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作品年表精辟120条

马尔克斯作品排名

1、马尔克斯值得看的作品

(1)、小说发表在波哥大《旁观者报》的文学增刊上,那个时候它们确实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可能是因为哥伦比亚没有人写智性的短篇小说。

(2)、小编首先得声明,这本书小编没看过,也不了解。不知道为什么不选康拉德的《吉姆爷》《黑暗的心》。说说康拉德。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的这段时间,对小说家来说,一句话,“这盛世,如你所愿。”而康拉德是群星之中闪耀的那颗。(英语还不是他的母语!这恐怕也是英语文学统领世界的秘密吧。)后世世界文坛的大家,或多或少都受到过康拉德的影响。还活着的好的(几乎可以说没有之一)英语文学作家萨尔曼·拉什迪,把自己的逃亡经历写了一本自传(为啥逃亡请自行查询),名字叫《约瑟夫·安东》。这是他逃亡时的化名,安东,取自安东·契诃夫;约瑟夫,就是取自约瑟夫·康拉德。

(3)、陀爷的代表作。全世界的读者已经为陀爷疯狂了一轮又一轮了。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如果看见一个青年在电车里眉头紧锁地思考,手上还拿着本书,那他八成是在看《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本书也已经反复出现在后世的许多名著中了。

(4)、简·奥斯汀代表作,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5)、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详细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兼并方式的激烈竞争和历史成败,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

(6)、《耻》是作家库切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南非的殖民地生活和各种冲突为背景,从现代怀疑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历史、人性、殖民主义和现代文明等一系列问题的深挚关切与追问,这使小说跨越了狭隘的民族、种族等障碍与偏见,直抵历史渊源与人类发展的纵深处,提醒人们重新审视我们一直以来所秉持的人文观念、殖民主义的历史和现代文明的种种渊薮。

(7)、《我的名字叫红》是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穆克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998年。

(8)、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本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为明确的一部。

(9)、近读了马尔克斯的几本书之后,似乎才有点儿懂得欣赏小说了。纯粹消遣性的作品,读过一回,就不想也不必再看的,就不说了。过去,我偏爱那些给人带来幻灭感和沧桑感的小说,读完之后,虽然难以复述情节、梗概,不能再现细节,却给人以真切而难言的厚重感。符合这种标准的小说,大概只有《红楼梦》《三国演义》《金瓶梅》《百年孤独》等少数作品了。

(10)、“圣托马斯说过,而且我拥护他的说法,”院长说,“对于魔鬼说的话,哪怕是真理,也不要相信。”

(11)、另外一个问题是我只能在熟悉的环境里工作,我已经工作过的环境。我没法在旅馆里或是在借来的房间里写作,没法在借来的打字机上写作。这就产生了问题,当然了,你总是试图找借口少干点活。这就是为什么,你强加给自己的种种条件始终是更加的艰难的原因之所在。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你都寄希望于灵感。这是浪漫派大加开发的一个词。

(12)、俄国作家伊凡·冈察洛夫作品《欧布罗莫夫》,嘲讽了19世纪的俄国社会及其官僚作风。

(13)、作品简介:《瓦尔登湖》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亨利·戴维·梭罗在《瓦尔登湖》书中提倡简化生活,不要成为财富的奴隶,同时更要亲近自然,修炼自我。

(14)、生活依然充满挫折、灾难、考验,但却不失希望,这正是雨果的伟大之处,揭露丑陋,但不掐灭希望。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笑面人》等。

(15)、但是不管你怎么称呼它,我总是相信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在那种状态下你可以写得轻松自如,思如泉涌。所有的借口,诸如你只能在家里写作之类,都消失了。当你找到了正确的主题以及处理它的正确的方式,那种时刻和那种精神状态似乎就到来了。而它也只能成为你真正喜欢的东西,因为,没有哪种工作比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更加糟糕。

(16)、小说的结构,也是精心设计的。开头和结尾,两相对读后,方能深刻理解,有种侦探小说的意味在,只是这本小说并非以情节取胜了。作品的胜处,还在人物,在他们不知从何处生起的疯狂情感。或许,爱情真如瘟疫一般,极易传染。只是染病后,有的人死了,有的人还活着。

