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品精辟122条

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资料

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所有作品

(1)、当代中国学者越来越认识到陀氏宗教思想的重要性。于鑫的文章《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思想》指出:“《罪与罚》的两个主人公是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和把拉斯柯尔尼科夫引向重生的卖淫女索尼雅。作家想通过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经历告诉我们,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不是依靠理性和反抗,一切理性都是一种谬误,一切反抗都只会带来更多的罪行,能够给人以慰藉和出路的只有宗教,走向宗教就是走向人民,就是走向人的精神复生。”但“拉斯柯尔尼科夫跪在索尼雅面前吻她的脚”表明“在宗教的影响下,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种对苦难的夸大式的崇拜。”

(2)、本书的译者也大都持严肃的态度。特别是负责翻译《作家日记》的张羽、张有福同志和《书信集》的朱逸森、郑文樾同志,由于这两书原著篇幅很大,而内容又多重复或无多意义之处,只能选译,他(她)们在翻译之前,先得研读全书,进行比较和筛选。而张羽同志还不厌其烦,在通读全集时对其中各篇文章逐一作了卡片(内容提要),然后通过对比,决定取舍。因此本全集中的《作家日记》和《书信集》虽系选本,基本上囊括全书的重要部分。

(3)、这种观点为大多数中国学者认同。龚觅的《从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认为:《罪与罚》“不仅基本取消了背景描写(极度压缩),甚至还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那种历史模式。我们看不到那种连贯的情节流,而发现一种以对话和独白为中心,融戏剧和后来被称作‘意识流’的结构为一体的特殊模式,线性的因果关联基本上退出了小说。作者作这样的处理,就是为了利用人物对白和内心独白在共时层面上对人物复杂、多变、分裂的意识结构作纵向的把握。”“由于因果-历史叙述模式的全面退场和新的结构的建立,《罪与罚》的心理描写获得了自由广阔的内在空间,而这种‘内在空间’在与小说的封闭、枯燥的‘室内剧’式的外部空间的对照中产生出奇妙的艺术张力。”

(4)、(《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世界文化》语文杂志主编,ИМЛИРАН)

(5)、野兽永远不会像人那么凶残,凶残得那么巧妙,又那么艺术。

(6)、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依据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文本、创作笔记、文论和文学书信的研读,探讨这位小说家的文艺思想和创作发展的轨迹。在回顾重要的陀氏评论的同时,以小说原著的文本分析为主线,阐述了陀氏提出的“理想主义”、“达到幻想性的现实主义”和“完整的现实主义”等等的内涵和艺术特色。本书还论述了陀氏在艺术探新中同欧美及俄罗斯名家(如雨果、爱伦·坡、普希金、果戈理)进行的文艺创作对话。

(7)、每周荐书第19期让·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

(8)、内容简介:由于作者深深的问题意识,当他从陀思妥耶夫斯基本身扑朔迷离的众多作品和浩如烟海的有关资料中,集中提取了那些具有挑战性的、纯粹是思想性的问题时,终给出的却是有关中国当下复杂语境的一个清晰轮廓;在他指出的所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难题的背后,潜伏着中国思想界过去没有解决至今仍然潜伏的种种危机;……因此,与其说作者在清理这些问题和给出它们的答案,毋宁说他是通过承担起全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问题,把这些艰难复杂的思考变为自己的思考,而承担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种种困惑和发出一种邀请: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这种思考中来。

(9)、1864年陀思妥耶未斯基写道:“基督已经完全走进人类,人也在追求基督化‘我’的理想形象。达到这一境界后,人就会清楚地看到,地上所有达到这一目标的人共同组成了他的形象,即基督。(基督合一的本性是令人惊叹的。这是神的形象,也就是说,基督是神在地上的彰显。)将来每个单独的个体‘我’如何以合一的形式在复活时出现是很难想象的......”

(10)、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军事工程绘图处”,对此工作他感到索然无味。他坚信自己“是一位诗人,而不是工程师”。翌年便呈准退役,专心致志于文学工作。他早期曾受感伤主义影响,但更醉心于浪漫主义,在工程学校写的两个悲剧片段,就是浪漫主义的习作(没有保留下来)。此时,即退役后,他翻译并发表了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有的评论者认为,这意味着他转向现实主义。实际上,早在一八三八年八月九日他致兄长的信中,就谈到自己几乎读完巴尔扎克全部作品,赞叹“巴尔扎克伟大”,说他笔下的人物性格是“全世界的理智的产物”。可见,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所以阅读巴尔扎克的作品,是通过研究性格及其在“人的心灵”中的形成来研究“人和生活”。他的转向现实主义,是他醉心于学习巴尔扎克的结果,而翻译《欧也妮•葛朗台》只是其表现之一罢了。此后不久,他就写出了处女作《穷人》。

(11)、每周荐书第38期 保罗·H.弗莱《耶鲁大学公开课 : 文学理论》

(12)、1868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完成了《白痴》。这部小说中,拿破仑和1812年的卫国战争是重要的背景题材。

