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书籍
1、法家思想内容是什么
(1)、韩非子的法制理论与现代法制(源自西方法制)不同的是其设计的目的,韩非子的思想主体不是为君主服务而是设计一套高效率的国家制度。法家的目的是不顾一切的提高国家的整体力量和发展效率。
(2)、这是一种功利的思想,强调如何通过术、法、势等手段帮助君主加强统治。所以法家都强调依照法律、法规来协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活动关系,做到依法而行,依规办事。
(3)、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4)、现代所传的《墨子》只剩下五十三篇,这些篇幅是因为被道家著作《道藏》所收录,才得以留传下来。汪中将墨子书分为内外二篇,著有《墨子表征》一卷。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
(5)、韩非子的思想和现代法制的差别便在这里。现代法制是为了社会稳定和阶级利益。而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把法制作为一个前提,国家高效率和大发展的前提。
(6)、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7)、法家的思想核心,是以“利”为核心,“利”就是利益。
(8)、《孙子兵法》不是部兵书,却是好的一部兵书,它诞生于春秋几百年战乱的背景之下,涵盖了军事中一切重要问题,被我国历代军事家奉为圭臬。它还被译成多种外文,具有世界影响。《孙子兵法》简洁的语句中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对当代商业社会中人的行为处事亦颇多启发。
(9)、法家经典名著有《管子》十九卷、《商君书》五卷、《申子》三卷、《慎子》十卷、《韩非子》二十卷、《新书》三卷、《正论》六卷、《法论》十卷、《政论》五卷、《阮子正论》、《世要论》十二卷、《陈子要言》十四卷、《蔡司徒难论》五卷等。
(10)、我们不能说他的思想为君主制而设计就说他过时,要知道当时君主制度是在中华大地上好的制度。孔子的思想还是为奴隶制度而设计的,而我们国家现在还把孔子的思想教给我们。
(11)、无为”的意思并不是“不作为”,其意思是指“不经过深思熟虑,无目的的作为”。
(12)、道家主旨是自然和谐。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追求的是清净无为,修仙修真。
(13)、全书精华在于“世家”与“列传”,司马迁为我们描绘了许许多多有个性、有感情的历史人物形象,他在历史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还是一部文学著作。
(14)、《韩非子》: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15)、韩非子的理论为君主制而设计。但是韩非子的国家思想并未过时。
(16)、所以道家思想核心目的是为了追寻一般事物的普遍规律。强调人作为万事万物的一员,应当适应自然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讲究顺势而动,无为而治。
(17)、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18)、儒家,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
(19)、之后就是慎道大师的《慎子》,这是必读的,虽然留下来的只有几章而已。
(20)、他俩都曾求学于荀子,韩非子所学要比李斯扎实,所以李斯精通于吏事,却不能博采众长,所思索虑,也远不如韩非子。韩非子就不一样了,他老师荀子口才很好,辩才也无碍,在儒门数家中偏向于仲弓一派,韩非子便吸取了荀子的学术特长,故口吃,文理却比较缜密。这一点上看,李斯就远不如韩非子。法家前期法家皆出于儒家,《管子》是战国中后期的作品,而春秋时期主要是礼乐刑政连用,根本不强调法。所以法家的早人物是李悝,李悝是儒家子夏的学生,跟吴起、范蠡、田子方、段干木这些人是同门师兄弟。商鞅舍弃帝道和王道后,实行的霸道大约就来自于李悝,但他的法极为严酷,相比李悝残酷了不少。
2、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书籍
(1)、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2)、然后就是《韩非子》,先秦法家大成,尤其是孤愤一章,秦始皇爱不释手。
(3)、法家的思想割裂了传统文化中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否定传统的阶级制度,因利而导,通过“法”、“术”、“势”三个手段来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4)、并且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而言,宋朝以后是儒家兴盛,道家衰微。所以著书人是断不可能用一个日渐衰微的思想来作为自己书籍的主要思想。
(5)、战国时期慎子(约公元前390年~前315年)著哲学著作。
(6)、《老子》文字简约,说理透彻,含义深邃,富有辩证精神,特别能启发人的思考。《老子》文字不是特别艰深,历代注家又多,选一种较好的版本当能有助于阅读理解。
(7)、法家大政府专制主义论者式“无为”的理想状态,就是商鞅所说的,“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法家的“无为”是要实现国家专制机器的流水线自动化运转,人民和官吏都自觉自动服从君主的立法,这样,就可以“不听君”、“不从官”了。但“君”依然掌握着的权力,不容违抗与质疑。
(8)、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被当作中国封建社会理想的清明政治的代表,本书就是记录李世民君臣谈话、活动的作品。李世民雄才大略,又得遇几位旷世英才,君明臣杰,造就了一代伟业。他们的治国思想与处事模式成了典范,到今天仍值得我们作批判地吸收。
(9)、儒家名著还有四书五经,《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10)、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11)、《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的著作。
(12)、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理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书里许多语言,如“当仁不让”、“名正言顺”、“巧言令色”等等,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13)、儒家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廉耻、名节等。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讲究三纲五常,重视伦常关系。
(14)、《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
(15)、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16)、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17)、《韩非子》一书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韩非子思想是在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以力服人的“霸道”的代表,与“四书五经”代表的以德服人的“王道”一起,互为表里,历代王朝的统治者或多或少都受它影响。
(18)、《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书,相传是黄帝所作,代表了祖国医学早的光辉成就。它对于病理学与调节学的辩证思想,成为祖国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帝内经》是先秦时期整理成书的,文字较为古奥,不熟悉中医术语的读者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19)、墨家的名著则有《汉书·艺文志》,它记载在东汉时的墨家著作尚存有八十六篇:其中《墨子》七十一篇,《胡非子》三篇,《随巢子》六篇,《我子》一篇,《田俅子》三篇,《尹佚》二篇。
