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钟摆定理精辟85条

叔本华钟摆理论原句

1、叔本华惊艳的一句话

(1)、消除痛苦的不断努力除了改变痛苦的形态外,再也作不出什么。痛苦的形态原来是缺陷,困乏,保存生命的操心虑危。如果消除这一形态中的痛苦成功了——这已极不容易——,立刻就有千百种其他形态的痛苦接踵而来,按年龄和情况而交替变换,如性欲、狂热的爱情、嫉妒、情敌、仇恨、恐惧、好名、爱财、疾病等等。后,痛苦如果再不能在另一形态中闯进门来,那么它就穿上无名烦恼和空虚无聊那件令人生愁的灰色褂子而来。于是又得想办法来消除空虚无聊。即令后来又把无聊撵走了,那么,在撵走无聊时就很难不让痛苦又在前述那些形态中跨进来而又从头开始跳那(原来的)舞,因为任何人生都是在痛苦和空虚无聊之间抛来掷去的。尽管这一考察是这么使人沮丧,我却要引起人们注意这考察的另一方面与此并列,人们从这另一方面可以获取一种安慰,是的,甚至可以获得一种斯多噶派的满不在乎以对付自己眼前的不幸。原来我们对于不幸的不耐烦之所以产生,大半是由于我们把这不幸看成是偶然的,看成是一串可以轻易更换的原因锁链所促成的,因为我们经常并不为直接必然的,完全普遍的不幸,如年龄(日增)的必然性,死亡的必然性以及其他日常的不如意等而自寻烦恼。其实更应该说,使人感到刺的,是看到正在给我们带来痛苦的那些情况具有偶然性。但是如果我们现在认识到痛苦之为痛苦是生命上本质的和不可避免的(东西);认识到随偶然而转移的只是痛苦用以出现的形式,只是痛苦的形态而不是别的什么,也就是认识到我们现在目前的痛苦只是填充着一个位置,在这位置上如果没有这一痛苦,立刻便有另一痛苦来占领;不过这另一痛苦现在还是被目前的痛苦排拒在(这位置以)外罢了;认识到依此说来,命运在基本上并不能拿我们怎么样;那么,当这种反省思维成为有血有肉的信念时,就会带来程度相当高的斯多噶派的不动心而大可减少围绕着个人幸福的焦虑操劳。不过在事实上很难看到或决不可能看到理性有如此广泛的权限,足以支配直接感到的痛苦。

(2)、从基础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考,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由于,惟有它们才是我们重复贯通的对象。他人的头脑就像加别人飨桌上的残羹,就像生疏客人挪下的衣衫。

(3)、叔本华的钟摆理论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满足时陷入痛苦,在需求已得满足时陷入无聊,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在一切物质需求已得满足的境况中,是否能够继续自己对于爱与美的不懈追求,终身不必陷入无聊境地,这是对人的一个极大挑战。

(4)、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5)、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得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6)、庸人操心将是消磨年华,强人久有居心操作年华。

(7)、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受别人的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其弹性。

(8)、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9)、尽管在人的一生中,外在变化不断发生,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这好比虽然有一连串的变奏,但主旋律却维持不变。无人能够脱离自身个性。——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0)、人类所能犯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11)、谁失去了希望,谁也就没有了恐惧。这就是“铤而走险”这个词的意义。

(12)、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

(13)、伟大的心灵,在这个世界更喜欢独白,自己与自己说话。--叔本华

(14)、生活中值得嫉妒的人寥若晨星,但命运悲惨的人比比皆是。--叔本华

(15)、亚隆笔下的叔本华,即主人公菲利普,是一类我们在现实中会感到有些熟悉的人,在他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当代年轻人的共同心理困境。

(16)、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7)、一个人自身拥有的越是丰富,那么他对他的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也就越不重要——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8)、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19)、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会痛,离得太远会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0)、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提前设想就是某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即使不能细化,也要有大概方向,每个阶段都尽情体验,才不枉一生。

2、叔本华钟摆定理

(1)、只要条件许可,机会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恶的。

(2)、这些年来,许多年轻人谈及心理问题,总会追根溯源到“原生家庭”,有些社交平台甚至常年有“父母皆为祸害”的讨论,认为家庭是自己许多痛苦的源头。

(3)、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4)、人的各种行为的背后,有着一股意志的力量在趋势行为本身,,正是这种力量驱使人们采取这样的行为,“必然性”和“决定性”无处不在!每个人身上都有“被强迫状态”的印记。

(5)、“在这样黑暗的人生中,在如此之多的危险中;只要此生还在延续,就是这样、这样度过!”

