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依德性学三论名言
1、弗洛伊德性学三论经典语录
(1)、弗洛伊德认为文艺创作是一种白日梦。他认为人以幻想的形式创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艺术世界,就其幻想非真的意义上说近于梦幻;与梦不同的是一有艺术技巧的安排,二有热情的创造,所以是“白日梦”。就“白日梦”来说,与精神病患者意识相似,但艺术家的“白日梦”是一种新方向上的升华,有去路也有回返之路,有自欺的能动性,且又以审美形式出现,其中有“美的享受或乐趣”,有“美的***”,减少了作者个人的利己主义的性质,成为可供观赏者抑制和转移的手段。弗洛伊德的这个认识,从艺术思维过程上说,相当程度地切近于艺术思维的特点,从中可以找到实与虚、幻与真、情与理、作与赏等艺术审美复杂关系的开启点;但他把艺术的根基完全置于本能升华点上,并想要以此解释一切艺术问题,却是不合乎实际的。
(2)、伟大的发现者并不一定是伟人。谁比哥伦布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更大?他是什么人?一个冒险家,他有个性,这是真的,但他却不是一个伟人。
(3)、关于禁欲,有两种类型一直未作严格区分:禁止一切性活动,还是禁止与异性的性交。许多夸口成功地禁欲了的人,实际上是借助手淫和其他与婴儿期自体性活动有关的性满足实现的。然而,这些性满足的替代方式却是极为有害的,将性生活退化到婴儿时期必将导致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神经症。此外,文明的性道德绝不允许手淫,于是年轻人便陷入了由教育理想所引发的同样冲突之中。更有甚者,这种放纵从多个方面败坏了人的性格:首先,它使人不经磨难,靠走捷径实现重要目标(即追随性欲决定行为方式的原则);其次,伴随着性满足的种种幻想,使他们将性目标幻化到在现实中无法找到的优秀程度。诙谐作家克劳斯,在维也纳出版的刊物《火炬》中,曾以挖苦的口吻说出了这一矛盾的真理:“性交不过是对手淫的无法满足的替代。”
(4)、良心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对于躁动于我们体内的某种异常愿望的抵制。——弗洛伊德
(5)、但一如感冒一样,性变态作为精神科的一种疾病也有相应病因、临床表现。弗洛伊德早在19世纪末就指出:性变态的取向由来已久,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相比于人们执着于对羞耻感、道德感、性隐私的偏见,性学家更注重的是性学、精神病学中独特的、关涉到社会与文化的深远影响。
(6)、女人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是永恒麻烦的源泉,但她们依然是我们所拥有的那一种类中好的事物。没有她们,情形会更糟。
(7)、“对于升华作用的机制,我们也可以稍加猜测。一方面,由于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这也是潜伏期的重要标志之幼年的性欲没有足够的作用空间;另一方面,幼年的性欲本身是反常的,它们源自快感区,以性冲动的形式得以表现,但却只会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给人带来不快。于是,一股精神上的反作用力(反向欲望)就被唤醒,厌恶感、羞耻感和道德感,就构成了对抗这种不快的精神大坝。”
(8)、 一句话可以赐福与人,也可以把人逼入绝望。《精神分析引论》
(9)、曾经的女人都是主内的,都还很收敛。现在的女人都是主外的,男人倒是收敛了。从我们父母那一辈就看得出来,因为认怂的永远是父亲。母亲要花,要哄。女人要花,要哄,现在都是这样一个社会年代。
(10)、我想不出比获得父亲的保护更强烈的儿童需要。
(11)、弗洛伊德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调节精神病的方法。他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个性结构学说,还发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学学说,如有关焦虑、防御功能、阉割情绪、抑制和升华等,他的著作极大地引起了人们对心理学的兴趣,对他的许多观点在过去和现在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而且自从他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热烈的争论。
(12)、一个在妈妈怀里受宠的孩子终生都会保持一种征服欲,那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带来真正的成功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引方向。自我要驾驭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
(13)、我已在以往的一系列技术性论文中陈述过论证这一观点的事实,在此不再赘述。不过我会引用我研究中重要的观点。
