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
1、《论语》二十篇及翻译
(1)、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1)韶: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
(3)、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4)、寓意: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这则讲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
(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31-38章
(6)、寓意: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孔子所处的年代动乱不堪,弑父犯上作乱的现象已经甚为普遍,很多人已经不重视道德的修养,传统观念出现危机,这是孔子不愿意见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
(7)、(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8)、(2)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一说谦和、平易。
(9)、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0)、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3)、白话释义: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4)、1 (好文分享)1 新的一年,要让自己坐前排
(15)、白话释义: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
(16)、(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1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8)、注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指男子汉。
(19)、白话释义: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使胳膊弯着做枕头,乐也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不值得关心)。
(20)、《论语》的作者中当然有孔子的学生。《论语》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而且还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这里面不少是曾参的学生的记载。
2、《论语》二十则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50(唐诗三百首)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4)、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11-20章
(6)、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7)、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20(好文分享)高级的修养,是不动声色的善良
(10)、(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11)、人不知而不愠( )( )
(12)、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13)、《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看看下面的论语原文及翻译吧!
(14)、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5)、(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注释:温:温习,复习。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18)、10子禽(⑴)问于子贡(⑵)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19)、白话释义: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20)、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3、论语全文二十篇及解释
(1)、寓意:要端正学习的态度,乐于学习、安贫乐道,无论身处那种环境都应将学习当做一种乐趣。
(2)、(⑴)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2)行:音xing,指行为举止等。
(3)、(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4)、传不习乎( )
(5)、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从,古义: ;今义: )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 时期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9)、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10)、2(国学经典)《论语》 学而篇第一(9-16章)
(11)、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6-10章
(1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4)、白话释义:子贡问孔子:“卫国大夫孔文子为什么死后谥号为‘文’?”孔子说:“孔圉聪明好学,向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不感到羞耻,因为这样他死后才谥号为‘文’。”
(15)、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6)、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7)、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8)、19(国学经典)《论语》乡d篇第十(15-27章)20(国学经典)《论语》先进篇第十一(1-13章)
(1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卫灵公篇第1-42章
(2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张篇第1-25章
4、论语二十篇原文及翻译完整版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 四十不惑( )
(3)、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这是可取的。但过于强调谦逊礼让,以至于把它与正当的竞争对立起来,就会抑制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道德阻力。
(4)、(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1-4曾子⑴)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6-10章
(9)、35(国学经典)《论语》尧曰篇第二十(1-3章)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1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6-20章
(13)、12(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六(16-30章)
(14)、古时立国都要建立祭土神的庙,选用宜于当地生长的树木做土地神的牌位。宰我回答鲁哀公说,周朝用栗木做社主是为了“使民战栗”,孔子就不高兴了,因为宰我在这里讥讽了周天子,所以说了这一段话。
(1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17)、白话释义: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18)、22 子曰:“管仲(1)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9)、 《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0)、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论语二十则及翻译
(1)、(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认为,在鲁国的禘祭中,名分颠倒,不值得一看。所以有人问他关于禘祭的规定时,他故意说不知道。但紧接着又说,谁能懂得禘祭的道理,治天下就容易了。这就是说,谁懂得禘祭的规定,谁就可以归复紊乱的“礼”了。
(4)、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5)、(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微子篇第1-11章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29(国学经典)《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22-42章)
(9)、20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0)、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1)不足徵(2)也;殷礼吾能言之,宋(3)不足徵也。文献(4)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1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21-26章
(1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16-20章
(13)、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14)、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15)、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16)、(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9(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五(1-14章)
(19)、
(2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11-15章
(1)、孔子在这里谈到对艺术的评价问题。他很重视艺术的形式美,更注意艺术内容的善。这是有明显政治标准的,不单是娱乐问题。
(2)、《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3)、34(国学经典)《论语》子张篇第十九(1-25章)
(4)、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卫灵公篇第1-42章
(6)、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埃
(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11-15章
(10)、5子曰:“道(⑴)千乘之国敬事(⑶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1)、10(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五(15-28章)
(12)、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3)、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14)、寓意:时光匆匆易逝,应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15)、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16)、快;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生气,发怒;
(1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8)、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19)、(4)鲜:音xia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20)、白话释义: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2)三省:省(音xi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1-10章
(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16-20章
(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宪问篇第1-44章
(5)、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6)、(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9)、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论语》二十则精辟1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