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十大名言与解析
1、王阳明名言经典及注解
(1)、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但是有些人总是写得很潦草,让他看着吃力;有些把初稿给他,让他改得吃力;有些要求把稿子发表出去,鲁迅不仅要帮他改稿,还要把稿子誊抄好。
(3)、王觉仁,本名王林,福建漳州人。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研究者,行文流畅优美,分析独到深刻,说理通俗易懂,深受读者喜爱。18岁开始参究心性、修学儒佛,对阳明心学和佛教禅宗尤有深切体悟,深知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可以修炼强大内心,解决一切问题。继畅销作品《血腥的盛唐》之后,潜心创作出新力作《王阳明心学: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
(4)、人之所以立定宏伟志向,实现理想之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5)、先生曰:“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6)、他的老师吃了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但他还是很快作出了坚定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7)、释文: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8)、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
(9)、解析:这句话说明了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例如,“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等都是这个道理。
(10)、解析:先生云:“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还说:“谦虚其心,宏大其量。”谦虚是一种很好的德行,易经谦卦六爻皆吉。我们戒色后一定要学会谦虚谨慎,不管戒多久,都不可骄傲自满,有的人戒了几百天就觉得自己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傲慢心一起,接下去就很容易破戒。戒色吧有不少青少年戒友,年纪尚小,取得一点成绩就很容易骄傲,这方面自己一定要学会克服。戒的时间长了,应该觉得自己还是很浅薄,要不断地修谦卑心和惭愧心,这样才能越戒越稳定。戒色后德行一定要跟上,很多人都是败在德行上,德行不够完善,那就很容易被心魔打败。观察一个人德行,就知道他能戒多久,有的戒友戒到一定程度,他自己也感觉到自己的德行不够,有骄傲自满的念头,其他负面的念头也很多,因为学习了戒色文章,所以他知道不能起这类念头,于是就坚决断除了。谦者众善之基,必须夯实这个基础,发誓永远不起傲慢的念头,有时念头会自动冒出,必须立刻断除。一个谦虚的人很容易获得好人缘,一个傲慢的人就像一堆臭粪一样,让人避而远之。秦东魁老师的一个视频的名字就叫:谦乃保身第一法。懂得谦虚,不管对戒色还是对为人处世都极为重要,大家一定要好好修谦德。
(11)、译文: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12)、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一千个圣人也只是过眼云烟,真正的人生导师就是每人心中与生俱来的良知。
(13)、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14)、除此之外,庐陵城外有个青原山静居寺,现在那里还有王阳明手书的“曹溪宗派”四个大字,落款就是“乐山居士王守仁书”。王阳明在庐陵县令任上,曾自号乐山居士。寺内右侧屋原是朱熹讲学处,王阳明后来就在这个地方讲学,就把它改叫“青原书院”。庐陵当地好多知识分子都到那儿听他讲学。王阳明离开庐陵后,他的学生邹守益继续在此讲学。再后来因为青原书院太小了,学生索性在青原寺的对面重新建了个书院,就叫阳明书院。
(15)、解析:先生这段话比较严厉,很发人深省。一个人如果过着邪淫放纵的生活,那简直连禽兽都不如,很多撸者都形容自己为行尸走肉,心里有很多邪念,甚至是变态的邪念,整个人充满着邪气,撸管前纯真无邪的眼神看不到了,看到的只是禽兽般邪恶的眼神。大脑被邪念所占据,过着隐秘的堕落生活,这种生活状态糟糕,在那种状态下很难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一个邪淫的人往往是脾气暴躁的,很容易给别人带去负能量。曾国藩的至理名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印光大师的开示:“若不以学圣贤为事,则是行肉走尸。唯知饮食男女之乐,则与禽兽何异?”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要好好学习圣贤教育,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如果让自己沉迷于邪淫放纵的生活,那将来的前途就相当黑暗了。人有五常和八德,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万恶淫为首,邪淫会导致伤身败德,后八德全废,进入禽兽不如的低劣状态。先生云:“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要懂得遵循天理而生活,要断除邪念,好好培养自己的正念。
(16)、出自语录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否定是创新的原动力,王阳明格竹苦思圣人之道的失败,而格竹之法即圣人朱熹所传。圣人的话未必全对,庸常之语也有金言。虽主要讲治学,但于人生亦大有裨益!