(6)、那么当我们得到这些东西后就会一直快乐下去吗?并不会!叔本华说,“生存意志”是邪恶的,当我们得到了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只会一时得到快乐,然而很快我们就会厌倦,从而陷入无聊之中,并开始追求另外的东西而又陷入渴望不可求的痛苦之中。

(7)、叔本华的父亲严厉,强力干预子女的未来选择,母亲则习惯将夫妻关系的冲突“转嫁”给子女,导致家庭关系极其疏离。

(8)、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9)、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

(10)、宗教如萤火虫,为了发亮,非要有黑暗不可。--叔本华

(11)、第一个忠告是“生活先于书籍”,第二个忠告是“正文先于注解”,即经验先于思考和认识。

(12)、一个人只要可能就应该像伟大的天才那样思考,而像普通人那样说话。--叔本华

(13)、“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如果你失去一个世界,不要为此悲伤,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到一个世界,不要为此高兴,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苦乐得失都会过去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因为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4)、人类所能犯的大的错误就是拿康健来调换其他身外之物!

(15)、不论读哪一类型的书,没有高低之分,真正发生在你身上的意义,才是关键所在。

(16)、如果一个人出于对别人的有理由的厌恶,迫于畏惧而选择了孤独的生活,那么,对于孤独生活的晦暗一面他是无法长时间忍受的,尤其正当年轻的时候。我给予这种人的建议就是养成这样的习惯: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这样,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别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是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对于别人的看法,他应锻炼出一副淡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因为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手段。虽然生活在众人之中,但他不可以完全成为众人的一份子;他与众人应该保持一种尽量客观的联系。这样会使他避免与社会人群有太过紧密的联系,这也叫保护自己免遭别人的中伤和污染。--叔本华《关于独处》

(17)、大多数人在智慧、道德及肉体上,都有瑕疵,结婚时原就无法基于爱情或纯粹的选择,往往是从各种外在的顾虑而决定,或在偶然的状况下结合。

(18)、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身价。

(19)、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规定了。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当我们感到快活,在我们远离上述一个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的时候,我们也就接近了另一个敌人,反之亦然。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0)、朋友都说自己是真诚的,其实,敌人才是真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敌人的抨击、指责作为苦口良药,以此更多地了解自己。患难之交真的那么稀有吗?恰恰相反,我们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他就开始患难了,就向我们借钱了。——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3、叔本华经典的名言100句

(1)、在人与人真诚的互动循环中,我们帮助别人,别人也帮助我们,我们爱别人,别人也爱我们,我们需要别人,别人也需要我们——我们感到被人认可、被人需要、被人爱,是人类在“痛苦和无聊”中真正赖以慰藉的所在。

(2)、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泊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路,他才气完成很多奇迹。

(3)、许多人在生活中交上好运确实就是因为他们脸上常常挂着一副愉快的笑容--这使他们赢得了别人的欢心。但我们还是要小心谨慎一点为妙,并从哈姆莱特的不朽名句中认识到这一道理:一个人会微笑着,微笑着捅你一刀。--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4)、笔者读到这里,深有感触。如今,很多人常常抱怨幸福在“别人家”,自己总是不幸的——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学习好,老公不如别人会赚钱,老婆不如别人漂亮贤惠......殊不知,幸福只取决于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内心充盈就是大的幸福。内心充盈的人,上天赐予的一切都会觉得幸福;而将幸福全部寄托于身外之物的人,即使自己拥有金山银山都还在整天抱怨。

(5)、意志在所有自然物中的全能对人类来说有着悲观的意味。理智只能在短时间里维持其活动,它的力量会衰弱,归根到底,它只是身体的一种功能,相反意志则持续不间断地延续并支撑着生命。

(6)、叔本华是德国知名的哲学家,据欧文·亚隆研究考证,叔本华的思想对弗洛伊德创立“潜意识”学说具有启发性的影响,可以说,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开启了现代心理调节的先河。

(7)、人生其实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不停地来回摆动,不是无聊,就是痛苦。--叔本华

