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雅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
1、马雅可夫斯基说过一句话
(1)、说明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2)、诗人后期的诗歌,从抒情性的诗歌转向公共的宏大主题,他积极投身于革命诗歌的创作,从个人(我)浪漫主义的抒情,逐渐让渡到公众(我们)的宏大革命诗歌。这一时期诗人的标签应当是“共产未来主义诗人”。
(3)、 我的灵魂中没有一茎白发, 它里面也没有老人的温情和憔悴!
(4)、你们的思想 正梦游在揉得软绵绵的脑海中, 如同躺在油污睡椅上的肥胖的仆从。 我将戏弄它,使它撞击我血淋淋的心脏的碎片, 莽撞而又辛辣,尽情地把它戏弄。
(5)、奥西普早恢复平静。他宣称,即使马雅可夫斯基再也不写一行诗,也都将是个伟大诗人。“他从他手里夺走了笔记本,”莉莉回忆说,“整晚都不归还。”当马雅可夫斯基拿回笔记本后,他在上面写了一行献词:“给莉莉娅·尤里耶夫娜·布里克”。这天她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之上,但这并不是后一次:马雅可夫斯基将把自己著作集的每一卷都献给莉莉,直到生命尽头。
(6)、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7)、"21”世界诗歌日:24个国家26个著名诗人的26首诗
(8)、新小说派:50年代兴起于法国。“怀疑的时代”的“怀疑精神”的产物。反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模式。认为小说应主要描写物的世界,应透过平常琐碎的日常生活,揭示人的潜意识活动,表现“潜在真实”。非意义化,非情节化,非人物化是新小说派的三个基本论点。文体革新。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娜塔丽·萨洛特(1902- )的《无名氏肖像》、阿兰·罗伯-格里叶(1922- )的《橡皮》,米歇尔 布托尔(1926- )的《米兰巷》,克洛德 西蒙(1913- )的《佛兰德公路》等等。
(9)、无论我们如何看待莉莉对马雅可夫斯基的感情,我们都不必认为他的出现会改变莉莉对爱与性的看法。她一如既往有好几个追求者,而且她既不隐瞒这一点,也不隐瞒自己对奥西普那不灭的爱。小名“廖瓦”的列夫·格林克鲁格多年以来一直是她的护花使者,莉莉在莫斯科就认识了廖瓦,而廖瓦每个周末都要来彼得格勒拜访他们。格林克鲁格出身俄罗斯为数不多的几个犹太世袭贵族家庭——他的医生父亲因在1877—1878年俄土战争中的功勋而获得贵族身份。列夫·亚历山德罗维奇自己受的是法学教育,并在银行工作。虽然他是个低调的追求者,而绝非什么唐璜,但他与莉莉的亲近却引来马雅可夫斯基强烈的嫉妒。
(10)、写于1922年的《开会迷》,是一首思想和艺术臻于成熟的好诗。它是作者深刻地观察和发掘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并把它真实地再现的艺术珍品。这首诗写得振聋发聩,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矛盾的本质方面——人民群众同官僚主义的矛盾,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用夸张甚至荒诞离奇的艺术形象描写出来。
(11)、然而,有时候,日常生活的外壳仿佛突然破裂了,熟悉的环境变得陌生,我的存在失去了参照系,恍兮惚兮,不知身在何处,我是谁,世上究竟有没有一个我。
(12)、我知道,一个人不可能也不应该脱离社会而生活。然而,有必要节省社会的交往。我不妨和他人交谈,但要更多地直接向上帝和自己说话。我无法一劳永逸地成为真实的自己,但是,倘若我的生活中充满着仅仅属于我的不可言说的特殊事物,我也就在过一种真实的生活了。
(13)、曾出访过法国、西班牙、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写了《我发现美洲》、《百老汇》等国际题材的诗篇。还写有《臭虫》、《澡堂》等讽刺喜剧等作品。
(14)、说明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15)、我用法国作家辛涅科尔的话回答:“是的,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