(13)、本书是约瑟夫·弗兰克所著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的第一卷。在这部广受赞誉的传记中,弗兰克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也许是现代伟大的思想小说家——的人生和创作进行了重要的重新诠释。第一卷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年生活写起——从他在莫斯科的童年,到他的父亲之死,一直写到他因参加彼得拉舍夫斯基激进团体而被流放西伯利亚。本书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期作品——《穷人》、《双重人格》和《涅托奇卡·涅兹万诺娃》——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因为它们反映了他早年所受的某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而且显示了将会继续在他那些伟大的作品中出现的重要主题的发展演变。本书曾获一九七七年美国大学优秀学生联谊会“克里斯蒂安·高斯奖”;一九七七年美国现代语言协会“詹姆斯·拉塞尔·洛厄尔奖”;一九七七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当代思想类作品”提名。

(14)、安娜很快找到了一套有四个房间的公寓,这套公寓合适,她用自己的名字租了下来。这样做大概是为了给陀思妥耶夫斯基省去法律手续上的麻烦;不过,她没有明说的念头也许是,她再次承担法律责任将有效地避免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平静心态的大威胁。虽然不得不购买家具,安娜相信她能够取回四年前委托亲戚朋友保管的餐具、厨房用具和御寒的冬衣。但是一切都成了泡影——因为洗刷时不小心,笨手笨脚的仆人打碎了珍贵的瓷器和玻璃器皿;看来完全是因为不守信用,受委托的人没有用他们从国外寄来的钱支付保险费。严重的损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失去了他的藏书。陀思妥耶夫斯基当初把藏书室留给帕沙照管,条件是藏书一本不能少;但是,藏书被帕沙一本一本卖掉,不可挽回地流失了。安娜提到一些有其他作家题词的特别珍贵的书籍,还有“关于历史和旧礼仪派[分裂教派]的重要著作,[我丈夫]对它们很感兴趣”。这番话证实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作品中显而易见的对旧礼仪派救世主似的宗教情怀的迷恋,他越来越认为其中真正蕴含着俄罗斯传统的价值观念。在普遍的失望中得到的一点小小的安慰是,安娜在亲戚家阁楼上的一个筐子里发现了为《罪与罚》记下的几本笔记和大量信件,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兄弟办杂志时留下的一些记事本。

(15)、每周荐书第27期罗伯特·休斯《批评:关于艺术和艺术家的评论》

(16)、城市使个人的感觉和意识变得极其敏锐,因而城市也就成为个人变形、毁灭,甚至失去个性的一种很大危险。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早期的一些中篇小说中,城市已经使人穿过地域性社会群体的所有障碍,存在主义地——直接地,栩栩如生地处于世界面前和世界之中,处于上帝面前,处于“别人”面前。于是就出现了必须在人的真正的人性中了解人。而专心致志于人的内心的忏悔和在别人面前的表现的忏悔特别有助于对人的了解(马卡尔·杰武什金给瓦连卡的信,幻想家向纳斯简卡介绍了自己的情况,等等)。甚至如果主人公们不是真正地从在“别人”面前的“我”开始忏悔,那么他们的故事也差不多等于他们在大限度上、鲜明地自我揭露(《同貌人》中的戈利亚德金,《女房东》中的普罗哈尔钦先生、奥尔德诺夫先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多地变成忏悔的氛围。但这种在自知之明中对人如此重要的忏悔还不具有改变人的道德的力量。这种忏悔特色将赋予陀思妥耶夫斯基较晚期作品中的主人公们。这还曾经是作家确定的整个19世纪的基本的艺术任务——“恢复人的本来面目”,这也正是当时维克多·雨果为人称道的特点,他“几乎就是恢复”思想的“首位预言家”。“......这个思想不仅仅是维克多·雨果的发明;相反,按照我们的看法,它也是不可剥夺的财产,也许是19世纪历史的必然。”“这是基督的道德高尚的思想;它的宗旨是使已陷入困境的人重新振作起来,而环境的折磨、时代的停滞、社会的偏见曾经不公正地使人感到压抑。这个思想就是受屈辱的人们和被大家摒弃的社会派别的辩护理由。”(B.雨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译本序言,1862年)

(17)、彭克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8)、(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ИМЛИРАН)

(19)、电视动画《文豪野犬》改编自朝雾卡夫卡原作,春河35负责作画的同名漫画。

(20)、1834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进入莫斯科契尔马克寄宿中学,毕业后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在该校工程部制图局工作。一年后,他自动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2、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品

(1)、此报告选自EstudiosDostoievski,núm.8(julio-diciembre2022),pág.2

(2)、虽然帕沙仍旧这样死乞白赖地依靠陀思妥耶夫斯基,安娜发现丈夫去世的哥哥米哈伊尔一家的经济状况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良。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承担了哥哥的债务,他还觉得有责任尽力供养哥哥的遗孀和子女。即使是在欧洲生活贫困的那些日子,他都要把自己挣到的无论什么收入分给他们一小部分,这让安娜满腔怒火备感压抑(只能气愤地对笔记本发泄)。不过,米哈伊尔的子女现在全都长大成人并且自食其力了,因此,安娜欣慰地注意到,他们的母亲埃米利娅·费奥多罗芙娜“已经习惯于这么想: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有自己的家庭,所以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帮助她”。

(3)、1842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受命成为中尉,并在一年后从军事工程学校毕业。1843年,他将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译成俄文,但并没有人因此而关注他。于是在1844年退伍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4)、作者:Г.Ъ.波诺马廖娃 译者:张变革、征钧、冯华英 

(5)、对我们这一时代的文学和文化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存在主义的鼻祖克尔凯郭尔,另一个就是俄国的小说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评)

