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有哪些风俗精辟135条

八月十五习俗

1、八月十五有什么风俗

(1)、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2)、再者就是和北京疫情相比,这次疫情病毒菌株并不是来自于欧洲,而且目前重症病例还是个位数,大部分都是无症状和相对轻微的感染者,所以从感染情况来说,得益于发现的比较早,所以及时的在初期基本上已经控制。

(3)、“八月十五舞火龙,火龙到,到你大门楼……”新兴县太平镇江上村每年八月十五晚,村民们都会举着一条醒目的火龙环村巡游。数百人簇拥火龙前进,现场还有舞狮助兴,三头雄壮的“狮子”憨态可掬、踩着锣鼓点,欢快舞动,引来广大游客驻足观看,现场十分火爆。

(4)、第四中秋节,对应秋天,期盼团圆。中秋节源自于祭月神,亦或者是纪念嫦娥奔月。无论起源于何种传说,但是流传下来的是一种浓厚的团圆文化。

(5)、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6)、中秋节的习俗是祭月、燃灯、赏月、追月、观潮、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竖中秋、耍禄仔、扎灯笼、玩花灯、烧斗香、拜祖先、舞火龙、听香、烧塔、中秋宴俗、玩兔爷。

(7)、来历二: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这个我们熟悉了,先是后裔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个成仙的药,他不舍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至于嫦娥为什么吃药,还有几种说法,这里不表,后裔对嫦娥思念,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爱吃的东西,后来演变成习俗,也有说人们听说嫦娥成仙之后,纷纷在月下设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称“中秋节”。

(8)、名师楼是多元的文化艺术场域,集合了美好的希望与乐趣,我们通过传家课堂、创想课堂、少年人文研习、沙龙、读书会、国际游学等展现和诠释传统文化、应用艺术与生活美学。这里是一个提供由心灵至专业知识的多元学习中心,一个汇集学术交流、设计创意的跨界交流平台。

(9)、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

(10)、7月5日,许国利在之后的调查采访中称,凌晨0:30分,他起床上厕所,看到来女士仍在床上睡觉。5:30分醒后发现来女士不见了,但他以为她有事出去了,就没有在意。中午,来女士没有回来吃饭,也没有任何的消息。晚上,来女士依然没有回来,但许某在采访中称自己那个时候还不担心妻子的状况,没有十分在意。

(11)、首先是春节,对应冬季,辞旧迎新。虽然叫春节,但实际是冬季里的一个重要的节日。同时,春节的到来也意为着冬去春来,并且该节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所以叫春节。

(12)、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13)、中秋举家欢聚之时,不妨和家人一起来玩“飞花令”吧!

(14)、在中国南方许多地区(如江西吉安、广东潮州地区与四邑地区、福建晋江)保留着烧塔的习俗。一般于农历八月十五日当天或此前的若干天晚上举行,多为青少年参与。而在湖南省与贵州省,流传着“偷吃”的风俗习惯。

(15)、农历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亦称仲秋节、端正节、团圆节、月夕等。道教有拜月、祭土神等活动。拜月称祭月、礼月和供月,为礼拜月亮的信俗。秋夕拜月古亦有之,唐代于秋分的晚上祭月。道教尊称月神为太阴星君,其圣号全称为月府结磷皇君妙果素月天尊,其宫阙为垣下素曜天宫。

(16)、中秋节,又有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等一系列名称,是传承已久的一种汉文化,中秋节日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因为这天又恰逢三秋之半,所以就被叫为“中秋”了。

(17)、       实际上,不问是吃月饼、吃鸭子、吃藕饼儿,还是拜月、偷瓜摸秋,人们都是在八月中秋的时候,寄托一个美好的愿望,也就是要个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幸福兴旺的好日子,享受和谐温馨的天伦之乐。

(18)、究竟是甜月饼好吃还是咸月饼好吃?一年一度的南北甜咸月饼之战又开始了……

(19)、来历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我国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而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且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先开始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的演变称为“中秋节”。

(20)、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2、八月十五有哪些风俗

(1)、       中秋节和春节、端午一起儿,是我俫国家的三个大的传统节日,日子在每年的老历八月十五。实际上根据史料记载,“中秋”这个词儿,早的时候出现了在《周礼》这本书里。根据我俫国家古代的历法,一年有四个季节,一个季节有三个月,这三个月又叫孟月、仲月、季月,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古代就叫仲秋,根据历史典籍记载,古代的皇帝祭月的日期是农历的八月这个日子正好是在三秋的中间,也就叫了个“中秋节”。