(14)、我认为同性恋与异性恋终的分歧应是根源于人类的生殖欲望上,生殖繁衍是一种生物责任,不婚不孕或易性癖(在LGBT亚文化中也类似于跨性别者Transgender)是个人权利,但无法成为人类发展的主流趋势。作为一个直男的观点是:我们在肯定适当限度内的性变异时也不能把它标榜为一种过度的自我解放,我会认可,但不会用公开支持的方式来展现自己价值观的多元和宽容。而且在一些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易性癖往往确实是童年生活受到压抑、迫害的产物,比如:阿莫多瓦的《不良教育》、园子温的《神秘马戏团》。
(15)、在埃伦费尔(VonEhrenfels)新近出版的《性伦理学》(1907)中,作者对自然的和文明的性道德(sexualmorality)作了区分。根据作者的观点,我们可对以上两者作如下的理解:自然的性道德指人类永久保持健康与效能的能力,而文明的性道德指旨在促使人类加强的生产文化活动。作者认为,只要比较一下人的内在特征与其文化成就的关系,二者的差异就可得到很好的说明。在对这一思想做更扩展的思考时我会向读者引介作者书中的观点,而我对作者观点的引用则仅仅作为我对该问题研究的起点。
(16)、弗洛伊德作品:《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超越快乐原则》《文明及其缺憾》
(17)、无知就是无知,谁也没有权利相信它能衍生出任何东西。
(18)、 人类心灵中一切罪恶作为一种倾向被包含在潜意识中。
(19)、 人是一个受本能愿望支配的低能弱智的生物。
(20)、禁欲对身体是有害的,严重者男女皆可出现神经症病状,如失眠、食欲不振、性格孤僻、易发“无名火”等,这是一种性抑郁的表现。
2、弗洛伊德性学三大理论
(1)、我们始终节制着自己,以便保持我们的纯正……这种对自然本能的不断压抑,给了我们某种优雅的气质。
(2)、无知就是无知,谁也没有权利相信它能衍生出任何东西。
(3)、笑话给予我们快感,是通过把一个充满能量和紧张度的有意识过程转化为一个轻松的无意识过程。
(4)、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真实的流露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5)、同意将性因素作为神经(质)疾患病因的人,同样会接受我的进一步分析。下面我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探讨神经(质)疾患何以会不断增多的问题。
(6)、 弗洛伊德认为,大部分精神神经症患者只在青春期以后由于正常性生活的压力才开始发布。就是说,当无法进行正常的性行为时,为了填补自身的性本能,力比多就会去填满旁系的性行为——大部分表现为性变态。
(7)、我们始终节制着自己,以便保持我们的纯正……这种对自然本能的不断压抑,给了我们某种优雅的气质。
(8)、 弗洛伊德认为:性变态其实普遍性存在,日常经验告诉我们,向性变态延伸的大多数行为,或者至少是它们中不太严重的部分,通常不难在健康人的性生活里发现,而且还被视作与其他亲密举动没有两样。
(9)、“在现实中,对幼儿性欲善加利用更多地是一种教育者的理想,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情况都会有所不同。有时一部分性表现会从升华作用中脱离回来,有时性行为会在整个潜伏期内保持着蠢蠢欲动的状态,直到青春期的到来彻底冲破束缚。”
(10)、 禁欲对身体是有害的,严重者男女皆可出现神经症病状,如失眠、食欲不振、性格孤僻、易发“无名火”等,这是一种性抑郁的表现。
(11)、所以说是女人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导致了社会的病态,因为几千百年来女人身份都是很卑微的,都是主内的。男的现在男女平等了,女的却都骑到了男人头上去了,称王称老子多的是。
(12)、冯·克拉夫特·埃宾(1895)说道:“无数文明人的生活方式中充盈着大量的不卫生因素,难怪神经症会令人悲哀地加速增长,而这些有害因素会首先并严重地作用于脑。在过去的10年中,政治与社会,尤其是商业、工业和农业的改变,带来了职业、社会地位与财产的巨大变化。而这一切均须以损害神经系统为代价:人们必须付出更大的能量消耗(expenditureofenergy)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与经济需求,而用于复原的机会又微乎其微。”
(13)、一句话可以赐福与人,也可以把人逼入绝望。——弗洛伊德
(14)、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却会多嘴多舌。
(15)、力比多,作为一种能量转化的概念,表述的正是生与死、创造与破坏、爱与恨相互转化的内驱力。
(16)、良心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对于躁动于我们体内的.某种异常愿望的抵制。
(17)、 即使是内容痛苦的梦,也可以用欲望的满足来解释。这一类梦的解释,肯定会牵扯到很多我们不愿意讲出或者不愿意想到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一些隐私,不愿意告诉别人,甚至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但是如果出现在梦里,就绝不仅仅是偶然事件的巧合。梦中唤起的痛苦感情,正是为了阻止我们提及或者讨论那些痛苦的事情。《梦的解析,梦的表现形式:伪装》