(6)、王逸群等《陀思妥耶夫斯基新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

(7)、每周荐书第16期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剖析》

(8)、费奥尔多虽然爱好文学,但因父命难违,于一八三八年一月进入军事工程学校念书。当时他就耽于思考,在那时致兄长米哈伊尔的信中可以看到他已在思考人生意义。他因当时只能“无休止地过闲适的生活”,感到“活着而没有希望是可悲的”。这是一个早就向往冲霄高举的少年的烦恼。在信中他还表示向往自由:“我只有一个目标:自由。为了它我可以牺牲一切”。也就在此信中他还写道:“人是一个秘密,要识破它,如果我一生都在猜度这个秘密,那你也别说浪费时间。我正在研究这个秘密。因为我要成为一个人。”可见他当时就已在探索心灵的秘密,而从“人是一个秘密”一语可以知道他当时已是一个心灵复杂的人。

(9)、每周荐书第66期 E·M·齐奥朗《眼泪与圣徒》

(10)、《罪与罚》中出现的“C胡同”附近的干草市场

(11)、每周荐书第49期谢默斯·希尼《希尼三十年文选》

(12)、他的作品中受现代主义作家推崇的应推《地下室手记》。这不仅因其中极端自我中心主义对他们说来颇有“先获我心”之感;还有“既非小人、又非君子”的“地下室人”符合他们的“人”的观念。这个“非主人公”(“集合了一些非主人公特点”)又为现代主义者破坏性格开辟了道路。而继这个展示心灵“地下室”的序曲之后的他的创作,主要是在其双重人格的人物身上,更进一步窥视内心世界的黑暗深渊,对此,现代主义者是如何叹为观止,维·吴尔夫说得十分生动而且具有代表性。她形象地而又不无夸大其词地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受折磨的”灵魂“谈论、揭露、忏悔,从肉体和神经的伤口中把我们心底的沙滩上蠕动着的难以辨认的罪恶抽曳出来”;又说,他的人物“同时是恶棍又是圣徒”,“行动既美好又卑鄙”,而且“我们惯常所说的那种善恶之间明确的界限是不存在的。”这一说法是完全夸大失实的。现代主义者笔下人格分裂的人物也是按这个模式写成并按这种观点来理解的。与此有关的是,批评家瓦·雅·基尔波金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为了检验思想所从事的一次‘犯罪’、‘试验’,并不带有刑事的或慈善的性质”;从拉斯柯尼科夫起,他使人物们成为“不是在刑事的意义上而是在哲学的意义上”的“罪人”。这种解释不无依据,但不免夸大。虽然基尔波金这里不是指彼得·韦尔霍文斯基、斯麦尔佳科夫,也不一定是指斯维里加洛夫、斯塔夫罗金(杀死跛女人等),然而,就是拉斯柯尼科夫的杀高利贷者,从其第一动机(不是拿破仑思想)而言,应该说是刑事性的。伊凡·卡拉马佐夫的思想上的弑父,也带有刑事性质。但基尔波金那样理解的杀人动机,如拉斯柯尼科夫的拿破仑思想,斯塔夫罗金(在一定程度上)确是与现代主义者的杀人犯(如萨特笔下的艾罗斯特拉特、加缪笔下的莫尔索等)相符合,他们都是“哲学上的杀人犯”而不是刑事上的杀人犯。

(13)、不过,我在阐述这种观点时心存忧虑,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它所强调的作品含义没有问题;但是,还有很多别的东西,对于存在主义解读来说,它没有提供任何线索。当我着手整理讲义时,我决定对《地下室手记》进行更加彻底的研究,同时调查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显而易见,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起点。这使我阅读了凡能找到的关于那个时期的所有书籍和文献,只要是我看得懂的语言,终,当这一类原始资料的局限性变得越来越明显时,我开始学习俄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十九世纪俄国文化的痴迷程度不断迅速增强的同时,我对存在主义的兴趣反而大大减弱了。我放弃了整理讲义的计划,转而决定写一本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这是本书及其后续各卷由来已久的写作起因,它几乎完全出于偶然——尽管我在动笔时绝没有打算写这么大部头的一本书。

(14)、每周荐书第57期 乔治·巴塔耶《眼睛的故事丨圣神·死人》

(15)、本报为周报,周四出刊,通过邮局寄送,邮发代号3-全年订价8元

(16)、该杂志针对希望展示其研究结果的专家和年轻研究人员。它为半年刊,其中一期专门讨论与这位俄罗斯作家的创作和/或生活相关的主题。该期刊将是免费的,对收到的原件的审查将是双盲的。其出版地西班牙巴塞罗那。

(17)、每周荐书第14期 伊哈布·哈桑《后现代转向》

(18)、但是,题材本身的引人入胜诱使我一步一步地深入下去。结果我逐渐意识到,假如我想充分阐述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看法的话,那就必须大规模地重现他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然后再在其中描述他。因为,这种看法可以简单地归结为我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视为对他那个时代主要问题的高度艺术概括,当然,它只是一种个人表达,不过,它是一种比大多数人都更关注自身之外那个世界的个人表达。这并非某种失常的精神状态的狂热发泄——我们在西方也常常倾向于这样认为——那么简单,而是某种极具天赋的特殊气质的激情表露。实际上,具体说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的一种方法是,在他将自己的个人困境与肆虐他身为其中一员的那个社会的灾难熔为一体的能力中发现它。

