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汤显祖
1、牡丹亭汤显祖白话文全文阅读
(1)、这样的行为无论是在当时人眼中,还是在现世人看来,不是疯癫便是狂魔。他们觉得这大抵只发生于文艺作品中,而文艺于他们而言是假的,不过消遣闲淡之心罢了。但几百年前的汤显祖发出“梦中之情,何必非真”这类振聋发聩的呼声,这正是他的可贵与伟大处。我想,正是因为有杜丽娘这类人的存在,这个世界上才不乏有“奇迹”降临。
(2)、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
(3)、《牡丹亭》取材于唐代传奇《离魂记》,揭露黑暗,以情反理,故事深切动人,具浪漫主义特色,不拘于声律,曲调优美。人物栩栩如生,描写细腻;语言则在深浅、浓淡、雅俗之间。
(4)、“变”一字,就是这篇小说的中心主题。“起了好多新的高楼大厦”,即比喻工商业社会之兴起。我们还注意到,今日宴会里唱《游园》的后起之秀,是徐“太太”,不是徐“夫人”。作者如此暗示:“上流社会”虽然还存在,“贵族阶级”却已隐逝无踪。
(5)、在唱曲的板眼、宫调等方面,伴奏方面,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冷板曲”。
(6)、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忽一日,她那当太守的父亲杜宝聘请一位老儒陈良来给她教学授课,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讲解《诗经》的“关关雎鸠”,即把杜丽娘心中的情丝触动了。
(7)、柳梦梅和杜丽娘随即做了真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
(8)、同样的暗示含义,亦可引申到社会型态问题上,那就是,影射贵族阶级和农业社会的没落,平民阶级和工业社会的腾起,小说结尾,窦夫人问钱夫人:“你这么久没来,可发觉台北变了些没有?”钱夫人沉吟了半晌,侧过头来答道:“变多唆。”走到房门口的时候,她又轻轻的加了一句:“变得我都快不认识了——起了好多新的高楼大厦。”
(9)、小说的主人公蓝田玉由一位昆曲艺人一跃成为钱将军夫人,也曾经风华蹁跹,烜赫一时,“筵席之间,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占先的。”然而这一切都是“从前钱鹏志在的时候”,现在她不过是一个落魄夫人,王谢堂前的燕子,落入了百姓人家。
(10)、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11)、《惊梦》是《牡丹亭》中的第十出戏,主要描写杜丽娘青春的觉醒,这是杜丽娘性格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也就是杜丽娘从大家闺秀走向叛逆的关键转折点。在前面的“游园”中写到杜丽娘终日在园中刺绣,跟着老学究陈良学习。一日,陈良讲到《诗经》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杜丽娘情思触动,在父亲下乡劝农之际,和丫鬟春香去后后花园赏春景。
(12)、《牡丹亭》就采取了由海盐腔衍化而来的宜黄腔为基础写作。 《牡丹亭》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13)、《牡丹亭》的传世,可以说和一代又一代人对美的深切领悟有关,这其中每个人的感悟程度不一样,并因时、因地、因心情而异。这就是它可以感动四百年,获得无数点赞的原因。在今天,我们过着一种仪式感全无的生活。仪式感不仅仅是一道表面的程序,还是我们内心态度的反映。当我们再看经典的《游园》时,便不难理解为何杜丽娘游园前的梳妆打扮如此具仪式感:
(14)、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15)、汤显祖不但对澳门,对葡萄牙的情况也有所了解。诗中“尽头西海”道出葡萄牙的地理位置,地处欧洲西端,面对的是浩瀚大西洋。这一句,和葡萄牙文学之父贾梅士的千古绝唱诗作《葡国魂》的“陆止于此,海始于斯”,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汤显祖是否读过贾梅士在澳门成诗的《葡国魂》?“尽头西海新生月”一句,透出时年四十一岁的汤显祖的孤寂。此时他心中已埋下对朝廷的失望,兼之对故乡的牵挂。
(16)、数日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不一会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
(17)、嘉靖、隆庆年问,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进行了成功的全面改进。
(18)、作者对过去生活的追忆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对故国的眷恋。在这里,故国不仅仅是祖国大陆、旧时家园,而是一种情感,一种对旧时在心理上的认同感、归属感。故国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情感,而祖国大陆、旧时家园只是承载这种情愫的载体。这种情愫,以乡愁的形式表现出来。
(19)、这样一种“至情说”影响了很多后来人,像娄江俞二娘、商小玲等。有这样一则故事,扬州少女冯小青,容貌艳丽,能文善诗。但她出生低贱,被卖给某富商做妾,受到富商之妻的悍妒凌辱,不到二年,小青不堪折磨,染疾而死。小青生前感叹红颜薄命,曾经夜读《牡丹亭》,再三咏玩,感慨万千,写了一首饱含血泪的诗: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20)、在六十年代,作为“中国表演艺术中精致的一种形式”的昆曲也已经式微了,受到欧美电影等新兴文化的强烈冲击。小说中坚持喜爱和追忆昆曲这种传统艺术的,都是一些从大陆败走的遗民如钱夫人、窦夫人、余参军等。他们既是政治上的遗民,也是传统文化上的遗民。