(16)、爱把诗人引向了发疯和自杀的边缘,但宇宙却沉默不语,连可以质问答案的人都没有。世界的秩序无法撼动,暴动是无谓的,一切都在寂静中:“宇宙在沉睡,/爪子上耷拉着/爬满星宿蜱虫的巨耳”。
(17)、《穿裤子的云》、创作于1915年结束的长诗,是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同时取名自第一乐章,也就是“打倒你们的爱情”。
(18)、但诗人却咒骂起了上帝,高喊上帝不存在,心爱的女人其实只是上主对他的惩罚,因为她已经出嫁,而且并不爱他:
(19)、马雅可夫斯基在列车里构思一首长诗,眼睛心不在焉地盯着对面的姑娘。那姑娘惊慌了。马雅可夫斯基赶紧声明:“我不是男人,我是穿裤子的云。”为了避嫌,他必须否认肉体的存在。
(20)、说明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2、马雅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 英文
(1)、尽管《云》获得了像马克西姆·高尔基、科尔涅伊·楚科夫斯基这样人物的首肯,马雅可夫斯基仍然很难找到出版商。奥西普听说后表示愿意资助出版,并让马雅可夫斯基打听一下这需要多少钱。穷困潦倒的未来主义诗人们总是在为自己的事业四处筹款,所以马雅可夫斯基起初将奥西普视为一个潜在的庇护人。于是他报了个虚高的价格,并把一部分钱塞进了自己的口袋。许多年后他才明白,莉莉和奥西普其实对此心知肚明,这让他感到十分羞愧。
(2)、我的灵魂中没有一茎白发, 它里面也没有老人的温情和憔悴! 我以喉咙的力量撼动了世界, 走上前来——奇伟英俊, 二十二岁。
(3)、 “马雅可夫斯基的姿势一次都没变过,”莉莉回忆说,“他没有向任何人投去目光。他抱怨,他愤怒,他嘲笑,他歇斯底里,在长诗各部分的中间他会暂停一会儿。完事后他就坐在桌边,做作地要茶喝。我急忙从茶炊里给他倒茶,我不响,而埃尔莎则得意洋洋:‘我就知道会这样!’”
(4)、当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是会心地笑了的。只有像马雅可夫斯基这样的诗人才会有这样的辩解。我不知道当时那位姑娘是怎样的花容失色,听了诗人的声明又是怎样的表情和反应。她是否会大骂马雅可夫斯基是疯子、流氓、神经病、伪君子?这一切我都无从得知。诗人只想说明他对姑娘没有恶意,让姑娘放心。姑娘哪里知道,那双盯着自己的眼睛早已穿透世俗的思维到达诗意的天空,“云”的意象就从诗人嘴里脱口而出。但姑娘能明白他的意图吗?诗人以诗意的语言来处理世俗的麻烦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他极力把自己从男人的群体中剥离出来,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可他又不能将自己和男人的概念彻底区分以得到别人的理解,他的辩解也显得那样的无力,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当时的孤独、无助——当诗意碰到世俗,当深沉遭遇肤浅。
(5)、这就意味着这首诗同时是首凄凉而悲情的诗。诗人终生未娶,也不曾衰老,虽然在自我终结生命的时候已经37岁,年入中年,可诗人永远是年轻的,永远活在自己的“二十二岁的激情”中,激情燃烧的诗,也是首悲情四溢的诗。
(6)、说明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7)、在创作中,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未来主义诗人们打破传统词法句法,特别强调词语的音响,主张诗人有任意支配语言、任意造词和派生词的自由,以求把词语从僵化的传统语言和象征主义的神秘意义中解放出来。他在创作中爱新造词汇和派生词,拒用常规的诗语组合,代以出人意表的全新组合。
(8)、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创办于2015年11月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现已出版诗友合著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诗友们笔耕不辍,诗社砥砺前行,不断推陈出新,推荐优秀诗作,出品优质诗集,朗诵优秀作品,以多种形式推荐诗人作品,让更多人读优秀作品,体味诗歌文化,我们正在行进中!
