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斩马谡怎么读
1、诸葛亮斩马谡视频播放
(1)、失街亭直接导致了蜀国北伐的失败,斩马谡又是对诸葛亮人物性格的再次刻画。
(2)、有的学者认为,马谡必须死,而且他是诸葛亮权术的牺牲品,我们必须从很多方面去综合思考也许才能得出答案。
(3)、他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能和马谡相比,人家马谡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他能干什么?
(4)、于是有人认为,可能是马谡先逃跑,被抓了回来,诸葛亮下令处斩,但是马谡没等到处刑就死在了狱中。
(5)、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马谡之才言过其实,不可重用。”
(6)、《襄阳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
(7)、“你今天打了败仗,折损兵将,还丢了城池,都是你的罪过!不惩罚你不能服众,你也不要怨我,你死后家里老小我会按月给钱粮,你不必担心。”
(8)、综合评判,汉唐比较倾向于重罚马谡,留他性命戴罪立功。如果马谡一直活着参加北伐,随着经验的积累,将来与魏延搭档,再加上姜维等人,蜀汉军事方面会有更好的表现,不至于屡屡陷入无将可用的局面。
(9)、《隆中对》中,诸葛亮针对刘备对于战略构想的问题?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0)、司马懿疑有伏兵,未敢进城,率军退去。马谡贻误军机,诸葛亮为严明军纪,虽惜马谡之才,终于挥泪斩之。并以任人不当,奏明后主,自请罪责,贬降三级。
(11)、可以看出诸葛亮北伐是没有信心的,跟之前的策划差距很大的,每次缺粮的时候,诸葛亮都说,如果荆州还在蜀国手里该多好啊。
(12)、简而言之,诸葛亮斩马谡,动机有三个:一是街亭一役的失败,对蜀国来说,损失难以估量;二是马谡之所以会失街亭,是因为抗命选择了上山的错误战略;三是因为诸葛亮之前过于信任马谡,和他的哥哥马良又有私交,不杀马谡,无以服众。
(13)、第曹操常常怕有人暗中谋害自己,便对人说我梦中好杀人,待我睡着以后大家都切勿靠近。
(14)、(如果你是谭嗣同,你会逃亡还是就义?丨你行你上)获奖的朋友是:
(15)、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诸葛亮十分器重马谡,常与其帐中议事,用为参谋。
(16)、MenG、superyd-袁丁、二分、秋水长天、Aye
(17)、自以为很聪明,其实真的很愚蠢,这种人不死才怪。
(18)、因为街亭失守对蜀汉的打击大,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项上人头来换取民心。斩马谡可看出诸葛亮想要表达马谡很重要但不是的资源,街亭虽然失败但国家依旧能争天下!
(19)、益州帮目光没有那么长远,其意在守城、收本,偏于一角,图一世太平;而荆州帮在以隆中对既定政策为根本,意在北进中原,兴复汉室。
(20)、由于马谡有三哥马良的熏陶,又有诸葛亮的教导,想没出息都难。自从马谡跟在诸葛亮身边开始,诸葛亮对他更是另眼相看,凡是接见他,都是不分白天黑夜的畅谈,而且两人相谈甚欢。其实马谡开始是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追随刘备的,先后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以马谡的才华倒也算是信任重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以马谡自身的本事和诸葛亮栽培,将来高居庙堂也不是不可能。
2、诸葛亮斩马谡读后感
(1)、4:员工也要看清领导,因为领导出事时你是危险的。
(2)、其次,马谡的死虽与诸葛亮也有一定关系,但不能简单地说,诸葛亮用人不明或失察,因为,人在特殊数情况下是会变得难以预料,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导致整个形势急速扭转的主要原因是马谡违亮节度,不仅打乱了军事部署,而且丧失了战略要地。诸葛亮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杀马谡来起到威慑作用,这是必须的,马谡被斩,是必然的。
(3)、那么问题来了,当时诸葛亮还是有很多大将的,赵云魏延都是身经百战的,为什么要派马谡去守呢,街亭到底谁能守住呢
(4)、因此《三国演义》里这一节精彩,从故事结构和情感张力两方面来说,都算是后半部一个小高潮。
(5)、马谡是襄阳宜城人,家里兄弟五个,而且都是人才,他们五兄弟有着“马氏五常”的美称。五兄弟取的字应该是伯、仲、季、叔、幼,马良是老三季常,马谡小叫幼常。其实马谡一家也属于刘备的老班底荆州派系,刘备对他们很是器重。马氏兄弟出名的当属马良和马谡,他们在三国留下了浓重一笔。马良是老因为眉毛是白色的,也称白眉马良。他的能力是马氏兄弟里面出色的,从刘备让他协助关羽就能看出来。
(6)、常组词为谡谡,谡谡是象声词,形容风声呼呼作响,形容挺劲有力 。
