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作品集txt【文案74句】

木心作品集txt

1、

(1)、陈丹青和木心都是艺术学生联盟的在册学生。“这所百年老学院在曼哈顿57街第七大道,当时已经没落了,陈逸飞介绍大家去那里,签证不难,随进随出,阶段性交费,所谓学业就是画人体模特之类。一群上海人在那混,岁数大的就是木心。”

(2)、1990年代,阿城买到了他认为好的捷克塔里赫四重奏乐团的全本贝多芬四重奏,他介绍陈丹青去买这个版本。“后来我也买到了,听到第1我觉得就是这个了,我就又把他叫来,我就放上听,他就不讲话了。他也没有说对还是不对,他就一直不讲话。”

(3)、“这是木心的命。”陈丹青在开馆仪式上说,“他没福气看见自己的美术馆,没福气看见他的画被这等考究地摆起来。四年前的今天,他给抬到医院,躺倒了,插了管子,满口胡话,扔下一辈子心血,统统留给美术馆。”

(4)、《西班牙三棵树》是木心自1982年旅居海外的诗作精选,共分三辑,辑一多处对於叶慈、托尔斯泰、巴斯卡、波赫士、杜思妥也夫斯基……等大师们的祭奠;辑二则多为叙事诗,描述歌手艾华利兄弟情谊、尤查斯与莎丽四十年的爱情故事、第二个滑铁卢的寓言故事;辑三特殊,全篇无一标点符号,像诗又像小品。

(5)、“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作品中对人权的维护和尊重,如果没有这些,那么莎翁的作品与那个时代每天上演的供人娱乐的戏剧没有什么区别。”中国诗人、《诗刊》杂志副主编李少君说:“莎士比亚当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就是对新的理想,新的价值和意义的探索和寻找,因为诗歌作为一个时代敏感触角和探测器,先感受到当下现实的变化和人性微妙的感受,山雨欲来风满楼,春江水暖鸭先知,诗歌够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李少君认为,在新旧交替的时代,莎士比亚回应了时代的挑战,这就是留给后人的启迪和遗产。

(6)、19岁那年,木心,一个西湖边习画的“惨绿少年”,参加了人生第一次画展。57岁那年,哈佛大学为木心举办了他平生第一次个展。74岁那年,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了木心作品收藏展。79岁那年,中国大陆出版了第一本木心文集,一时风波迭起。其时,距离台湾出版他的文集已过了二十多年。

(7)、木心给我的大感受是,他说的东西都未必准确,但是他可以把那些事情说的丰盛。看他的东西,会给人一种“对,我是有才华,但我就是不把我的才华放在心上仔细雕琢,我热爱我的小聪明以及我就是觉得自己好聪明哦”的感觉。

(8)、“他的散文中的自传性稀薄,只能点点滴滴可以测知他是怎样过来的,不连绾,这又与目前流行的散文大异其趣。”——台湾作家郭松棻

(9)、木心生平第一次参展,是参加杭州的“元旦画展”。那一年他19岁,甚至还未考取上海美专。65年后,接近弥留的木心看到自己当年在画展上的照片,哭了。

(10)、中国作家赵丽宏曾参观过莎士比亚故居:“迄今为止,有1亿游客瞻仰过莎翁的故居,我看到无数作家在留言本上签名。莎士比亚似乎就是我们同时代的人,四百年来一直活在读者间,这是他的光荣,也是文学的光荣,是文字和人类情感的魅力让他的作品拥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

(11)、“这是木心的命。”陈丹青在开馆仪式上说,“他没福气看见自己的美术馆,没福气看见他的画被这等考究地摆起来。四年前的今天,他给抬到医院,躺倒了,插了管子,满口胡话,扔下一辈子心血,统统留给美术馆。”

(12)、2001年,大企业家罗伯特·罗森克兰茨收藏了木心的33幅转印法小画,然后捐给耶鲁大学美术馆,并办了高规格的捐赠特展。

(13)、仅仅这一段,木心就无法成为沈从文这样纯净的作家,但是他的可爱之处是,他能及时的把场面拉回来,比如在如此廉价的展示了自己的八卦之心后,他忽然神转折一下。

(14)、第一桩文字官司,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的博文引发:“他的大半辈子吃了太多的苦,苦大仇深的人大约一辈子超脱不得。”

(15)、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刘胡轶,为木心诗歌《从前慢》配了旋律,结尾加上了蒙古的长调。这首歌使他赢得《中国好歌曲》的几轮前卫战。导师刘欢现场听后,头一句就问:谁是词作者? 