(9)、1893年7月19日,马雅可夫斯基出生,在他12岁时父亲去世,全家移居到莫斯科。1908年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d,因从事地下活动而三次被捕。在狱中他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开始尝试写诗。1912年,出版了俄国未来主义派的第一本诗集《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这本诗集既是宣言,宣扬着与传统割裂的精神,也昭示着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未来主义派诗人开始登上舞台。
(10)、艾青说:“所谓灵感,无非是诗人对事物发生新的激动,突然感到的兴奋,瞬即消逝的心灵的闪耀。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愉快的邂逅。”
(11)、因此,他独创了别具一格的“楼梯诗”:把每个长行切分为数量不等的几个“梯级”,固然其中仍潜在“扬抑”“抑扬”等音步节奏,但源自谣曲和民歌的“重音诗律”因素更占优势。他的诗歌语言体现开创气概、粗犷力度和敏感的内心抒情,具有鲜明个性风格。
(12)、接下来一部分的情绪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心脏燃烧的绝望诗人现在扮演了一个未来主义反抗者的角色,在“在做成的一切之上”,打上一个“nihil”:
(13)、所以,我们写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不缺乏把这些特征加以变化的勇气.。由于变形,诗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义,例如臧克家的《老马》:
(14)、长诗的第一部分讲述了对一位年轻女子玛丽亚的爱,她的一个原型是玛丽亚·杰尼索娃。在约定地点等待她时,马雅可夫斯基觉得“静静地,/像病人下床,/一根神经往下跳”,然后“……和两根新的/乱跳着绝望的踢踏舞”,舞蹈之迅猛使约定见面处楼下房间的灰泥都开始往下掉。
(15)、在诗人自杀后的头几年,官方对他“冷处理”,他的死只是作为一个诗人死去,而到了1935年,斯大林说"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苏维埃时代优秀的、有才华的诗人。"自此,马雅可夫斯基封神,成为人人皆知的民间偶像。但斯大林的这番评语的出发点是为了巩固政权,关于这背后的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找资料来读,笔者就不在此展开。在这样充满戏剧性的对个人地位的盖棺定论下,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诗人后期的那些“社会订货诗歌”,又何尝不是一种讽刺呢?时代的滚滚洪流无可避免地裹挟着我们每一个人。
(16)、他是戏剧革新家。主张舞台应有强烈的剧场性和假定性,反对自然主观地描摹生活。他的戏剧理论对后来的苏联戏剧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并在世界现代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过去的苏联戏剧批评界,人们对马雅可夫斯基的戏剧褒贬不毁誉参半,曾经在很长时期内没有给予公正的评价。
(17)、奥西普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从不会嫉妒,而他和莉莉之间的身体关系在她结识马雅可夫斯基前就已告终。“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莉莉承认道,并且补充说,“我们彼此之间爱得太热烈、太深沉了,以至于都不在乎这一点。”这种解释极端理性;可以推断,肉体关系的中止背后应藏着一些别的更为深刻的动机。或许他们在性方面并不适合彼此。但莉莉爱奥西普之热烈,就如同马雅可夫斯基爱莉莉之热烈,她不能想象自己的生命中没有奥西普——也许这也正是因为后者在情感方面表现出的克制、谨慎。
(18)、聂鲁达:我粗犷的农夫的肉身掘入妳,并制造出从地底深处跃出的孩子
(19)、生于格鲁吉亚巴格达蒂的一个林务官家庭,父亲是来自乌克兰的哥萨克人而母亲则是乌克兰人。学生时期曾参加过俄国社会民主工d的地下活动。
(20)、这里写的并不仅仅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而主要是写三十年代北方农民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素质。“老马”是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3、马雅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四个篇章
(1)、什么是诗的构思方式呢?诗的构思方式是内心体验。黑格尔说:“诗既然能深刻地表现全部丰满的精神内在意蕴,我们就应该要求诗人对他所表现的题材也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体验。”
(2)、十月革命后,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进入新阶段。他把十月革命叫做“我的革命”。十月革命初期,他加强了与工农群众的联系,力求反映新的现实,寻找和创造新形式。
(3)、诗人必须从内心和外表两方面去认识人类生活,把广袤的世界及其纷纭万象吸收到他的自我里去,对他们起同情共鸣,深入体验,使它们深刻化和明朗化。所以,诗人写诗虽然并不是每首诗都在写自己。
(4)、1930年4月14日,因爱情失意及对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的失望等原因而开枪自杀。
(5)、佩索阿:我是我想成为的那个人和别人把我塑造成的那个人之间的裂缝
