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徐志摩简介精辟78条

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资料

1、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诗有哪些

(1)、徐志摩逝世后,新月派为梁实秋、胡适等人所左右,到了1933年6月1日,《新月》出至四卷七期而停刊。在《新月》出版期间不仅刊出新月派成员的著作,其中也有郁达夫、巴金、丁玲、胡也频等思想倾向进步的作家作品。不过,这已是新月派活动的后期,后期新月派,其成员虽各有差异,就其整个政治倾向而言,却是日趋反动。但是新月派从事诗歌创作,研讨新诗的这条“连索”似乎还没中断。

(2)、陈子善分析道,这两个人是完全有可能见面的,但真实的情况没有进一步的材料佐证,因此不可妄下结论。

(3)、在徐志摩不幸遇难后,林徽因写给胡适的信中,也能窥见“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意味。而徐志摩与鲁迅是否存在交集,在作者的考证下则更加扑朔迷离。

(4)、第一次:徐志摩的墓地原来在东山玛瑙谷万石窝,由胡适之题写“诗人徐志摩之墓”碑文。早年间胡适题词的这块徐志摩墓地,在动乱中荡然无存。

(5)、(教师教学用书)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上册汇总

(6)、林徽因经过权衡她认为梁思成才是他真正的生活伴侣,按照现在的话说;梁思成是比较现实而又靠得住的男人。

(7)、1926年张幼仪返回中国,1927年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1928年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及服装公司总经理。

(8)、“大家都是知识份子,我纵和陆小曼离了婚,内心并没什么成见;可是你以后对她务必始终如如果你三心两意,给我知道,我定会以激烈手段相对。)

(9)、.......................................

(10)、赠送《读睡诗选之春暖花/草长莺飞》电子版诗集

(11)、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一起担任翻译,后来徐志摩跟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了,这期间,徐志摩与于陆小曼完婚,林徽因也嫁给梁思成。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坠机事故遇难。

(12)、人作有病,天作有雨。徐志摩与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以后,扔下了两个未成年的儿子。转过身来追求林徽因又不成,这位集高富帅及才华于一身的风流才子徐志摩又把目光瞄向了混迹于上海滩的社会名媛陆小曼。

(13)、我的总结是,徐志摩是典型的婚姻第三者插足者。明明知道不是属于自己的,却在死缠烂打。

(14)、按照现在的话说;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就是不正常的婚姻,两个人都是浪漫主义者,终又没有自己的孩子,可惜了徐志摩这位诗人悲催的一生。

(15)、笔者以为这是徐志摩始乱终生的第一次精神出轨。这是典型的违背婚姻意志的道德品质问题。

(16)、《自剖》(散文)徐志摩著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藏

(17)、2008年7月2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后园立了一块白色大理石的石碑,上面刻录了中国著名的诗歌。它就是20世纪中国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很多中国人都对这首诗怀有深厚的情感。

(18)、   回到家时,老伴说:“不会吧,就《再别康桥》这首诗吸引你专程去看徐志摩故居,真不可思议”。我说:“是”!其实,“是”的理由不仅仅是满足于自己一点好奇心,而是潜意识的想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文学创作风格等以至促发他写诗写散文的热情。

(19)、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读着读着,我喜欢上了。就冲着《再别康桥》这首诗,我去参观了诗人徐志摩故居。

(20)、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2、著名诗人徐志摩简介

(1)、      诗人徐志摩故居坐落在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干河街38号,建成于1926年,是一幢中西合壁式的小洋楼,洋房可谓华丽堂皇。故居台门上方有武侠小说宗师金庸的手书“诗人徐志摩故居”,前后两进,进屋“紫气东来”四个大字赫然在目,给人以吉祥、富贵的征兆。主楼三间二层,前带东西厢楼,后楼亦三间,屋顶有露台,正厅有匾额“安雅堂”。故居主楼一层两侧有徐志摩家世生平资料和文学活动阵列。东厢房为“眉轩”,即书房,西厢房为卧室。主楼一层玻璃柜中展有徐志摩各个时期出版的著作与研究书籍,厅后三间房内有历代文化名人歌咏硖川诗词展。

(2)、徐志摩的诗名实在太大,几乎掩盖了他在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翻译等方面的才艺。当我们翻开徐志摩的一些诗稿、对联、扇面、条幅等书法作品后,吃惊之余不禁大叹:要论及书法,徐志摩丝毫不逊五四文人中的同辈高手。