(16)、89一94年间为旅居美国文学青年讲授《世界文学史》。陈丹青是其中之他回忆当时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没有注册,课本与课题赞助费,团团坐拢来听老师神聊。他把菜单开出任大家选听。从古希腊神话,到中世纪欧洲文学,东西通讲,知识灵感并作一起。木心从他们身上延续着精神血统,找到了艺术亲人。

(17)、他1927年出生于世家,在上海美专和杭州艺专习画。后被陷害入狱,55岁赴美,2015年,他过世四年后,木心美术馆在乌镇开馆。

(18)、《巴珑》——木心亲自编订的诗集。“巴珑”本是马德里的酒壶。巴珑在西班牙,也在木心家里。一如本书收录的诸诗,诗人是世界的异端,自我放逐,也是世界的中心,对人类的永久价值不可回避地面对。

(1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PcEZ08lurMeCoRvO27agw提取码:b2ja书名:木心诗选

(20)、1994年冬天,木心悄然返乡,回上海,抵乌镇。回到纽约,依次写出诗体《乌镇》,散文《乌镇》,散文《上海在哪儿》。《乌镇》刊发在《中国时报》,1999年被乌镇乡d委书记陈向宏看到,木心被家乡发现。

2、

(1)、他惟一说的要求,他想看到他的画能够放得大一些。当时我们说有一个展厅我们可以跟你一起设计,看看怎样的媒体能够做得很大。他说好,我们一起犯个错误吧。

(2)、曾旅居美国多年,晚年回到故乡乌镇,乌镇现有木心故居纪念馆和木心美术馆可以供游客参观。其代表作品有《琼美卡随想录》《西班牙三棵树》《云雀叫了一整天》等。

(3)、“我是一个人身上存在了三个人,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作家,还有一个是画家,后来画家和作家合谋把这个音乐家杀了。”——木心

(4)、蔡明亮说,台湾是个文学集中地,“张爱玲也是这边被看到的。”骆以军说,木心的引进,取决于老辈的大视野,他们明白:这是张爱玲、梁实秋的等级。

(5)、这部手稿在1990年代被带到纽约,曾在耶鲁画展上陈列。狱中手稿并未加入木心的文学阵列,但记录着木心的阅读史和精神成长史。“略微阅读几行,你就发现他谈的还是那些人:肖邦、托尔斯泰、莎士比亚之类。”陈丹青说。其中的吉光片羽被发散到木心的随想录写作中和文学课讲述中。

(6)、陈丹青和木心都是艺术学生联盟的在册学生。“这所百年老学院在曼哈顿57街第七大道,当时已经没落了,陈逸飞介绍大家去那里,签证不难,随进随出,阶段性交费,所谓学业就是画人体模特之类。一群上海人在那混,岁数大的就是木心。”

(7)、木心在大陆出名,首先得益于他的“学生”陈丹青。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陈丹青在美国遇到了落魄潦倒的木心。木心以沙龙形式给陈丹青等留学生讲授文学艺术,惊为天人。其实,这是陈丹青知识面狭窄导致的。陈丹青画画,但术业有专攻,画得好不等于理论水平高,比如齐白石。木心的讲义,说到底就是拾人牙慧,西方美学理论里参杂些个人的感悟,其水准与上世纪八十年代重点大学中文系男生宿舍“卧谈会”相仿。系统学过西方美学理论的都不会对木心的“思想”大惊小怪。

(8)、无法用单一的艺术家身份来界定木心,他是绘画的木心,写作的木心,音乐的木心。于是,他被认为是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可他一直在寻找同路人,以便“吾道不孤”。

