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译文评论精辟77条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

1、道德经1一81章全文

(1)、故有道者不处(所以有道者会超越凡人的境界)。

(2)、道德经妙解|第十八章:失去道 社会乱(新图片版)

(3)、(解释) 天下有道时,战马都用来耕地;天下无道时,怀孕的马也要在战场上生驹。大的灾祸是不知道满足,大的罪过是贪得无厌。所以,知道满足为满足永远是满足的。

(4)、(1)"奥"字,河上公注为"藏",王弼注为"庇荫",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甲、乙本均作"注",读作"主"。其实,道作为万物之"主",已将"保藏、庇荫"万物的意思涵括进去了。

(5)、(解释) 上德不表现为有德,实际上是有德。下德自以为有德,实际上是没有德的。上德无所表现不故意表现他的德。下德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他的德。上仁有所表现,但非故意表现他的仁。上义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他的义。上礼有所表现而得不到响应。就伸出胳膊强迫人家来响应。

(6)、能战胜别人,算有力量;能战胜自己,才是真强。

(7)、圣人不为自己积攒什么:既然一切都是为了世人,自己就愈发拥有了;既然一切都已给了世人,自己就愈发丰富了。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我们有三件宝抱持而得以保全自己):

(9)、道德经妙解|第七十四章:严刑峻法只治标(新图片版)

(10)、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道德经 第七十五章》

(11)、君王治理百姓、运用天道,没有比节制收敛更好的。所谓机制收敛,这就是说要早些按天道做事。早按天道做事,就是要不断积蓄道德;不断积蓄道德,就无所不胜;无所不胜,就没有人知晓道德的极限;没人知晓道德的极限,就可以拥有国家社稷。

(12)、(1)国之污垢,即罪恶;担其罪,即受辱。不祥,即凶殃;承其凶,即受难。

(13)、当其无有车之用(因为中间有空车才能行进)。

(14)、不如坐进此道(但他还是愿意相信这样的信仰)。

(15)、道德经妙解|第四章:道为万物之源(新图片版)

(16)、(解释) 道体是虚空的,然而作用却不穷竭,渊深啊,好像万物的宗主。幽隐啊,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好像是天帝的宗祖。

(17)、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

(18)、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品德一般者做了什么就以为了不起)。

(19)、道德经妙解|第二十九章:天下为公(新图片版)

(20)、miánmiánruòcún,yòngzhībùqín。

2、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译文评论

(1)、(解释) 空虚是永恒存在的,这叫做深奥的母性。深奥的母性。是天地的根源。它连绵不断地存在着,其作用无穷无尽。

(2)、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3)、同理,圣人把自己置于后,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这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吗?

(4)、(解释) 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们之所以难于统治,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就必然会危害国家,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经常了解这个法则,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远,和具体的事物复归到真朴,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于自然。

(5)、以家观家(以一个家庭的德行可以观察一个家庭的情形),

(6)、古时善于行道的人,不是使世人越来越聪明,而是使世人越来越愚朴。

(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故或下以取(所以或是以随和谦下的意识赢得信赖),

(9)、故有之以为利(有形的东西之所以被人们利用),

(10)、我这样与众不同,是把吃喝母亲,看得高于一切啊!

(11)、道德经妙解|第四十一章:下士闻道大笑之(新图片版)

(12)、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3)、道德经妙解|第十六章:老子的修行悟道之心法(新图片版)

(1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15)、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6)、所谓人的先见之明,不过采摘了大道的一点虚华,是愚昧的开始。所以,大丈夫立身于丰满的大道中,而不站在浅薄的礼法上;立身于大道的朴实中,而不站在智慧的虚华上。据此而取舍。

(17)、常于几成而败之(常常是几近成功但却功败垂成)。

(18)、众人熙熙攘攘,像是在享受盛大的宴席,像是登上了欢乐的舞台。

(19)、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20)、(解释) 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事变还没有迹象时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溶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消散。要在事件发生前就把它安排妥当,要在祸乱未发生以前就加以治理。合抱的大树是由小树苗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积累的泥土筑起的;潜力的远行是从第一步开始的。有为就会有失败,有得就会有损失。