2、牡丹亭汤显祖故事梗概
(1)、二〇一六年是两人的四百周年忌辰,不少地方都会举办向戏剧大师致敬的纪念活动。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个名字,前所未有地同时响彻世界。而澳门,因为汤显祖曾经到来的足迹,并在其传世作品《牡丹亭》中三次提及,再一次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史册上熠熠生辉。
(2)、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岭南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
(3)、丽娘委实寂寞得很,渴望有人关心她同情她,当梦中人说出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个字时,动魄惊心,怎能不引为知己?以柳枝求题,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见,他不是捧来珠光宝气的首饰,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4)、 经过几天的简单接触,让我感慨万千,真正见识到了老一辈艺术家的风范,从早到晚,不厌其烦,言传身教,薪火相传!
(5)、坊间流传过不同版本的汤显祖因写《牡丹亭》恸哭不已的故事,可见汤显祖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人。而为官,更多的是用理性做事。有才气的文人,似乎都无法官运亨通。才气背后没有铮铮傲骨的支撑,一折腰,才气尽失。此论虽非真理,但在不少文人身上也能映照出几分真实,汤显祖则是才气与傲骨兼具的正面例子。
(6)、她纯真而坚定,自始至终遵从真心的指引并表现出异常坚韧的决心。她并不因与柳生在梦中相会,便在醒后怅然若失。她相信那一切是真实的,并天真而虔诚地期待着再度于梦中见到那个人。
(7)、综上所述,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剧史上的一座高峰,有着较为明显的多线并行的空间叙事艺术与时间叙事艺术,彰显了“情”的主题思想,体现了中国古典戏曲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也奠定了《牡丹亭》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8)、《牡丹亭》与《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
(9)、可见,汤显祖曾踏足葡萄牙人的居住区,亲眼见到了“番鬼”,看到了澳门的葡人和中国人不同的生存状态——前者不以农耕为生,专事贸易;同时也看到了异国华裳,“珴珂衣锦”;并且仰望过澳门的星空、赏过澳门的月光。而对于异域少女的刻画更使文字生香:
(10)、杜丽娘到了花园,发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感叹。这是一个对美有深切领悟能力的女孩子,她看到“姹紫嫣红开遍”,想到“都付与断井颓垣”,是青春和生命的较量。“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在在是“美到,都有些凄凉”的情愫。
(11)、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情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柳生情系丽娘,冒死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缔结秦晋之好,同往临安。杜宝升任宰相,拒不承认婚事。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位有情人终成眷属。
(12)、例如在第十出《惊梦》中花神的台词:“吾乃掌管南安府后花园花神是也。因杜知府小姐丽娘,与柳梦梅秀才,后日有姻缘之分。杜小姐游春感伤,致使柳秀才入梦。”第二十三出《冥判》中判官的台词:“有个柳梦梅,乃新科状元也。妻杜丽娘,前系幽欢,后成明配。相会在红梅观中,天机不可泄漏。”
(13)、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花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于是,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14)、如此,《游园惊梦》小说,从钱夫人个人身世的沧桑史,扩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贵族文化——的沧桑史。
(15)、这一细节动作,表现钱夫人还很在意自己的面子,遮掩自己没落的现实。在筵会中,钱夫人几次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回忆起自己风华蹁跹时候的场景,与现实的筵会做比照,折射出钱夫人对过去的怀恋。
(16)、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17)、自葡萄牙人一五五三年在澳门正式居住,到一五九一年汤显祖到澳门,已将近四十年时间。当年,葡萄牙人要历经长时间的海上航行才能到达澳门,并且不允许携带家眷。他们早在印度果阿建立行政区的同时,开始和当地人通婚。所以,汤显祖在澳门看到的很有可能是有着葡萄牙血统的东南亚少女。
(18)、柳梦梅:呀,姐姐!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恰好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枝乎?