(2)、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3)、中秋食藕,有寄托团圆之意。江南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馅儿,下锅煎至金黄,称为藕盒或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4)、“中秋”一词,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但并没有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5)、除祭拜月神信仰风俗外,还有祭祀土地神之举。土地,古称“社神”,为中国旧时信仰的村社守护神,即管理有限地面的神。《孝经纬》曰:“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礼记·郊牺牲》亦曰:“地载万物,天垂万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春秋时即有祭祀土地神的仪式。祭祀土地神日期,称为“社日”。秦汉以后,社日一般分为春社和秋社。道教形成后,吸收民间信仰,列土地神于神仙谱系之中。其经书中,亦称太社神、土翁神、土母神等。而八月正好是秋收之后,为谢神恩便祭祀土地之神,成为中秋节的活动内容之一。

(6)、7月9日上午,李某某与其母微信聊天,称她很忙。随后在10:42分离开被监控拍到离开了其居住的小区。

(7)、江苏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

(8)、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也盛行拜月的风俗,如苗族就有“跳月”的活动,青年男女在“跳月”中,寻求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永结同心。关于月亮的神话由来已久。

(9)、一个比较特殊的习俗就是观潮,这一习惯出现在浙江,浙江有一个的河流名叫钱塘江,钱塘江没到中秋节这一天都会有大潮,于是很多人都会在这一天观潮,于是这一地区观潮成为了中秋节这一天的风俗习惯。

(10)、对一个家庭来说,家和万事兴,对一个家族来说又何尝不是呢?您说对吧!

(11)、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不能少的。

(12)、中秋佳节,民间有吃团圆馍的习俗,陕西长安、河南豫西等地区家家户户中秋节要做团圆馍吃。团圆馍是在面饼上雕出各种花纹,精美的花纹体现出妇女的心灵手巧,馍有顶、底两层,中间夹着芝麻。上层用大老碗拓一个圆圈,象征月亮。圆形的饼寓意着团圆,全家分食象征着福泽全家,是中秋节含义深刻的食物。

(13)、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人们通过在中秋节赏月来寄托思绪,也是人们渴望团圆的美好心情。

(14)、       一般的人家都是去偷的瓜,想要养个男伢儿,还有就是瓜里头有籽,有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意思。这一天夜里,长瓜的人家被偷了也不骂,反而觉得高兴。摸秋偷了瓜的女的,把瓜拿回家去抱了在怀里,说的是就能怀上,这个也是寄托美好的愿望。假如说的是偷瓜偷了之后怀孕养了伢儿,就要到被偷的人家去送红蛋,有的客气的人家还请了吃满月酒。

(15)、新闻综合频道(1号台):18:00   22:40     

(16)、除了吃月饼、赏月、举家团聚,中秋节有哪些习俗保留至今?关于中秋节,这些知识你了解吗?

(17)、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表示合家团圆。

(18)、无锡一带有烧斗香祀月的习俗,也称“点天香”、“烧天香”或“上天香”。斗香是一种大香斗,四方,上大下小,形似量斗,因在香上加糊纸斗,故称“斗香”。据老人们所说,“烧天香”的目的是祈求月里嫦娥赐给人间太平安宁,保佑亲人永不分离。因为无锡地区一般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基本都是妇女儿童拜月。烧天香后,大人就将月饼、干果分给孩子吃,一写顽皮的孩子还会从村头跑到村尾,向邻居讨些自家没有的果品尝尝。

(19)、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20)、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月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此始浴之。文中说帝俊之妻常羲生下了十二个月亮。其实更多的则是关于嫦娥(妲娥)、蟾蜍、白兔、吴刚、桂树的传说。《归藏》曰: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淮南子·览冥训》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羿妻)窃之奔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又据《五经通义》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除了蟾蜍外,又有一兔。据《拟天问》曰:“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可见月中月兔已为当时人们达成共识。后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就曾吟道:“白兔捣药秋复春,妲娥孤栖与谁邻?”说妲娥与玉兔共栖于月中。到了唐代,又有吴刚伐桂之说。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曰:“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于是月亮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为神仙境界,中有雄伟的月宫,美丽的嫦娥,可爱的白兔,高大的桂树,英俊的吴刚。后来道教吸收了这一信仰,将其与太阳、金星、木星、火星、土星等并为“十一曜”,称其神为"十一太曜星君"。封月神为“月府素曜太阴皇君”,俗称“太阴星君”。

