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人生的本质就是无聊精辟88条

叔本华人生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1、叔本华人在痛苦与无聊之间

(1)、 人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走的。

(2)、举凡人生,都只是为生存而奋力拚搏。而且,多数人都深知这场斗争失败的格局,他们直面这场斗争,是因为不为贪生苟活。可那无可避免的死神,总是藏在后台;不过,它随时都可能在前台亮相。

(3)、也就是说,人们观赏悲剧,自然感到人生的不幸和痛苦,从而退避三舍逃离红尘。这样,审美主体在关照对象中忘却自己,感知者和被感知者合为一体,成为一个自足的世界,主体不再是那个体的人,而是认识的纯粹主体,是无意志的、快的、无时空的主体。

(4)、这种内在的空虚导致他们沉迷于花样百出的娱乐社交和奢侈消费,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是这样的,上午逛商场,下午逛超市,晚上看电影,看起来闲适、充足、美好。但每当入睡之前,他就无法选择地直面自己,此刻他的内心、他的心态、他的混乱就一览无余。因为当一个人独处时,他只能求诸自身,他自身所具有的东西会完完全全地暴露出来。

(5)、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大的敌人。无聊真正的来源是内外的空虚,它促使人不断的从外界寻找刺激。

(6)、   那么,如果一个人不去考虑这种生命与死亡之类的问题,他是否可以面对痛苦呢?叔本华说:“不能”。因为痛苦的根源在于意志而不是理智。意志的本质就是盲目的欲望和不可遏制的冲动。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人便感觉痛苦,而一种欲望得到了满足,留给人的又是什么呢?叔本华认为,愿望的实现很快就会产生饱和。目标只是形同虚设。占有一物便意味着一物失去了魅力。这个时候,人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

(7)、安静下来,回归自我。不是在热闹中寻求快乐,而是在安静中找到自己。只有真正地安静下来,才能过真实的日子。

(8)、时间是无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为了用有限的时间去抗衡无限的时间而采取了繁殖这一手段,让自己的生命时间得以延续,这是人类繁殖的本能。 

(9)、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10)、时间是无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为了用有限的时间去抗衡无限的时间而采取了繁殖这一手段,让自己的生命时间得以延续。这是人类繁殖的本能。

(11)、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

(12)、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因为他会变得愈来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胆地说谎,后会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

(13)、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14)、叔本华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唤起怜悯和恐惧的说法,但他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和莱莘差不多,恐惧是为自己的。我们先是感到受到主人公的那种不幸的威胁,于是和他结成同盟来对抗人生。然后我们逐渐分享到他的痛苦,忘了为己的动机。于是恐惧便产生出怜悯。

(15)、你如果真想“择一城终老”,不管岁月是否静好,只是想安安静静过一生,而且让自己的子女也安安静静地过一生。那么,你瞎折腾啥呀?世界这么大,想去看看,已经没有空间限制了。你如果有一颗想闯荡江湖的心,在小地方放不下你的灵魂,你当然可以勇敢闯一闯,否则你一生不安,过了闯荡的年龄,这种“后悔”会伴随一生。这就是你的选择,要让你的人生观进行逻辑自洽。

(16)、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17)、不能因为前路未知,就不肯前行;不能因为今天吃了饭明天还会饿就不吃饭;不能因为每个生命都有终结,就不去奋斗,至少我们曾经历过,收获过,痛苦并开心的笑过。

(18)、所谓成长,就是逼着你一个人,踉踉跄跄的受伤,跌跌撞撞的坚强。

(19)、每天坚持锻炼,坚持看书,唯有运动和阅读可以不辜负自己,一个可以让自己身体健康,一个可以让自己脑袋活跃,都是长寿的关键因素。

(20)、假如我们把人生比作一个圆圆的跑道,上边布满了烧得红红的热炭,也有几块纳凉的休息处,而我们又不得不在这跑道上奔跑的话,那么,那些充满幻想的人,便是那种不断以自己站在纳凉之处或即将达到纳凉之处安慰自己、并想在跑道上继续奔跑的人。但是,那看破个体化原理(即看破时空),认识到事物本性和人性的人,就不会被这种安慰所迷惑。他认为自己应当在这个跑道上的任何一点上果断地跳出跑道。他此时改变了其意志的方向,不再对其自身的、沉醉于现象中的本性表示肯定的态度,而是否定这种本性。这种情形的表现,就是由美德过渡到禁欲。这时,他不再把爱人如己、替他人做事等同于替自己做事当作满足。他此时从内心对这些东西厌恶之极;厌恶求生的意志,厌恶这个世界中的一切本质和内蕴。他时时提防自己的意志与任何事物发生纠葛;对万事万物,他内心深处都抱着一种极度的漠视和逍遥心境。

