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真正原版
1、道德经真正原版加拼音
(1)、故 贵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寄 天 下 ﹔
(2)、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一 章
(3)、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动 善 时 。
(4)、贫困时期,宋没用她们家在老上海的弄堂里有个棚子,附近住的都是贫民,还有很多逃难过来的,拖家带口风吹雨淋。
(5)、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废,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舆?非也,故致数,舆无舆。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
(7)、吾 所 以 有 大 患 者 , 为 吾 有 身 ,
(8)、第31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9)、第42章: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兮,议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10)、古来善于当士的人们,微妙、幽深而通达权变,深邃得令人难以测识。正因为难以测识,所以要勉强作形容:有时候,他们迟疑审慎得像是在冬天里涉足江河,警觉戒备得像是随处都有强敌环俟,恭谨自持得像是一直都在做客;有时候,他们又像冰块就要崩解融化一样松跨散漫,敦敦朴朴的,看不出什么突出的能耐,旷放豁达得就像虚空一样;他们的那些似乎不相调谐的多面目表现使他们显得很浑浊。
(11)、曲 则 全 , 枉 则 直 , 洼 则 盈 ,
(12)、道通常什么也不成为,又什么都可以成为。侯王若能体守它,各类矛盾纠结就会自然销化。销化之后如果产生了某种整体性的犟执趋求,我就斩断这种趋求而使它回复到混沌态。使它回复到混沌态,它就不会有什么犟执性的趋求。没有犟执性的趋求而静定,天下就自然地平息动荡摇摆而没有偏倒倾覆的危险了。
(13)、原文: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4)、天下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又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15)、三十根辐条汇集于车毂而造车,有了其中的虚空,才发挥了车的作用;糅和陶土制作器皿,有了器皿内的虚空,才发挥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虚空,才发挥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之所以能给人以便利,是因为它营造的"无"发挥了作用。
(16)、明于道者不立言,立言的不明于道。堵塞授受承接的接口,关闭出离混沌无名的门径,消磨过分突出的锋角,排解纷挠的矛盾纠结,收敛过于耀眼的光芒,同一切存在浑为一体。这就叫做达成了浑融一体的“玄同”境地。所以,有所得于道就超越了亲、疏、利、害、贵、贱的捕获。这样可以得到整个天下的共同推重。
(17)、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18)、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俨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冰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故能蔽而不成。
(19)、载营魄抱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20)、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蜇,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嚘,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亡。
2、道德经真正原版下载
(1)、哈哈,那我这里,是两千年来历史上的第一次。
(2)、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恒 也 。
(3)、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
(4)、善于创立伟业的志士,其意志坚韧不拔,善性交的人,兴奋时间长,后嗣的烟火就会不断。人由天地秉承下来的悟性受之个人,这是客观实在的反映。这种悟性受益于家庭才显得略有余地,悟性受益于乡里,才会显得上升,悟性受益于邦国,才会显得丰盈,悟性受益于天下,才显得博大。所以智慧表现为多种目标和多个层面:有以自身为目的的,则着眼于自己,有以家庭为目的的则着眼于家庭,还有为乡里的,有为国家的,有为天下的。我为什么明白天下之理而一般人不行呢?就在于以上原因(言外之意是,我有杰出的智慧和远大的目标)。
(5)、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6)、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7)、以清静无为之常道治国,只针对出格的反常事态动用兵力,通常则以 无所事事而执掌天下。我怎么知道应该这样呢?根据在于:
(8)、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9)、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懂得枉屈绕行则能迅捷直达,能不断地凹陷成"盅"则能不断地自我充盈,懂得护守现成的稳定则能得到真正的逐渐更新,少取则真得,贪多则反而导致自身的混乱。因此,圣人浑融一体而为天下前行探路。不执着于成名,所以能明于道;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多有事功;不自我矜持,所以能长远在途。因为他不执着于名而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古时候所说的"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等道理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在是一个很全面的概括。
(10)、执 古 之 道 , 以 御 今 之 有 。
(11)、声名与身家哪个更为切己?身家与财货哪个更为重要?得失损益如何把持得定?过分的贪欲必然连接着庞大的破费,过多的持藏必然导向沉重的损失。所以,懂得自我满足就不会有挫折,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可以长久行进。
(12)、复歸于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
(13)、(对应通行本第五章)注:宇宙万物,就像风中两端开口的袋子吗?虚无而又自成时空障,不停轮转就像有生命一样。