(9)、在哈佛一边读书一边教书的巫鸿,发现亚当斯学院有一栋从西班牙搬运过来的17世纪老房子,内中有很好的墙体可以用来办展览。没有资金,展览靠巫鸿和画家一起办。在木心个展以前有陈丹青、袁运生,在他以后有罗中立。

(10)、1990年代,阿城买到了他认为好的捷克塔里赫四重奏乐团的全本贝多芬四重奏,他介绍陈丹青去买这个版本。“后来我也买到了,听到第1我觉得就是这个了,我就又把他叫来,我就放上听,他就不讲话了。他也没有说对还是不对,他就一直不讲话。”

(11)、1984年,移居纽约仅两年的木心成了驰名台湾的海外作家。开馆嘉宾,当年力劝木心恢复写作的旅法画家陈英德,向木心美术馆赠送了《联合文学》的创刊号,“1984年藏品”。创刊号内云集着港台及海外知名华语作者,第一主角,却是木心。主编痖弦为他专设“散文个展”。1990年代的《联合文学》主编、《印刻》文学创办人初安民回忆,30年前的台湾是文学时代,中国时报副刊、联合报副刊具有高垄断性,“木心一下子就出来了”。

(12)、论文:《哈姆雷特泛论》、《伊卡洛斯诠注》、《奥菲斯精义》、《伽米克里斯兄弟们》(九篇集)

(13)、(胡明媛)木心美术馆开馆尼采特展全部文字的英译者,英国利兹大学艺术史讲师。

(14)、陈巨源至今珍藏着木心的回信,毛笔字,竖写,古文长赋,自称“吾道不孤”。几年后,木心凭这批画获得了赴美签证——55岁,未婚,这样的留学生难免让签证官起疑,木心递过手制的画册,签证官换了表情。

(15)、然而在1986年那次纽约木心散文座谈会上,台湾作家与朱伟的道断,完全相反:“总的印象,木心是个苦中作乐的作家,再苦再惨的事情,他根本不执著。一执著,就过分哀伤,过分去强求它的意义,甚至过分去强求生命了。”发言的人是联合国高级翻译、台湾保钓运动的精英郭松棻,曾经在《中央日报》上被称为“郭匪松棻”。

(16)、▲民国时期的手抄本《牡丹亭·游园》等工尺谱曲谱。图片由浙江省遂昌汤显祖纪念馆提供

(17)、那一年陈丹青刚刚在57街的画廊办了他的第一次个展,所以马上把木心介绍到自己的画廊。“老板看了他的画,傻掉了,一脸惊讶。后来开了会,顾虑到能懂的人太少,不易营销,结果还是放弃了。”

(18)、自2012年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破土动工,为期四年,于2015年11月15日正式开馆。这是木心先生身后的大事,也是他家乡乌镇的大事。木心先生留下的全部文稿、画作、乐谱,悉数作为馆藏,成为今后展示、研究、交流、传播木心艺术的场所。馆长陈丹青与他的团队为美术馆开幕,策划了林风眠、尼采、圣经三项特展。出席开幕典礼的将近四百位来宾中,有国内二十多家美术馆馆长,木心先生的生前好友陈巨源、巫鸿、童明及陈英德夫妇,还有来自德国尼采故居和文献中心的艾岑伯格,来自美国的诗人科恩、学者彼得。

(19)、我的心事放下了。有谁经手过这等个案么?木心的顾忌、处境,长久影响了我,以至临事多虑,留一手:这是何苦呢?所幸木心讲了他要讲的,我传了我能传的,此刻想想,还是因为读者——包括时间。

(20)、什么叫做“私房话”呢,这就是私房话。全本《文学回忆录》的真价值,即在“私房”。他谈到那么多古今妙人,倒将自己讲了出来,而逐句谈论自家的作品,却是在言说何谓文学、何谓文章、何谓用字与用词。这可是高难度动作啊,爱书写的人,哪里找这等真货?眼下,隐然而欠雏形的木心研究,似在萌动。

3、

(1)、从另一方面讲,这本书也不乏有许多有意思值得深思的见解,比如木心讲到“一个爱我的人,如果爱得讲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我就知道他爱我”,读起来就很有趣,道理很简单,却也正中下怀。再比如“一个人来世界上,来做什么?爱可爱的,好听的、好看的、好吃的”,很荒诞,却也实在而又接地气,这样的文字很温暖,解释很单纯,好似一个小孩子的初告白。

(2)、▲民国时期的上海扫叶山房藏版《牡丹亭还魂记》。图片由浙江省遂昌汤显祖纪念馆提供

(3)、如果人生就像一场梦,我们怎么保持自己的纯洁以及对理想的执着?