2、叔本华人生的本质就是无聊

(1)、原话是,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像被围困的城堡,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2)、在三种类型的悲剧中,叔本华尤其欣赏第三种。因为他认为第三种为可怕,因为第二种悲剧的威慑力离我们较远,这两种所造成的恐怖一般说来是可以避免的,而第三种悲剧的威慑力大,离普通人近。

(3)、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人生的智慧》

(4)、人类所能犯的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5)、读书是让别人在我们的脑海里跑马;思考,则是自己跑马。

(6)、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因为他会变得愈来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胆地说谎,后会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

(7)、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8)、同这些精神上的空虚无聊的搏杀所经历的痛苦,不小于同物质贫乏不足时所经历的痛苦。所谓幸福的人生历程,即是让欲望和满足彼此消长、交替出现的间隔,调整在不太长不太短的时间内,使二者各自产生的痛苦 ——贫乏和无聊——减小到低限度。

(9)、梦里有意识的心灵讲出的故事完全不同。日常生活中人们说话会选择适宜的方式。符合内在逻辑的方式说出来。而梦则有不同的结构。似乎矛盾不合情理的意象都会涌现到梦中。梦的意境要比清醒式的概念更生动更逼真。原因是梦中的这种表达。体现了他们的潜意识意义。在有意识的思想中,我们把自己压抑在理性成熟的范围。显得单调乏味。因为我们排除掉了大部分心灵联想。

(10)、就年龄和具体情况的不同变化,有性欲、痴情、嫉妒、情杀、仇恨、恐惧、声名、贪财、病魔等。后,当痛苦再也找不到其他形式后它就以使人难以忍受的烦恼和无聊的方式向人们袭来。人们于是又要千方百计地消除空虚和无聊。

(11)、举个例子,艰苦和贫穷的生活导致了痛苦,而安逸和富足的生活就会导致无聊,所以,地位较低的劳动阶层永远都在与痛苦作斗争,而上流社会的富人则绝望地挣扎在无聊之中。

(12)、我在国企的工作,平淡而悠闲,如果想诗中写的,择一城终老,岁月静好,这也是不错的。可是,我觉得我的人生不是这样的。我想去北京生活,打开房门,就是繁华世界,关上房门,就是自己生活。

(13)、一个人照镜子时,永远不会以陌生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他的自我意识只会不停地低声提醒自己:“我看到的不是另一个自我,而是我的自我。

(14)、平庸之人只考虑如何打发时间,而稍有天赋的人则在计划如何利用时间。

(15)、强有力的阻碍人们发现真理的障碍,并非是事物表现出的、使人们误入迷途的虚幻假象,甚至也不直接地是人们推理能力的缺陷。相反,是在于人们先前接受的观念,在于偏见。这些虚假的先验之物——对抗着真理。它们就好像是把船只吹往与惟一的陆地相反方向的逆风。对此,船橹和风帆是无能为力的!

(16)、换言之,在悲剧中经历漫长的冲突和苦难之后,高尚的人(剧中人)终放弃自己一向急切追求的目标,永远弃绝人生的一切享受,或者自在而欣然地放弃生命本身,作为观众,目睹了这场冲突和苦难,也就从他们身上受到高尚的教育,同样能够暂时摆脱求生意志。因而悲剧快感和一般快感一样,都来自痛苦的暂时休止。

(17)、不管我们处于何种地方,都只能在自身寻获幸福。——《旅行者》

(18)、理智有时似乎可以引导意志,但是仅仅象一个想到引导他的主人而已;意志是一个勇猛强壮的瞎子,他背负着一个能给他指路的亮眼的瘸子。

(19)、保持对生活的满足感,不要去追求太多,不要欲望太多,珍惜所拥有的,就可以了。

(20)、因为热情依靠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把只对种族有价值的东西认为对个人也有价值,所以在达到种族的.目的之后,造化的骗术必然消失。个体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种族欺骗的对象。