(7)、谡,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sù,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谡”的基本含义为起,起来;引申含义为肃敬的样子。
(8)、 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词,基调慷慨悲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让人不由得在心头感叹人生苦短,造化弄人,英雄相惜,并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试图探索历史长河中发生的悲欢离合。
(9)、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但马谡的死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而当时蜀汉政权的组成是荆州系和蜀地本土系构成,如果执法不严,不仅难行军令而且难以平衡政治关系。
(10)、当前,世界正处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与时俱进,全民学习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懂知识.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人才,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11)、在诸葛亮的每次出征中,都有马谡不少的建议,而且在诸葛亮采纳了以后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这一点我们要承认。
(12)、 图片来源于网络
(13)、综合以上五点,马谡的情况被陈寿在一本书中分别记载,这种“事件”是少见的。根据现代学者的分析,总结出了一段有可能的情况。
(14)、所以在北伐战争中,马谡失守街亭,造成蜀军巨大损失,为了给益州帮一个交代,缓和内部矛盾,也只有把马谡推上断头台。
(15)、《三国演义》中写道,失街亭斩马谡之后,司马懿兵进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16)、参军蒋琬从成都刚到营帐,见到马谡即将被斩,大喊刀下留人。入帐见到孔明说:“曾经楚王杀了大臣得,然后晋文公十分高兴,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就杀了聪明的臣子,难道不可惜吗?”孔明流着泪回答说:“曾经孙武战无不胜是因为法度严明,现在天下纷争不断,我如果不执行军法,怎么带兵杀敌?应该把他斩了。”
(17)、马谡的对手是曹操喜欢的“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马谡哪里是曹魏这种宿将的对手,惨败是在所难免的。丢了街亭,诸葛亮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而且起初大好形势全部化为泡影,诸葛亮只能退回汉中。
(18)、关于马谡的死有三种说法,《三国志·蜀书·向朗传》的记载是“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马谡是畏罪潜逃,这个罪过就大了,作为主帅竟然丢下军队私自逃跑。《马良传》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这里记载马谡是死在狱中。《诸葛亮传》记载“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这里记载的是诸葛亮在汉中就斩了马谡。一本书三种记载,很有可能是马谡畏罪潜逃之后害怕诸葛亮追究他家人责任又回来了,然后被问罪斩首。
(19)、两侧是山,中间是路,街亭为塞。这是常规认知。
(20)、马谡,字幼常,荆州人士。诸葛亮平定荆州之后,有人向诸葛亮推荐马家的兄弟,说“马氏五常,白眉良”,指的是马谡的四哥,马良,马季常。
3、诸葛亮斩马谡真相
(1)、其实诸葛亮在用谁镇守街亭的问题上有过分歧,当时论资历和能力能当大任的第一个就是魏延。因为魏延是个军事人才,他是刘备喜欢的年轻将领,刚打下汉中突然就宣布让毫无资历威望的魏延镇守汉中,当时整个蜀汉都沸腾了。可魏延没有让刘备失望,把汉中打造的如同铜墙铁壁,直到蜀汉灭亡汉中一直都是北伐的大本营。按理说魏延又是汉中太守,对地形和风土人情以及曹魏的情况是清楚不过了,而且魏延本身就是个军事人才,用他是合适的。
(2)、《三国志·蜀书·王平传》“丞相亮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
(3)、那怎么办,难道真要按照《出师表》治罪吗?面子过不去了。再者说,蜀汉宗派斗争也是真实存在的,杀一个来表示一下决心!李严成功被我干掉了,我再找一个新马谡(姜维)就好了,幼常,对不起了~
(4)、诸葛亮为什么北伐,应该不是为了在有生之年光复汉室的。很多学者认为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目的有两个,第一是通过北部三郡来增加国家经济来缓和国内各种各样的矛盾。第二就有夺权嫌疑。夺的是李严;平衡的是魏延。