3、八月十五都有什么风俗

(1)、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他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有一次,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蓬蒙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危急之时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自己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小故事之四---吴刚折桂

(3)、直至唐朝以后,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一般认为,中秋节开始盛行于宋朝,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了。

(4)、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5)、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汉朝西河人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砍伐桂树。

(6)、据考证,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7)、喝桂花酒的习俗。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

(8)、7月23日凌晨1点,由于有重大作案嫌疑,许某某被警方依法传唤审讯。上午10点,许某某开口承认其因家庭生活矛盾对来女士产生不满,因此在5日凌晨趁来女士熟睡之后将其杀害,分尸后分散抛弃。当日晚上,许某某被刑事拘留。南京洪某杀害女友案事件经过7月8月,遇害人李某某与男友洪某爆发争吵。

(9)、四川省民众在中秋节除了吃月饼之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有的地方会点亮桔灯,悬挂在门口;也会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在街头挥舞,这种习俗被称为“舞流星香球”。

(10)、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一切逝去了的方知可贵。祝您中秋快乐!

(11)、在过去民间有一句俗语说“月圆三不做,家兴财富多”,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是哪三件事呢?中秋不做婚宴现在每人讲究这些了,特别是年轻人,只要高兴,哪天都可以登记结婚。但是,在过去民间却有很多讲究,认为在中秋节这天是不能做婚宴的。

(12)、第三端午节,对应夏天,祈福安康。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屈原,吃粽子、划龙舟成为该节日的重要习俗。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地域的不同过发不尽相同。在我的老家湖北,端午节又叫端阳。每逢端午,出嫁的姑娘都会回娘家拜节,并带上出肉、粽子、扇子等过节物品。由于端午正值夏天,祈福消暑成为节日的重要文化内涵。

(13)、唐代的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北宋的八月十五夜,全国百姓不论贫富老少,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14)、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

(15)、0371-60291633/18838095080/赵老师

(16)、0371-66032633/18939562932/王老师

(17)、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又称作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流传下来就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聚,品饼赏月,尽享天伦之乐。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也曾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如此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经颇为接近了。

(18)、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19)、飞花令,原是饮酒助兴的游戏之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

(20)、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过节要玩花灯。中秋玩花灯大多集中在南方。中秋玩灯主要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花灯包括各式各样的彩灯,如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子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4、八月十五的来历和风俗故事

(1)、而在北京,有一种叫做“兔儿爷”的玩具在每年中秋时节颇受欢迎。“兔儿爷”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

(2)、   广东嘉源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2003年,自2003年进入建筑市场以来,我司一直致力于打开广东建筑市场,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项目的设计、投标与施工,其中包括各类星级宾馆、酒店、写字楼、大型影视剧院及电视台演播厅、博物馆、飞机场航站楼、地铁、银行、院校、网通、大型体育场馆、商城、电厂、医院、军队、公寓、别墅、园林庭院、以及各类大型综合公共建筑等。在房地产开发、市政、装饰、幕墙、信息化(智慧安防、智能化建设)、水利等方面综合能力也在实践中不断沉淀和提高,成为广东本土知名的综合型建筑企业。

(3)、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4)、如今,月饼的口味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豆沙月饼、鲜肉月饼等,冰激凌月饼、咸蛋黄月饼、巧克力月饼等改良款也深受大家的追捧。

(5)、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提到中秋节习俗,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便是吃月饼了。

(6)、来历三: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收获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动,在以前有春播、夏收、秋获、冬藏之说,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所以可能是由这延续下来的习俗。

(7)、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8)、古人认为月亮上面住着美丽的嫦娥,而男子拜月就显得很轻浮。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有没道理咱们心里都有数,不过,常听老人言还是有好处的,都是老祖宗用经验总结的智慧。写到后:过去俗语农谚都是过去那个年代的总结,毕竟离我们太久远了。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除了过年,想亲朋好友团圆在一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然团聚了,就要避免争吵。不要老是一聚到一起就议论他人,难免会产生摩擦,弄得不欢而散。

(9)、拜完月亮,便是吃月饼。传统的敦煌月饼与其他地方的有所不同,史料记载中的敦煌月饼,直径足有30公分,厚度也达到5公分之多,这样的大小,更像是一轮天上的圆月。除了尺寸,人们还在月饼上做出“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画面,吃起来别有一番花好月圆的情趣。