(19)、小说的主人公蓝田玉由一位昆曲艺人一跃成为钱将军夫人,也曾经风华蹁跹,烜赫一时,“筵席之间,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占先的。”然而这一切都是“从前钱鹏志在的时候”,现在她不过是一个落魄夫人,王谢堂前的燕子,落入了百姓人家。
(20)、这一细节动作,表现钱夫人还很在意自己的面子,遮掩自己没落的现实。在筵会中,钱夫人几次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回忆起自己风华蹁跹时候的场景,与现实的筵会做比照,折射出钱夫人对过去的怀恋。
3、牡丹亭汤显祖原文和翻译
(1)、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2)、《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动人的妇女形象之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时代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
(3)、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4)、《牡丹亭》是汤显祖辞官之后的作品,显见,汤显祖被贬官到广东一带的经历,在他的人生中分量很重。《牡丹亭》写了双梦——不但杜丽娘因梦生情,因情而亡,又因情死而复生;在岭南,柳梦梅也做了一梦,梦见树下有一美人,对他说:“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有了美人的驱动,柳梦梅赶考的决心变得异常坚定,但苦于没有盘缠,友人韩子才(汤显祖设计这是韩愈的后人)劝他到澳门向苗钦差求助:
(5)、第一曲(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丽娘面对如此春光好景,被拨动了心弦,想到自己“人立小庭深院”。不免愁上心头,“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晓残妆”可以读出杜丽娘无心装扮自己,其中蕴含着女主人公的伤春之意。在古代社会,封建礼教束缚女子,未嫁女子要待字闺阁之中,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这显然是压抑了少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本性的。
(6)、(步步娇):
(7)、奈何天: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表示百无聊赖的思绪。这优美的景色美好的时光,让我怎样面对,那让人快乐的事情正在谁家的院子里面上演?
(8)、除了地域转换,《牡丹亭》中第二个空间转换的维度为虚实场景的切换,也可以统称为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切换。在《牡丹亭》中,在某些故事情节的时间段中,除了现实空间外,还对应着一个虚拟空间。
(9)、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
(10)、《牡丹亭》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据作者说,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影响大。汤显祖对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加工改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杜宝等人的卫道士立场;二是改变杜、柳门当户对的关系;三是改话本杜丽娘封建淑女色彩为叛逆女性;四是强调追求自由爱情的艰难曲折。使这一传统的“还魂”母题具有了崭新的思想内容。
(11)、数据大潮中,如果你还在追求个性,期待阅读真正有品味有内涵的内容,希望你能将读书君列入你的“星标”,以免我们在人海茫茫中擦身而过。
(12)、三年后,书生柳梦梅偶尔进得这一颓败花园,拾到丽娘自绘小像,认出自己也曾于梦中相会其人,爱慕至深,不惜发冢以求梦中人,丽娘借尸还魂,与柳生结为人间夫妻。全剧以柳梦梅高中新科状元,皇帝“敕赐团圆”而告终。
(13)、一领破袈裟,香山里巴。多生多宝多菩萨,多多照证光光乍。小僧广州府香山多宝寺一个住持。这寺原是番鬼们建造,以便迎接收宝官员。兹有钦差苗爷任满,祭宝于多宝菩萨位前,不免迎接。(第二十一出《谒遇》)
(14)、回复“测试2”,可获取现当代文学基础测试题;
(15)、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
(16)、青春版《牡丹亭》由著名小说家白先勇改编,他对名著进行如此改编的初衷就是要让高雅文化能够雅俗共赏。青春版《牡丹亭》全部由年轻演员出演,符合剧中人物年龄形象。在不改变汤显祖原著浪漫的前提下,白先勇将新版本的《牡丹亭》提炼得更加精简和富有趣味,符合年轻人的欣赏习惯。
(17)、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18)、二〇一六年是汤显祖四百周年忌辰,他和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亮点是为人熟悉的《牡丹亭》。汤显祖自己也说,“得意处唯在《牡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生而死,死而生,决定了《牡丹亭》一波三折的戏剧性。《牡丹亭》是戏剧作品中的经典,是昆曲的代表作品,一折《游园》更是戏曲表演者的启蒙剧目,足见这部作品无论从文学性还是戏剧性来看都极具价值。
(19)、今晚窦夫人这栋“上上下下灯火通明,亮得好像烧着了一般”的大楼公馆,哪里持得了多久,转眼间就会灯火熄灭,烧成灰烬。今晚的钱夫人,就是明天的窦夫人。
(20)、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
4、牡丹亭汤显祖原文注音
(1)、汤显祖为情作使,写情出神入化,而且抓住了一点来写“似曾相识”之情。记得杜丽娘和柳梦梅在梦中相遇,两人重复说的一句话:“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我们再想一下,有些人或事,我们为什么会动情?是否有一点“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呢?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直接影响了《红楼梦》的写作。贾宝玉初见林黛玉,说“这个妹妹我见过!”,宝黛情感的支撑和这份似曾相识的感觉大有关系,书里也写到两人前世的缘分。《牡丹亭》里的爱情是三生三世,从生到死,又死而复生,更遑论《红楼梦》里多次提及《牡丹亭》,可见曹翁也爱之深切。即便《红楼梦》里有如水的繁华,大观园里有如歌的青春,那绝美的凄凉也无处不在!