(5)、对手是曹真,诸葛亮知不知道北伐不好打?街亭的对手是张郃,诸葛亮知不知道不好打?那为何不动用魏延等实力派将领或保安头子赵云的经验派将领呢?因为他要确立在军队中的各种关系,比如嫡系势力。
(6)、两国综合实力的差距,注定了领导者的智慧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去改变双方实力提升的效率。英明的领导者会使国力迅速提升,失败的领导者会原地踏步甚至历史性后退。
(7)、蜀魏交兵,司马懿统领魏军兵至祁山,诸葛亮料定魏军必夺汉中咽喉要地街亭,选将防守;马谡请令前往;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切须慎选营地,当道扎寨,切勿疏虞,并命王平同往相佐。
(8)、诸葛亮遣马谡镇守要塞街亭,马谡不听王平之言,坚持在山顶下寨,导致蜀军的惨败。诸葛亮在西城用“空城计”使得司马懿产生疑心,下令撤军。
(9)、曹操虽然在脸上笑着,但其实心里着实气恼杨修。
(10)、夷陵之战后,蜀汉已经成为三国之中弱的一方。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拓展了国土,但是统治人口太少,经济极为弱势,综合实力无法与魏国和吴国相比。关键的差距其实就是人才的差距!蜀汉精英集团主要是荆州士人和刘备的中原老班底,丢掉了荆州之后,蜀汉后继无人才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无奈场景。
(11)、《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则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12)、蜀后主建兴六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命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重要性,让他不要掉以轻心。
(13)、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马良出力大,马良是个人才,关羽如此高傲的人跟马良相处的不错,可见他有过人之处。荆州失守之后马良逃回成都依旧受到重用,任命为侍中,这个职位是皇帝近臣,宰相一般的人物。只可惜马良随刘备伐吴的时候战死在“夷陵之战”中。
(14)、从上面的行军图上看,如果想灭掉曹魏,可以通过地图右侧两条红线标注的行军路线直取长安,何必绕道街亭,再取长安?曹魏此时正值壮大,所以第一次的战略意图应该是,已赵云、邓芝的为疑兵,佯攻箕谷,困住曹真军团,而诸葛亮亲自指挥蜀军主力西下,从祁山一线向陇西地带展开突袭,攻击曹魏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带,开辟陇西战场,达到声东击西、趁其不备,占领整个陇西地带,以巩固蜀汉政权。而曹魏军团一旦发现诸葛亮攻打陇西,势必经过街亭,去救陇西地带,由此可以知道街亭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15)、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他为自己与马谡义同兄弟、今为明法度而斩之,也为自己忘记先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临危叮嘱、用人不明而痛哭。马谡死后,诸葛亮自修祭文安排享祀,并加意马谡家小抚恤,按月给予禄米,还上表自贬丞相之职。
(16)、笔顺:点、横折提、竖、横折、横、竖、横、撇、点、撇、横撇/横钩、捺
(17)、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拉开了三国后期较量的序幕。
(18)、我在前文说到蜀国并不是我们看上去那么平稳的,他是有三个利益集团的,第一集团是刘备之前从荆州带过来的(诸葛亮赵云魏延等)他们在蜀国是上层的,拥有极高的权利;第二集团是当年攻取益州跟随刘备的(李严,先帝托孤之臣)他们是中间的,第三利益集团是蜀国当地的豪门,他们声望极高,但处于底层,所以不得不斩。
(19)、诸葛亮根据军事地图制定作战计划,马谡率军来到街亭。此时张郃率军急进,马谡来不及整修要塞。上山防守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
(20)、马谡战败后畏罪潜逃,蜀汉军中一直很敬佩马家的向朗因为种种原因包庇了马谡。不久后马谡被抓获并入狱。回到汉中后诸葛亮决定要杀死马谡,但还未执行马谡就病死在了监狱里面。
4、诸葛亮斩马谡怎么读歇后语下一句
(1)、 马谡却自负的讲到:“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更何况我们是占领了战争的制高点,魏军若来,我等率军俯冲而下,必将势如破竹”。
(2)、如今,马谡被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像纸上谈兵的赵括,刚愎自用擅自改变诸葛亮的战前计划,导致战败。