(10)、我听过美的拜月亮的故事,就是钟无盐的故事,她虽然长得很丑,但是智慧超高,后成了齐宣王的王后,使齐国安定繁荣。

(11)、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12)、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时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日,因此,中秋节又称八月中秋节的别称较多,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14)、在中国民间,至今仍保存了八月十五(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一般以月饼、瓜果、豆腐作为供品,一些地方在祭拜时还要念《太阴经》和《太阳经》,以祈祷月神保佑全家兴旺平安。

(15)、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16)、燃灯以助月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17)、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18)、   11:00    16:40    

(19)、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20)、       还有,就是老百姓觉得八月十五在秋季里,也在八月的中间,民间就叫了中秋。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所以又叫“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因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了月亮来的,所以民间又叫八月半、秋夕、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还有就是这天月亮是满圆的,象征了团圆,又有祈求团圆的希望和相关的一些民俗活动,所以说八月半又叫团圆节。

5、八月十五风俗

(1)、▶中秋团圆节,新兴这个被称为“山的村庄”连续4年都在做同一件事!

(2)、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3)、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4)、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5)、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6)、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土地爷成仙的日子,所以,民间为了祭拜他,举行了很多活动。其实,土地爷在道教中级别是低的,权利小的。但是,土地爷离人间近,接地气。所以,土地爷得人们敬仰和信奉。古人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地方叫作“社”,像“春社日”和“秋社日”等。

(7)、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8)、地址:郑州市大学路街道桃源路25号翰林世家2号楼

(9)、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传统节日。

(10)、0371-85767633/17737712981/陈老师

(11)、7月22日,警方在经过多方调查之后,确定来女士并未离开过小区,于是对小区展开地毯式搜索,逐步发现了许某某多处可疑之处,并判断小区化粪池可能存在重大线索。经过25个小时的艰苦工作之后,在小区化粪池粪水中发现疑似人体组织,经DNA化验确定是失踪的来女士。

(12)、       以前我俫也跟大家说过的,我俫民间的节日都跟吃有关系,中秋节也是的,中秋节吃的东西,为主的就是月饼。吃月饼表示了团圆,月饼也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就渐渐儿地把中秋赏月和吃月饼,作为一家人团圆的象征,月饼还变成八月中秋必备的礼品。

(13)、烧塔是中秋传统节日民间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相传烧塔是汉人反抗元朝残暴统治的起义信号。民间中秋节烧塔多为青少年娱乐活动,中秋节前夕,人们就忙碌起来,四处捡拾残破瓦片,积聚枯树枝、废木片木块,于中秋下午就开始砌瓦塔。塔的大小高低,依据积聚瓦片的多寡及参与者的年龄层次而定。有的地方,还把烧塔习俗作为活动竞赛项目,塔建的高大、燃烧的剧烈,经集体评议后可以给予奖励。

(14)、“岁月如奔箭,屈指又中秋”,无论身在何处,美的月亮在家的方向,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15)、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16)、“中秋”一词,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17)、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8)、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19)、月神是普通民众祭拜的对象,佛教徒礼拜的则是“月光遍照菩萨”,也称月光菩萨、月净菩萨。莫高窟第384窟中便是描绘了这样的画面,月光菩萨身呈白色,乘于鹅座,手持月轮。在药师佛的无量菩萨眷属里,他与日光菩萨是位居上首的重要的菩萨,秉持着药师如来的正法宝藏。

(20)、其实,这种说法,只有在古代才有,和当时人们的认知有关,我们要是用现代人的认知去看待,会感觉一点道理也没有。另外,中秋节是和团圆的日子,大家好不容易放几天假,是很不情愿去参加婚礼的。所以,还是要避开这天举行会更好,也别为难人家对吧?中秋节送礼送双不送单人们相互馈赠礼物,是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中国自古就崇尚礼尚往来。在《礼记·曲礼上》记载:“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1)、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2)、生活服务频道(2号台):13:45   20:30          

(3)、如今,兔儿爷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插画奖短名单入围者熊亮创作的绘本《兔儿爷》描写的便是这一文化习俗,中秋假期不妨找来和家人一起读一读哦!

(4)、秋分之日,都是在农历八月里,但是具体日期每年都不同,所以不一定能碰巧赶上圆月。而祭月无圆月则大为遗憾。所以,后来人们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秋除了祭月的仪式外,还有游赏的风俗。据《晋书》记载,早在晋代已经有泛江赏月之俗。并且赏月活动愈演愈烈,而祭月的风俗在民间却越来越淡化,一向严肃的祭祀仪式变成了轻松活泼的赏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繁盛一时,其内容也融入了唐朝开放包容、自由浪漫的时代精神,演绎出更多的传奇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唐明皇夜游月宫等神话传说活灵活现,使中秋文化充满瑰丽多姿的色彩和浪漫迷人的魅力。

(5)、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6)、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7)、文字:田会会 | 编辑:胡楠 |审核:欢乐

(8)、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9)、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风俗习惯也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秋节的十大风俗习惯,看看你了解的有哪些?