3、叔本华 人生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原文

(1)、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2)、我的思想虽没为我赚进一分钱,却替我节省了不少开支。

(3)、这就是说,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成为他难以忍受的煎熬。由此看来,人生,像钟摆一样遗巡于痛苦和无聊之间。而实际上,痛苦和无聊,乃人生终究至极的要素。当人们把痛苦和磨难都归之于地狱后,那么,天堂所剩之物就只有无聊了。

(4)、所有的爱恋激情,无论其摆出一副如何高雅飘渺、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都只是植根于性欲之中,这种强劲的动力,仅次于对自身生命的爱。

(5)、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6)、我从小生活在这里,亲友同学朋友很多,走在街上,不停地点头,因为会遇到很多熟人。小时候,我就烦我妈带我上街,比如,去给我买钢笔。经常是走几步就跟别人聊半天,走几步就跟谁拉着手聊半天。我烦死了。我长大了,工作了,发现我也变成这样。

(7)、那我们应该如何获得幸福呢?叔本华认为,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痛苦和无聊是我们幸福的大敌人,所以,叔本华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应该反过来想,不是如何获得幸福,而是如何避免痛苦,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幸福停留的更久一些。就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说的:理性的人追求的并非快乐,而只是避免痛苦。

(8)、当我们感到快乐时,就会远离第一个敌人——痛苦,同时离第二个敌人——无聊越来越近。

(9)、每个人都有一个特殊的不幸。将许许多多特殊的不幸归纳在一起,难道世界的规律不就是普遍的不幸吗?当我们面临各种不幸和悲惨的遭遇而急于得到安慰时,只要观察一下他人的不幸和悲惨的遭遇——他人的不幸和遭遇往往超过我们——就行。我们很少听人说“我比你快乐”,却常听人说“我的遭遇实际比你还要悲惨”。人人都乐于作如是说,这就说明人类的命运是多么悲惨了。

(10)、如果我们尽可能地想象一下人生的整个不幸、痛苦与灾难,我们就会承认在太阳的光照下,地球能像月球一样只是一结晶体,没有生命的现象,那又多好呢。

(11)、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12)、时间是无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为了用有限的时间去抗衡无限的时间而采取了繁殖这一手段,让自己的生命时间得以延续。这是人类繁殖的本能。

(13)、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强烈的动机之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

(14)、语录|以前总以为,人生美好的是相遇;后来才明白,其实难得的是重逢

(15)、主要有六种:一是本科硕士毕业后,到大城市找工作,好是考公务员和事业编,一般直接给北京户口,其次是应聘央企和北京市属国企,户口可以排队等到,再次是应聘高薪民企外企,争取多赚钱。二是小城市的公务员可以努力考取国家和北京的公务员。三是从大型企业的基层单位调动到北京企业工作,途径有借调、调动、提拔交流等等。四是有明确承诺的跳槽,比如,北京同业民企外企会去我原来的国企挖人。五是直接辞职来北京打工或创业。六是找一个北京有房的对象结婚。

(16)、好好的活着,普通的活着,平淡,寻常,人到了60岁已经是不容易了,都属于各种意义上的幸存者,真的要好好的活下去。

(17)、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加别人飨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

(18)、关于如何摆脱痛苦,叔本华给出了两种方式,一种是进行艺术的审美活动,一种是实践彻底的禁欲主义。叔本华说“无欲,是人生后的目的”。在叔本华看来,欲望是人生痛苦的来源,所以,要想摆脱痛苦,就要摒弃欲望,只有真正禁止一切欲望,断世界的任何迷恋,才能进入超然状态,让自己和世界真正融合在一起,从而获得人生永恒的宁静和解脱。

(19)、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芬芳。

(20)、人生初的四十年会给我们教科书,而后的三十年是对教科书给予注解。

4、叔本华 人生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出自

(1)、这句话是不是听起来的绝望,人生的本质难度就真的只是痛苦吗?为什么叔本华会说出这么悲观的思想呢?这其实和叔本华本人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大的关系,叔本华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其实他本来应该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他出生在一个银行家的家庭,父亲是成功的商人,母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小说家,但是不幸的是,早年的时候,叔本华的父亲就自杀去世了,这给了叔本华沉重的打击,造就了叔本华孤僻的性格,总是缺乏安全感,郁郁寡欢。当然叔本华出生的年代,社会环境也是糟糕,他出生的第二年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战争的阴霾笼罩整个欧洲。不幸的童年和恶劣的社会环境,给叔本华的人生抹杀了阴影,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也充满了悲观色彩。

(2)、人们为一个人的死亡感到恐惧和悲伤,因为死亡意味着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将无法再去经历感受,将会对一切失去感知,活着的时候发生的一切将会归化为零!