(17)、本期书榜特别推荐的《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就是一部非虚构写作的典范。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他著名的作品《百年孤独》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外表下,以一个家族的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这一次马尔克斯抛去了魔幻的虚构,将笔触牢牢扎于现实之中,向我们展现了一起惊心动魄的绑架案的全过程。

(18)、纳博科夫曾把《彼得堡》和《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变形记》合称为二十世纪西方“四大名著”。

(19)、果戈理的的长篇小说,描写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假装成文官买卖俄国农奴的故事,是批判现实主义的。

(20)、这个题目就是如此,硬是把一个外国人和一个中国作家绑架到一起,并要求对其评头论足,这才是无端的上纲上线,没屁嗝喽嗓子。

2、马尔克斯作品年表

(1)、欢迎来到闺蜜客厅,在相继邀请好友石头聊时尚,韩夏聊电影后,老竹也决定以专栏的形式,跟大家聊点什么有意思的内容。思前想后,决定不如以书迷的身份,聊聊我喜欢的文学大师吧。

(2)、编者脑袋里都是咖喱,编者脑袋里都是咖喱,编者脑袋里都是咖喱。

(3)、富恩特斯的代表作。巴尔加斯·略萨当年得了诺奖,基本就宣告富恩特斯和诺奖无缘了。没过两年,富恩特斯去世,整个墨西哥乃至拉美一片哀恸。拉美文学必读的几位作家之一。

(4)、奥地利小说家罗伯特·穆齐尔的一部未完成的小说,小说背景设在奥匈帝国的后岁月。小说并没有一个具体的主题,情节经常转入哲学思辨,以及对人类精神和情感的解剖。

(5)、卡夫卡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突然被捕,申诉无门,辩论无效,后被莫名其妙的审判致死。

(6)、不是《好兵帅克》也不是哈金的那本,这书和这人小编真是一点都不了解。

(7)、一沾上“哲学”,总容易让人觉得眉头紧锁、苦大仇深。其实伏尔泰的小说也是挺妙趣横生的。

(8)、文学深似海,我只是一个业余的爱好者,一个初学者,所以恳请大家不要把这个事想得太严肃,我们聊作家的经典作品,聊文学,也聊作家本人的故事。形式呢,我希望大家可以想象坐在我的客厅,咱们喝着红酒听着音乐。现在你点开音频也好,下拉文章也好,总之开始听我讲故事就行了。今天的第一集,我们就来聊聊哥伦比亚文学大师,马尔克斯。

(9)、也译作《商第传》。首先,这是一本奇书,以小编的本事,没有资格来评价它。其次,这书成书的前不久,菲尔丁刚给英国小说立下规矩,斯特恩这本书就是“去你妈的规矩”。第这书压根就没有什么时间线和叙述顺序,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可以看做是现代主义的源泉和先驱。斯特恩还有本《伤感旅行》,也特别好看,小编强力推荐。

(10)、马塞尔.普鲁斯特象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他以三十年的时光,用回忆的砖石砌就了一道辉煌的时光走廊,而在动笔创作之初,他就考虑到,要把这部作品建筑得象一座教堂(《追忆逝水年华》译者前言)。这使得他的作品体现出一种超越于所有细部之上的辉煌——一种整体上的气势与力量。

(11)、在写作方式上,《喧哗与骚动》把意识流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之作。书名来自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的一段独白,“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由白痴所讲的故事,充满了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出一点意义。”这恰好可以作为这本小说的一段绝妙的注释。

(12)、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13)、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作品,从一个士兵的角度去描写战争,突出战斗环境中个人的具体感受,把士兵们的恐惧和悲伤,懦弱和勇敢描绘得淋漓尽致。