(2)、作者:穆欣欣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戏里有一折“写真”,描写杜丽娘作自画像,可见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她眼里,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之间并不划等号,一草一木都可人画,对金银珠宝、乌纱玉带却看不上眼。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有了共同语言。心灵上的相通,在丽娘看来是头等重要的事,与此人为伴是幸福的,轻轻地一牵,便随他而去了。
(4)、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5)、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为盛行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6)、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7)、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站着一位佳人,说同她有姻缘之份,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庄美丽,跟从师傅陈良读书。她由读《诗经•关雎》章而产生伤春的情绪,于是由丫环陪同,去后花园游赏。
(8)、《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牡丹亭》是汤显祖剧作中成就高的作品,他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9)、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戏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诗文有《玉茗堂全集》等。
(10)、因此,汤显祖虽然描写的是冥界的事情,但人们依然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与现实世界一样的人情味,这样就在不知不觉地把文本和读者的距离拉近了,从而把读者吸引到故事情节之中。表现手法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虽然一前一后在同一舞台空间上相继出场,但从各自的情节上来看,两人的实际时间却隔了三年之久。杜丽娘在婢女春香的带领下游园进入梦境,与不同时空的柳梦梅相遇后回归现实,因为伤春病逝去了幽冥地府,又死而复生回归现实,和自己的心爱之人团圆,这一过程经历了三年之久。
(11)、汤显祖有意将杜丽娘塑造成才女而非一般的大家闺秀,她是悟性很高的女孩子,除了对美的感悟,她还有文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陈良看来,是讲述“后妃之德”;而对于杜丽娘来说,这首诗撩动了她的春心。汤显祖一点一滴地铺垫,是为了把后来“游园”的重头戏推到高潮。
(12)、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多美啊。
(13)、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1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5)、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16)、这是一本传情绝世《牡丹亭》,这本传奇在昆曲的演绎下,更加美轮美奂。感兴趣的您不妨去看一看,后用《牡丹亭·标目》中的词作结,并送给大家。
(17)、花面蛮姬十五强,蔷薇露水拂朝妆。尽头西海新生月,口出东林倒挂香。(《听香山译者(之二)》)
(18)、(步步娇)是杜丽娘欲去游园、将出闺门时唱的一支曲子。被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的桎梏长期禁锢在“小庭深院”的杜丽娘,内心充满了苦闷和怨恨,她渴望冲破礼教的藩篱,走出这牢笼似的闺房,去呼吸新鲜自由的空气。明媚的春光、缭乱的春景,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她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情思,她决心瞒着父母,走出深闺,到花园里去游园赏春。这时的杜丽娘,心情是很不平静的。她一方面为将到花园里去游春而感到喜悦,另一方面又怕父母知道了而受责备,她的心情是矛盾的。然而春天的美景是那样吸引人,终于使她下决心步出香闺,向花园走去。在这支曲子里,作者以极其细腻的手法,把丽娘此时所处的具体环境、气氛和她的心理状态作了恰如其分的、栩栩如生的描绘。
(19)、汤显祖的官场生涯不曾辉煌过,但在万历十九年(一五九一年)他的一个举动震惊朝野——他上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揭露钦差杨文举奉旨赈灾却一路贪污受贿、搜刮民财的罪证,将矛头指向宰相申时行和神宗皇帝。此举无异于时下的实名举报,而且是越级举报。当年汤显祖水中投下的这枚石头,泛起的何止是涟漪。结果,龙颜大怒,汤显祖获“假借国事攻击元辅”的罪名,被贬到广东徐闻做典史。
(20)、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5、牡丹亭汤显祖简介
(1)、不久,身处官场险途的汤显祖慢慢消减了其经世致用的雄心壮志,上疏贬官事件后,汤显祖下定决心告别官场,将满腔报国热情投注于戏曲创作之中。重情重义的汤显祖始终将“情”与“志”紧密相联,并指出“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很早就开始尝试以言情主题为核心开展戏曲创作。