(14)、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溶。躁胜寒,静胜炅,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15)、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6)、要从事可使自己混沌无为的作为,处理可使自己无所事事的事务,并喜赏波恬浪静的寡淡风光──以保持对细微潜流的异变的敏感。
(17)、得宠与受辱一样,都是对身心安宁的惊扰;重视大患等同于对身家的珍重。为什么说得宠也像受辱一样使人惊扰呢?因为:就其对人的惊扰程度而言,得宠更为下劣:得到它的时候为之惊喜难安,失去它的时候又为之惊慌恐惧,所以说得宠与受辱一样,都是对身心安宁的惊扰。为什么说重视大患等同于对身家的珍重呢?因为:我之所以会看重大患,是因为我有这个非顾虑大患不可的身家,如果我连这身家也置之度外,那么,还会有什么私已的大患可以干扰得了我呢?所以,像看重自己的身家一样看重天下的人,可以守护天下;像爱养自己的身家一样爱养天下的人,可以托付天下。
(18)、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八 章
(19)、他说,读《史记》有两种读法,一种是常识的读法,一种是专业的读法。 不管哪种读法,都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入门的准备。
(20)、但是通篇读下来就会发现这只是一本被贴上了无数概念标签狗血的言情小说而已,故事既没有写出主角家庭仅仅是那个大时代的一个缩影的无奈,也没有为我们展示神秘的伊斯兰文化、玉器文化。
3、道德经真正原版文字版图片
(1)、载 营 魄 抱 一 , 能 无 离 乎 。
(2)、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阗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不辱以静,天地将自正。
(3)、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4)、人类在宇宙中横冲直撞是可以理解的,人类在宇宙中出生,还没有看到宇宙的全貌,就被宇宙的运动规律裹挟着前行了,人类在宇宙的运动规律中摸爬滚打总算发展起来了,总算成了地球上的主人,但是人类没有意识到宇宙的运动规律是无情地,在宇宙的运动规律面前,人类仍然还是十分稚嫩的,还是不堪一击的。
(5)、何謂寵辱若惊?寵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謂寵辱若惊。
(6)、名 与 身 孰 亲 。 身 与 货 孰 多 。 得 与 亡 孰 病 。
(7)、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阗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不辱以静,天地将自正。
(8)、夫何故?以其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
(9)、治理人、事奉天,没有比涵养节用更重要的了。涵养节用可以先和服于道,先和服于道则可以使德深厚,德深厚则无不胜任,无不胜任则能耐不可限量,能耐不可限量则足以保有国家。保有国家的根本,可以长久存在。这就叫做根扎得深,柢撑得固,从而长维生存久于在世的道。
(10)、人类在宇宙中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人类在地球上横冲直撞,就像瞎子摸象,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仅仅是刚刚开始。
(11)、三 十 辐 , 共 一 毂 , 当 其 无 , 有 车 之 用 。
(1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3)、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我得执而杀之……孰敢?
(14)、首先,《道德经》传本极多,至今尚无的统一版本;
(1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
(16)、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1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18)、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接近于道。
(19)、虚神永远存在,可以称它为无比幽深的生殖之源。通向这个无比幽深的生殖之源的门径,就是这个天地世界的根本。它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它施展的作用无穷无尽。
(20)、凿 户 牖 以 为 室 , 当 其 无 , 有 室 之 用 。
4、曾仕强道德经1—81全集免费
(1)、原文: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3)、以后我们会详细看看两千年来修道界普遍的误入歧途是什么样的状况。下面我先把“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简体修复本”发上来,供大家收藏。然后我们再继续向更深远处冲击。
(4)、第48章: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5)、想要收束它,必须暂且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想要废黜它,必须暂且兴举它;想要执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这就叫做不引人注意的明道境地,是柔弱战胜刚强的机理所在。鱼不可以离开深厚的水体而生存,国家的有效力的凭恃不可以轻易展示于人。
(6)、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故道之出言也,曰:啖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7)、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长。
(8)、其实,要弄清楚《道德经》的内容,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道德经》的版本。
(9)、是 以 君 子 终 日 行 不 离 辎 重 。
(10)、但是这书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姐夫小姨子乱伦还生了一个女儿,小姨子理直气壮,姐姐忍辱负重却被塑造成了恶人的故事。
(11)、道泛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12)、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13)、道恒亡名,朴虽微,天地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14)、少发圣言号令,就可以任运自然。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行使了这狂风暴雨?是天地。天地也不能长久地维持它的狂暴,何况于人呢?所以,注重于修道的人,以道为法式就可以趋同于道,以德为趋求就可以得到德,失道失德就会导致失道失德的恶果。同于道的人可以得到道的容纳,趋求于德的人可以得到德的畜养,失道失德则终将以失败告终。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博得人们的确信,人们是不会真正相信的。