(8)、命运反转的时刻姗姗来迟,叔本华的预言终于奇迹般地应验了(他之前的所有预言全部落空)——他的“后一个孩子”让他在整个欧洲声名鹊起。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在1854年的私人日记中描述了这股前所未有的“叔本华热”:“毫无疑问,德国的情况的确如此,——这显而易见,因为所有文人的流言蜚语、新闻记者与无名作家都已经开始为S(叔本华)而手忙脚乱——他如今正要被拖上前来,进入公众的视线,公开收到赞扬。”同一年,一个叫维斯克的狂热崇拜者为供奉叔本华的肖像,专门为其建造了一座教堂,其中还放置了叔本华的全部作品,就仿佛它们是神圣的典籍一般。一时间,叔本华那扰攘的名声,使他成了法兰克福一道吸引游客的景观——人们庆祝他的生日,为他寄送礼物,他在英吉利饭店进餐的场景成了人们观察的对象,就连卷毛狗也在这座城市变得流行起来。1856年,莱比锡大学为了好地“解释与评论叔本华哲学的原理”,甚至专门举办了一场征文比赛。面对晚年这一“成名的喜剧”,叔本华借彼特拉克的诗表达自己的心情:“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就该知足了。”

(9)、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10)、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相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到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11)、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规定了。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当我们感到快活,在我们远离上述一个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的时候,我们也就接近了另一个敌人,反之亦然。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2)、一个具有深远和高贵思想的人不应该允许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琐事和低级烦恼所占据,以致无法进行深远、高贵的思考,因为这样做确实是“为了生活而毁坏了生活的目的”。?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使一个人以本性的内容和特质所允许的方式发挥他的本性,既不应该希望改变、也不可以干脆谴责别人的本性。?真正伟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3)、一个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叔本华叔本华的名言名句(精选篇)阴郁而充满忧虑个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须克服的困厄苦难多半是想象的,而欢乐漫不经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实在的。因此凡事往坏处想的人不容易受失望的打击,反之,凡事只见光明一面的人却常常不能如愿。--叔本华

(14)、如果我们举止有礼、言谈有善,我们就能粗暴地对待许多人而安然无恙。--叔本华

(15)、费城的忏悔院以寂寞和闲着无事使空虚无聊成为惩罚的工具;而这是一种可怕的惩罚工具,已经导致囚犯们的自杀。困乏是平民群众的日常灾难,与此相似,空虚无聊就是上层社会的日常灾难。在市民生活中,星期日代表空虚无聊,六个工作日则代表困乏。

(16)、谦虚是美德——这一句话是蠢人的一项聪明的发明;因为根据这一说法每个人都要把自己说成像一个傻瓜似的,这就巧妙地把所有人都拉到同一个水平线上。——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7)、《人生的幸福》一书中的精辟论述很多,读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5句话,来一起体会大师的智慧。

(18)、人类所能犯的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19)、我们常常不去想自己拥有的东西,却对得不到的东西念念不忘。 ——叔本华

(20)、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我们就像田野上的羔羊,在屠夫的注视下恣意欢愉。--叔本华

4、tangstory叔本华钟摆

(1)、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

(2)、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向一块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对于许多人,我们聪明的想法就是:“我不准备改变他们,我要利用他们。”——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3)、一个真正老于世故的人,就是一个做事从来不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人,也不是匆忙急躁地行动的人。——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4)、生命是一种说话,它为我们传达了某种真理;假如以另一种方法进修它,我们将不能保留。

(5)、可惜,这样的关系可遇而不可求。如果世间恰好有这样一个人,如果你恰好遇到了他,如果你恰好有机会发出心声,如果他恰好回应了你,如果……这才有可能建立这种有趣的关系。

(6)、“当时我也想不到这些评论对于某些作品的评判言之凿凿,但实际上他们对这个领域所知甚少,很多年以后我才慢慢发现,不管是文学还是艺术,真正对我有价值的就是我自己的真实看法。”

(7)、但是,叔本华的哲学却没有帮到他自己,他与家人关系疏离,终身未婚,不与外界往来,生活态度悲观消极,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个脾气古怪、一心钻在书斋中的“怪人”,这引发了作为心理调节师的亚隆的同情心。

(8)、朋友都说自己是真诚的,其实,敌人才是真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敌人的抨击、指责作为苦口良药,以此更多地了解自己。患难之交真的那么稀有吗?恰恰相反,我们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他就开始患难了,就向我们借钱了。——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9)、为了能同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处,我们必须允许每一个人保持其个性。