(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感受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
(3)、这些人在白先勇认为都是一群“流浪的中国人”,他们退走大陆,在台湾又不能融入和归属,他们没有自己的家园,在心理情感上处于漂泊状态,所以对故国怀有强烈的眷念。白先勇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着深刻的认同感的,在《游园惊梦》这部小说里择取昆曲票友聚会也是有象征意义的。
(4)、台湾本土的人脱离大陆本土文化的母体,对这些传统文化并没有多高的欣赏能力,也就没有多少眷恋。人心不古作为一种现实,文化遗民们无力去改变,便只有承认,而他们对昆曲的坚持和喜爱,仅仅是对故旧文化的怀念,也是作者文化乡愁的表现。
(5)、一五九八年《牡丹亭》诞生的那一年,莎士比亚完成了《亨利四世》。更奇的是,两位东西方戏剧巨匠同在一六一六年离世,汤显祖享年六十六岁,莎士比亚只活了五十二岁。有人开玩笑称,那一年,上帝想看爱情剧,召唤两位戏剧巨匠到天堂专为他一人写戏。
(6)、其次,《牡丹亭》塑造了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杜丽娘的形象,使之成为古典戏剧文学里继《西厢记》的崔莺莺之后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杜丽娘处在一个压抑自由人性的生活氛围里,父亲一味做官,母亲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而不自知,他们按照贤妻良母的标准要求杜丽娘。在这样的环境中,杜丽娘的性格中有温良贤淑的一面,但是她没有泯灭自然的天性。
(7)、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8)、《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9)、柳生情系丽娘,冒死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缔结秦晋之好,同往临安。
(10)、香山㠗里打包来……五羊城一叶过南韶。(第二十二出《旅寄》)
(11)、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12)、但《牡丹亭》中的虚拟空间,不是现实中存在的,比如杜丽娘在府中园子里小憩和柳梦梅相遇的梦境,以及杜丽娘死后前往的阎罗殿的冥界。在剧作中,杜丽娘一人便经历了现实、梦境、冥府三种不同的虚实情境。
(13)、柳惊叹于丽娘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几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二人一见钟情,遂于牡丹亭畔成就百年好合。丽娘梦觉之后柔肠萦损,寻梦不见,怀着“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凄惋无奈一病归天,临终前自绘真容,嘱春香将画轴藏于花园太湖石底,将自己埋在花园梅树下。
(14)、在六十年代,作为“中国表演艺术中精致的一种形式”的昆曲也已经式微了,受到欧美电影等新兴文化的强烈冲击。小说中坚持喜爱和追忆昆曲这种传统艺术的,都是一些从大陆败走的遗民如钱夫人、窦夫人、余参军等。他们既是政治上的遗民,也是传统文化上的遗民。
(15)、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16)、有人说,汤显祖没有到澳门,就没有后来的《牡丹亭》,这也许言过其实了。浙江遂昌——汤显祖辞官之前有五年时间在那里做知县——号称是汤显祖创作《牡丹亭》之地,还不时举办万人齐唱《牡丹亭》的活动。到过遂昌的朋友说他喜欢这个可以遁世的小地方。看来,遂昌早将汤显祖和《牡丹亭》这张文化王牌抓在手里了。
(17)、在审讯正吊打之时,朝廷派人伴着柳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得以脱身,但杜巡抚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并且怀疑这状元郎也是妖精,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身。
(18)、今晚窦夫人这栋“上上下下灯火通明,亮得好像烧着了一般”的大楼公馆,哪里持得了多久,转眼间就会灯火熄灭,烧成灰烬。今晚的钱夫人,就是明天的窦夫人。
(19)、二人同唱: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20)、难怪春香都要说他是“村老牛”“好个老标儿”。在此,杜丽娘和陈良成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符号,各自的灵魂质地近乎云泥。
(1)、所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走进剧本本身,从剧本的内容、剧本的艺术性和剧本的表现手法一步步说起。剧本内容《牡丹亭》主要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自由的爱情。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有一天,身为广东南雄府尹的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为女儿聘请了家庭教师陈良,陈良在课堂上讲到《诗经》中的“关关雎鸠”时,触动了杜丽娘心中的情丝。