(19)、《穷人》的单行本在一年后正式出版,24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成了文学界的名人。由于文学上的分歧,不久后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决裂。

(20)、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起演讲时,也上前拥抱说:“你才是真正的天才”

3、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部作品

(1)、张变革主编论文集《当代中国学者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2)、万海松编选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文集》(译林出版社,2019年)

(3)、此后,他的命运发生了悲剧性的“突转”——由顺境转入了逆境。

(4)、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40年代结识了涅克拉索夫,1845年,在涅克拉索夫的鼓励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他的处女作——书信体短篇小说《穷人》。1846年1月《穷人》连载于期刊《彼得堡文集》上,广获好评。《穷人》的单行本在一年后正式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在24岁时成为了文学界的名人。但是不久之后由于文学上的分歧,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决裂。

(5)、陀氏的心理描写历来受到评论界的重视。早在1936年,鲁迅在《陀思妥夫斯基的事》中说:“医学者往往用病态来解释陀思妥夫斯基的作品。这伦勃罗梭式的说明,在现今的大多数的国度里,恐怕实在也便利,能得一般人们的赞许的。但是,即使他是神经病者,也是俄国专制时代的神经病者,倘若谁身受了和他相类的重压,那么,愈身受,也就愈懂得他那夹着夸张的真实,热到发冷的热情,快要破裂的忍从,于是爱他起来的罢。”

(6)、内容简介:本书论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文化精神,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化心理构成,他与宗教、城市、现代主义的关系等。

(7)、李春林的《复调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人其作》(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

(8)、每周荐书第13期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

(9)、每周荐书第43期A.S.拜厄特《论历史与故事》

(10)、-----------------------------------------------

(11)、(保加利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保加利亚陀思妥耶夫斯基协会年鉴》主编)

(12)、出版:商务印书馆  版次:2011年10月第1版

(13)、他在中国不被理解,知名度也不如托尔斯泰。在俄罗斯也是半理解,半不被理解,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但在欧洲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有点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味道。

(14)、一八七一年七月八日,在国外生活四年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家人回到俄国,他们尽可能悄悄地返回圣彼得堡,就像只是离开去度了个暑假。十一年前的一八六〇年,他在离开了更长一段时间——他在西伯利亚度过了十年,其中在苦役营服了四年苦役,又先后作为士兵和军官在俄国军队服役六年——后回到俄国的欧洲部分。当时他的归来同样没有引起注意,但那是由于不同的原因。到一八四九年被捕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声望已急剧下降,他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在文坛上昙花一现的人物,辜负了人们以前对他抱有的期望。

(15)、他被判处二级苦役八年,索尼雅也跟随他前往西伯利亚。在宽阔、荒凉的鄂毕河边,拉斯柯尔尼科夫望着滚滚河水,心潮起伏。他屈服了,但他始终不承认自己有罪,只承认自己是失败者,承认自己不是强者,而是一只虫豸。可现在,他想:为什么苦役犯们都憎恨我却热爱索尼雅,把这个年轻瘦弱的姑娘当作母亲一样尊敬呢?他的脑海里闪过了一个念头:“难道现在她的信仰不能成为我的信仰吗?”

(16)、帕沙以前曾经与继父住在一起。实际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夫妇初计划出国度假的原因之一就是安娜决心打破帕沙已经取得的对她丈夫的控制——她逐渐意识到,这种控制对她的婚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尽管帕沙自己现在已经结婚,但他似乎想当然地认为他可以恢复过去他在继父家的地位,做一个寄生虫或者食客。但是,四年前刚结婚时曾被帕沙的指责气得直哭的安娜如今完全控制了局面。她直截了当地说明,不可能像一家人一样住在同一套公寓里。帕沙在向陀思妥耶夫斯基求助之后充分意识到,过去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继父简短地告诉他,“所有家务事已经交给[安娜]处理”,因此,“她决定怎么办,那就怎么办”。

(17)、人的自我存在也许既非取决于环境,也非有悖于环境,甚至处于地域性社会群体的边缘,像在穷人那里,在圣彼得堡一些偏僻的贫民窟中,处于所遭遇的,按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凄惨的事情”之中。

(18)、(ВсеволодЕвгеньевичБагно)

(19)、自我存在——不是人的独立性和自给自足,而是和上帝的结合,自由地服从他的意愿。因而自我存在与“人的权利”在现代理解上是不一致的,在按这种理解的政治、法律和其他方面的游戏中,什么能成为有条件的和相对的,关于这一点,普希金在援引莎士比亚的话(《谈话、闲话、空话》时,在较晚期(1836年)的诗作《来自宾德蒙泰》中还说到过。(“我看不起夸夸其谈的权利......”)诗人认为“另一些好的权利”,“另一种好的自由”——即在人世间、在生活中人的精神自由比夺得文明的权利更加有益。(“要依赖沙皇,要依靠人民//是否一切都与我们平等呢?”)“因为对上帝天然之美感到惊讶”,也就是说应该在上帝的作品中观察和认识自己。