(18)、autoerotismus:自体享乐/自体性欲
(19)、性本能与力比多学说弗洛伊德把性的欲望称为力比多(Libido)即“性力或欲力”,他认为凡能引起感官满足和自己需要的活动皆属于“性(欲)力”的活动,故在弗洛伊德性学理论中所论述的“性”已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性”的概念。
(20)、即使是内容痛苦的梦,也可以用欲望的满足来解释。这一类梦的解释,肯定会牵扯到很多我们不愿意讲出或者不愿意想到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一些隐私,不愿意告诉别人,甚至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但是如果出现在梦里,就绝不仅仅是偶然事件的巧合。梦中唤起的痛苦感情,正是为了阻止我们提及或者讨论那些痛苦的事情。出处:梦的解析-梦的表现形式:伪装
3、弗洛伊德性学三论哪三个
(1)、性变态先天还是后天?变异(degeneration) ——“神经症”Neuroses先天
(2)、 任何五官健全的人必定知道他不能保存秘密。如果他的嘴唇紧闭,他的指尖会说话,甚至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都会背叛他。
(3)、 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梦的解析》
(4)、对一个男孩来说,他的潜意识中有种对母亲的排他性占有欲,任何人,包括他的父亲,一旦对他构成威胁,他都会产生仇恨,甚至想杀掉他们。
(5)、女人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是永恒麻烦的源泉,但她们依然是我们所拥有的那一种类中好的事物。没有她们,情形会更糟。
(6)、 1我的论点的虚弱无力,并不证明你的论点的强大有力。《文明及其缺憾》
(7)、无意识乃是真正的“精神实质”。出处:梦的解释
(8)、“但从另一方面看,通过心理学研究,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些被我们遗忘的印象,仍然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留下了为深刻的痕迹,甚至是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发展。可以说,幼儿时期的印象并不是真的被彻底抹去了,我们只是对其有所遗忘,其本质是意识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排挤),类似的现象我们也能在一些精神病人身上观察到。”
(9)、 1那些不曾被表达的情绪并没有死去,它们被活着埋进土里,注定在某一天要以更丑陋的面目爬出来。
(10)、SM中的受虐癖的名称就来源于《穿裘皮的维纳斯》原作者奥地利作家马索克Masoch的名字,由克拉夫特·埃宾早将引入学术界,也包括萨德侯爵的S
(11)、 中国同性恋者应该心存希望,字面上的“不支持”并不等于打击、压迫,即便未让同性恋者平权,也始终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维护他们的取向自由。思维惯性可以随时间突破,何况同性恋本身就遵循生物学,来自基因的选择和环境的引导。
(12)、 即恋童癖、恋兽癖。二者皆为病理性性偏好。
(13)、 弗洛伊德认为,性是美的本源,人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都要归结到人类性欲这个源头,他提出一个观念:即当人的原始欲望受阻时,那股冲动升华至精神领域后,就会创造出艺术和美。
(14)、第二篇标题:幼儿性欲/幼儿性冲动DieinfantileSexualität
(15)、人类天生具有“弑父情结”,从一出生,他就注定要和父亲展开斗争,以摆脱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争取独立自由的权利,进而掌握家庭的主导权和社会的主动权。
(16)、弗洛伊德以吮吸作为范例来说明幼儿性欲的表现形式。吮吸出现在婴儿期,可能会在童年时期持续下去,有时甚至会伴其终生。在他看来,儿童在吮吸中寻找一种之前经历过的快感,它基于“儿童第一次重要的活动,即吮吸母亲乳房的乳头(或替代品)”。在吮奶的过程中,幼儿的嘴唇发挥了性敏感区的角色,成为快感产生的源泉。因此,“基于性活动的功能,首先旨在保存生命,”直到后来性满足才和营养需求分离并独立开来。然而,在弗洛伊德看来,这种性源特征不仅限于口唇区域,它可以是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过须具备性器官部位的可兴奋性。
(17)、皮亚杰 斯金纳 班杜拉 马斯洛 从冯特建立科学心理学,这一百多年来,心理学出现很多的流派,出现了很多了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心理学家,在众多心理学家里面,创立精神分析流派的弗洛伊德,应该是影响力大的心理学家。