(14)、其他诸如主教,修道院女院长,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其次,作品呈现了拉美的民俗风情、甚至拉美世界的命运。拉美与欧洲、亚洲不同,就是与非洲和北美又有明显的区别。这里至少有三种文化在此杂糅,来自西欧的基督教-希腊文化,来自非洲的文化,拉美土著印第安人文化,这三种文化碰撞、交融,形成了别致的拉美文化。拉美世界中的欧洲文化、非洲文化与欧洲、非洲本土的文化又有区别。

(15)、“100个人中没有10个人能读完《尤利西斯》,在能读完的10个人中,又有5个人是将他当作艺术上的力作来读的。”

(16)、又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著作,直接把美国文学拉入现代。基本上哪个美国文学课本里都绕不过去《白鲸》(小编研究生考试的时候都有这篇)。《白鲸》刚出版时还遭到评论家的讥讽,但决定文学价值的永远是时间。建议看英文原版,不算难,能更好地体会原作语言的力量。

(17)、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代表作,描绘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喧嚣年代”,以及那个年代里人们的迷惘、失落和悲怅。

(18)、现在我们再回到这句话。先看时态,现在时、未来时、过去时同时出现;再看信息交代,时间、地点、主角、配角、事件全部到场;后看留白,“行刑队”,“上校”,“去看冰块”的组合令人遐思。重要的是,当你把整本书合上的时候,再回过头来回味这第一句话,恐怕会激灵一下。

(19)、就是单纯的从文本解读来说,莫言的《丰乳肥臀》有招徕眼球之嫌,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则是随着时间的延宕,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喜欢和挚爱。

(20)、伍尔夫的长篇小说,是倾注心血的准自传体意识流小说。小说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写了拉姆齐一家人和几位客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一段生活经历。

3、马尔克斯作品集

(1)、英国作家福斯特的代表作,展示了英国与其殖民地印度两个民族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充满辛辣的讽刺、优美的抒情、含义深远的象征和富有哲理的预见。

(2)、但我们看现代的文学大师的作品,无论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还是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亦或是弃读率高达99%的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许多读者在进入作者的世界之前,都要经历一个咬着牙、满头问号但是还是要挺着读下去的阶段。后放下书,还要再陷入自我怀疑,反复回看平行发生的几条故事线,甚至去重复一个句子,试图找到作者藏下的蛛丝马迹,然后开始疑惑,很多谜题好像根本没有在书中揭开啊。在往后的日子里,时不时地想回去翻一下那本书,在读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仿佛又有了新的发现。

(3)、耳熟能详的一代经典。小编觉得“共鸣”与“反英雄”是它的两个关键词。

(4)、但是有人告诉我说,要是不学技巧的话,以后就会有麻烦,那个时候灵感没了,便需要技巧来做出补偿。

(5)、内容不介绍了,没看过的赶紧看去,这本是中国人不能缺的。

(6)、对想写小说的人,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是不能不看的。看福斯特的小说,就琢磨吧。

(7)、《皮袜子故事集》中的一部。库柏是美国文学祖师爷级的人物,那个年月当然不能用文学性来评判,把他和司各特、巴尔扎克放在一起对比着看,会很有意思。

(8)、好多人是通过村上春树知道菲茨杰拉德的,不好意思,小编也是。问大家个问题:文学有啥用?哲学有啥用?小编觉得,人类的心里都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更乱的情绪。文学是把这种情绪具象化,哲学是直接告诉你这情绪是啥。《盖茨比》就是这样。对梦想的追逐和终归于失败,Sowebeaton,boatsagainstthecurrent,bornebackceaselesslyintothepast.(于是,我们奋力搏击,好比逆水行舟,不停地被水浪冲退,回到了过去。)小小的一篇作品,却像原子弹一样,将内心深处某种情绪冲击开来。

(9)、她发现了潜意识里她爱他的原因。她说:他好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影子。

(10)、以下引用薛庆国老师的《城脚下看天方文学》:“其代表作《盐城》五部曲颇像一部史诗,描述了石油给海湾阿拉伯国家带去的巨大变化。作品展现了批判现实的政治锋芒,对现代叙事技巧的运用也很娴熟。”(《中华读书报》2013年8月28日第5版)