(3)、我们应该把现在所拥有的财富看作能够抵御各种可能发生的灾祸的城墙,而不是用来挥霍、享乐的许可证。

(4)、我父亲在当地还算够级别的。据说,许多有点职级的人都想把女儿介绍给我,高档次的,是我们县十大礼仪小姐第一名,某某科长的女儿。后来,因为我带同班同学的女友回来,上门提亲的才销声匿迹

(5)、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6)、那么悲剧主要表现苦难,为什么又能给我们快乐呢?叔本华说

(7)、不受激情感动的日常生活是冗长无味的。一但有了激情,生活中却又充满了苦痛。

(8)、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

(9)、这一点的前提条件在于让认知摆脱对意志的依附。这就是天才的生活。第三种是由极度的意志麻木和与意志相联系的“认知”的麻木而产生的那种空泛的遐想或使生命僵滞的空虚无聊。

(10)、到北京的收获,我不想谈那些大家习空见惯的东西,比如,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就业空间,世界眼光,文化氛围,等等。

(11)、人们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12)、美“是高级的”善“,创造”美“是高级的乐趣。

(13)、投资的钟摆理论:市场总是在疯狂与萧条的两极之间摆动,当前的A股市场已经摆向了熊市,这个方向摆动的过程是痛苦和漫长的。

(14)、当然,叔本华在书里面也并非完全悲观的思想,他还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强健自己的体魄来获得幸福感。叔本华说: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幸福,那么我们必须问他:是否感到轻松愉快?我们已经知道,一个人的个性是重要的,个性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他所体验的一切。所以,拥有愉快的心情和健康的体魄就应当成为我们追求幸福的首位。另外,在物质和精神的追求方面,一个人的精神越丰富就越不会觉得无聊,拥有卓越精神思想的人不喜欢与他人交往,可以通过和自己独处,来获得幸福和快乐。

(15)、我每天坚持写一篇文章,全网百万粉丝,既能促进我的主业,也能丰富我的副业。我觉得我这样下去,永远保持激情,让生活永远充实而快乐,这就是我来北京的目的。

(16)、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感觉寒冷;人是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过活。

(17)、如果一个人缺少符合他年龄的神韵, 那么他就会拥有他那个年龄特有的各种不幸。(伏尔泰)

(18)、因为热情依靠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把只对种族有价值的东西认为对个人也有价值,所以在达到种族的目的之后,造化的骗术必然消失。个体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种族欺骗的对象。

(19)、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20)、人们为一个人的死亡感到恐惧和悲伤,因为死亡意味着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将无法再去经历感受,将会对一切失去感知,活着的时候发生的一切将会归化为零!

5、叔本华说痛苦和无聊

(1)、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芬芳。

(2)、强有力的阻碍人们发现真理的障碍,并非是事物表现出的、使人们误入迷途的虚幻假象,甚至也不直接地是人们推理能力的缺陷。相反,是在于人们先前接受的观念,在于偏见。这些虚假的先验之物——对抗着真理。它们就好像是把船只吹往与惟一的陆地相反方向的逆风。对此,船橹和风帆是无能为力的!

(3)、语录|柏拉图23句:拖延时间是压制恼怒的好方式

(4)、叔本华在其艺术分类中,十分推崇悲剧,因为在他看来,悲剧是以表现人生可怕的一面为目的的,是要在我们面前演出难以形容的痛苦、悲伤,演出邪恶的胜利,嘲笑统治着人的偶然性,演出正直、无辜的人们不可挽救的失陷。他认为,悲剧中的不幸、痛苦和灾难都只是手段和表面现象,其真实的本意是要传达出这一本质的洞见:意志是一切不幸、痛苦和灾难的原罪,从而让人看穿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自觉地放弃和否定生命意志。

(5)、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就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6)、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

(7)、美是高级的”善“,创造”美“是高级的乐趣。

(8)、所有的真理都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受到嘲笑;然后,遭到激烈的反对;后,被理所当然地接受。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叔本华人生的本质就是无聊精辟8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