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81全文及译文读诵精辟101条

道德经81全文及译文

1、道德经81全文及译文官方

(1)、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2)、载营魄抱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智

(3)、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天下柔弱的,驾御、驰骋于天下坚强的。没有实体的,进入没有空隙的。

(5)、要让浊水平静下来使之慢慢变得清澈;谁又能够永远处于安定清净的状态呢?世人又总是要

(6)、(解释) 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谁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仰仗它。君子平时以左边为上,打仗时就以右边为上。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不是君子的东西,不得已而用它,看轻一些为好。胜利了也不要看成是美事。如果看成美事,就是喜欢杀人了。

(7)、对应。因此,长和短显现于相互比较,高和下存在于相互依赖,音和声和谐于相互应和,前

(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也,有不信焉。悠兮

(9)、位置的定是天下百川交汇的地方。雌性总是凭着柔静的仪态征服雄性,因为柔静也是一种低

(10)、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1)、那完善至极的,看起来却好像欠缺的样子,然而永不败坏。那丰盈四溢的,看起来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

(12)、译文:看它又看不见,这叫做无形;听它又听不到,这叫做无声;摸它又摸不着,这叫做无

(13)、(2)「歙」,音「吸」,纳气入内。「歙歙焉」,有灵气运行、并非人意之状。

(14)、冥冥永恒中,已有一位主宰生杀予夺的。企图取而代之去主宰生杀予夺的人,就好象外行人代替木匠砍削木头。代替木匠砍削木头的人,少有不伤著自己手的。 

(15)、译文:清净无为才合乎自然法则。所以说狂风刮不了整整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

(16)、当今社会忘记了老子的“道”,老子的“德”,而对怀有“道”有“德”的人视为“褐衣”粗人,真是为现实社会感到悲哀和痛心。

(17)、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18)、上天的道,不就像张弓射箭一样吗?高了向下压,低了向上举,拉过了松一松,不足时拉一拉。

(19)、正直的好像弯曲,聪明的好像愚拙,善辩的好象口讷。

(20)、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2、道德经81全文及译文读诵

(1)、是天下的君王。”这些正面的话听起来就像反着说一样。

(2)、下(万物的特殊规律)的关系,就好像江海与河川的关系一样,是互相贯通的。

(3)、无私自有,唯善是与,任物而已。顺天之利,不相伤也。

(4)、(解释) 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假如人民真的畏惧死亡的话,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歹?经常有专管杀人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代替专管杀人的人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

(5)、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7)、不符合道,连怀胎的母马也会用于战场。大的灾祸是不知满足,大的危机是贪得无厌。

(8)、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呢?宠是来自上面的,得到时吃惊,失去时也吃惊,所以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

(9)、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10)、安静能减轻暑热,清净无为能做天下的基本准则。

(11)、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12)、译文:天地长久亘古不变。它们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原因在于它们的存在不是为了自己,

(13)、谷;随和宽容,就像那容纳浊流的河水。谁能够使自己像容纳浊流的河水那样呢?世人总是

(14)、恐。人生的路途多么荒远啊,它好像没有尽头。众人是那样纵情的作乐,就像参加丰盛的宴

(15)、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6)、美德在一起的人,美德也乐于同他在一起;愿意同过失在一起的人,过失也乐于同他在一

(17)、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9)、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给他们内在的充实,不是给他们外在的愉悦。据此而取舍。 

(20)、看起来,从婴儿到成人,似乎是越来越强大了,但是,万事万物都是一旦强壮了就开始衰老了,追求强壮是不符合大道的,不符合大道就会提前导致死亡。也就是说,失去了自然之道而追求强壮,反而会加速死亡,不如复归于婴儿。 

3、道德经81全文及译文阅读

(1)、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

(2)、译文:天下柔弱的东西能在坚硬的东西中穿行,虚无的空间可以渗入到密集的物质中。

(3)、春雨贵如油 万物以生发(释义)“天”,狭义的“天”,是指地球表面以上的宇宙或自然;广义的“天”,是指自然界。所谓的“地”或“地球”,不过是天上的一个星球或尘埃。地球之所以重要,只不过恰巧是人所生存在其中罢了。《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所以,广义的天,便是自然,是宇宙,因此天道,便是自然之道。

(4)、所以,知道满足,便不受困辱;知道停止,才能免除危险,可以得享长久的生命。

(5)、能够与天道同那么,也就不必再求亲近,不必在乎疏远;谈不上对自己是否有利,也谈不上对自己是否有害;不必把什么看作是尊贵的,也不必把什么看作是卑贱的,这样才能成为天下真正为尊贵的。 