(3)、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

(4)、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坐的飞机触山失事,他不幸遇难,年仅34岁。岁月苍茫,逝者已矣;百年是非,谁能评说?能肯定的是,他留给我们的那些美好的故事和精湛的艺术作品,已成为永远的绝响。

(5)、   三月里,阳光小河、树林、花丛、绿草地,本就是满园春色,气象生辉的景致。他将三月风情陌上花开的意境推上一个新的高潮,还将陌上花与中国历史文化融合,为人类历史与文化在不断进步中不枯不衰,正如这陌上花一样绚丽灿烂。

(6)、没有陆小曼,徐志摩作品的收集、整理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今人研究徐志摩也许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7)、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成为诗人是需要天赋的,毕竟,不是任何人都能写出“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的。但是,在诗人徐志摩看来,“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诗人”。

(8)、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并且由此踏入上海上流社会,成为上海滩名噪一时的名媛。

(9)、(电子课本)新部编版语文电子课本汇总(小学到高共23册)

(10)、第三次:徐志摩的墓地,因动乱坟陵早已损毁,故乡百姓为了表示纪念,由政府拨款把徐志摩的墓地迁葬到西山北麓白水泉边。徐志摩的外亲、著名建筑学家、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设计并撰迁墓记。

(11)、徐申如,是一位热心公益的硖石首富,光绪三十三年至1935年间,先后任硖石商会总理、会长、主席近30年,可见其地位之高呀。曾因兴办实业,在浙江那是出名。徐申如,是一位爱国人士,20世纪初,力争自筑沪杭铁路,任浙路公司董事,并且努力筹资建成铁路,后铁路也顺利通车。1913年合资创办硖石电灯公司,为浙江省早兴建的火力发电厂之后来电厂不断扩大,为浙江一代供应电。为现代工业做了很大贡献。

(12)、在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大家坐下来讨论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问题,为了建立更好的中国而努力,类似的文化沙龙不定期地在上海举行,直到胡适去北大任教才终止。

(13)、1916年秋,生性好动的徐志摩并没有安心念完浸信会学院的课程,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

(14)、创作背景: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15)、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d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开山(现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境内),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关于他遇难的原因,除直接原因林徽因外,还与陆小曼迟迟不肯答应北上,以及大雾影响、主机师王贯一前晚准备女儿婚事忙到很晚,飞行时精神太差有关。蔡元培为其写挽联: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16)、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

(17)、《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

(18)、1920年,当张幼仪前往欧洲与徐志摩团聚时,徐志摩提出与张友谊解除婚姻关系,1922年张幼仪徐志摩正式离婚。

(19)、他在北方上大学时期,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的惨象。他厌恶社会,决计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中国的药方,实行他心中的“理想中的革命”。

(20)、主播简介:六仔:原名魏文魁,河北保定人,中医世家,自幼酷爱文学艺术,喜欢原创歌曲,多家平台担任朗诵主播,愿用自己的声音艺术诠释原创作品的精髓,彰显文学艺术的魅力。

3、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资料图片

(1)、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爱恨情仇,每个人也都有兴奋、痛苦,希望、迷茫……所有这些都是构成诗歌的元素,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就是诗。

(2)、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祖籍福建,出生于浙江杭州。

(3)、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4)、在徐志摩婚姻当中的这种现象,应该被称之为“婚姻儿戏”,虽然一代诗人名满天下,终被后人所不耻。

(5)、1919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经常阅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同时,他的学习兴趣,逐渐由政治转向文学,因而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6)、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7)、1920年徐志摩已在美国待了两年,但他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掠夺的疯狂性、贪婪性,讲求物质利欲却感到厌倦,他又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终于摆脱了哥伦比亚的博士衔的引诱,买舟横渡大西洋,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故,致使他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结果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这时,他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

(8)、为了徐志摩四十周年祭,陆小曼几经考虑,才决定把《爱眉小扎》付梓,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也因此增添了一部惟真惟美的散文佳作。

(9)、由于在此期间,林徽因谁父亲由英国的伦敦回国,徐志摩不一定是林徽因的爱慕和景仰,随后他回国发展。

(10)、926年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11)、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

(12)、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3)、全诗用词铿锵有力,读后心头有种莫名的感动与振奋,21世纪正是一个需要这种能力挽狂澜独领风骚的新型文坛领袖,至于时代选择了谁,那也只有天知晓了。