(3)、果然诸葛亮南征之后斩杀雍闿,又依照马谡攻心之计降服蛮王孟获,从此南中地区再无反叛,直到诸葛亮去世。后来姜维北伐的时候五溪蛮王沙摩柯还亲自统兵策应姜维。直到蜀汉灭亡南中还在蜀汉手上,镇守南中的霍弋接到刘禅的信才投降的。蜀汉对南中的统治能有如此效果,可以说马谡的谋略起到关键作用,对于国家安稳来说居功至伟。
(4)、魏明帝曹睿御驾亲征长安。郿县曹真坐镇,派左将军张郃率军五万人增援陇右。
(5)、后来马谡违反了诸葛亮制定的制度,结果在街亭被魏将张郃打败。诸葛亮没有办法,只能是杀了马谡,这是第一次北伐失败,不过这只是电视剧里面演的,那么事实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6)、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
(7)、每期我们会从所有回答中选出5个留言走心的朋友,每人会获得视知TV送出的神秘礼物1份,获奖名单在下一期“你行你上”中公布。
(8)、挥泪斩马谡,一说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
(9)、刘备托孤重臣分别是诸葛亮,李严,两大阵营的矛盾实际上是不可调和的,这与两大阵营的政治策略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10)、这句话很明白,就是马谡战后在监狱里面死去,诸葛亮因为马谡的去世而痛哭流涕。可以看出马谡是病死在了监狱,挥泪斩马谡中的挥泪借用的这段材料。
(11)、不得不承认,作为南方人的马谡,估计没经历过北方作战水源供应的重要性。
(12)、天下有变是北进灭曹的前提条件,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正直曹魏强盛之时,所以很明显,这次北伐的目的并不是消灭曹魏,那么真实的战略意图是什么呢?
(13)、历史上马谡真的战败后负荆请罪如同《三国演义》的故事发展吗?我们不妨翻回《三国志》看看。
(14)、从这个角度来看,马谡的教育底蕴使他足以成为一个的丞相参军,为诸葛亮出谋划策,其他实战派将领去贯彻执行,是好的分工。
(15)、丢掉了街亭,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损失不可谓不大。
(16)、建兴六年,诸葛亮帅蜀汉10万大军发动了北伐曹魏的第一场战争。这次北伐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17)、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人心惶惶。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把个人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蜀国还能争霸天下。
(18)、曹操汉中一战失利,本来就极为烦躁,他不向曹操献计献策打赢战役,却用“鸡肋”一事大肆进行谣言传播,曹操岂有不杀他的道理?
(19)、马谡是世家出身。汉朝时,世家垄断了文化教育权力,普通平民很难有读书识字的机会,更谈不上系统性教育。
(20)、故事是发生在第一次北伐时候,但我们回到这个历史背景,诸葛亮在隆中的时候说过,刘备应该拥荆州然后攻取益州,蜀地沃野千里,国富民强,然后养兵蓄锐后出兵北伐,则中原可定。
5、诸葛亮斩马谡故事简介
(1)、但诸葛亮一直认为马谡跟随自己学习了很久,一直很有才华,所以才派马谡去镇守街亭。
(2)、其实曹操虽说奸诈凶残,但也不是胸怀狭隘,在赤壁之战前夕,因为蒋干的愚蠢,使得曹操误杀了蔡瑁和张允,从而失去了一统江南的大好时机,曹操不是也没有问罪于蒋干么!
(3)、马谡失了街亭以后怎么样了,《三国志》里明显是一笔烂账。
(4)、在《三国演义》中,曾经这样描写过: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5)、郑飞科说,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颇有点像是“挥泪斩马谡”。
(6)、张郃以优势兵力围而不攻,断掉蜀军水源,马谡棋差一着,没能形成势如破竹之势,反而迅速战败。
(7)、诸葛亮明知道街亭如此重要,还委派马谡,确实用人不当。当时这局面,或许魏延是合适的人选。
(8)、3,懊悔自己没听刘备的遗言,刘备托孤前曾说,马谡夸夸其谈不可重用也;
(9)、如果你是诸葛亮,在私人情感、北伐大局、军心民心、个人威信中权衡,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10)、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叱左右推出斩之。谡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言讫大哭。
(11)、但凡说到纸上谈兵一词,我们总是会首先想到的是赵括,继而是马谡。
(12)、《三国志》没有马谡传,这段历史散落在《向郎传》、《马良传》、《诸葛亮传》和《王平传》中。而且不同地方的说法,乍一看还不大一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诸葛亮斩马谡读后感精辟9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