(6)、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7)、受屈辱的,可得成全;受冤枉的,可得伸直;低洼的得充满,将残的得新生,缺乏的便获得,富有的便迷惑。

(8)、(解释) 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不管大小多少,要用德来报答怨恨。打算克服困难要从容易处入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细小处开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小处做起。因此圣人始终不做大事,所以才能完成大事,轻易答复别人的要求,势必要失信,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圣人遇事总是看得困难些,所以终就没有困难了。

(9)、世间是这样:有占先前行的,就有尾追不舍的;有哈暖气的,就有吹冷风的;有促其强盛的,就有令其衰弱的;有承载的,就有颠覆的。

(10)、(解释) 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11)、有我冥顽无为。我就是要有别于众人,我看重的是人类生存所必须依赖的规律。

(12)、译文:规律是空虚而没有形态的,如果遵循着他办事,也许就不会要求把事情办得无

(13)、“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

(14)、所以君子每天出行时都带著辎重。虽有荣华壮观,他却安然超脱。然而有的大国君主,只重自身,轻慢天下,以致灭亡。

(1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16)、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邦相望,鸡犬之

(17)、了“德”才会有“仁”,失去了“仁”才会有“义”,失去了“义”才会

(18)、真;用这种意识治理家庭,美德就会感化全家;用这种意识来管理乡里,美德就会推及乡

(19)、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20)、(解释)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4、道德经81全文及译文视频

(1)、世间是这样:有占先前行的,就有尾追不舍的;有哈暖气的,就有吹冷风的;有促其强盛的,就有令其衰弱的;有承载的,就有颠覆的。

(2)、译文:江海之所以能容纳百川,原因在于它乐于处于百川的下游,所以才能使百川汇集。因

(3)、故有之以为利(有形的东西之所以被人们利用),

(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5)、了生存而劳碌奔忙,结果反而加速死亡的也约占十分之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太过

(6)、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

(7)、(解释) 好的统治者,人们仅仅知道有他,次一等的人们亲近他赞美他,再次一等的,人们害怕他,次的,人们看不起他,统治者不值得信任,人们自然就不相信他!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啊,他不轻易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的。

(8)、译文:一味显示自己勇敢无畏的人很容易遭遇杀身之祸,勇于退让的人就容易生存。这两种

(9)、圆满的却像缺少什么,但它的作用却不会衰竭。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作用却没有穷尽。直的好似弯曲,巧的好似笨拙,善辩的好似不会讲话。运动能抵抗寒冷,安静能减轻暑热,清净无为能做天下的基本准则。

(10)、(对应通行本第五十七章)注:以规范治理国家,以无规律用兵,以无为治理天下治。我怎么知道呢?天下禁忌越多,而人民越叛乱的越厉害;人民先进的器具越多,国家就越容易混乱;人民的巧智越多,而奇怪事物就越兴盛;法令越是详明,盗贼就越多有。因此圣人说,我无所作而人民自觉富足,我无所为而人民自觉开化,我好清静而人民自己走上正道,我缺少欲望则民风自然纯补。

(11)、信用只要确实、牢靠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华美;美只是外部表现,所以美的语言不一定可信。以善为根本就不追求以言辞说服别人,总想以言辞说服别人的不一定善良。有道将其他的具体知识统贯穿起来,就不需要知道、见识得很多。知识很多,每天都有收获的人,不一定能了解道。圣人只是持守道,其他的没有什么积累。但是当使用自己的能力来帮助别人,将自己拥有的给予别人的时候,人的所有所知所能总是有局限的,但是道是没有局限的,这样就体验到道的宝贵了。

(12)、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它出现在天地之前。它无声无形,独立存在永不改变,循环运动永不停止,可以把它当做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我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名字,就先称它为“道”,再牵强地给它起个名字叫“大”。“大”会运动发展,发展下去就会走向极盛,走向极盛后又要返回到原处。所以说,“道”有“道”的规律,天有天的规律,地有的规律,治国也有治国的规律。天地间有四种主要规律,而治国的规律只是其中之一。社会要效法地的规律而发展,地要效法天的规律而运行,天要效法普遍规律而存在,普遍规律要效法自然规律而恒久。

(13)、正因为不争不竞,天下没有能与之争竞的。古人说"受屈辱必得成全"的话,岂是虚构的吗?那确实得成全者,天下便归属他。

(14)、信则为实而已,故不必美;美则为观而已,故不必信。以善为主则不求辩,以辩为主则未必善。有以一贯之,则无所用博。博学而日益者,未必知道也。圣人抱一而已,他无所积也。然施其所能以为人,推其所有以与人,人有尽而一无尽,然后知一之为贵也。