(17)、我们中国人习惯的语言,说的是人本真的思想活动;哲学家叫他本我;心理学叫他意识;宗教管他叫灵魂;迷信叫他鬼魂。
(18)、唯物主义者认为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常从各自经历的事上追求自然规律。其实不然,朱熹学说就是提倡大家格物致知,凡事从事上去寻求。殊不知朱熹晚年时幡然悔悟,觉得之前的做法是颠倒了,学习万物其实终还是从内心去寻求,内心自有真理在,心中有道,主宰万物。
(19)、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20)、释文: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2、王阳明十大金句
(1)、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解析:前一句是辩证法观点,后一句是诡辩论观点。任何事物都是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第一句的意思是在人第一次踏入河水中的时候,人与河水相对静止,人是踏入了同一条河流中;而河水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当中,因此当人再次踏入河中,河水已经流动,人是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的。这句话承认了运动,也承认了相对静止,因而属于辩证论。第二句话意思是说河水永远在流动,随着人的“踏入”,河水依然不断流淌,人永远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认识到了河水的运动,却没有认识到人在第一次踏入河流中,人与河水的相对静止关系。这种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诡辩论。
(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4)、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心,乃万事万物的本源。心之德性美好,这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正如易经之中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者,才之本;才者,德之末。
(5)、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推导,如果一个人眼中看到的全是阴暗,那么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的心里没有光明,是他的心态出了问题。看到这点,力求扭转,那么光明便已不远。
(6)、世界上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7)、“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8)、“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9)、王阳明: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10)、(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11)、解析:马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12)、这令我不禁想起我们敬爱的总理,年少还在南开中学读书之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愿,一生为革命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源于《知行录之传习录上》。(译文)坚持不懈自己的理想化如同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里有时间说闲话、多管闲事?
(14)、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5)、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6)、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17)、群星与萤火虫有相似之处,都是会在黑夜里闪烁,但黑夜不会因为与萤火虫相似就怯于展示自己的光。也就是说,即使和别人有相似之处,也要勇于展示自己的美。
(18)、“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19)、为什么“此心不动”是的技巧呢?因为心不动才能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所谓急中生智。如阳明先生所说,这不是天外飞来的。
(20)、其实,我发现所有人都没有明白这句话中的“也”字的含义。鲁迅的潜在意思是说,如果我死了,他们就没有怨恨了,那么我也可以宽恕他们。
3、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1)、(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2)、这句诗常被人们誉为泰戈尔的《飞鸟集》中出彩的一句,意思是:如果你错过了太阳的升起,你不必流泪,毕竟你可以享受整个一天中的太阳,更美的是落日,如果你也错过了落日,你可以看见比太阳美的月亮与群星,当你错过一样东西的时候,千万不要哭泣,因为有更多比这更好更美的东西等着你。也就是说某些美好事物的失去固然令人惋惜,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沉湎于其中而无法自拔,只会令我们错过和失去更多。
(3)、解析:牛顿的这句话表明了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
(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纪念刘和珍君》
(5)、好玩的国学:命运不可捉摸,但心灵可以把握!生命是个不断衰减的过程,因此,人生应当多做些减法。欲望少了,心就大了,心大了,生命的厚度就增加了。
(6)、悔悟是祛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7)、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8)、良心是灵魂之声,而情愫是肉体之声。——卢梭
(9)、周积无声的落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0)、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11)、当我年少初次听到“知行合一”的时候,老师就曾讲解其理,从而知晓这是源于王阳明。只是年少时所理解的知与行,就是理论与实践罢了。
(12)、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13)、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美完。
(14)、释文: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来磨练自己,只有多做事,多历练,有意识的进行磨练,吸取经验,从而做到安静时情绪稳定,遇事时情绪也能保持稳定,既“静亦定,动亦定”,方能成事。
(1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16)、王守仁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了朱熹那种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创立了王学,或称阳明心学。
(17)、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18)、 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19)、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20)、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和尚答:“还有老母。”王阳明再问:“想念她吗?”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4、王阳明霸气的一句话
(1)、“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2)、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3)、点题: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动,如何都是安然。
(4)、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5)、但鲁迅对人性的了解是很深的,他知道自己死后怨敌必然鞭尸不断。如果现在表示了宽恕他们,死后他们就心安理得的鞭尸了。
(6)、明代,我国工商业有了很大发展。随着商业的发展,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文人学士的“四民”“义利”“贾道”(做买卖之道)“治生”(经营家业、谋生计)等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原来不齿言利、不屑商贾的士大夫进入经商队伍,晚明社会“弃儒服贾”“弃文从商”蔚然成风。
(7)、中国人从一出生时起就要接受所谓的“仁义道德”的教育的,其实,不过是在教授着如何吃人罢了。然而,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鲁迅通过狂人的嘴巴喊出了:
(8)、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9)、若问良知是什么,也可解读成“初心”,我们如今高声呼吁大力提倡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大抵也是这个道理。
(10)、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11)、我想要追求的是凡人的“真善美”,只想努力修好一颗凡人的匠心,立志在人山人海里做一个普通的好人。03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高境界王阳明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人生的高价值,所以他临终前,还能自信而乐观地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2)、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13)、太阳能比风更快地脱睛你的大衣;仁厚、友善的方式比任何暴力更容易改变别人的心意。——卡耐基
(14)、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死》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王阳明十大金句精辟7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