儿,狗就出现了中毒症状,后倒地而死。她又让一个太监食用,太监也当场死亡。

14、为什么62岁的重耳,终还是当上了晋侯?

15、夏姬守寡没多久,嫁了第二个丈夫,陈国的大夫夏御叔,她的名字也就改称为夏姬。夏姬与御叔天天如胶似漆,同时,又对经常到她家的三个男人陈灵公、仪行父和孔宁暗通款曲,这娘们居然在与丈夫如胶似漆的同时,和三个男人偷情。不多久,她的第二任丈夫夏御叔连病带累也死了,御叔临死前恳求陈灵公照顾孤儿寡母,灵公答应了。陈灵公不敢把夏姬公开带进后宫,而是把夏姬当成外室。有了夏姬,陈灵公的后宫粉黛形同虚设。《毛诗序》说他“淫乎夏姬,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

16、骊姬接着又诬陷重耳和夷吾两个公子说:“他们都知道申生的阴谋。”于是,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以上僖公四年)

17、更何况晋献公上位后,还亲手血洗了自己叔叔们的儿子们。

18、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其中的故事!

19、这下子,整个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起来,现如今重耳一定意义上是秦国的女婿了,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两个国家的关系,当然,这女婿也不是白当的,还要随叫随到,两国一拍即合,开始攻伐其他国家。

20、一场后宫之乱,让原本平静的晋国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当中。

四、骊姬之乱是什么意思

1、骊姬天生丽质,年轻貌美,深得献公的宠爱,于是自然而然就萌发了立骊姬为夫人的念头。大夫史苏极力反对,他从戎女亡国的历史教训中寻求根据。夏桀伐有施,获妺喜,受宠而亡夏。商纣王伐有苏,获妲己,有宠而亡殷。周幽王伐有褒,获褒姒,西周亡。“诸夏从戎,非败而何?从政者不可以不戒,亡无日矣。”(《国语·晋语一》)献公难以改变爱美之心,终立骊姬为夫人。随着奚齐年龄的增长,骊姬要废掉申生而立己子奚齐为太子的欲望愈加强烈。

2、长子嘛,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自然是要当太子的;长女后来嫁给了秦穆公,因此后世称之为穆姬。

3、清除了申生,紧接着就是重耳和夷吾。骊姬从中挑拨,对晋献公说这两位公子也是申生的合谋。晋献公再一次相信了骊姬,派人去逼杀重耳和夷吾。无可奈何之下,重耳和夷吾各自奔逃,过上了流亡的生活。

4、夏姬跟着巫臣到了晋国后,和巫臣生了个女儿,长大后嫁给了叔向(羊舌氏),结果生了个外孙叫伯石,伯石长大后获罪,导致羊舌氏被灭族,夏姬的女儿当然也未幸免,难道祸害的基因能遗传?

5、很多人将吴宗权的成功归因于他投胎投得好,但这只是促进他成功的第一步而已,如果没有守住这片江山的能力,就算有再好的投胎运气也是徒劳而已。就像是古代很多皇帝,从祖先手里继承江山,后却让天下崩溃。所以说,吴宗权的成功,既来自于运气,也来自于自己的能力。

6、(31)守官:在职的官员。废命:不接受君命。

7、仗着君王的专宠,骊姬在晋国后宫中的地位以及待遇是好的。待她为晋献公生下一个儿子奚齐,她便开始觊觎太子之位。但是晋献公早已经将申生立为太子,所以骊姬要想把自己儿子立为太子,前提是要将申生除掉。为达成这个目的,骊姬开始挑拨晋献公与申生的父子关系,她还联合晋献公男宠怂恿晋献公将申生给调派到了偏僻的曲沃。不光如此,晋献公其余来儿子也被骊姬设计调走,后只剩下奚齐留在晋献公身边。

8、晋国所呈现出的尊贤尚功的特点,不同于西周王朝奉行的只有同姓贵族的子弟才能封赐权力的任人制度,从而使晋国呈现出空前的活跃与繁荣。但随着宗法制度的崩溃和异姓势力的崛起,礼制观念更为淡化,在这种政治体制下,新文化和新思想应运而生。

9、按说,晋献公的托孤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为什么荀息还是没能保住奚齐兄弟的性命呢?

10、太子申生曾经是晋献公的左膀右臂,晋国的两支大军,献公与申生各统领一支,父子二人共同四处征讨,攻下了许多城池。因为申生的功劳太大,所以晋献公对于他,也不得不有所忌惮。

11、以上是服虔对偏衣的理解,三国时期研读《国语》的大神韦昭,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12、先友说:“国君将自己的衣服分了一半给您,表示将自己国君的权力分您一半,说明对太子您没有任何猜忌、恶意。太子您又掌握着军事大权,别人无法对您不利,没什么好担心的。(《左传·闵公二年》先友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偏躬无慝,兵要远灾,亲以无灾,又何患焉!”)

13、重耳和夷吾各自亡命天涯。

14、梁馀子养说:“按照规定:帅军出征的人会在太庙里接受任命,在祭祀土地神后分食祭肉,还会被赐予符合礼仪的服饰。现在按照规定应该做的事情、赏赐的东西,一样都没有,却被赐予了杂色衣服,可想而知会有什么结局了吧。不如赶紧逃亡算了吧。”(《左传·闵公二年》梁馀子养曰:“帅师者受命于庙,受脤于社,有常服矣。不获而尨,命可知也。死而不孝,不如逃之。”)

15、晚年的献公已经无力控制大臣们的四分五裂,大臣们有的隶属于夷吾,有的跟从重耳,但无论跟谁,都要好过跟从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那句预言成了真:人们不会在乎这个君王是如何当上的,他们只在乎这个君王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骊姬之乱原文及翻译【75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