(14)、1925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诗以外,还联络新月社成员从事戏剧活动。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同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5)、      实事求是的讲,我认识诗人徐志摩就是从《再别康桥》这首诗开始的,后来又陆续读了他的《陌上花开》、《偶然》、《我等待你》等佳作。当我一遍遍读完这些诗首后,好像绵绵如丝的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感觉到他毕生行径都是诗、散文,他的人生是与诗、散文紧密相连的。人们津津乐道的品读称赞他是一位现代诗人,风流诗人,浪漫诗人,多情诗人和才华横溢的才子。

(16)、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成为著名近代人物。1965年4月3日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2岁。

(17)、《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而贯穿于他一生的“康桥情结”源于1920年初徐志摩游学于英国剑桥大学的经历。

(18)、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19)、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1918年赴美克拉克大学学银行学,获学士学位,及一等荣誉奖。同年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20)、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现代诗人、散文家。

4、现代诗人徐志摩代表作品

(1)、除了新月社,徐志摩还是另一个文学社团——国际笔会中国分会的发起人和积极推动者,至今鲜有人关注。

(2)、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3)、“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展览作品欣赏

(4)、徐志摩的发妻也很是关键,(小编也甚是佩服)张幼仪本是大家闺秀,却被诗人叫做乡下土包子。多情浪漫的诗人,对发妻却是冷酷无情。在异国他乡、她怀孕生子期间,逼其打胎和其离婚(其乖僻邪谬不近人请之态,真又在千万人之下)。这样的一个女子,却又浴火重生、华丽变身,与人合作开办了家服装公司--云裳时装公司、在潮流的上海滩引领时尚;后又担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副总裁,使濒临破产的女子银行扭亏为盈,实业与金融均获益丰厚。

(5)、对于林徽因的介绍当然很多,这里不能多介绍的原因主要是在徐志摩的婚姻里不可避免,也绕不开林徽因这个人物。

(6)、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

(7)、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8)、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9)、陈子善从徐志摩、林徽因的作品,即内证资料求得两人之间有过爱恋的证明,徐志摩的《月下待杜鹃不来》、《月夜听琴》、《一个祈祷》、《明星与夜蛾》、《你去》等动人的诗篇都是写给林徽因的。

(10)、他们这段毫无规律可言的婚姻,很多他们熟悉的朋友所嘲笑,没有人能看好他们这段婚姻。

(11)、1921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于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的徐志摩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了。林徽因被徐志摩的渊博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的美丽与才华出众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经常都是以书信来往,在后来的《猛虎集序》(1931)年有提到,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关“是与林徽因相遇,才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于同年三月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

(12)、可是陆小曼的文化和文学水准,整合了徐志摩的心意,两个人一拍即合,组成了一个家庭。为了能满足陆小曼的消费水平,徐志摩不得不疲于四处奔命。

(13)、1918年,徐志摩离开北大,同年8月14日从上海启程赴美国学习银行学。留学第一年,进的是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ClarkUniversity),而后他进历史系,选读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以期自己以后做一个中国的“汉密尔顿”。入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当年即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徐志摩也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的种种知识。

(14)、粗略来看,徐志摩的书风和他的诗人气质颇为一致,自然洒脱,如行云流水。仔细读来,却感觉他的书法法度严谨,训练有素。

(15)、徐志摩的祖父徐元衡精于书法,其伯父徐蓉初是清末藏书家,对书画也颇有研究。而幼时的徐志摩先后得到秀才孙荫轩、贡生查诗溥、桐城派古文家张树森等乡宿的指导,受到很好旧诗词和书法的训练。

(16)、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7)、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徐志摩四处访友,奔走联络,与闻一多、胡适、邵洵美、梁实秋、余上沆、张禹九等在上海环龙路环龙别墅办了新月书店,由胡适任董事长,余上沆任经理,后由张禹九接任。同年,徐志摩也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18)、他出生于这样一个有钱有名望的家庭,学业上肯定也很有优势,先是去了有、美国获得了银行的的学士学位,后又在英国留学,这些留学经历让他结识了许多文学者,并与无忧无虑的生活,成就了徐志摩这样一位浪漫的诗人。并且与郁达夫、戴望舒、邵洵美并列民国四大才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著名诗人徐志摩简介精辟7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