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曹论战
1、*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
2、受重礼思想的影响,左丘明特别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这些修养包括忠、孝、信、义、让等。他认为忠是一个人美好的品德,忠的首要涵义是忠于国君。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
4、曹刿论战简单译文:
5、*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6、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7、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
8、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孚,为人所信服。
9、齐师我{古义:讨伐今义:砍)
10、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1、为了表示对他这些观点的包容与兴趣,我问道:“那么,权力职责与巨婴控制,有什么不同呢?”
12、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
13、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秋毫,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
14、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15、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6、(5)他不固执己见,能从谏如流。他提出的迎战条件前两条遭到否定,他不气恼,继续提。打仗时要反攻,要追赶又连遭制止。
17、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8、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
19、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0、望其旗靡(靡:倒下)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文章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3、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4、*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5、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6、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
7、轼:此指车前的横木。逐:追赶、追击。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克,战胜,攻下。
8、*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9、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0、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11、(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2、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13、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14、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
15、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16、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
17、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18、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19、②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讨伐)
20、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三、曹刿论战
1、全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略写。这样安排,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我们老师讲的,不会错的)
2、(2)选择恰当作战时机:敌竭我盈、后发制人的战术原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保护士气,凭士气战胜敌人。
3、(8)夫大国,难测也。
4、《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又叫《左氏春秋》。
5、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6、那孤峙飞耸的山巅绝顶,彩云缭绕,轻烟袅袅,或细如丝缕,柔如薄纱;或迷茫如海,横际无涯。忽聚忽散,离合变化,各逞奇姿,互竞秀色,气象万千。
7、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阅读、思考、分享、传播
9、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一上阵)就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
10、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11、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12、长勺之战鲁军的胜利从兵法的角度说,第一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可以振奋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少了一些,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耗殆尽了。这样,齐军的士气消耗殆尽了,而鲁军的士气刚刚振奋,所以战胜了齐军。兵法上说"以实击虚”,"兵不厌诈",曹刿细看齐军的车辙已经乱了,所以才下令追逐,目的是怕其中有诈。这说明曹刿是很懂兵法的。
13、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14、衣食所(古义:养今义:安稳)
15、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16、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7、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18、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9、(2)《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20、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四、曹刿论战选自什么史书
1、徧:通“遍”遍及、普及。牺牲: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等。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4、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鲁庄公。一个不带丝毫巨婴控制思维及情绪的职业经理人及决策者的形象,立刻跃然于纸上。可见,在《曹刿论战》中,肉食者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鄙,我们对这篇文章误读已经很久了。
5、第曹刿确实认为,庄公回答的第一件事即“衣食必分人”,及第二件事即“祭品不敢有加”,均属于上层官僚之间的事情,而与底层民众的生活无关;唯有第三件事情,即“察狱有情”,才与底层民众的生活有关。
6、答: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7、(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8、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9、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10、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11、文中曹刿让鲁军追逐齐师的原因是什么?
12、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2分)
13、(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4、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6、从:听(民弗从)跟随(战则请从)
17、(3)注重调查实际情况,知已知彼,取得全胜。齐强鲁弱,当齐师败绩时,曹刿不同意庄公冒然追击,而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见“辙乱、旗靡”才言“可”终获全胜。
18、对曰(duìyuē):“小惠未徧(xiǎohuìwèibiàn),民弗从也(mínfúcóngyě)。”公曰(gōngyuē):“牺牲玉帛(xīshēngyùbó),弗敢加也(fúgǎnjiāyě),必以信(bìyǐxìn)。”
19、(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20、答:曹刿:具有爱国思想,谙熟国事,有远见卓识。
五、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1、笔者阅读《曹刿论战》先后共有三次,实际是三个阶段的阅读体验。
2、第一次,是四十余年前。读小学五年级时,背诵作为课文的《曹刿论战》。当时,对之感到新奇、印象深刻、日后记住的,也只有一句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他再无记忆。
3、它所记鲁国十二代的世次年代,完全正确,所载日食与西方学者所著《蚀经》比较,互相符合的有30多次,足证《春秋》并非古人凭空虚撰,可以定为信史。然而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在文字上难免有论脱增窜之类的问题。因此后来一批文学家就开始为它作注。
4、在接下来的战场指挥中,在“公将鼓之”及“公将驰之”之时,曹刿及时地提出了“更可行”或“更可靠”的行动方案,让鲁师在“迎敌”及“追敌”两个环节的时机选择上,做得恰得好处,结果大获全胜。
5、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6、治理国家,还必须把德政和刑罚结合起来,用德政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纠正邪恶,这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邪恶才能消除。
7、文章所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
8、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9、《左传》的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扩展资料左丘明的文学创作
10、神弗也(古义:赐福,保佑今义:幸运)
11、《曹刿论战》一文中,以表现曹刿这个形象为主,鲁庄公是个起到对比衬托作用的形象。
12、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否定,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13、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守信。”
14、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15、左丘明著有《左传》、《国语》两部文学巨著。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邹忌讽齐王纳谏【95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