3、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拼音

(1)、两者同出异名(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

(2)、以其上求生之厚(是因为统治者的生活奢侈),

(3)、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4)、道,空虚无形,其大能却无穷无尽,渊远深奥啊,像是万物的祖宗。放弃自以为是的锐气,摆脱纷纭万象的迷惑,和于你生命的光中,认同你尘土的本相,你便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无的存在。我不知道有谁产生他,他先于一切有形之帝。

(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我不知。知我者希,

(6)、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

(7)、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8)、(解释) 天长地久。天长地久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因为它生存不是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圣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站在前面,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得到保全。这不正是它不自私吗?所以能达到自私的目的。

(9)、勇于不敢则活(勇于顺从自然的人则会活的潇洒自如)。

(10)、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

(11)、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12)、(解释)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13)、把清静无为当成作为,以平安无事作为事情,用恬淡无味当作味道。

(14)、故似不肖(所以对这种传说应该持有不敢接受的态度)。

(15)、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释义:道如玄妙的谷神一样,上不知其源起,亘古长有,所以把其称为“母亲神”。“母亲神”养育天地万物。所以把天地看作是“母亲”的化身。万物隐隐依靠“根”与其相连,“根”看似不见,却时时处处发挥着作用。

(16)、同理,圣人把自己置于后,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这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吗?

(17)、(解释) 治理人.事奉天都不如吝啬为好由于吝啬,可说成是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可说成是重积德。重积德就无往而不胜。无往而不胜这种力量是无法估计的。这种无法估计的力量,可以管理国家。有了治国的根本,治理方可以长久。这就叫做根扎得深.柢生的牢.这是延长生命的道理。

(18)、宇宙一开始有秩序,就有了名份。既有了名份,人就该知道自己的限度,不可僭越。知道人的限度而及时止步,就可以平安无患了。

(19)、德畜之(大德规范维护了发展),物形之(物种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20)、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大的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

4、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下载

(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

(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4)、居身,安于卑下;存心,宁静深沉;交往,有诚有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天下归顺;做事,大有能力;行动,合乎时宜。唯有不争不竞,方能无过无失。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6)、古人所得的,是一(者,原初者,化一者,即道)。天空得一而清虚,大地得一而安稳,神只得一而显灵,江河得一而流水,万物得一而生长,王侯得一而天下归正。

(7)、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解释)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诊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用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修改版:不标榜贤才异能,使民众不争功名;不珍贵难得的财货,使民众不起窃盗;不显耀可贪的事物,使民众不被惑乱。所以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饱,意志柔韧,体魄强健。常使民众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是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依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世务,就没有不上轨道的。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解释)道是空虚的,而作用却是没有穷尽的。深远的很哪,好象是万物的宗主。挫灭锐气,解脱纠纷,涵蓄光亮,混同垢尘。幽隐的很哪,似亡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有天帝之前就有它。

(8)、 热文    常用道教符咒画法详解,你知道多少?

(9)、(解释)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10)、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

(11)、(解释) 从出生到死亡。长命的占十分之短命的占十分之本来可以长命的,却过早死去的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为什么?因为想长命,生活过于优厚。听说善于保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牛和老虎,在战争中不会遭到杀伤。牛永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不到有死亡危险的地方去。

(1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3)、所以失去了道以后才有德,失去了德以后才有仁,失去了仁以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的不足是混乱的开始。有先见之明的人,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淳厚而不居于贫薄,存心朴实,而不在于虚华。所以要舍弃后者采取前者。

(14)、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

(15)、下德不失德(品德一般的人表现形式上的德),

(16)、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都可说是含义深远。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解释)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就是因为有丑的了。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的了。所以,有和无互助产生,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声互助谐和,前和后互助跟从。因此,圣人以无为处理事务,实行无言的教导,万物自己发生变化而不为它开头儿。生长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17)、fùguìérjiāo,zìwèiqíjiù。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译文评论精辟7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