(11)、马尔克斯是读遍经典的,若是按图索骥,顺着《活着为了讲述》列下马尔克斯曾经读过的书,恐怕真是要把西方文学史中所有经典作品全给列下来了。而令人称奇的部分是,马尔克斯不仅要读,大有恨不得把经典拆了、读穿了为止的精神。

(12)、终于有一位女作家了。排行榜的作者是研究维多利亚小说的,把这个位置给乔治·艾略特也自然。《米德尔马契》里有一百五十个人物,各具特色,可以说达到了传统小说的高峰。

(13)、《长日留痕》是英籍日裔小说家石黑一雄创作的长篇小说。

(14)、丰子恺|叶君健|朱生豪|查良铮|罗大冈|纳训

(15)、《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是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16)、市长为接待路过的总督,举行了一个只有男人参加的午宴,而他本人却是女里女气的。还出入意料地,把重金购买的美到的女奴当众献给总督,这让总督怎么消受呢?第小说时有警句,发人深省。下面,简单胪列作品中的一些灵光乍现的警句,有些甚至是富有深刻的洞察力。

(17)、所以,今天史上伟大的100部长篇小说就来了,这是来自美国时代周刊的评选。

(18)、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发邮件到yangyi@tkpost.com,和研习君一起讨论哦!

(19)、司各特也是一代宗师,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他想不到,后来的影视剧能挣这么多钱!其中不少是拜司各特所赐啊)。他著名的作品是《艾凡赫》,第一遍看的时候真是荡气回肠。缺点嘛,再看第二遍的时候就觉得,这也太中二了。

(20)、很新的小说了,品钦还健在呢,年年都是诺奖热门候选人。文学到他这儿的时候,已经不太好评价了。《万有引力之虹》说起来根本就没情节,小编还是倾向于这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很难归到狭义的文学分类里。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怎么也不会喜欢。相比之下,小编更喜欢冯内古特的调调。

4、马尔克斯著名的作品

(1)、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古典文学名著,是世界上早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日本平安时代的风貌,揭露人性与宫廷斗争,反映了平安时代的宫廷生活。

(2)、A:通过画漫画。在学会读和写之前,我在学校和家里经常画连环画。好笑的是,我现在了解到,我上高中时就有了作家的名声,尽管事实上我根本没有写过任何东西。要是有什么小册子要写,或是一封请愿书,我就是那个要去写的人,因为我被认作是作家。

(3)、《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4)、但要从俩个人的境遇来说,那可就是天上地下的不可同日而语了。

(5)、列夫·托尔斯泰作品,描写19世纪初俄国人民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

(6)、即便对于从不知道康拉德何许人也的读者来说,阅读康拉德的小说也会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从外部的经验而言,康拉德小说里那“大海大声的呼唤”立刻令我们和作者一起扬帆去经历那种种“伟大的冒险”。让我们了解到“天海之间伟大而单调的存在”;感受到生命平凡的流逝。

(7)、《孤独与沉思》是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的诗集,获得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它是一部具有高贵的理想、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实证的诗集。

(8)、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作品,表现了动乱和革命纠缠在一起的虚幻的理想主义、无处不在的贪欲和暴力。

(9)、《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10)、女权主义并不是单一的思潮,背后实际上存在着一系列不同层面的权利斗争。比如问一位女性,早上照镜子的时候看到了什么?白人女性回答:看到一个女人。黑人女性则回答:我先看到一个黑人,其次才看到一个女人。

(11)、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该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12)、当时写的多半是乡村生活和社交生活。我写了我的第一批短篇小说,那时有人便告诉我说,它们受了乔伊斯的影响。

(13)、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长篇小说,描绘一位高雅的法国女人对一个美国阔少所产生的难以抗拒的魅力。

(14)、意大利作家兰佩杜萨作品,叙述的是西西里一个古老贵族家庭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中经历衰亡的历史。

(15)、1968年,川端康成因其“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奖。

(16)、而《丰乳肥臀》则是他的一部小说名字。很早以前的事了,我个人也看过───那个时候也曾疯狂的写稿投稿,也如获至宝的搜罗一些知名作家的文学作品,就大量的买些文学刊物来填充口味和寂寞,就这样阅读到了莫言的《丰乳肥臀》。