(20)、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3、法学必看书籍15本
(1)、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仁”为中心,“仁”即“人”。
(2)、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
(3)、儒家式“无为而治”的境界正是孔子心目中的舜帝圣王形象,正好代表了孔子说过三句评价舜帝的话。第一句话,孔子说:“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这里说的是权力的来源。舜得天下,不是他自己争夺来的,也不是尧私相授受的,这里所表达的乃是“天下为公”的主权观。
(4)、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5)、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6)、忽视《世说新语》,就忽视了传统中国人精神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魏晋风流成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理想人格,跟他们追求美、追求自由而深情狂放是分不开的。本书故事短小精悍,文字精炼上口,思想或清新挥洒,或沉郁勃发,读起来往往有会心之处。
(7)、《慎子》:慎到他把法家所主张的“法”和道家所主张的“道”或“理”等同起来。慎到则认为人君在法面前也应“事断于法”、“无为而治”。
(8)、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9)、到了强势的武帝时代,出现了申韩之术的回潮,酷吏政治大行其道。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董仲舒“复古更化”的意义才凸显出来。“复古”就是局部恢复先秦的治理之道,“更化”就是改革掉秦制中严酷的法家色彩。
(10)、唐时还有《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
(11)、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12)、法家的治国思想功利,它的治国方式就是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治理国家,巩固君主的权利。
(13)、《庄子》继承发扬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一起合称“老庄”,成为道家的经典。庄子对生死的态度十分达观,“鼓盆而歌”成为庄子的典型画像。《庄子》文字上恣肆、丰瞻华美,代表了先秦散文的高成就。
(14)、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二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
(15)、个人认为很多人对韩非子的思想有很大的误解和偏见:
(16)、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
(17)、儒家思想的治国方式是“仁政”、“王道”、“礼制”,追求的目标“大一统”。
(18)、传统文化(Traditional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
(19)、道家的名著有《道德经》、《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庄子》、《列子》、《六韬》、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九主》、《明君》、《德圣》)、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物则有形图》。
(20)、道家思想的核心,则是以“道”为中心,“道”就是道理的意思。
4、法家思想综述
(1)、道家的“无为”主张是跟“绝圣弃知”的反智主义联系在一起。汉初的“黄老之术”为典型的道家“无为”之治,其特点就是政府不作为。
(2)、在道家哲学方面,代表的哲学著作有《道德经》、《管子》、《列子》、《庄子》、《淮南子》、《抱朴子》等等。以《道德经》为例,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至今,这一思想对整个人类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3)、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4)、其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经》或《墨辩》,着重阐述认识论和逻辑学,在逻辑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
(5)、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6)、其中法家代表人物大都源自三晋大地,从中华法系第一部成文法典的著者李悝,到“礼法并重、邢德并举”的荀况,再到“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并且提出权力制约理论的韩非,以及吴起、商鞅、慎到等。其法治精神和法治思想共同构成三晋法家文化的精髓,为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7)、在儒家哲学方面,代表折哲学著作有《大学》、《论语》、《孟子》、《荀子》等等。以《论语》为例,提出了“仁”的核心思想,成为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和个人普遍追求的思想状态。
(8)、所以儒家思想都是以强调人的自身修养以及与周围人之间的活动关系为基础展开自己的理论体系。
(9)、主要阐述的是在阶级社会里阶层之间的各种关系,比如君臣关系、父子关系等等社会秩序。
(10)、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11)、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来说理,比如《庖丁解牛》就是著名的一篇。
(12)、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13)、道家治国方式就很简单了,几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就是“无为而治”。
(14)、《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战国时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前338年)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15)、法家和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有本质区别的,现代意义的法治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法律是公权与私权博弈的结果。例如税收法定,没有经过人民代表机构通过的税种,国家无权征收,它背后的逻辑是保护公民的财产权,而财产权是一切人格权的基础。
(16)、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17)、《管子》:《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
(18)、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19)、西汉司马迁宫刑之余发愤创作的《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开创了我国纪传史编纂的先河,成为历代官修正史的典范。《史记》记述了上古至当时的历史,其中“书”的部分较难懂,但却是司马迁历史思想集中表述的部分。
(20)、《商君书》:《商君书》也称《商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
5、法家思想精髓经典