(2)、“变”一字,就是这篇小说的中心主题。“起了好多新的高楼大厦”,即比喻工商业社会之兴起。我们还注意到,今日宴会里唱《游园》的后起之秀,是徐“太太”,不是徐“夫人”。作者如此暗示:“上流社会”虽然还存在,“贵族阶级”却已隐逝无踪。
(3)、青春的躁动使她在梦中与情郎相会,体验情郎的怜惜和温存,虚幻的梦境开启了她少女的情窦。梦醒之后,回到无情的现实中,痛楚和执着终于使她一病不起。《牡丹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杜丽娘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塑造了这样一位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女性形象。
(4)、“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说自己青春美貌无人欣赏,就象这深宅大院的春天一样。“不提防沉鱼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自己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却虚度年华。
(5)、 这里的装修是馆长亲自设计的,也是用老木头,竹灯笼,风格和闲园相似,真是异曲同工,我无来由的喜欢上了这里,连续两三天闯进来旁听昆曲。通过交谈得知,吹昆笛的是张老师,教授唱腔的为薛老师,都是昆曲名家,特地从杭州过来,能遇到也是莫大的缘分。
(6)、春香: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
(7)、作者在这篇小说里,苦心经营制造“梦”的意象。梦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点大异:仙境是永恒的,梦境是短暂的。人类往往不愿面对“人生有限”“世事无常”的悲苦事实,却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然而,俗语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8)、因为这种纯真,让她以为自己这朵娇花终于不再沦为孤芳自赏,那种有人珍惜与爱怜的体验,让杜丽娘原本被囚禁于闺中的单薄生命一下子变得饱满了,她千方百计要留住这种相伴。这种对生命坦诚的心性,甚至不惜为此抗争的决心,即使到了阴曹地府也是感人的。连阎罗王也因而许她重返阳间,助她有情人终成眷属。
(9)、正如汤显祖所言,《牡丹亭》表现出对“情”的重视,认为创作都是“为情所作”,因此他在传统故事结构的基础上,创造出多线并行的叙事时空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表达出他的“至情”主张。
(10)、此剧在明末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受压抑妇女。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
(11)、一次澳门“自由行”,充分放逐心灵,带给官场失意的汤显祖一些安慰。上帝在关上一道门之后,为汤显祖打开了一扇窗。七年后,传世经典之作《牡丹亭》诞生,其中他三写澳门,可见这里的秀丽、奇异及华洋杂处之风,使其倾心难忘。
(12)、南阳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年方二八青春,慧敏美丽,却被整日困在家中,从师腐儒陈良诵读《毛诗》。一天,偶偕侍女春香去后花园游赏,感念于“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归来后伤怀入梦,梦遇书生柳梦梅。
(13)、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14)、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四人,得意处唯在丽娘。”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全剧五十五出,通过描写杜丽娘感春成梦,由病而死,死而复生,终于同柳梦梅结成良缘的离奇、曲折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15)、万历二十八年(1598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的写作。
(16)、典史是相当于文书,也就是现代政府部门的秘书一类的职位,没有品秩,其地位随着他们依附的官员的品级升降。这个官属于未入流,比九品还低,说白了不算官。汤显祖被一贬到底,还被远远地踢到岭南。自古岭南是瘴疠之地,不少人来了就无法再回去,病死异乡。面对这样的遭遇,汤显祖没有一蹶不振,反倒将之视为人生难得的“出走”。
(17)、不了解《牡丹亭》的人,根本难以想象汤显祖对于两情相悦的描写尺度在哪儿。这是四百年前的文字,今天读来,也会令人大吃一惊。
(18)、“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此时,杜丽娘还在妆楼上。她的妆台紧靠着窗子,窗外是小庭院。在这春日之晨,明媚的阳光洒满院落,徐徐的春风吹得蛛丝来回飘荡,是那样的恬静。丽娘此时的心儿也像那摇荡的晴丝一样在随风飘荡,似乎已飞到了那早已向往的花园。作者融情入景,恰当映衬了丽娘此时此地的心情。接着四句,写丽娘梳妆打扮时的神态。她沉思片刻,也许意识到该走了吧,于是走到妆台前细细地整理着头上的花钿,没在意眼波一转,镜子里现出个如花似玉的美女,顿时羞得她低头掩面,镜子里彩云似的发卷也随着偏歪了。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让镜子来偷看丽娘的面容,从而从侧面进一步衬托了丽娘的美丽,把一个含情脉脉的美貌少女顾影自怜的娇羞之态,活灵活现地托了出来。她欣赏自己的美貌,又怕被人欣赏,她渴望游赏春天的美景,又怕封建礼教伤人。“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一句唱词,细腻地表现了她此时的心理。然而春光是那样的明媚,花园的美景是那样地吸引人,她终于轻移莲步,步出香闺,迈动了游园赏春的步子,也迈出了追求自由幸福理想的第一步。