(20)、在俄国的文学殿堂上,居于前列的诗人或者作家几乎都是殉道者。拉季谢夫、普希金、莱蒙托夫、赫尔岑、奥加辽夫、屠格涅夫、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柯罗连科:他们的命运是自杀、遭杀害、囚禁、贬谪、流放、流亡,幸运的(如别林斯基)也是以早死而免陷囹圄。列夫•托尔斯泰虽因其声望而幸免,但也受秘密监视,以至被革除教籍,列为教会定期诅咒的对象。在这部文祸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影显得十分突出。他和后来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样,被判处死刑,临刑前才传来沙皇的赦免令——改处服苦役后再当列兵或流放。如果说车尔尼雪夫斯基忠贞不屈,成为“文学界的普罗米修斯”(普列汉诺夫语),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虽则不惜妥协,仍被秘密监视终身。政治上的这些迫害,给他的世界观以巨大震荡。人们称他为“残酷的天才”(尼•米哈伊洛夫斯基语)或“病态的天才”(卢那察尔斯基语),我认为他乃是被扭曲了的天才。

4、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资料文豪野犬

(1)、内容简介:本书是我国研究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陀思托耶夫斯基主要作品的专著。书中对陀思托耶夫斯基不同时期的作品,作了系统的研究;对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创作方法及艺术特色等具体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另一方面,通过主席何迪·莫里亚斯,西班牙陀思妥耶夫斯基协会有幸在今年参加了由波鸿大学组织的德国斯拉夫学年度大会(DeutscherSlavistiktag2022),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乌克兰发表演讲。

(3)、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悲剧人物。他年轻时曾受到过别林斯基的熏陶,继之又参加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成为傅立叶的信徒——空想社会主义者,但他一生热烈追求的就是创作事业。上文提到过,在一八四九年被逮捕之初给兄长的信中,他说到自己信念完全动摇,但同时却坚决地说:“只要手能执笔,宁愿监禁十五年。”在晚年(1877)一封信中,他说自己早在十六岁就深信自己“早晚会登上〔文学〕舞台”,说自己“心中仿佛有一团火”,并说自己“坚信未来会是我的,我是未来的主宰”。可是,正如卢那察尔斯基说的,“专制政府给予他的打击使他陷于这样的境地,他不得不颇为真诚地进行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用迁就阴暗现实的办法,以挽救自己和自己的才能”。亦即使自己能够从事创作,但“他从来没有”把他身上存在的“各种倾向之间的矛盾调和好”,而且这也是不可能的,他幻想黄金时代,但又拒绝能达到黄金时代的道路——社会主义革命。他的内心终生在斗争,因此,一方面他那些“高贵的保护人”既利用他,又“不能完全信任他”。另一方面,“同时代人对他持双重态度”。我们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无疑是天才的作家,但他却是被扭曲了的天才。卢那察尔斯基十分严肃地说:“我们……应该竭力强调:如果说我们应该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汲取教益,那么,我们无论如何决不可以向陀思妥耶夫斯基学习。”我们也应该竭力强调,我们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原则,考虑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存在的各种复杂原因和因素,认真区分其创作中的精华与糟粕,有分析地接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份珍贵的文学遗产!

(4)、田全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白银时代俄国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5)、(tuó sī tuǒ yē fū sī jī )

(6)、权力只给于那种敢于弯下腰去把它拾起来的人。

(7)、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服了4年苦役,1854年刑满后又罚为边防士兵。经历了近10年的非人折磨,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59年才获准回俄国中部的特维尔居住。但是,他的性情已大变,冷漠、孤僻、脾气暴躁易怒,且时常发作癫痫病。

(8)、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人生的后几年终于赢得了他一直渴望的普遍认可。在讲述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国统治集团的特殊关系的同时,弗兰克还详细描写了他与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持续进行的竞争。在去世之前不到一年的1880年6月,现身普希金纪念活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生涯——及其作为俄罗斯精神的代言人的一生——达到了顶点。他在这次活动中发表的关于普希金的演说使听众群情振奋,热血沸腾:“我们不是依靠刀兵具有了普世性,而是依靠博爱的力量,依靠我们为人类重新统一成一个大家庭的齐心协力。”这就是成为世界文学遗产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9)、《大罪人传》中,甚至还在作家尚未成型的构思中,就出现了权力与道德的抉择,这道德是建立在信仰和上帝的恩典之上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五部巅峰小说中第个无限权力的宣告者。这种权力使人离弃俄罗斯精神中所渗透的上帝的恩典,转而追求自我肯定。在圣伊拉里昂(11世纪)的传教著作《论律法与恩典》中谈道,人趋向永生的信仰以及上帝的恩典与律法相对立,这不是地上自我肯定的律法带来的奴役,而是在基督理想里的自由和精神归宿。真理、公义和公平属于精神自由的人,而律法仅是为之所作的预备(人民有句话“不是按律法,而是按公义审判”——讲的就是这种对立)。进入陀思妥耶夫斯基五部巅峰作品中的人正是被这一俄罗斯精神传统所照亮。《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构思中,正是“正确的”一词构成了人心灵净化和悔过的基础:“他走上了正路!”人命途多舛而且偏离了“正路”,但不经历曲折他就很难走上这条正路。

(10)、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得以返回圣彼得堡,次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前后期的过渡作品,既有前期对民间贫苦人民的同情,又有后期的宗教与哲学探讨。1863年和1864年他的妻子和兄长相继逝世,他不得不扛起照顾兄长一家和自己一家的责任,这使得他濒临破产。陀思妥耶夫斯基希望通过赌博来还清债务,却越欠越多,陷入消沉。