(18)、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类别:人生
(19)、1923年发表了《自我与本我》,提出了一种新的心理结构模型:将其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20)、一个在妈妈怀里受宠的孩子终生都会保持一种征服欲,那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带来真正的成功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引方向。自我要驾驭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
4、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
(1)、他强调人的行为中的无意识思维过程极为重要,他证明了这样的过程如何影响梦的内容,如何造成常见的不幸,如口误,忘记人名,致伤的事故,甚至疾病。
(2)、妒忌是一种感情状态,如悲伤一样,可以归结为是正常的。
(3)、1924年,在文章“俄狄浦斯情结的消失”(1924d)中,弗洛伊德描述了俄狄浦斯情结“分解”或“消失”的方式。然而,与文章题目使人产生的想法相反,真正消失的是儿童在3至5岁期间处于巅峰的俄狄浦斯情结冲突。俄狄浦斯情结就其本身来说依然持续存在于它之前就已进入的无意识之中,依然作为个体心理生活的组织中心,不过我们可以说此时它已经丢失了与“情结”相关的病理特性。
(4)、任何宗教,即使是自称为博爱的宗教,对于那些不属于它的人们,也一定是冷酷无情的。
(5)、这种一般性描述足以表明现代文明的种种危险,让我对此情景做更细致的补充。
(6)、 1触犯禁忌的人,本身也将成为禁忌。《图腾与禁忌》
(7)、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人生有两大快乐: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寻求和创造;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8)、硅谷人脉王,LinkedIn创始人雷德·霍夫曼的创业史和16条人生经验
(9)、“事实上,一个患者做出性变态行为,一方面是因为他内心受到强烈的性排挤,另一方面也是受到自由限制、无法接触到正常的性对象、正常性交存在风险等外部因素所迫。否则,他完全可以做一个正常的人。”
(10)、无知就是无知,谁也没有权利相信它能衍生出任何东西
(11)、《花落莺啼春》1962/第35届奥斯卡佳外语片
(12)、 弗洛伊德认为,对性行为的限制,会大大增加一个种族的生存焦虑感和死亡恐惧感,从而影响每个个体享受生活的能力,打消他们为某个目标而英勇献身的积极性。会直接导致人们在生育愿望日趋减弱,甚至绝育。对此,我们不仅要问,我们为文明的性道德做出了如此多的牺牲,这真的值得吗?
(13)、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的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
(14)、 我们之所以不是响尾蛇有2个原因,第一我们父母都不是,第二我们不住在沙漠的中央。《梦的解析》
(15)、5) 我坚信人类文明是以牺牲原始的本能为代价而创造出来的。
(16)、“教育者以打屁股的方法对孩童施行惩戒,会对其臀部皮肤造成疼痛刺激,这恰恰可能就是暴力冲动的被动形式(受虐狂)的快感来源。”
(17)、在文明的性道德所带来的恶果中,有一个特殊情形常被医生所忽视,而我将会在本文中作详细分析,因为我认为现代社会神经症的增多与蔓延均与此有关。偶尔,有的神经症患者提醒医生,对引发病症的个体现状与文明要求之间的冲突给予注意。他们说:“在我们家,所有的人都变得神经质,因为我们总想比我们的实际或我们能达到的更好。”同样,医生也经常发现,神经症患者的父辈曾过着简单而健康的田园生活,在他们过上大都市生活的极短时间内将孩子的生活提高到了很高的文化水平。但重要的是神经科专家在大声疾呼:“神经症的增加与现代文明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关于这种联系我们将引用一些著名观察者的陈述作为证据。
(18)、“患有恋物癖的人,其追求正常性目标的能力几乎无一例外都受到过损伤(如性器官衰竭)。这些人只有在精神层面上高估其性对象,才能与常人保持一致,这也就不可避免地使得他们将所有与之相关联的事物都视作珍宝。在正常人的情感生活中,这种现象也可能发生,尤其是在正常的性目标尚无法实现时,就更是如此。《浮士德》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从她胸口的围巾和吊袜带中,我都能感受到爱情的乐趣。’而一旦对替代物的追求超越了这一范畴,取代了正常的性目标,甚至完全脱离了某个特定的对象,成了独立的性目标,恋物癖就成了一种病态。正是这一原则,决定了一个人到底仅仅是性冲动略有偏差,还是已经完全陷入了病态。”
(19)、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真实的流露;当你瞧不起一个人的时候,这种轻视一定能被对方够感觉得到,那他/她就会做出某些事情来自卫。