(15)、不出大门,也可了解天下的大事;不望窗外,也可明了天体的运行规律。只知赶路,走的越远,知道是事理却会越少。因此,圣人不去远行,也能知识渊博;不去观察,也能有所明白;不去亲自动手,也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16)、乐于拥戴他而不感到厌恶。因为圣人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也就没有人能够与他相争。

(17)、第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8)、人间的美乐佳宴,使匆匆过客们沉溺不前。大道出口成为话语,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入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

5、道德经81全文及译文下载免费

(1)、能安乐地生活在自己的家园,不要堵住百姓维持温饱的生路。只有不去压迫百姓,百姓才会

(2)、译文:按照规律去辅佐君主的人,是不会靠武力来征服天下的。动用武力会很快遭到报应:军队驻扎过的地方,荆棘丛生;大战之后,必有灾荒。善于保全的人只求达到目的就行了,不敢靠武力谋求强盛的名声。胜利了也不自恃,胜利了也不炫耀,胜利了也不自傲,用兵是出于不得已,胜利了也不逞强。事物进展到极点了就会走向衰败,没有限度地追求,是不符合道的,不符合道就会很快灭亡。

(3)、治理大国,却像烹制小鱼一样,不须去肠去鳞等加工,只要直接烹制就可以了。这就是说要用无为的大道来作为治国的方法。根据大道来管理天下大事,鬼神也安于其所在,而不出来扰乱人世。其实不是鬼神不出来扰乱,而是即使出来也不伤人。不是鬼神出来之后不伤人,而是圣人在治理天下的时候也从不伤害人。神鬼和圣人都不相互伤害,所以,道德也就在圣人这里得到了结合与归宿。 

(4)、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5)、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6)、知道其光明所在,却甘守暗昧,而成为世人认识上天的工具。作为世人认识上天的工具,永恒的恩德至诚不移,(使人)复归于无限的境界。

(7)、人民不好管,是因为统治者人为造事,所以不好管。

(8)、安然平稳,便容易持守;未见兆端,可从容图谋。脆弱不支的,容易瓦解;细微不显时,容易消散。要趁事情未发生时努力,要趁世道未混乱时治理。

(9)、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0)、这一章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言”和“知”。老子认为,真诚的言论听起来并不美,也不够雄辩。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一定知识广博,但是他们一定能抓住人道的根本。后半部分讲天的法则是“利而不害”。圣人效法天道,只做对他人有利的事情,而不做与人争利的事情。

(11)、信言①不美,美言不信。善者②不辩③,辩者不善。知者不博④,博者不知。圣人不积⑤,既以为人己愈有⑥,既以与人己愈多⑦。天之道,利而不害⑧。圣人之道⑨,为而不争。

(12)、所以,大国用卑下谦虚的态度对待小国,那么,就能得到小国真正的拥护。小国能够用卑下谦虚的态度对待大国,那么,就能得到大国的信任。也就是说,国家不分大小,都应当以谦虚卑下自处。因此,或者表现为大国通过谦虚来得到小国的拥护,或者表现为小国通过谦虚来得到大国的信任。

(13)、勇的结果有的得益,有的受害。天所讨厌的东西,谁能知道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因此连

(14)、我独昏昏(惟独我们得道之士仿佛昏昏沉沉)。

(15)、谁能沉淀混浊的,使之渐渐清澈呢?谁能启动僵死的,使之徐徐复活呢?

(16)、但老庄是哲学,它不仅仅是人生的哲学,更要探讨世界运行的规律。

(17)、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8)、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

(19)、五千字特别好,我带研究生,两年的学制,起码要抄两遍《道德经》,一点不难。

(20)、《道德经》分“道篇”和“德篇”。在我看来,“道篇”主要是有关大千世界宇宙运行规律的阐述;而到了“德篇”,是当你了解了相应规律之后,如何指引你的行为。

(1)、圣人没有一般人的私欲,而是把百姓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善良的人,我会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意对待他,结果就会使他也变得善良。诚实之人,我信任他,不诚实的人,我也信任他,结果就会使他变也变得诚实起来。圣人治理天下,要使天下人的思想都变得混沌模糊。百姓都喜欢多闻博见,而圣人要使他们都变得天真单纯的孩子一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道德经81全文及译文读诵精辟1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