(6)、所以,我要修改帕斯卡尔的话:肉体是奇妙的,灵魂更奇妙,奇妙的是肉体居然能和灵魂结合在一起。
(7)、说明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8)、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9)、诗是一门学问,在文学的韵律方面大部分有限制,但在其他方面极端自由,并且和想象有关系。想象因为不受物质规律的束缚,可以随意把自然分开的东西联合,把联合的东西分开。这就造成了不合法的配偶和离异。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
(10)、可想而知,莉莉与马雅可夫斯基共同生活的第一年对双方而言都不容易。马雅可夫斯基在自己的诗里为莉莉“加冕”,但他情感的无度却让后者甚是厌烦、愤怒。他的追求之顽固让莉莉觉得是在“袭击”:“整整两年半我没有过一分钟的清闲”。当马雅可夫斯基又写下一首关于爱情之痛苦的长诗《唐璜》后,莉莉的耐心耗尽了:“我之前并不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沃洛佳走在街上突然就给我从头到尾背了一遍。我生气了:怎么又是写爱情的?咋就不腻味呢?沃洛佳把手稿从口袋里掏出来,撕成碎片,任由风把它们吹散在茹科夫斯基街。”
(11)、凡人群聚集之处,必有孤独。我怀着我的孤独,离开人群,来到郊外。我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原来,孤独也是一种爱。
(12)、说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13)、 在前文笔者说:“这种矛盾又统一的双重性不仅存在于诗,也传递给写就诗的马雅可夫斯基。”人是复杂的生物,马雅可夫斯基自然也是复杂的,无论是作为未来主义诗人,声调洪亮、大胆创新的他;还是作为情人,温柔、敏感、善妒的他,正是这多个面向的相互影响,看似矛盾又统才让马雅可夫斯基成为的马雅可夫斯基。而或许这两个马雅可夫斯基如此矛盾反差如此之大,加上各种事件悲剧性发展的推波助澜,才终导致诗人开枪自杀。正如茨维塔耶娃所说,“整整十二年来,作为一个人的马雅可夫斯基在不断地杀害自己内心中作为一个诗人的马雅可夫斯基,而到了第十三年,诗人站了起来,杀掉了人。”
(14)、《穿裤子的云》是一部青春的、骚动的独白,它让帕斯捷尔纳克回忆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年轻的造反派们,而高尔基则感叹“他从没在《约伯记》以外的地方读到过如此这般与上帝的对谈”。尽管布局、结构上存在一些弱点,但这首长诗是一个重大成就,尤其如果考虑到作者的年龄。靠着充沛的情感和创新的隐喻系统,本诗在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中占据着中心地位,并且还浓缩了诗人所有的主要题材。其中许多——疯狂、自杀、抗神、人脆弱的存在——已在两年前写就的剧本《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中得到过呈现。作者为这部表现主义、尼采主义作品界定的体裁是“悲剧”。很重要的一点是,“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不是作者的名字,而是剧本的标题。“悲剧的题目是《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评论道,“标题中隐藏着一个天才般朴素的创新:诗人不是作者,而是这部用第一人称向全世界发声的抒情作品的对象。”当马雅可夫斯基被问及为何剧本要用他的名字命名时,他回答说:“剧本中那个注定要为所有人受苦的诗人就是这么称呼自己的。”诗人是替罪羊和救赎者;孤独一人,被人群排斥的他之所以要肩负起这个重担,正因为他是诗人。
(15)、说明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16)、当时的人都否认、嘲笑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才,说他“像个冗长/下流的笑话”。但未来却属于他,他在一个弥赛亚般的启示中看见了“一个穿越时间之群山者,/却没别人看见他”。他看见“某某某某年”“戴着革命的荆棘冠”在临近:
(17)、正当我为我存在与否苦思的时候,电话铃响了,听筒里叫着我的名字,我不假思索地应道:
(18)、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基,苏联诗人、剧作家,代表作长诗《列宁》从正面描写列宁的光辉一生,描写群众对列宁的深厚感情。他的喜剧讽刺了小市民及揭露了官僚主义,并在戏剧艺术上有创新。
(19)、《穿裤子的云》作者,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基(俄语:ВладимирВладимировичМаяковский,1893年7月19日-1930年4月14日),前苏联著名诗人。
(20)、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话听起来自负,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可惜的是,多数人忍受不了这个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结果彼此变得如此相似。
4、马雅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pdf
(1)、《穿裤子的云》这首长诗是诗人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丰盈的意象,诗句间满布的生命力,对社会的批判、反讽,对革命的热忱,源源不断的情感涌动,词语和情感的转换与激烈程度极具冲击力。诗中如此写道:
(2)、虽是创新但同时也是桎梏,这并不矛盾,如果说“楼梯诗”甫一出现是创造了新诗体,那臻至后期,为了“楼梯诗”而楼梯诗,为了寻找和试验新奇的韵脚而苦苦追寻,又何尝不是另一重桎梏呢?