(4)、木心暮年归国,住在陈向宏为他在乌镇准备的园子里。陈丹青后来省觉,老人此前迟迟不回,是在惦念大陆的出版事,惦念他是否有读者。 (刘子哲/图)

(5)、木心生平第一次参展,是参加杭州的“元旦画展”。那一年他19岁,甚至还未考取上海美专。65年后,接近弥留的木心看到自己当年在画展上的照片,哭了。

(6)、他怎么做呢,诸位在本书中看到了。可是三年前拟定出版《文学回忆录》之际,“要看怎么做”便成了我的事情——木心生前不同意我的五本笔记对外公开。

(7)、当然,我也不得不承认,能读好这本书是相当不易,我也只不过在一层皮毛里反复揣摩着。就像许多读者反应的,喜欢的人喜欢的不得了,不喜欢的人又排斥,但我觉得,你不能太过于情绪化,只把它当做一种感悟、一种心得,不评头论足,不过于计较,如此再去品味,也会有很好的体验。

(8)、过世一年后,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成为两岸畅销书。

(9)、7张木心的狱中手稿,放大了9倍,辨认起来依旧不容易。

(10)、没有人知道木心,直到1999年,木心的家乡乌镇终于寻回了他。

(11)、出狱前,木心听到了母亲过世的消息。在纽约人拍的纪录片中,暮年木心说:我哭得醒不过来。为什么不等到我出去以后才告诉呢,非要跑进来对我说“你妈妈死了”。

(12)、 木心暮年归国,住在陈向宏为他在乌镇准备的园子里。陈丹青后来省觉,老人此前迟迟不回,是在惦念大陆的出版事,惦念他是否有读者。 (刘子哲/图)

(13)、1952年,担任上海私立四维中学音乐课和美术课教师。

(14)、一篇叫做月亮出来了。一个车夫拉着一对甜蜜的夫妻行走在深夜的郊外,深奥的文学哲学音乐话题充斥其间,生活中自然没有一对踏实的夫妻会那样讲话,木心却不考虑,其实并不是每一个读者都有那么高的艺术修养。

(15)、我从木心学到什么?其是他念兹在兹的“耐心”,虽则跟他比,我还是性急。当初,他延宕四年方始谈论自己;如今,我静观三载这才公布他的夫子自道。老头子知道了,什么表情呢?我真希望他一机灵,说:“倒也是个办法。”但这办法并非“传清楚”,而是,索性抹掉它、存起来、等着瞧。

(16)、陈丹青头一回看木心的画,立即想到四五十年代的杭州艺专、上海艺专怎么还有“漏网之鱼”。“我惊讶,一部分是纸本的,明显学林风眠,当时觉得比林风眠境界大多了。更惊讶是忽然他拿出转印的那批小画,迷你型风景,几乎失去了尺寸,但图像记忆完全是北宋的,元代的,同时试图变成一种现代的个人款式。”陈丹青回忆道,“我说木心哎!你这是达·芬奇影响啊。当时我们走在马路上,他居然就在路当中站下来,危险呀,旁边车来车往,他说啊呀!给你看出来啦……我指的是《蒙娜丽莎》背景的山水,那种精微和广大。”

(17)、“他是在自己的单位里面被囚禁到防空洞,要写思想汇报,要写检查交代,所以可以得到纸,可以得到笔,当然也可以得到小桌子,所以他把省下来的纸,省下来的墨水写了这个手记。”木心文学课的学生之画家曹立伟回忆说。

(18)、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saVCpgKPikV19A01x-Xig提取码:n5x1书名:木心作品集(13本)