(10)、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11)、一个说法是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发展到后来,贵族官吏、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遂渐渐传到民间,先秦西汉的儒家经典《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

(12)、后羿归来后,只能仰望夜空,对着月中身影呼唤爱妻,并摆上香案、放上果品,遥祭嫦娥。就这样,中秋节这天祭拜月亮的习俗世代相传。

(13)、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14)、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15)、7月13日,因多日联系不上女儿,李某某的父亲赶往南京并向警方报警。后经警方调查,李某某先是从南京坐飞机到达昆明,再从昆明坐飞机到达景洪,并在21时16分经过勐海县兴海检查站,此后便失去踪迹。李某某的亲属之后在其手机app中,发现其收藏了八篇关于勐海县的酒店、景点、茶叶等的文章。

(16)、在古代民间,每到播种和收获的季节,人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和酬报土地神,祈求今年能够风调雨顺,感谢土地神对我们一年的保佑,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17)、中秋时节,北方干冷气流南下,空气中水汽降低,天空中的云雾少了,因而出现秋高气爽、夜空如洗的天气,这个时期月亮显得格外皎洁,使人容易产生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感觉。皎洁的明月会给人带来美的感受,适合全家人坐在一起欣赏交流。而拜月的习俗自民间而来,拜月由祭月而来,中国的祭月仪式从周代起就有,祭月时间是在中秋月出时开始祭祀。中秋拜月,是向月神表示敬意,中秋无论能否看到月亮,都可以拜月。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祭拜即可。

(18)、其次是清明,对于春季,缅怀先祖。清明节是一个春季里的节日,具有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清明本身是传统二十节气中的一个节气,代表着大地生机旺盛,万物吐故纳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另一方面,清明是中国传统春季大祭的日子,这天人们会上坟扫墓,缅怀先祖。因此,清明也成为人们寄托对先祖哀思的重要节日。

(19)、每到中秋节之时,家家户户都会把前门、后门半开着,任由他人进户拿取食物,且食物被“偷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

(20)、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1)、你们知道吗?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2)、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3)、崇拜太阴星君,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现象,这是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在太阴星君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会使人产生许多遐想,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因此产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把他们贬在人间,后来,后羿得了西王母的长生不老药,嫦娥偷吃后升天而去,住于月宫,就成了月神娘娘。《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中都记有此事。

(4)、7月6日,由于来女士上午没有去上班,她单位负责人因此给许某某打电话询问情况,但依然没有引起许某某的“注意”。傍晚,在来女士消失了36小时之后,许某某感觉“不对了”,于是打电话给来女士的大女儿询问情况,大女儿同样不知母亲下落。晚上8点钟,许某某与来女士其他亲属一同前往公安局报案。

(5)、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6)、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7)、       月饼一开头的起源,是唐朝军队庆祝胜利的食品,唐高祖的时候,大将军李靖和突厥人打仗,靠月饼隐蔽传话打了胜仗,八月十五凯旋而归,从那个往后,吃月饼就变成每年八月半的习俗。还有个说法,就是那时候有做生意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的皇帝进贡圆饼庆祝胜利,唐高祖李渊拿了圆饼儿就分了给大臣吃,还说了一句诗:“应将胡饼邀蟾蜍”,蟾蜍就是指的月亮,这个圆饼就叫了胡饼。

(8)、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9)、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几千年来,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李白有诗云,“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10)、▌转载请注明出处;未经允许,不得对标题、文章内容进行删改

(11)、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12)、而在上海人的记忆里,中秋节来上一个刚出炉的鲜肉月饼已经成为了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13)、舞香火龙还有狮子伴舞,并配以锣鼓、音乐,过去还有人领唱“龙歌”。“龙歌”是一些新年的祝福语。

(14)、不做婚宴,一方面是和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他们认为嫦娥一个人奔月太过于孤单,而新婚是两个人美好的时候,所以,认为这天举行婚宴不好。还有一方面,古人认为月亮代表阴,特别是满月的时候阴气重,世间的气场比较动荡,容易发生大事。所以,不适合这天举行大的婚宴活动。

(15)、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八月十五有哪些风俗精辟13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