(10)、一个具有深远和高贵思想的人不应该允许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琐事和低级烦恼所占据,以致无法进行深远、高贵的思考,因为这样做确实是“为了生活而毁坏了生活的目的”。·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使一个人以本性的内容和特质所允许的方式发挥他的本性,既不应该希望改变、也不可以干脆谴责别人的本性。·真正伟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1)、尽管在人的一生中,外在变化不断发生,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这好比虽然有一连串的变奏,但主旋律却维持不变。无人能够脱离自身个性。--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2)、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叔本华对现代心理学的巨大影响,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诸如无意识、本我、性驱力、压抑理论等——几乎就是将叔本华的形而上学转换成心理学,弗洛伊德也承认首先做出这些发现的是叔本华,他说:“我一直以为压抑的理论是原初的,直到兰克给我看了《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的一段……在不少精神分析的案例里,精神分析所做的繁琐工作只是证实了哲学家们直观获得的深刻见解。压抑理论是精神分析学的柱石。”因此,托马斯·曼干脆地说,叔本华作为意欲的心理学家,就是现代心理学之父。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叔本华对王国维的巨大影响,20世纪初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国青年,竟捧着叔本华那部代表作的英文版整整啃了两年。都说用文言文写的《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堪称“国粹”,然有识者却屡屡从青年王国维的墨迹中读出了叔本华,这两本著作揭开了20世纪中国文艺美学的辉煌序幕。我们还应该看到叔本华对科学家们的影响,达尔文坦承叔本华的“自然界只为种族着想,而不关心个体的利益”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爱因斯坦在名篇《我的世界观》中激赏叔本华的名言“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薛定谔从小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而他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的方式也完全是叔本华式的。

(13)、叔本华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世界,并沉浸其中。

(14)、野蛮人互相吞吃对方,文明人则互相欺骗对方,这就是所谓的世道方式。——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5)、毛姆曾评论自己说他是二流作家里好的,可能这只是他的谦虚。

(16)、人们给同类施加痛苦并无其他原因,仅仅是出于恶意。在所有的动物中,唯有人这么做--叔本华

(17)、不论多少岁,读毛姆的小说总能宽慰人生,读毛姆本人的故事,会刷新你看待人生的新思路。

(18)、叔本华认为,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不应该是他得到了多少快乐,而应该是他减少了多少痛苦。他指出,人生智慧首要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因为人的痛苦哪怕很细微,也可以感受到,快乐却是虚无缥缈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一生没有遭受太多的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就是幸福的人生了。所以叔本华强调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压倒一切外在的好处,一个健康的乞丐也比染病的君王幸运。他说:“人大的愚蠢就是为了金钱、晋升、声望,甚至为了肉欲而献出自己的健康。”不得不佩服叔本华对幸福的深刻认识,普通人往往本末倒置,以为追求所谓的快乐就是幸福,却不知道减少痛苦就是幸福。

(19)、无价值的事物总是不断增加:由于频繁的重复,许多起初在我们看来重要的事物逐渐变得毫无价值。

(20)、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5、叔本华说钟摆痛苦无聊

(1)、幸运的是,叔本华还在哥廷根大学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位贵人,他就是讲授形而上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课程的舒尔策教授。正是舒氏开设的这些课程和讲座,唤醒叔本华去学习哲学,并建议他专注于柏拉图和康德学说的自学,熟悉叔本华哲学的人清楚这条建议的重大价值——叔本华自称其哲学有三大源头,其中两个就是柏拉图和康德。就在这一年,23岁的叔本华在一次与朋友的聊天中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人生真是糟糕透顶的事情,我已经决定花费这一生去琢磨和探究这一糟糕透顶的人生。”随着从医学到哲学这一忠诚的转变,叔本华一段在思想上狂飙突进的岁月由此开启。在柏林大学的课堂上,叔本华并没有对“哲学世界的太阳”——费希特的光芒感到炫目,恰恰相反,他对费希特的思想嗤之以鼻,以至于他的课堂笔记中尽是对费氏的挖苦与讽刺,正如他后来对黑格尔、谢林等人的谩骂和嘲讽(他甚至将自己的小狗取名为“世界精神”),这种叔本华式的自负将伴随他的一生,除了哲学思想上的对立,我们毋宁将之视为他度过艰难人生的一种(略带孩子气的)发泄方式。

(2)、没有人糊口在已往,也没有人糊口在将来,此刻是生命确拭魅占据的独一形态。

(3)、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向一块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对于许多人,我们聪明的想法就是:“我不准备改变他们,我要利用他们。”--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4)、为相识人生有何等短暂,一小我私人必需走过漫长的糊口阶梯

(5)、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人是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过活。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叔本华钟摆定理精辟8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