(20)、我们整个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求取欢乐,避免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
5、佛洛依德三大理论性
(1)、考虑到性本能的进化特点,我们可将文明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性本能完全与生育无关而自由活动;第二阶段,除了生育之外其他的性本能均受到压制;在第三阶段,生育变成了“合法”的性目标。今日“文明的”性道德反映的就是第三阶段的特点。
(2)、“男性的性欲延续了之前的发展,我们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女性的性欲则出现了倒退的现象。两股对性对象和性目标孜孜以求的力量相互碰撞,使得真情与肉欲得以结合,正常的性生活就此得以成行,而幼年早熟的性欲也终于得以开花结果。”
(3)、性变态者和同性恋者若达到了水平,便被社会视为无用之辈,不免郁郁寡欢。必须承认,即使在文明的第二阶段,也会有一部分人因不能满足文化的要求而受尽苦难。这些体质异常人的命运将因其性本能的强度不同而迥异。对于强度较弱者(由于性倾向的被压制而形成),其冲突在于自身行为与所处文明阶段的道德要求。但从理想的角度去看,这恰恰是他们意欲获得的,因为他们不得不将本该用于文化活动的力量拿出来处理由性本能受压制所导致的结果:对内压制,对外麻痹。我们关于文明第三阶段上男女禁欲结果的分析也适于他们。
(4)、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曾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次年起作为临床精神病学家私人开业。早期从事催眠调节工作,后创用精神分析法。193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不久因颌癌逝世。弗洛伊德出生在一个犹太大家庭中,他上面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下面有两个同胞弟弟和五个妹妹。
(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表现为心理构成的三层次与活动过程的三原则。他说明,这三个层次深层是无意识(或潜意识),属于本能冲动,它占领的精神领域无可比拟地大,这是人的“本我”本能,是超时代超历史而存在和发展的,与价值和道德善恶无关,它按快乐原则活动,第二个层次是前意识,属于“自我”,它针对外在世界,在对于外在世界的种种知觉之间起中介作用,并在这一系列作用发生后产生意识现象;它除了接受外在***,还感受心理内部***,并调和这两者的冲突,保护“本我”,按现实原则活动,但它受到“超我”的监视和压制,是受三个主人(外在世界、“超我”和“本我”)的牵制。第三个层次是意识属于“超我”,它作为一种特殊心理机能,离本能较远,维系着人的良知、道德等社会因素,压抑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在弗洛伊德所解释的本能中,生与死是中心,生派生为***、恋爱、建设的动力,死派生为杀伤、虐待、破坏的动力。人的这种本能受到以超我为标志的存在压抑时,本能便转求其他途径求得满足,梦、宗教、哲学、艺术等,都是一种抑制和转移方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就这样与艺术、美学联系在一起。
(6)、“孩子们把排泄物视为身体的一部分,将其排出,意味着奉献和顺从;拒绝排便,则表达了小家伙对周围环境的不满。”
(7)、任何五官健全的人必定知道他不能保存秘密。如果他的嘴唇紧闭,他的指尖会说话;甚至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都会背叛他。
(8)、“在摄入食物的同时,他们也顺便享受着性满足,并在随后通过吮吸这一动作不断地试图重新寻回这种感觉。”
(9)、“相反的性冲动以类似的方式成对出现,这被布罗尔乐(Bleuler)称为矛盾心理,实在是恰到好处。”
(10)、抛开恋童癖的罪行讨论范畴,从心理角度来说,恋童者几乎无一例外是一种性格上长期积弱的产物。比如纳博科夫的名著《洛丽塔》中亨伯特对少女的执念来自于童年初恋对象死亡的阴影。再如电影《花落莺啼春》中身受一战心理创伤的男人与被遗弃的女孩建立起了微妙的感情,这不牵涉到情色,是一种心理创伤后互慰的结果。
(11)、 所有生活的目标是死亡。《超越快乐原则》
(12)、不管怎么说,恋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本是无可厚非的,而我在这里想谈的,是现代人的爱情观,尤其是现代年轻人的爱情观。
(13)、“某一种冲动过早或过晚出现,都可能造成问题,因为压抑作用的效果是不可逆的:性冲动的成分稍有偏差,就会影响终的结果。”
(14)、大卫·林奇与伊莎贝拉·罗西尼,林奇的造型超现实感十足,《蓝丝绒》中可能就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弗洛伊德性学三大理论精辟9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