(1)、《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战国时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前338年)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2)、《商君书》:《商君书》现存26篇,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
(3)、《老子》五千言,震古铄今,研究它的著作汗牛充栋。老子是个纯粹的哲学家,老子的思想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倾向。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几乎对每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4)、还有《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易传》、《击壤歌》、《金人铭》、《巾几铭》、(《语丛四》说之道)、《鬻子》、《鬼谷子》、《恒先》、《彭祖》、《三德》、《用曰》、《伊尹书》、《太公》、《辛甲》、《周训》等。
(5)、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6)、儒家经典名著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7)、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韩非子,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8)、道家起源于《汉书·艺文志》曾记载,道家书籍有《黄帝四经》、《黄帝铭》、《黄帝君臣》、《杂黄帝》、《力牧》、《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暗示道家思想与伏羲、女娲、神农、黄帝、伊尹、许由、巢父、伊尹、姜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人的治世思想有关。
(9)、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
(10)、《商君书》:《商君书》也称《商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
(11)、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12)、法家主旨是以法治引领社会(以法理治天下,即依法治国)。其理论依据是“万物以道为源为本”。“法”是道在社会中的体现,法家推行法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
(13)、其中确实也提到过一些先秦诸子的读物,但是这不能代表他是属于这个学派的。
(14)、韩非子比较特别,除了学于儒家老师荀子外,还有纵横家的特点。纵横家教学有个特点,就是把史实让学生挑出来写成故事,用以锻炼学生的写作和辩才。除此之外,韩非子还吸收了当时流传的《老子》一书,外加商鞅、慎到、申不害的法、术、势三说,并对三人作了批评,将三人的观点统合到了一起。韩非子和李斯李斯要杀韩非子,一般以为是李斯嫉妒韩非子的才能,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或许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即李斯早先在秦国的时候,曾攻打过韩国,那个时候韩非子尚在韩,韩君就赶紧找韩非子商量对策。可见,两人本来就近似于对手,虽然是同门,却毫无情谊可言。后世的《战国策》苏秦和张仪的敌对关系,不知是否参考了李斯和韩非子?又或孙膑和庞涓?以致于汉朝以后又编造了个鬼谷子出来,骗了不少后世之人。
(15)、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
(16)、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概括起来是以下几点因素:
(17)、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18)、《金刚经》不是中国人写的书,它是一部印度佛经,但1000多年来,它已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篇幅短小,思想又有代表性,它成13了为人们念诵多的一部经。它宣扬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成了中国佛教的主题之一。它篇幅的短小也许可以弥补部分文字比较生涩的难处。
(19)、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晋国的郭偃、郑国的子产等人。他们颁布法令与刑书,改革田赋制度,促进封建化过程,成为春秋时期法家学派的思想先驱。
(20)、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这与 (3) 的形势相适应。他主张:“事备而后动”,写成了《孙膑兵法》。他们当时被称为兵家。
(1)、《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战国时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前338年)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2)、阴阳家的名著有《宋司星子韦》三篇,《公梼生终始》十四篇,《公孙发》二十二篇,《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杜文公》五篇,《黄帝泰素》二十篇,《南公》三十一篇。
(3)、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4)、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5)、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6)、一个人,不可能完全触及这个浩大的书系,但你有足够时间读懂读透毛主席的书籍,并用于三大革命实践。
(7)、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8)、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
(9)、法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时期的一次思想上的大辩论,这次大辩论基本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儒、法两家围绕对待“礼”和“法”的态度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10)、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11)、《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12)、《慎子》:慎到他把法家所主张的“法”和道家所主张的“道”或“理”等同起来。慎到则认为人君在法面前也应“事断于法”、“无为而治”。
(13)、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14)、“四书五经”是中国的“圣经”。“四书五经”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书)及《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的总称,这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
(15)、在释家哲学方面,代表的哲学著作有《心经》、《百喻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等等。以《心经》为例,提出了人生性悟,在全世界哲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6)、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7)、毛主席书籍核心的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和怎样为人民服务!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书籍精辟14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