(15)、善于谋略的政客不会崇尚武力,极会武功的人不会轻易发怒,在竞争中能取胜的人,决不会同对手一起谋求发展,善于用人的人总是将部属看得很起。这即是所谓不争的天德,是借用别人力量成就伟业的谋略,是与自古形成的天下自然规律完全匹配的高境界。
(16)、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17)、第62章:道者万物之主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先驷马,不若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18)、节目中,幼年老子说“海是聪明的水,它知道守在低处,所以长得大”,正所谓“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青年老子说“泽世人者,世人永奉”,世人应当学习水福泽万物、成就万物、生发万物的美德;老年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滴水可穿顽石,汇流可载巨舟……天地合,降甘露,幼、青、老三代老子观水悟道,找到了为世间遮风挡雨的智慧。
(1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
(20)、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
5、道德经真正原版天涯
(1)、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贞如愉。
(2)、上德者不彰显德名,因此有德;下德者张扬德名以示不失德,因此无德。上德者无所成为,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固着于某一德名道貌的作为;而下德者却总是撑着一幅德名道貌多作多为。出之于仁爱之心的作为是不恃德名不摆道貌的;出之于道义责任感的作为则显摆德名道貌以资凭恃;出之于礼范仪轨的作为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应答,人们就拔臂牵拽,强其履行。所以,离开了道才会去考量合于道的程度的德,德位的沉降才突显出人们的仁爱之心,仁爱之心的疏失才去激发社会的道义责任感,道义责任感的消退才去审订各种礼范仪轨。礼范仪轨这些东西,是以忠诚、信用为其主要内涵的道义感召力日趋淡薄时的产物,由此社会开始走向混乱;各种现行的社会知见,不过是此前道途的行道设施的衍展铺张,用它来踏上新途,那是愚蠢的开始!因此,脱落形骸的大丈夫,但向日趋敦厚的方向不断进取,绝不拘泥于位处浇薄未端的礼仪的拘束;但求其之所以然的核心真髓,绝不牵累于一时的衍展铺张。所以要有所取舍。
(3)、夫 唯 不 盈 , 故 能 蔽 而 新 成 。
(4)、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5)、《道德经》:人生所有的刻意追求,只会物极必反
(6)、吾 何 以 知 众 甫 之 状 哉 。 以 此 。
(7)、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 , 故 混 而 为 一 。
(8)、吾 不 知 其 名 , 强 字 之 曰 道 , 强 为 之 名 曰 大 。
(9)、(对应通行本第九章)注:装的过满而溢出,不如适可而止。汇聚成一群,必不能长期保持。满屋子的金玉,必不能长久守护,富贵而骄傲,自己引来祸患。功德圆满而不执着,才是天道。
(10)、我要找的弟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听力过人;第过目不忘;第理解能力超长。具备这三个能力的人是不需要用文字来表达语言和思想的,所以我在为他们讲《解道德经》的时候,采用的是口传心授的方法,让他们将《道德经》烂熟于心,终生不忘。
(11)、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12)、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于江海也。
(13)、我想将人类的大公无私精神发扬下去,将人类的顽劣性和自私性打压下去,这样人类才会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多大,这样人类才会真正的认识到宇宙就是自己的生身母亲,这样人类才会认识到宇宙就是自己的家园,这样人类才会认识到自己与宇宙的共融关系。
(14)、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
(15)、第29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16)、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7)、《道德经》没有留下文字记载,是因为当时人类还没有较好的文字记载能力,只有将《道德经》口传心授给八十一个弟子,才能使《道德经》在各国在民间广为流传。
(18)、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二 章
(19)、民众饥饿是由于上层吃税的人太多,因而饥饿;民众难管是由于上层社会注重自身的政绩有为,因管得太死而导致造反而难以管理;民众轻视死亡是由于上层社会把自身的享受看得重,民众因饥饿而不把死当作一回事。只有不把自己的享受视作首位,这才是比享受更重要的贤明举措。
(20)、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若民恒且畏死,而为畸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2)、善 者 , 吾 善 之 ﹔ 不 善 者 , 吾 亦 善 之 ﹔ 德 善 。
(3)、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四 章
(4)、而2000多年来公开的道教界,却变成了是一个“静”字。
(5)、天 地 相 合 , 以 降 甘 露 , 民 莫 之 令 而 自 均 。
(6)、假使我这一介凡夫有一点能力,我将始终将道德的研究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只有偏离了自然法则的研究,才是我怕的。一条大路本来相当平坦,但一些人总喜欢走小路。朝廷本有良好的规章,但田地却是一片荒芜;国库中本来空空如也,然而一些政客却打扮得极其华贵;身上本来带着利剑的武士,却厌起饮食来了;百姓本来丰衣足食,却偏偏有些人又偷起了享玩之物。这些现象并不是自然法则下的产物。
(7)、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章
(8)、(智慧-精进-清净网友留言:近在关注《道德经》,据资料说,这是长沙马王堆墓出土,是老子的原版,现行的《道德经》是汉儒修改过的,能不能问一下老子先师,《道德经》的相关情况。)
(9)、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是以圣人亡为故亡败,亡执故亡失。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道德经真正原版下载精辟10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