(17)、黑人文学的里程碑作品。当一个族群受到偏见和歧视,否定、分辩、隐忍、暴力,都不是好的方式。以文艺的力量直指歧视根源的社会制度,往往是瓦解歧视的好手段。

(18)、大家都太熟悉了吧,“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文坛上现在这些大腕们没有一个不受这本书启发的。传说马尔克斯当年来中国,发现书店卖的都是自己的书,气得够呛,因为自己从来没授权过中国出版社。这事导致中国加入版权公约后,好长一段时间也拿不到授权,人家记仇呢。小编更想说的是文学上的“孤独”。据八卦社消息,马尔克斯为写《百年孤独》,把工作给辞了,跟老婆说给我一年时间,我要不整个惊天动地的,就再也不搞文学了。一年之后《百年孤独》一炮把全世界给震了。其实国内也有这样的作家,不方便说,你懂的。这说明什么呢?想搞文学就不能有老婆。没有老婆就不用这个那个了。小编是多么聪明啊!

(19)、作家面临的问题是可信性。什么东西都可以写,只要所写的东西使人相信。

(20)、更不用说《维特》出版之后全欧洲为之疯狂,书店挤得像灾荒年间的面包店一样;更不用说全欧洲的青年恨不得都穿上青衣黄裤,捯饬成维特范儿;更不用说歌德是世界文学的祖师爷,仅次于维吉尔的欧洲文学第二人。

5、马尔克斯好的作品有哪几部

(1)、莎士比亚的戏剧,几乎都能在前人的作品中找到其影子,还有一点,他的作品需要在剧院演出,因此有迎合大众口味的趋向,不过他的作品能从现实出发,深刻的反应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作品有《哈姆雷特》《李尔王》等。

(2)、库布里克1968年拍了《2001太空漫游》(话说马尔克斯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那段时间可真精彩),《2001》出来的时候,遭到了很多的批评,观众说,电影明明是“大众艺术”,你让我在电影院里看得这是什么东西,人类还没登月呢,库布里克到底在说什么,我就是看不懂啊。但是这些都不妨碍,50年后这部电影成为经典,就算放在500年后,我相信它仍然是经典。

(3)、《把好点子变成好故事,你不得不做这些事情》

(4)、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代表作,塑造了约一百五十个"圆型"或"扁平"人物,并将他们安排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再现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结构。

(5)、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93年10月开始采访绑架案受害者,并预备将他们的经历公之于众。而当时,绑架案的幕后黑手——在哥伦比亚呼风唤雨的毒枭埃斯科瓦尔正逍遥法外,直至十二月才被击毙。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曾残酷杀害政府官员,虽然他的势力已被大大削弱,但仍有潜在的危险性,而这并没有令马尔克斯放弃将这起绑架案公之于众的决心。

(6)、1982年,哥伦比亚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凭借作品《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7)、A:当我成了职业作家,我碰到的大问题就是时间表了。做记者意味着在夜间工作。我是在四十岁开始全职写作的,我的时间表基本上是早晨九点到下午两点,两点之后我儿子放学回家。

(8)、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发生在北美殖民时期的恋爱悲剧。

(9)、说了这么多,回到马尔克斯身上,我想作为一个渺小的读者,我崇敬老马有很多方面原因。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他对于文学的执着,对于做学问的一丝不苟,他身上那种,“要么写作要么去死”的艺术家的倔强和不妥协。老马是一个很励志的存在,是很燃烧的。无论生活多么庸碌,回过头,看到这样的人的存在,读到他的作品,都能被带到一个精神世界的极乐家园,被抚慰了。

(10)、阿拉伯文学一直是小编的软肋(实在是没有勇气学阿语啊),阿卜杜拉·拉赫曼·穆尼夫的资料实在太少,能参考的英文也寥寥无几。不过小编估计他没有来过江苏。

(11)、今年逝世的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代表作,以黑色幽默的虚构故事展示了德国那段黑暗的历史。

