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著名的语句精辟90条

论语中有名的句子并赏析

1、论语中的著名语句

(1)、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2)、(2)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计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3)、而这样的人总是会说能够欣赏自己的人在那里呢,怎么还不来呢?

(4)、孔子认为富足了而不骄傲容易,贫穷时保持心态平和就难了。人在解决生活温饱问题后,再去追求礼乐文明是不难做到的;但倘若总是生活在艰辛贫苦之中,就很难继续保持平和的心态了,必然不堪其忧。

(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6)、(译文)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6)

(8)、“君子”一词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

(9)、(译文)君子的过失好比日蚀月蚀:错误的时候,每个人都看得见;更改的时候,每个人都仰望着。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2)、杀身成仁:仁,儒家道德的高准则。语本《论语·卫灵公》:“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生命。

(13)、曾子的这句话同样很有名,著名的辅仁大学的校名据此而起。与同道中人在一起切磋琢磨,探讨商榷,无形中也会提高彼此的修养与品位,进而陶冶情操,培养仁德。曾子为我们设计了一种高雅的交友之道。交友的高境界不是彼此利用,也不是江湖义气,而是“辅仁”。终的目标是使彼此都成为“君子人”。如今这种交友之道几乎没有了市场。别说是普通百姓,就是文人之间“以文会友”的也很少了,“文人相轻”倒是很常见。这种“文人相轻”的结果,不仅不能“辅仁”,反而都成了等而下之的小人了。

(14)、(译文)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5)、说是有一个上大学的大学生,他平时上课的时候也不好好听讲,一上课他就觉得无所谓,所以就开始睡觉,有时候还会逃课。

(1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7)、此作对句以史笔评西汉开国之事,是雅出雅对之代表作。很多对联初学者被师长告诫:无情对偶尔玩一下可以,玩多了就不会对对联了。这是无理且短视之论!学习无情对有利于娴熟掌握借对手法,使成联创作境界为之一开。关键是,无情对也可以在“诗家语”的范畴创作,并非非得有一俗句。今人较之先贤不常用、不善用,甚至不屑用借对,与此不良“授受之风”不无关系。

(18)、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19)、翻译: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败的吗?

(20)、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28)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

2、论语中著名的语句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4)、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周南关雎》

(5)、(2)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6)、(译文)一国军队,可以使它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主张。

(7)、(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没有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值得提醒的是,“借对密度”低于50%时,借对的部分通常“深度指数”颇高,足以四两拨千斤。通常,双转的“深度指数”要大于单转。

(10)、(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1)、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12)、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孔老夫子在称赞一个叫宁武子的人,他说:“宁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浑浊的时候就装傻,做一个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啊。”

(13)、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楚辞离骚》

(14)、(2)”樊迟(3)御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

(15)、无情对仗以密集的借对构句,若以普通对联的审美标准来观察,对仗本身就是幽默而颇值玩味的。加上诙谐的表意,可谓锦上添花。此为成功一例。

(16)、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17)、真相:这句其实是互文见义。其实原意是:“仁智者乐山水,仁智者动静相融,仁智者乐而寿。”多少人还在洋洋得意:我喜欢看海,所以我是智者咯?

(18)、(译文)即使有一种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9)、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20)、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论语》中的有名的句子

(1)、如: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一方面批评他生活奢侈,行为越礼,否定他“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一匡天下”的贡献,评定他是“仁者”。

(2)、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

(3)、翻译: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败的吗?

(4)、还觉得自己有多厉害呢,而机会都是自己争取的,没有机会会自己送上门的。

(5)、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楚辞离骚》

(6)、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

(7)、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8)、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一言以蔽之:蔽,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1)、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论语·阳货》)

(1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3)、(赏析)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的人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他广招门徒,不论什么种族、氏族,都可到他的门下受教育。打破了等级制,强调了教育的社会化、大众化。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开创了中国古代似学的先例,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奠定了基础。

(14)、(译文)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澈了解很高的道理。

(15)、孔子说:“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办事严肃认真并恪(kè)守信用,节约用度并惠爱人民,役使百姓要按一定的时节。”

(16)、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而吝啬的话,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17)、作品相传为张之洞在北京陶然亭宴客时所出,工部侍郎李文田所对。有名有姓有细节,可信度较高。但我相信张之洞在出句时,心中是很可能有预谋在先的。可以预谋,这是无情对创作的一大取向。

(18)、①贵人贱马 ;②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19)、《论语》的作者中当然有孔子的学生。《论语》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而且还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这里面不少是曾参的学生的记载。

(2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论语》中的有名句子

(1)、我的感悟:如果你怕别人知道你做的这件事儿,那么这件事儿十有八九都是不该做的。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4)、很多人理解古文都会按照现代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又或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取义,这样是不对滴。

(5)、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6)

(6)、(2019浙江)《君子之风》《孟子》(答案)

(7)、纵观“君子之风”一章,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即“文”和“质”兼美。所谓“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所谓“质”,就是内在的修养。

(8)、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9)、《古今滑稽联话(范笵)》载:“塾师曰:碧桃万树柳千丝。医生曰:红枣二枚姜一片。塾师曰:避暑宜深竹院。医生曰:伤寒莫妙小柴胡。”前者对隔了,并无借对,乃普通诙谐联;后者有借对,虽上下句意有相关处,亦为无情对。人不知其别,故多有混淆。

(10)、(译文)统治者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他本身行为不正当,纵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

(11)、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事物通过变革达到实质上的统一或协调状态,叫作“和”;掩盖或否定事物的矛盾,只求表面上的整齐一致,谓之“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不能与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为人处事方面。其实,在所有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

(13)、赏析:这是孔子关于交朋友的思考,我们交朋友一定要交胸怀坦荡的人,而不能和那些小人来往,时间久了就会生出嫌隙和麻烦来。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屈原《卜居》

(16)、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17)、(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本篇的第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

(1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9)、人生总有坎坷曲折,生活总有阻碍挫折,你要学会独立坚强,自己扛起一切,不要依赖别人。当你成为真正的强者,就不再畏惧困难,能勇敢面对一切。

(20)、(译文)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5、找几句《论语》中有名的句子

(1)、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③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论语·雍也》)

(2)、①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

(3)、(译文)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

(4)、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辈子,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但问题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5)、曾子说:“能力的人却向无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的却向知识缺少的请教;有学问就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却像一无所知一样,别人冒犯我却不计较,当年我的学友(颜回)就是这样做的啊。”

(6)、评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7)、③便佞( pián nìng):巧言山辩。

(8)、(译文)天冷了,才晓得松柏树是后落叶的。

(9)、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10)、曾子的反省精神历来为世人所称道,《曾子赞》中有这样几句:“一贯之旨,三省之功。格致诚正,万世所崇。”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的名字据此而取。反省精神在现在是十分缺乏的,有句话说得好:“不懂得反省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不懂得反省的人也不会成长进步。如果每天我们都能象曾子那样给自己订立几条准则,时时反省自己有没有坚持自己的这些准则,那么就会避免很多错误。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论语中著名的语句精辟9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