(19)、面对同样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如陈良那样的迂腐儒生是永远读不出什么灵性的意义与价值的,这类人往往千方百计冠以教化,女德之名,禁锢自己的同时,也决不允许身边的人任凭个体精神的觉醒。所以当杜丽娘的丫鬟春香拿出画眉笔、螺子黛、薛涛笺、鸳鸯砚这类闺阃之物,陈良直呼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其精神生活之贫瘠可见一斑。
(20)、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1)、几乎是一种直觉,又或者是一种敏感的本能,让她读到这句诗后,一己生命铺展开了一幅春光流连的画卷,及至后来她在梦中梦到折柳相赠的柳生,也都是从这幅画卷里荡漾出的各种丰富的情愫。
(2)、再次,《牡丹亭》曲词优美,动人心弦,写景如画,写情深婉,突破了南北曲的旧格律,对后来的戏曲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如:“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3)、以往的传统戏曲在叙事上一般是以故事发生到结束的时间顺序来讲述,整个故事冗长沉闷,而《牡丹亭》用了“回叙”与“预叙”两种叙事手法进行创新,打破了故事的线性发展进程。预叙的手法,也就是打乱正常的叙事顺序,将一些还未发生的事情穿插在前面讲出来。
(4)、《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动人的妇女形象之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5)、比如来台几十年,窦公馆请客仍用上海的厨子,刘副官仍顽固地操着苏北的口音。这些都是去国之人的乡愁的整体表现,他们对台湾、对台湾的现状并没有认同感、归属感,而是顽固地坚持过去的生活(比如票友会),顽固地眷恋着大陆。
(6)、然而,这幅画面又好忧伤。一个时值青春的女孩子,她这朵时值盛放的花,却只得匿于深闺无人能怜。她不敢把梦中柳生的形状也描摹在画中,人生要守住这样本该绽放的秘密真是艰难。因为一个梦中人,杜丽娘一病不起。
(7)、柳梦梅作为一个不得志的书生,空有一身才华无人赏识,因而千方百计要去外面“闯荡闯荡”,借官家以自荐,以施展自己满腔抱负这些本无可厚非,却总觉得少了些许李白那般“抟摇直上九”的气干云霄的斗志,更缺乏一种少年郎的清爽。
(8)、《牡丹亭》是汤显祖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据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9)、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10)、附: 牡丹亭·惊梦·步步娇
(11)、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站着一位佳人,说同她有姻缘之份,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庄美丽,跟从师傅陈良读书。她由读《诗经•关雎》章而产生伤春的情绪,于是由丫环陪同,去后花园游赏。
(12)、从被贬官的一五九一年开始,汤显祖当了三年徐闻典史、五年浙江遂昌知县,一五九八年借去京述职之机,告归还乡。同年秋天,一部伟大的剧作《牡丹亭》问世。如果汤显祖一直恋栈,不曾归去来兮,中国就少了一位戏剧家,戏剧史上就少了一部扛鼎之作,澳门更少了这个“入戏”的机遇。
(13)、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14)、作者在这篇小说里,苦心经营制造“梦”的意象。梦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点大异:仙境是永恒的,梦境是短暂的。人类往往不愿面对“人生有限”“世事无常”的悲苦事实,却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然而,俗语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15)、上完课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在梦中,杜丽娘遇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渐渐地,杜丽娘因为相思成疾,药石无治,竟在郁郁寡欢中死去了。
(16)、倒是杜丽娘表现出的种种,令人不得不赞美这样的女子。她聪慧而敏感,对有限的生命有着无限的体验与情思。跟随陈良学习《诗经》时,杜丽娘读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敏锐地觉察出这是关于生命微妙的写照。
(17)、我们的时代太快了,人们对诸多细腻的存在趋于麻木。这种麻木驱使人们不断去寻求新的感官刺激。热血的打斗,意外的反转,强烈的对比,尖锐的冲突……然而一切的磅礴终将归于沉静,这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从容需要长久的智慧供给。
(18)、于是下旨让这父子夫妻都相认,并着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
(19)、 漫不经心的,发现里面居然还保留着不少老房子,右手边抬头一看,上书“汤显祖纪念馆”,我也就理所当然,熟门熟路地进去逛了一遍。待我从另一边出来,却被一阵悦耳的笛声吸引了,昆曲的旋律,似乎隐约听到了唱词,莫非就是《牡丹亭》?