(12)、有一天,在巴黎的某条街道上,还是报社小职员的马尔克斯正在闲逛,看见了街对面的海明威,海明威在当时已是功成名就的大作家。

(13)、本书是真正意义上的桑塔格全传;一部不为传主本人、亲属、粉丝所左右的传记,即所谓“将名人的长筒袜褪至脚踝处”;桑塔格与诸多名人、伴侣、家人的爱恨纠葛,均有详细展现,尤其是其与爱侣摄影家莱博维茨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欲说还休的微妙的关系;作者还原了诸多事件细节,展现高贵背后的“猥琐”,大牌之下的“渺小”。也许这部传记不够“甜”,但很“正”。

(14)、这种状况不仅出现在文学里,即使是被称为“大众艺术”的电影也是一样。比如说去年大火的电影《绿皮书》,就让人惊叹,因为这几乎像AI做出来的剧本,如同公式般整齐。前半部分做伏笔,后半部分抽丝剥茧,该解答的部分逐一会被解答,该有的高潮迭起会在合适的位置起伏。看完之后,观众不会疑惑,创作者也会留下出口,引导观众思考。所以奥斯卡也毫不犹豫给人家发了佳编剧奖,但是这样的作品,它是好的,但它不会成为经典,为什么?

(15)、这个故事终在十几年后被出版,叫做《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学新闻的朋友可以找来读,这是马尔克斯留存的非虚拟文学。有意思的是,对于珍惜自己羽毛的马尔克斯来说,他本是不想出版这本属于新闻范畴的书,可惜他不小心答应了出版社,作为“当红作家”,出版社自然是不会放过马尔克斯的任何笔墨。不过我是很开心有这本书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作为记者的马尔克斯的作品,这本书,也被列为非虚拟写作的范本。

(16)、《雪国》是一部唯美主义的代表之作,1948年出版,故事以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年轻女子的三次相会与感情纠葛为中心,所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

(17)、早年的马尔克斯,害怕抛头露面,尤其害怕演讲。每次演讲都是苦役一般,勉强应承,战战兢兢。后来,他逐渐熟悉了自己的拘谨和紧张,继而,变得不再害怕演讲,后成了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常在重大场合演讲,关注的领域,涉足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文学和哥伦毕业。

(18)、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作品,一名广告推销员一昼夜的奇异经历,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

(19)、这部讲演稿中,涉及到了拉丁美洲的不少文化、政界名流,对读者的猎奇、学者的作家研究都颇有益。第这本书让人感受到作家的超尘拔俗的文学才能。且不说作家少年成名,一步步登上拉美乃至世界文坛巅峰。这本并非小说的演讲集的部分篇目,堪称经典的短篇佳作。如《我是如何走上创作道路的》讲了作家编的一个故事。说村子里有个老太太,一天,突然有天觉得村里会有大难。儿子嘲笑老娘的胡思乱想,却被这种妄想影响了打台球时的状态,意外输了比赛。球友因而得知老太太的妄想,回家后,跟其家人提起,他的家人也被这种恐慌情绪裹挟,开始变得神经兮兮。老太太的妄想,逐渐变成了瘟疫一般的谣言,传遍了整个村子。终于有人不愿“等死”,开始逃亡,随后,大家跟进,整个村庄被遗弃。老太太的一句无心之言,终于变成了“现实”。

(20)、爱情?爱情是...不穿衣服所做的事情都是爱情。精神的爱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在腰部以下。

(1)、《堂吉诃德》是欧洲长篇小说的里程碑,在多个排行榜里都是第具有无可撼动的地位。小编觉得《堂吉诃德》和《水浒传》能有一比。金圣叹曾这样评价《水浒传》:“《水浒》之文精严,读之即得读一切书之法也。”“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内容和地位都和《堂吉诃德》有可比较之处。

(2)、詹姆斯·乔伊斯的自传体小说,不是单纯的个体心灵成长史,而是从头至尾都与爱尔兰民族寻求自由的历史纠缠在一起。

(3)、《百年孤独》从开头第一句话就已经形成一种时间的回环,这种方式的叙述,后来在书中也不断出现。故事讲得虽然是家族七代人的兴衰,但是时间在不停反射,头尾相接。过去、现在和未来不过是圆中三点,不断重复,陷入百年孤独。而这全局,作者早在开篇第一句话就摆明了。