(3)、马雅可夫斯基以他高速的脚步远远超出了我们的现代,他还将久久地在某个转折处等待我们。
(4)、那些“……用爱情和夜莺/熬熬煮煮出一滩羹糊状物”的诗人属于过去,而如今“无舌的街道蠕动着——/它无法叫喊和交谈”。只有那些“自己就是创造者,在燃烧的赞美诗中——/在工厂和实验室噪声中”的新诗人能够歌颂当代生活和当代城市。但马雅可夫斯基要走的是一条荆棘路。未来主义者的巡讲在诗中被描述成一条通往各各他的道路:
(5)、我不信,会有一个花草芳菲的尼斯 我又要来歌颂 像医院似的让人睡坏的男人, 像格言似的用滥了的女人。
(6)、马雅可夫斯基(右)与莉莉·布里克、奥西普·布里克夫妇
(7)、诗歌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孔子提倡“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劳动者也重视诗的作用,“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我国历来强调“诗言志”。言志的诗必须具有从思想感情上影响人和对人进行道德规范的力量。“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诗论》)
(8)、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诗言志,歌咏言”(《尚书·尧典》)“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汉书·艺文志》)
(9)、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10)、所谓未来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中表现激进反传统的流派,于20世纪初出现于意大利,随后流行于俄、法、英、德等国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流派,在俄国取得的成就大,俄国未来主义诗人分成两大派:以谢维里亚宁为首的自我未来主义和以赫列勃尼科夫、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立体未来主义。其中影响大的是马雅可夫斯基。俄国的未来主义者主张抛弃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抛弃当时流行的俄国象征派诗歌,号召创立新的实验性写诗方法,致力于恢复“词自身”给人的新鲜感受。他们打破传统词法句法,特别强调词语的音响,主张诗人有任意支配语言、任意造词和派生词的自由,以求把词语从僵化的传统语言和象征主义的神秘意义中解放出来。
(11)、由于怀着爱的希望,孤独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是甜蜜的。当我独自在田野里徘徊时,那些花朵、小草、树木、河流之所以能给我以慰藉,正是因为我隐约预感到,我可能会和另一颗同样爱它们的灵魂相遇。
(12)、埃尔莎的目的达到了。“这就是长久以来我们梦想的、期待的东西,”莉莉回忆说,“之前那段时间我还什么都不想读。”
(13)、不止—位先贤指出,—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他没有机会向人讲述,他就决不会感到快乐。人终究是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决非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则是可怕的痛苦。所谓分享和分担,未必要有人在场。但至少要有人知道。永远没有人知道,的孤独,痛苦便会成为绝望,而快乐——同样也会变成绝望!
(14)、虽然手稿被撕毁了,但文本的一些片段似乎被用在其他短诗里了,比如在这首中:
(15)、实际上,从马雅可夫斯基成熟期的诗作来看,这位诗人已经是标社会主义之新,立无产阶级之异的革新派诗人了。1924年创作的长诗《列宁》中,马雅可夫斯基塑造了一位在群众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领袖,既平凡又伟大,对人民无限忠诚,不是凌驾于群众之上,而是与人民水乳交融。他还歌颂了d在阶级斗争和生产建设中的伟大作用,表达了人民对共产d、对列宁的敬爱。长诗《列宁》把概括性的综合与细节的描写结合起来,把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16)、说明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7)、“穿裤子的云”是一个奇怪的意象,云应当是自由飘荡,穿上裤子的云像是对自由加以束缚;此外,云是纯洁无暇的,“裤子”用来遮挡身体的下半部分,在当时那个年代,“裤子”显然隐喻的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词。若是我们再发散思维,云朵于高空飘浮,裤子之下是双腿,双腿之下是踩着土地的双脚,一个悬于天空,一个脚踏实地,立体的空间感,矛盾又统一的意象于词汇之中冲撞。与此同时,这种矛盾又统一的双重性不仅存在于诗,也传递给写就诗的马雅可夫斯基。但如此讲,似乎是搞反了诗人与诗的因果关系,因为当我们解读诗歌时,不可避免地要与诗人发生关系,摒弃诗人只关照诗的内部,所探讨的,发声的,显像的,更可能只是看似真实,实则虚幻的海市蜃楼。既如此,我们须得走近诗人的一生,看是什么驱动诗人的内心,促使他写就诗篇。