(11)、内容简介:本书收入的作者在教学之余写的,对一些俄国作家、主要是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论。内容包括:从“小人物”到“思想家”;《死屋手记》散论;长篇小说《罪与罚》的艺术性;复调与复调小说的主人公等。

(12)、首先,在思想方面,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人称为俄国“突出的存在主义者”,被看作列·舍斯托夫和尼·亚·别尔嘉耶夫“精神上”的父亲。美国的考夫曼在其专著《存在主义》一书中把他列为存在主义先驱之一。这些看法显然言过其实,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存在主义确有思想上的联系。主要的是:他不仅像存在主义者那样提出人在世界上的命运、人的生存的意义、个人和社会的冲突等问题,他所认为的解决的方法也颇近似。如所周知,按照启蒙思想家与十九世纪主要思想家的人道主义观念,个人的命运是透过社会、国家、人类的利益的三棱镜来观察的,人的存在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同社会福利和社会发展的目的相联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则认为,在历史进程中如果不考虑个人的命运,那么历史也不可能有其意义和目的。他要求以单个人的命运来衡量社会进步是否合乎人道。他没有考虑到,社会进步固然不应忽视每一个人的命运,但问题是:当二者(如在社会革命中)发生矛盾时应该重视的当然首先是大多数人的命运。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却认为首先考虑的应是个人的命运(上文有关“叛逆”一章的关于建造一座造福人类的大厦的见解,就是一个例子)。这同存在主义者把个人和集体、社会完全对立固然有些距离,但相去是不远的。存在主义对现代主义作家有很大影响,而个人和社会的对立则几乎是现代主义作家的“共识”。因此,陀思妥耶夫斯基这种思想是让现代主义作家感到亲切的。

(13)、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基督教、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研究:寻找一个支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现代性体验等方面的内容。

(14)、每周荐书第34期吉奥乔·阿甘本《剩余的时间》

(15)、季星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戏剧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6)、每周荐书第15期于贝尔·达米施《云的理论》

(17)、不过,从那以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在一八七一年已被人们一致认为是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从西伯利亚归来之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尤其是他那部前所未有的半纪实性苦役营回忆录《死屋手记》,重新确立了他的声望。尽管《地下室手记》没有受到多大重视,《罪与罚》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人们对《白痴》的反应褒贬不但是,就连杰出的讽刺作家米哈伊尔·Е.萨尔蒂科夫谢德林这种持有对立的社会政治观点的人,也向它致以崇高的敬意。到一八七一年夏天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发表了他的小说新作《群魔》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的前两章。这部小说的情节令人毛骨悚然,它是根据当时引人注目的杀人事件创作的: 一名年轻的大学生被激进的涅恰耶夫小组成员杀害了。实际上,当陀思妥耶夫斯基抵达俄国首都时,对涅恰耶夫小组成员的公开审判正在进行,包括(由米哈伊尔·巴枯宁或谢尔盖·涅恰耶夫撰写的,也可能是两人合写的)《革命者教义问答》——它充满了冷酷无情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在内的一些重要文件被提交法庭作为证据,就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下火车的那一天,公众可以查阅这些文件了。

(18)、在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期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学习他于之不屑的数学。与此同时,他还涉猎了莎士比亚、帕斯卡尔、维克多·雨果等人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上涉猎颇广的他考试成绩优秀,于1841接受委任。同年完成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席勒影响的两部浪漫主义剧作,《玛丽·斯图亚特》、《鲍里斯·戈东诺夫》,但均失散。

(19)、当他再次请求还债时,据安娜说,对方自夸地回答道,欣特尔拉赫这么“一个德国小商人”就能够把“一个俄国著名作家”送进监狱——除非他立即还债,否则就会这样做!“这时恰逢[德国]刚刚取得普法战争的胜利,”安娜评论道,“当时所有德国人都变得傲慢无礼,目空一切。”现在她决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于是,在没有告诉丈夫的情况下,她独自去见这位尖酸刻薄的女士。她没有求情而是告诉后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居住的公寓和家里的家具都是以她的名义租赁和购买的,这意味着它们都不能用来偿还应当由她丈夫承担的债务。另外,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关进债务人监狱,安娜将会坚持要他一直待在里面,直到抵偿了全部债务为止。除了一个戈比也得不到之外,欣特尔拉赫夫人还得(按照法律对使用这种方式讨债的债主的要求)支付债务人坐牢期间的伙食费。而且安娜威胁说,要在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把整个事情公之于众:“让大家看一看正直的德国人能够干出什么事情!”意识到安娜比神经紧张、心烦意乱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坚强,这位债主赶紧接受了还债的解决方案。经历了这一次交锋后,安娜决定接管所有关于债务的谈判,结果,她以同样的论点对付债主的威胁,成功地驳回了他们提出的立即还债的要求。

(20)、年轻的作家被认为是喜欢分析问题的人,他的初的作品被认为是社会的原子论。而他揭示了人类世界的实质,这个世界没有被一般的、地域性社会群体的势力所吞噬,并且在与所有试图影响它的行动中仍然保留其本身的价值。他构建了每一个个体的人的宇宙,无论这个人是怎样平庸无奇:因为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具有上帝赋予的生命。