(19)、木心每月都要赴“文坛”的饭局,跟夏志清、王鼎钧一干人聚会。

(20)、此书面世,应是大可寻味的文本,赏鉴木心而有待申说的作者,会留意他所谓“精灵”的自况,所谓“步虚”的自供吗——承老头子看得起我们,提前交了底,以世故论,诚哉所言非人:这是文学法庭再严厉的拷问也难求得的自白啊。

4、

(1)、在陈丹青记忆中,木心不断谈到音乐,但不听音乐。每次他都会说:“关了吧,我们谈话。”1983年他俩第一次长谈,陈丹青说,来,听听音乐,木心说:“哎呀,心乱如麻,听什么音乐。”

(2)、第三乐章照木心的说法就是慈悲,这是历经沧桑以后的一种慈悲。

(3)、那一年陈丹青刚刚在57街的画廊办了他的第一次个展,所以马上把木心介绍到自己的画廊。“老板看了他的画,傻掉了,一脸惊讶。后来开了会,顾虑到能懂的人太少,不易营销,结果还是放弃了。”

(4)、汤显祖弃官归家后创作的“四梦”将人生慨叹、仕途感悟、精神梦幻诉诸笔端,猛击封建礼教,深揭当世政弊。情节曲折、形象生动、文词典丽、声律谐美,400年来盛演不衰,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特别是《牡丹亭》,全本55出,描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生者可死,死而复生”的凄美爱情故事,其水平之高,堪称中国戏曲史上的扛鼎之作。

(5)、购画的金额是二十多万美元。一直到他2006年回国,木心都不再焦虑下一年的开支在哪里。

(6)、(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弟子陈丹青说,“他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偶因小诗《从前慢》被追读刷屏,著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即兴判断》、《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树》、《鱼丽之宴》、《巴珑》、《伪所罗门书》、《诗经演》、《爱默生家的恶客》、《云雀叫了一整天》、《木心画集》等书,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学史讲座”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及作为补遗的《木心谈木心》。

(7)、2012年,我将五本听课笔记录入电脑,一路抄到这部分,不禁自笑了,历历想起容光焕发的木心。我与他厮混久,这得意的神采再熟悉不过,但在讲席上,他的话语变得略略正式,又如师傅教拳经,蛮乐意讲,又不多讲,听来苍老而平然。

(8)、1951年秋,迁居上海市高桥镇。进入上海私立四维中学(现上海市育民中学),担任教导处职员。

(9)、然而在1986年那次纽约木心散文座谈会上,台湾作家与朱伟的道断,完全相反:“总的印象,木心是个苦中作乐的作家,再苦再惨的事情,他根本不执著。一执著,就过分哀伤,过分去强求它的意义,甚至过分去强求生命了。”发言的人是联合国高级翻译、台湾保钓运动的精英郭松棻,曾经在《中央日报》上被称为“郭匪松棻”。

(10)、木心小说的英译者童明教授曾目睹手稿,并以之为题做过一个木心访问,“它一共是66页,很薄的纸,很小的字。写的两面,就是132页。如果一页按5000字计,有66万字。”

(11)、无巧不巧,1984年,《倾城之恋》被上海《收获》杂志刊载,张爱玲就此重返大陆阅读视野,阿城误以为她是躲在上海里弄的高手。同一年,真正长期隐在上海里弄的木心,名震彼岸文坛。

(12)、也好。以下我来交代此事的原委——先要告白的实情是:返回八十年代,这份“课业”并不是听讲世界文学史,而是众人撺掇木心聊他自己的文章。

(13)、木心美术馆开馆特展,一场是林风眠与木心,一场是尼采与木心。

(14)、转印法创作的小幅画仅3厘米宽,15厘米长,这是法比安头疼的问题。法比安是美术馆室内总设计师。后选择部分画作平铺在展柜内,便于观众就近俯视。部分被转换成电子影像,数十倍放大,映在九米长的屏幕,将观众吞没:《大战前夜》《彼岸之光》《会走路的石头》《歌剧》《残雪和喷泉》《等待拉比》……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木心作品集txt【文案74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