(18)、这里写的并不仅仅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而主要是写三十年代北方农民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素质。“老马”是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19)、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20)、莉莉和奥西普看来是《云》终稿早的听众。此前马雅可夫斯基曾把长诗的部分片段读给马克西姆·高尔基、科尔涅伊·楚科夫斯基和伊利亚·列宾听——所有人都被震惊了。比如,马雅可夫斯基让高尔基“受到了惊吓,焦虑不安”,以至于后者“像女人一样嚎啕大哭”。高尔基说“他的未来不可估量,但很可能也将沉重”,马雅可夫斯基听后阴沉地回答说,“我今天就要这未来”,然后又加了一句:“如果不快活,我就不要未来,而我并不觉得快活!”后来高尔基回忆说,他说话时“就像有两个声音,一会儿像纯洁的抒情诗人,一会儿却带着剧烈的讽刺语气……让人觉得他不认识他自己,而且在害怕些什么……但有一点很清楚:这是一个在以其独特的方式感受着的人,这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也是一个不幸的人。”
5、马雅可夫斯基经典语录
(1)、除却“未来主义诗人”这一标签,“楼梯诗”也是马雅可夫斯基的标签之一。诗人创新地创造了“楼梯诗”这一诗体,把每个长行切分为数量不等的几个“梯级”,“重音诗律”,使诗歌直观呈现出波浪化的节奏。
(2)、说明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3)、爱和孤独是人生美丽的两支曲子,两者缺一不可。无爱的心灵不会孤独,未曾体味过孤独的人也不可能懂得爱。
(4)、说明: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5)、“很遗憾你不喜欢马雅可夫斯基的书,”奥西普9月在给奥列格·弗雷利希的信中写道,“但我想你只不过是没有认真读。也有可能是那种独特的粗鲁和形式上的言简意赅把你吓走了。我自己已经连续四个月什么都不做,只读这本书;我能把它背出来,并且认为这是世界文学中天才的作品之一……马雅可夫斯基在我们家又过日又过夜;事实证明他是一个极其庞大的人格,当然尚没有彻底形成:他还只有二十二岁,而且是个可怕的流氓。”
(6)、早期诗作带有未来主义色彩。十月革命后的《我们的进行曲》、《革命颂》等诗作歌颂了十月革命,呼吁艺术家同革命结合。1919年后参加《罗斯塔之窗》工作,写诗作画同反对派进行斗争。1924年列宁逝世后,发表长诗《列宁》,表达对其之深切哀悼。
(7)、诗歌形象的创造马雅可夫斯基在《怎样写诗》中对青年作者说:“应该使诗达到大限度的传神。传神的巨大手段之一是形象。”艾略特认为,创造形象就是“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具体方法很多,例如:虚与实转化;人与物转化;物与物转化;内与外转化;大与小转化;远与近转化;少与多转化;部分与整体转化;历史与现实转化;现实与未来转化等。
(8)、再让我们回到诗歌主题,那些永恒主题是否写无可写呢?显然不是。或许我们可以以小说家莫迪亚诺比较,纵然诗歌和小说是两种不同的题材。莫迪亚诺鲜有宏大主题的书写,他用近乎相同的材料碎片,投入万花筒中,每一次转动,都会产生一次新的组合。所以,并不存在写无可写的问题,关键是如何捕捉材料碎片并加以组合。也许有人会反驳说,任何不放在时代背景下,从后来者的角度单拎出来展开分析的都是耍流氓。但这样的反驳又陷入“时代”的窠臼,因为笔者的出发点正是认为当诗人被裹挟于时代洪流之中时,所创作的诗歌会沦为当时“时代”平庸的附属品,发声器。
(9)、后期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象征主义的继续和发展,20世纪20年代又一次高潮。提倡凭直觉把握内在真实,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以可感的形式去体现抽象的理念,在意象、象征中隐含人生的哲理。比象征主义视野更开阔、思考更深沉。主张通过暗示、意象、比喻、自由联想等艺术手法表现人的复杂微妙的主观感受,追求半明半暗、扑朔迷离和带有神秘色彩的艺术效果。英国的艾略特(1888-1965)的《荒原》是它的代表作。此外还有法国的瓦雷里(1871-1945)的《海滨墓园》,奥地利的里尔克(1875-1926),梅特林克的戏剧《青鸟》,俄国勃洛克的《十二个》和叶赛宁,爱尔兰的叶芝(1865-1939),美国的庞德(1885-1973)等。
(10)、雪莱:“一般来说,诗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布莱士列特:“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诗人的想象和科学家的想象不同。
(11)、上述所有题材都在第三部分得到发展,但反抗的动机正在变得愈发清晰。朵朵白云是“白色的工人们”,他们“向天空宣布凶狠的罢工”后“走散开来”,诗人号召所有“饿着肚儿的、流着汗儿的、温温顺顺的人们”起义。然而他的情绪却是矛盾的:虽然他看见了“一个穿越时间的群山者,/却没别人能看见他”,但他知道“什么都不会发生”:“君不见——/天空又用一掬/溅满背叛的星斗在犹大着呢?”于是他“哆嗦着,被一下抛去小酒馆的角落”,“用葡萄酒浇洒灵魂和桌布”。墙上的圣像“正把光辉馈赠给”“酒馆里喧嚷的人众”,那是另一个玛丽亚——圣母。历史正在重演,人们又一次宁可释放巴拉巴,而不放过“被唾弃的各各他人”,也就是马雅可夫斯基:
(12)、未来主义:20世纪出现早、反叛精神强的一个文艺流派。十年之间,来去匆匆。以“否定一切”为基本特征。否定国家机器,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彻底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机械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力量”,主张打破理性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创始人是〈意>马里内蒂,主要成就是诗歌,代表作家及作品是阿波利奈尔的《醇酒集》,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等。
(13)、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把头沉重的垂下!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14)、《给艺术大军的命令》创作于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的1918年。诗歌意象是荒诞离奇的,例如“把钢琴抬向街头,用钓竿把大鼓从窗口挑出来!”等。这种表现手法是具有未来派风格的标新立异之笔,但诗中洋溢着的激情却是社会主义时代的革命豪情。“街路是我们的画笔。广场是我们的调色板。”道出了一位真正人民的革命艺术家的心声。马雅可夫斯基要搞的社会主义艺术,就是要把艺术从艺术家的象牙之塔解放出来,从贵族资产阶级唯美主义的沙龙里解放出来,要造成一种群众性的“街路”和“广场”的艺术。这样的艺术不能不说是社会主义时代的产物,这样的艺术观点是诗人面对革命时代的现实生活的结果。
(15)、语言形式的音乐性。诗是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毛诗序),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基本特点。马克思说:“既然你用韵文写,你就应该把你的韵律安排得更艺术一些。”鲁迅要求:“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总之,诗的本质是:通过精心制作的语言,形象地表现独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从特殊中显示一般,使自我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
(16)、一次和他的谈话让莉莉尤为反感。他们讲到了一位被奸污的妇女。莉莉觉得那个强奸犯应该被枪毙,但马雅可夫斯基却“说他理解他,说他自己也有可能强奸妇女,说假如他和一个女人同处一座无人孤岛之上,那么他明白自己有可能也会憋不住,诸如此类”。这让莉莉十分厌恶:“具体的话我当然记不住,但我看见了,我看见了他的面部表情、眼睛、嘴,我记得那种恶心透顶的感觉。假如沃洛佳不是个那么伟大的诗人,那么我们的关系就到此为止了。”
(17)、但是,每首诗都由自己去写——就是通过自己的心去写。遵循这个构思方法,在写作抒情诗时,由于抒情的真正源泉就是创作主体(诗人自己)的内心生活,诗人应该只表现单纯的心情和感想之类,而无须就外表形状去描述具体外在情境”。
(18)、我活在世上,爱着,感受着,思考着。我心中有一个世界,那里珍藏着许多往事,有欢乐的,也有悲伤的。它们虽已逝去,却将永远活在我心中,与我终身相伴。
(19)、对马雅可夫斯基那不幸、无望之爱要负罪责的不是别人,正是上帝本人:
(20)、黑色幽默:60年代兴起于美国。黑色-阴郁、悲观、冷酷、苦涩。认为世界是一片荒原,历史是一片混乱,个人无法改变生存现状,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既缺乏充满自信的庄严的悲剧精神,又缺乏敢于蔑视对手的明快喜剧精神,只能是“苦恼人的笑”。黑色幽默,不仅嘲弄他人,更是自我嘲弄,喜剧手法不仅用于处理丑恶和畸形,也用来处理痛苦和不幸。代表作家及作品有:海勒(1923- )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内古特(1922- )的《第五号屠场》,巴斯(1930- 的《烟草经纪人》,品钦(1937- )的《万有引力之虹》等。
(1)、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2)、说明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3)、一个声音对我说:在无限宇宙的永恒岁月中,你不过是一个顷刻便化为乌有的微粒,这个微粒的悲欢甚至连一丝微风、一缕轻烟都算不上,刹那间就会无影无踪。你如此珍惜的那个小小的心灵世界,究竟有何价值?
(4)、我是喜欢独处的,不觉得寂寞。我有许多事可做:读书,写作,回忆,遐想,沉思,等等。做着这些事的时候,我相当投入,乐在其中,内心很充实。但是,独处并不意味着和自己在一起。在我潜心读书或写作时,我很可能是和想象中的作者或读者在一起。
(5)、多数时候,我是独处的,我曾庆幸自己借此避免了许多虚伪。可是,当我关起门来写作时,我怎能担保已经把公众的趣味和我的虚荣心也关在了门外,因而这个正在写作的人必定是真实的我呢?
(6)、马雅可夫斯基也写爱情诗。在创作于1923年的长诗《关于这个》里,他反对在爱情、家庭问题上的小市民庸俗习气,向往新的家庭关系。
(7)、 汪剑钊/译
(8)、1915年,诗人结识了莉莉亚·布里克和她的丈夫奥西普·布里克,并在莉莉娅丈夫的帮助下出版了长诗《穿裤子的云》。后来,马雅可夫斯基和莉莉亚、奥西普夫妇住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奇怪的三人家庭。
(9)、 粗鲁的人在定音鼓上敲打爱情 温情的人 演奏爱情用小提琴 你们都不能像我一样把自己翻过来, 使我整个身体变成两片嘴唇!