5、陀思妥耶夫斯基个人简介

(1)、(波鸿-鲁尔大学,《德国陀思妥耶夫斯基协会年鉴》主编)

(2)、内容简介:“陀学”论著与评论文章瀚如烟海,本文集只能鼎尝一脔、管中窥豹。第一部分多为19—20世纪之交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批评家们的论述,主要聚焦于作为思想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基本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为中心,具体分析其根基主义思想、哲学与宗教观,他对爱和人道主义的态度。第二部分的论述,着眼于20世纪俄罗斯“陀学家”们对作为艺术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的考察,研究主题大多是“悲剧小说”“复调小说”“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等核心概念,“地下室人”和“白痴”等人物形象,以及作家对后来的俄罗斯文学,如俄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等等。第三部分为作家论作家、档案与史料研究。

(3)、何怀宏的《道德·上帝与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问题》(新华出版社,1999年)

(4)、每周荐书第70期 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

(5)、每周荐书第59期 W.H.奥登《染匠之手》

(6)、184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空想社会主义感兴趣,参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1849年4月23日,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捕,于11月16日执行死刑。但行刑前一刻被宣布改判流放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发生了巨变,同时,癫痫症发作愈加频繁。1854年被释放,但要求必须待在西伯利亚服役。1858年升为少尉,从此有了自由的时间思考与写作。从假处决事件到西伯利亚服刑的这十年间,是作者人生的重要转折。

(7)、赵桂莲的《漂泊的灵魂——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传统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8)、《陀思妥耶夫斯基:受难的年代,1850-1859》

(9)、每周荐书第71期 库尔特·冯内古特《欢迎来到猴子馆》 

(10)、这份资料全国通用,帮助很多考研学子成功通关!

(11)、弗兰克的这部著作与其说是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不如说是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传记,因为它没有编年史一般讲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而是无一遗漏地详细解读分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部作品。不得不承认,弗兰克写出了一部个人成长史、社会变迁史和文学创作史,通过关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他把这三方面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2)、1854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被释放,但是要求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1858年他升为少尉,从此可以有自己的时间来思考与写作。从假处决事件到西伯利亚服刑这十年时间是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他开始反省自己,笃信宗教。

(13)、每周荐书第44期奥克塔维奥•帕斯《泥淖之子》

(14)、普希金的“自我存在”这个词是否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所理解,还不清楚,但是可以发现:普希金这个词原本的意思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初的主人公们所具有的人的自我存在意思恰好吻合。

(15)、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发表于《俄罗斯公报》1866年第1期。

(16)、对此作充分论述的是另一位研究者А.В.阿尔希波娃。她说:“……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艺术家-革新者的基本特点是:预见的才华,大胆地描写传统作家所不敢描写的那些生活方面。在一八七七年《作家日记》中他写道:‘……如果在早先已经、特别是现在所处的这种混乱状况的社会生活,很可能就是具有莎士比亚气魄的艺术家也还不能从其中找出正常的规律、主导的线索,那么至少也得有人即使不幻想找出主导线索,也应该哪怕阐明这团混乱的一个部分吧?主要的问题是,大家仿佛都还根本顾不上这一点,仿佛此事对伟大的艺术家而言也为时尚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里显然是以自己的论据与冈察洛夫论争。他深信,带着新成就来到世界的真正的诗人,必须阐明‘这团混乱’。他似乎在此预言,描写不和谐与不谐调是可以见到的未来的艺术的命运,正是以此预感并预测到二十世纪的美学追求。与此联系的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个信念。描写丑,‘对生活的否定’(用别林斯基的话来说),作家坚决拒绝把它(指生活。——引用者)区分为‘崇高的’和‘低下的’,悲剧的与喜剧的。显然,这一点就是同时代批评家那么厌恶的他的美学上的革新。他们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津津乐道一切放荡行为的不道德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严肃地描写卑鄙的生活风习以及按从前尺度来看的‘渺小的’人物。同时他不怕贬低传统上‘崇高的东西’。”这位研究者在这里充分论证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何以敢于真正描写生活中混乱、丑恶的现象的意义,并由此形成了丑的美学。可以说,在这一点上,陀思妥耶夫斯基首开现代主义美学的先河。

(17)、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好始终是文学。在幼时,他就间接直接地接触到俄国文学和西欧文学。现在在学校里,于夜阑人静之际,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西欧文学,同时开始写作。

(18)、每周荐书第72期 罗伯特·弗罗斯特《罗伯特·弗罗斯特校园谈话录》 

(19)、2018年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宝典+秒杀题集》发售啦!(点击查看详情~)

(20)、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2) 

(1)、184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空想社会主义感兴趣,参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同年果戈理发表《与友人书信选》,别林斯基撰写《给果戈理的一封信》,对其观点给予驳斥。陀思妥耶夫斯基喜欢别林斯基这篇文章,并寻找到手抄本在小组上朗读。1849年4月23日,他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于11月16日执行死刑。在行刑之前的一刻才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变,同时癫痫症发作的也愈发频繁。

(2)、每周荐书第28期 迪迪埃·埃里蓬《米歇尔•福柯传》

(3)、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起,在世界文坛上就占有显著的地位,他不仅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等大作家并列,而且还特别受到读者、研究界的刮目相看。在我国,他自二十世纪初(在1918年左右)便已被介绍过来,迄今将近百年。

