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的古诗20首精辟121条

读书的古诗四句

1、读书的古诗四句五个字

(1)、人啊,是感情为丰富的动物,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许多的喜怒哀乐,又或者生离死别。有些事情,或许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是,当我们正在拥有时,还请倍加感恩与珍惜。

(2)、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 孟郊《劝学》)

(3)、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4)、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5)、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7)、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8)、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代:孟郊《劝学》

(9)、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0)、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1)、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灌水的这个阶段是,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不管论坛(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然而,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12)、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3)、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4)、9: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罗曼·罗兰

(15)、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1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钱泳《明日歌》)

(17)、如果每件事早知道是命中注定的,那我十年来的浪迹求官行为不是极度无知。现在我和你说千万别去计较一时的得失,在这临别时和你说这些又让我感慨长叹了。

(18)、〔清〕汪莹《示儿》:“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清〕袁枚《寒夜》:“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19)、这首《读书》七绝,如同诗人的学习体会,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

(2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有关读书的古诗20首

(1)、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2)、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3)、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头角稍相疏。 

(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5)、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

(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唐·李白《》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

(8)、就不应计较被派到了那艰苦的地方。上d地势险要,历来被人称作天下之脊,先生志向远大,原来就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恰逢太平之时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

(9)、1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战国)庄周

(10)、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11)、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____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1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13)、苦读者成才苦学者成名。——世界艺术家协会主席:《吴国化名言》。

(14)、白话文释义: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就是那满满一屋的书籍。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

(15)、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诗句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16)、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一样珍贵。若不是被来往行人赞赏的逗笑打断了思绪,我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17)、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____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18)、译文: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19)、43: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20)、(《荀子》)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读书的古诗四句词语

(1)、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____李商隐《春雨》

(2)、58: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名人名言)

(3)、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5)、三四句是写实,具有二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写这首诗时,诗人已经是老人了,透过诗句,诗人灯下读书的形象出现在眼前。二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一盏青灯为何出现在陆游的诗中,因为是其读书生涯中为重要的一件物体,故而成了其读书诗中引人注目的一个意象。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忠于人民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尽管明白如话,浅显平淡,但却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把诗人在孤灯之下,老眼昏花地阅读蝇头小字的场景,维妙维肖地刻划出来。既是对生活描写,更是对后人告诫,寓意深远。

(6)、我从小就有用功学习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与您同科考中,不过您的成功,也不能说不早啊!我现在虽然想到自以为还很不够,但众人却已经胡乱地称颂我了。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代:颜真卿《劝学》

(9)、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10)、——胡居仁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

(1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2)、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全诗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寒士的困顿生活,给人凄凉、清苦之感,寥寥数语,质朴平实,于小处见大,自然揭露出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

(13)、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14)、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观书有感》)

(15)、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

(16)、2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17)、(宋朱熹《观书有感》)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咏史》(唐)戎昱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19)、——霍伯斯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慢,直到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

(2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4、读书的古诗四句四字

(1)、施薪若火就燥也;平地若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

(2)、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____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3)、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____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4)、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____张先《青门引·春思》

(5)、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6)、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7)、我们现在读到的《唐诗三百首》,是清人孙洙所编。孙洙,字临西,号蘅堂退士,江苏无锡人。评注是山东大学的张忠纲教授。孙洙在唐诗的海洋中,择其精要,汇为一本书,使一般人能有机会管窥唐诗的全貌,是功德无量的善举。唐代距今年代久远,唐诗中的语义语境与今天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于是就有了很多版本的《唐诗三百首》解读。笔者经多个版本的对比,认为目前市面上好的版本是中华书局出版社的版本。对该书的优点,前面我在内网上《读书园地》刊登的《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就列举了两例。这里就不再重复。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诗歌主要的特点是有韵律,便于抒发情感。人的情感很容易为音乐所调动,从而产生共鸣。唐诗在当时都是用来唱的,后来的宋词也是。现在唱法已经失传了。所以今天我要分享的就是唐诗中所展现出来的情感,即唐诗中的爱情、亲情和友情。

(8)、——唐·白居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10)、(孔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1)、〔清〕刘岩《杂诗》:“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1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择邻君:秦王朝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有效措施。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

(14)、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____张俞《蚕妇》

(15)、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16)、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17)、读到一本好书,心中十分高兴,可惜没多久就读完了;与知心朋友亲切交谈,心中十分高兴,可惜朋友不能常常到来。世界上的事往往是这样美中不足与意愿相乖,人生百年,有多少次能够欢笑开怀?

(1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19)、整首诗中,我们为熟悉的莫过于这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慷慨激昂的背后却隐藏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凉。这样的悲愤与洒脱,又如何不让我们为之震撼和惋惜呢?

(20)、白话文释义: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

5、读书的古诗四句五言绝句

(1)、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2)、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3)、66: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____高适《除夜作》

(5)、52: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6)、择邻君: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他博学精深,下笔有神,作赋自认可与扬雄匹敌,咏诗眼看就能与曹植相亲。头角乍露,就博得当代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赏识。凭着这样卓越挺秀的才华,他天真地认为求个功名,登上仕途,还不是易如反掌。到那时就可实现梦寐以求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诗人信笔写来,高视阔步,意气风发,大有踌躇满志、睥睨一切的气概。

(7)、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8)、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是不济事。——郑板桥

(9)、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0)、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11)、择邻君:这是大文学家韩愈写给自己儿子韩符的一首劝学诗。诗人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写出了读不读书的不同人生轨迹,语言质朴幽默,使人在受到教育启示的同时,不免莞尔一笑。

(12)、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13)、苏轼认为:“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1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1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6)、吾尝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7)、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字展开描写。

(18)、这首《读书》七绝,如同诗人的学习体会,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

(19)、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20)、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2)、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3)、1: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美国)富兰克林

(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5)、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____杜甫《哀江头》

(6)、(苏轼)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7)、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____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8)、“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9)、“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10)、〔唐〕杜荀鹤《书斋即事》:“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11)、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12)、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____刘昚虚《阙题》

(13)、(缅甸谚语)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14)、愁思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感,普通人虽没有李煜的那种亡国之痛,但却也可以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自己浓得化不开的哀愁。或许,这正是整首词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原因吧。

(1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戢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6)、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17)、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____刘方平《春怨》

(18)、2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19)、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20)、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1)、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有关读书的古诗20首精辟12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