(20)、从柳梦梅的故事线来看,他从广州老家出发行至潮阳县拜访韩子才,后来得到资助前往临安考取功名,期间暂住在南安府的梅花观,在梅花观复活杜丽娘后双双前往临安并高中状元,随后又受到杜丽娘的请求前往淮扬。整个故事在地点的转移下发展,并且在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推进中展现了宏大的地域空间。
(1)、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丽娘没有答话,只是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便牵丽娘衣袖,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说话去了。
(2)、我认为在阴曹那一段的描绘,是《牡丹亭》全剧精彩的部分。作者勾画了一个有情有义的阴间世界,——连阎罗王都懂得惜美爱美。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或者也是对阳间人世的一种不经意的调侃与讽刺。我个人喜欢这个部分。
(3)、当时,葡萄牙人已在澳门居住数十年。葡萄牙天主教来华传教的第一座教堂——地标式的圣保禄教堂,即我们俗称的“大三巴”的前身,也已经在澳门矗立了近三十年。教堂于一五九五年第一次遭大火焚毁,此后又连续遭遇祝融之灾,几度重修重建,后却只剩下教堂的前壁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像极了中国的牌坊建筑,故称为“大三巴牌坊”。
(4)、剧中人物也多是扁平式的。杜宝、陈良之流自是不消说的,都是“不讨喜的好人”。就连柳梦梅的出场,我也丝毫不觉得其人之可爱。他与韩秀才二人的会面,便尽显功利,自命不凡的“酸”仍在其次。二者各自与韩愈、柳宗元靠上亲戚的种种言行,皆非加分项,同时也从作者的这种调侃中觉察出他对这类行为的基本态度。
(5)、戏里有一折“写真”,描写杜丽娘作自画像,可见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她眼里,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之间并不划等号,一草一木都可人画,对金银珠宝、乌纱玉带却看不上眼。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有了共同语言。心灵上的相通,在丽娘看来是头等重要的事,与此人为伴是幸福的,轻轻地一牵,便随他而去了。
(6)、《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动人的妇女形象之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7)、后来,杜丽娘终日想念梦中之人,终是郁郁而终。死之前她为自己画了一幅画,并题诗曰: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后来,进京赶考书生柳梦梅,途经此地,巧得这个画像,十分的惊讶,“不在梅边在柳边”说的不是正是书生我吗?于是日日夜夜对画中人唤姐姐,杜丽娘竟真从画中走出来,而后将其事情一说出。柳梦梅帮助杜丽娘,重新复活。而后经历了一些坎坷,终是一个大团圆结局。这就是所谓的“私定终身后花园,金榜题名大团圆。”
(8)、紧接着在第三曲(醉扶归)中,丽娘道出自己的真心话“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自己是正值青春年华,却无人赏识。
(9)、杜丽娘无疑是汤显祖笔下美的化身,我们毫不怀疑汤显祖将人生的理想和对青春之美的赞扬统统加诸杜丽娘身上,也是通过杜丽娘,我们得以窥见无法想象的四百年前女孩子的生活:杜丽娘这个官二代,南安太守之女,家住豪宅,有后花园。古代的大家闺秀,是被禁足的,杜丽娘也是如此。家里前庭后院,她不能去,只能在闺房中做女红,裙子上不能绣成双成对的鸳鸯图,白天困了也不能睡觉。
(10)、良辰美景、似水流年这样的句子你在生活中一定耳熟能详。那你知道这些词语出自于一部明传奇《牡丹亭》吗?读《牡丹亭》还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深深的被汤显祖笔下的柳梦梅和杜丽娘之间的爱情所打动,这是汤显祖所宣扬的一种“至情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牡丹亭汤显祖故事梗概精辟1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