(4)、回来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直努力写作,因为他已耽误了10年。开始时,他的作品丝毫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他已退出文坛10年,人们早已淡忘了他,而且他10年未摸笔,这支武器也有些生疏了。直到他发表了《舅舅的梦》、《斯捷潘契科沃及其居民们》、《死屋手记》等,才重新登上文坛,重新寻回了观众们热烈的目光。这一时期,陀思妥耶夫斯基完成了他的绝世名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5)、每周荐书第40期特里·伊格尔顿《如何读诗》

(6)、刘义斌《试论中梦的艺术含蕴》,《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7)、而在诗的初稿中“自我存在”作为一个词被提出来:

(8)、内容简介:在十九世纪后期俄罗斯文学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与列夫托尔斯泰平齐的两座巅峰。这段时期便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史极为重要的白银时代,这二人作品之影响深远,无人可出其右。相比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真正价值直到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兴起后方才得到进一步认可。陀翁对后世的意识流、心理分析与存在主义均影响卓著。其代表作为《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和《卡拉马佐夫兄弟》兄弟。他的作品含有浓郁俄罗斯东正教精神气息;他笔下的主人公大多都是穷困的小人物,在他那里,这些小人物身上所深藏的人性的光华或上帝之光得到显现。爱与拯救,牺牲与受难,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永恒的主题。在他那里,刚开始我们将被人性的恶与诡异所震颤,但后我们会被他所展现的人性深处的光辉与美好所折服。不朽的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

(9)、内容简介:该书叙述了《卡拉马佐夫兄弟》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俄罗斯当时的社会画卷,分析作品主人公的性格和写作法,提示一些陀斯妥那夫斯基的创作风格,表现了一些作家对俄罗斯思想的看法。

(10)、多年以来我得到了许多基金会和学术机构的支持。我想感谢古根海姆基金会、博林根基金会和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所提供的资助款项。明尼苏达大学、罗格斯大学、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真诚地提供了研究出版资金。上述大学图书馆以及法国东方语言学院斯拉夫问题研究所阅览室和索邦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所给予的配合对我完成本书助益良多。

(11)、安东尼奥·莫里亚斯(AntonioMorillas)

(12)、每周荐书第17期伊曼纽尔·列维纳斯《总体与无限:论外在性》

(13)、一周之后,七月底,陀思妥耶夫斯基去莫斯科与卡特科夫结账,收到了近几个月交稿的小说几个章节的稿费。刚收到的这笔稿费虽然不多,但却可以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夫妇计划搬出他们租住的配备家具的公寓。这套公寓的租金“太贵,十分拥挤没有空间,而且房主是个讨厌的犹太佬”。能干的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生下费奥多尔以后她的身体很快就复原了——立即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没有家具也没有足够的钱直接购买,所以安娜与一个家具商达成协议,后者答应以付款的方式向他们提供需要的家具(不过是一些劣质家具),在他们付清全部货款之前他仍然保有家具的所有权。(结果证明,这种偶然采用的解决办法在短时期内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家有利。)家具有了之后,安娜开始寻找一套公寓,但是,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继子帕沙(帕维尔)建议租一套他设法找到的有八个房间的公寓时,她相当恼火。

(14)、九月底,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出版商费奥多尔·斯捷洛夫斯基告上法庭,后者明显违反合同,在没有付给作者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出版了一个《罪与罚》的新版本。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还要用几年的时间才能从这个贪婪的出版商那里得到赔偿,此人曾经逼得他在一个月之内写出了《赌徒》。大约就在同一时间,他回国的消息传播开来,结果,预料中的事情发生了: 债主立即登门讨债。难对付的债主是某个Г欣特尔拉赫先生的寡妇,她丈夫在米哈伊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经营一家烟厂时与其有过生意往来。她寄了一封信威胁陀思妥耶夫斯基;当陀思妥耶夫斯基前去向她请求推迟几个月——到那时他有望收到卡特科夫支付的又一笔稿费——还债时,她断然拒绝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绝望地回了家,他担心欣特尔拉赫夫人将会申请查封他的财产,如果查明这仍不足以还债的话,还会让他遭受牢狱之灾。

(15)、冯增义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论稿》(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

(16)、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17)、本书以俄国19世纪著名作家和思想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著作为线索,讨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的核心主旨,即在东正教的信仰下对个体人生及对民族命运的思考。本书将陀氏思想的发展历程,与他和同时代众多思想家的交往及相互影响结合起来,因此也展示了19世纪俄国思想界的整体面貌。

(18)、费奥尔多•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出生于一个军医家庭。父亲因晋升八级文官,获得贵族身份,并购置了两个小田庄。这是一个暴躁任性、专横冷酷的人。他的妻子玛•费•涅恰耶娃(作家的母亲)善良贤惠,因不堪他的妒忌和折磨,很早去世。而他自己,据说因虐待田庄上的农民,在田间被他们聚殴致死(一说可能是被殴打后死于中风)。

(19)、李春林的《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安徽文艺出版社,1985年)

(20)、穷人、幻想家、想发财的人、(“穿连脚裤的”)丑角表现了对来自人的自我存在的外部和内部的威胁的战胜情况,以及失利情况。

(1)、每周荐书第52期乔治·佩雷克《人生拼图版》

(2)、于鑫《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思想》,《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品精辟12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