(4)、《呼吸钟摆》Atemschaukel,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二战后在一个苏联劳改营里的俘虏的故事。作者德国女作家赫塔·穆勒凭借她的新长篇小说,达到了高成就,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她也成为继君特·格拉斯1999年获得该奖项之后的又一个德国作家,在德国掀起热潮。

(5)、虽然之后他们就再也没见过面,可是这匆匆的一面却拨动了马尔克斯生命的波澜。只有那些和你同一频率的人才能进入你的生命,海明威先生那句答复的潜台词,日后倒是一语成谶:“哦,我的朋友小马,我相信你也会成为大师。”

(6)、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7)、夏洛特·勃朗特代表作,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8)、这书没什么可说的,法国二十世纪文坛一哥的不朽作。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信心的可以挑战一下。其实小编更觉得塞利纳应该是一哥,谁让他政治不正确呢。

(9)、通过写作这一形式,卡夫卡为自己的抗争找到了存在的形象。当我们读到《变形记》、《城堡》、《审判》等等作品时,简直就象面对着一尊尊充满力量的雕塑,你能从那极度的变形与夸张里体会到生命的悸动与冲突。而透过卡夫卡自己的书信与日记,我们将能领受到那无穷无尽的力量之源泉,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竟然带着这样一些姿态:忧伤、理解、痛苦、谦卑……

(10)、《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记忆》

(11)、简单地说,《洛丽塔》讲述的是一名成人对少女的性爱欲望与“色情故事”。在这部小说里,纳博科夫作为一名语言天才对美国俗语、俚语(这是他用英语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此前的作品均以他的母语——俄语写成)的精熟,以及对从拉伯雷以来的“狂欢式”民间叙事技巧的戏拟与发展,都令人叹为观止。

(12)、作品简介:《尤利西斯》是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LeopoldBloom)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并被誉为20世纪一百部佳英文小说之首,每年的6月16日已经被纪念为“布卢姆日”。《尤利西斯》是英国现代小说中有实验性、有争议的作品。

(13)、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作品,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

(14)、当然,他也是一个深刻的智者,时有发人深省的思想。他曾说,“凡是幸福无法的,任何药物也都无法。”

(15)、上榜的的中国小说。全中国看过《红楼梦》三遍以上的有4000万人。啥?你还没看过?买买买呀,就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

(16)、“我一向认为,比起信仰来,圣灵更关心的是爱情。”

(17)、屠格涅夫(不是涅格屠夫!)的代表作。在中国人看来,俄国这个文学大国里,普希金、托翁、陀爷、契诃夫、果戈理光芒万丈,屠格涅夫似乎就稍微黯淡了一点,好多人早是从《猎人笔记》知道他的。实际上屠格涅夫对全欧洲的影响大。按出生年来看(单看小说作者),早是普希金,其次果戈理;晚十年的屠格涅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算是同龄人;再晚十年是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还赞扬过少年托尔斯泰的作品)。屠格涅夫完成了俄国文学现实主义的过渡,把俄国文学送往了全世界。另外,这一批俄国作家法语都倍儿溜,和同时代的法国作家基本上全认识,看的时候好放一起看,俄法真是割不断的基情。

(18)、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19)、《小说需要困境:其实你想看的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

(20)、《古船》。作者张炜。该书描写了胶东芦青河畔洼狸镇上几个家庭40多年来的荣辱沉浮、悲欢离合,真实地再现了那个特殊年代里人性的扭曲以及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那块土地的变化。它是当代中国有气势,有深度的文学杰作之是民族心史的一块厚重碑石。它以一个古老的城镇映射了整个中国,以一条河流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以一个家庭的沧桑抒写灵魂的困境与挣扎。作者以细腻而饱含深情的笔触,勾勒众生,文本深厚而富有感染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马尔克斯作品年表精辟1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