(10)、如今到了1915年,马雅可夫斯基已被认为是一个前途无量的诗人,但声望尚未找上门来。他为数不多的几首诗刊登在各种报纸和鲜为人知的未来主义刊物上,当1913年秋天在彼得堡上演剧本《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时,莉莉和奥西普还住在莫斯科。事实上,当时他主要还是靠搞各种未来主义式的乱子和风波而闻名诗坛。
(11)、说明: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12)、过了三年,也就是革命之后,马雅可夫斯基用四个口号来描述这部长诗的“思想”:“打倒你们的爱情”,“打倒你们的艺术”,“打倒你们的制度”,“打倒你们的宗教”。在诗中其实并没有这种体系化和对称性,但如果用第一人称单数形式代词“我”来代替那个意识形态色彩的“你们”,那这些描述就显得相当准确:《穿裤子的云》讲的就是这些东西,但却不是“你们的”,即资本主义社会的,而是我马雅可夫斯基那折磨人的单恋,我通向各各他的美学道路,我反对不公的抗争,我与残忍的、缺位的神的斗争。
(13)、存在主义文学:产生于30年代的法国,日渐流行于欧美。它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一方面揭露资本主义世界的荒唐丑恶;另一方面表现人的不幸和毁灭的命运与孤独、绝望、恐惧的思想情绪,同时也激励人们面对现实的重压而奋起抗争。艺术上多保留传统风格,思想上开掘哲理深度。代表作家与作品有萨特(1905-1980)的《恶心》,加缪(1913-1960)的《局外人》等。
(14)、马雅可夫斯基呜咽了一下,几乎喊出声来,然后整个身子扑向沙发。他硕大的身躯躺在地板上,脸埋在沙发枕头里,并用双手抱住头。他开始嚎啕痛哭。莉莉娅惊慌失措地向他俯下身。“沃洛佳,行啦,别哭啦。是这些诗把你写累啦。瞧你写得没日没夜的。”奥夏跑去厨房拿水。他坐上沙发,想用力把沃洛佳的头提起来。沃洛佳抬起了满是泪水的脸,依偎在奥夏的膝盖上。透过呜咽的嚎哭,他隐约喊出了一句话:“莉莉娅不爱我!”然后他挣脱开来,跳离沙发,跑进厨房。他在那里放声哼叫、哭喊,害得莉莉娅和奥夏只能躲去卧室远的角落里。
(15)、戈麦之死:这些地层下活着的种子,像怀有某种亘古的仇恨,缓缓地向一处聚集
(16)、诗歌创作,要求形象生动传神,创造优美意境,思想内容深刻,语句高度凝炼集中,概括性强,优美形象生动,韵律节奏鲜明界,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有鲜明的节奏感。诗歌作为文学体裁,以抒情为主,或叙事,或说理,想象丰富,也是世界上古老、基本的文学形式。
(17)、《云》是彻头彻尾、清一色的独白,诗人在诗中反抗外部世界,反抗一切“非我”者。长诗始于惠特曼式的放肆自夸:
(18)、说明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19)、与同时期另一位著名诗人叶赛宁不睦。叶赛宁说马雅可夫斯基是“为了”什么而写诗,而自己则是“由于”什么而写诗。
(20)、丁戎耕的二十四行体诗集《山河边关记》强烈地印证了诗歌的“记忆”功能以及一个诗人在独龙江哨卡、边关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精神履历。丁戎耕的每一首诗都突出了“记”,所以其诗可以视之为“记诗”或“诗记”,带有描摹、记录、记忆和精神再造的功能。而从整体写作意识来说,“记”在丁戎耕这里则携带了显豁的文体意识和精神刻度。
(1)、创造形象就是“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具体方法很多,例如:虚与实转化;人与物转化;物与物转化;内与外转化;大与小转化;远与近转化;少与多转化;部分与整体转化;历史与现实转化;现实与未来转化等。
(2)、演员尚有卸妆的时候,我们却生生死死都离不开社会的舞台。在他人目光的注视下,甚至隐居和自杀都可以是在扮演一种角色。也许,只有当我们扮演某个角色露出破绽时,我们才得以一窥自己的真实面目。
(3)、说明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4)、尽管并不能说马雅可夫斯基的抗议里就没有社会色彩,但实际上他的诗讲述的是一种更深刻的、存在意义上的反抗,反抗的对象是时间,以及将人的生活变成悲剧的世界秩序。在长诗的结尾部分,这一点变得更为明显——求爱再度遭到拒绝,而诗人幸而尚不知道下面几行诗中的预言意义:“我和心一次都没活到过五月,/而在活过的生命里/只有第一百个四月。”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马雅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 英文精辟12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