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名句翻译英文精辟87条

孙子兵法名句

1、孙子兵法名句

(1)、到了近代,日本军界愈加热中于对孙子军事理论的运用。在日俄战争时,日海军司令东乡平八郎曾运用《孙子·虚实篇》中"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的原理,于对马海战中大败俄国海军。孙子的名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成了历代日本情报机构的座右铭。日本人在1904年的对俄作战和1941 年偷袭珍珠港美国军舰时,他们搜集情报并加以实际运用的策略,都是从《孙子兵法》中得到灵感的。 孙子的军事理论在日本对外战争中的广泛运用,使它成为日本军事学校在培养军官时的必修课程。

(2)、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九变篇》

(3)、除了刊印《孙子》原文及各种注解本,使孙子书广为流传而外,日本学者、军人对《孙子》的注释和研究,更是蔚成风气,层出不穷。日人所撰的有关《孙子》的书,见于著录的就有一百五六十种。刊行于天文五年(1536)题为"环翠轩讲"的《孙子抄》,可算是日人早的诠解《孙子》的书,见于东京琳琅阁的《古书目录》。到庆长十一年(1600),水尾高僧元佶撰写的《校定训点孙子》刊行于世。其后,日人的注研著作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版,较著名的有:林罗山的《孙子谚解》,山鹿素行的《孙子谚义》,北条氏长的《孙子外传》,物徂徕的《孙子国字解》,伊藤子德的《孙子详解》,佐藤一斋的《孙子副诠》,平山潜的《孙子折衷》,古田松阴的《孙子评注》,福泽谕吉的《孙子讲义》,久保天随的《孙子新释》,三上致之的《孙子集说》。见于《七书》的还有:冈重秀的《七书正义》,神田白龙的《七书俚谚抄》等。其中以徂徕、松阴的注解书为流行。

(4)、(出处)《孙子兵法·虚实第六》。(译文)善战者,能控制敌人而决不为敌人所控制。

(5)、 这和中医的“上医治未病”理念是一个道理。真正的“上医”,高水平的医生,不是治病,是治未病,在你还没生病的时候给你治!所谓“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6)、这几句大意是:战争是一种用假象来欺骗和迷惑对方的学问。所以,本来自己强大,却要伪装成弱小;本来具有战斗力,却要伪装成不堪一击;本来已逼近敌人,却要伪装成相距甚远;本来要向远处,却伪装成要向近处。(总之,处处要使敌人产生错觉)。常言道:“兵不厌诈”。战阵之间,必须施以伪装,使敌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判断,然后趁机对敌方进行袭击。定可获胜。由这几句派生出来的声东击西、指南打北等战术,都是以假象迷惑敌人,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7)、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8)、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军形篇》

(9)、《孙子兵法》是有关战争指导的智慧结晶,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认为《孙子兵法》是奇谋诡计的人,沒有学会读懂这部奇书,应是误解“兵者,诡道也” 为奇谋诡计。孙子所谓“兵者,诡道也”,说的是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诡:是千变万化的意思,出其不意的意思。道:原意是途径,引申为方法与计谋。兵法讲的是谋略。谋略是大战略、大智慧。

(10)、彼:敌军情况。己:我军情况。殆:危险,引申为失败。

(11)、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孙子兵法•始计篇》

(12)、孙子著作在欧洲也流传极广。1772 年,法国神父约瑟夫·爱密欧选择了几部中国军事名著,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题名《中国军事艺术》,其中有《孙子十三篇》和《司马法五篇》。这是欧洲早的中国古代兵书译本。由于印刷精美。供不应求, 1782 年又出第二版。到1905年,英人卡斯鲁译成的英文《孙子》在日本东京问世; 1908 年此书又出版于伦敦,题为《孙子兵法》。 1910 年,英国著名汉学家莱昂奈·贾尔斯重新翻译的《孙子兵法--世界古的兵书》在伦敦出版。同年,由布鲁诺·纳瓦拉翻译的德文《孙子兵法--中国之武经》出版于柏林。《孙子》的俄文本早出版于1860 年,是由斯列兹涅夫斯基翻译的;到1957年,又有西多连柯的新译本。《孙子兵法》的荷兰文译本, 于1986 年由荷兰科学出版社出版。它是荷兰中学的一位英语教员史密特从美国雅门·柯弗尔的英译本转译的。这次荷文本的印数为7000 册。在荷兰这样一个只有1000 多万人口的小国, 7000 册荷文《孙子兵法》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售罄一空。此外,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和斯洛伐克近年来也有新的德文本和捷文本《孙子兵法》出版。

(13)、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

(14)、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情,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侠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15)、出自《孙子兵法·军形第四》。(译文)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敌人无可乘之机,不能被战胜,且防荀以待之。敌人有可乘之机,能够被战胜,则出奇攻而取之。防守是因为我方兵少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超过对方。

(16)、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始计第一) 译文: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

(17)、本句出自第四《军形篇》。这是一个辩证的胜败关。孙子提出要战就要先做到自己不可战胜。同时等待和寻找战胜敌人的机会。所以说不可战胜主要看自己做到没有。要胜敌人主要看敌人是否有破绽。所以胜负是可以知晓和判断的。但是不能强求。这个观点实际上很有现实意义。很多人出于热情,做了不少勉强而为之的事情。结果失败。记得在刘邓大军东渡黄河遇到困境的时刻。他并没有指示刘邓大军勇猛杀敌。而是指示‘生存第胜利第一’。可见他把自己的生存和不失败放在多么重要的位置。

(18)、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九地篇》

(19)、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20)、《孙子兵法》是古代军事著作,作者孙武。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 ,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军事家, 被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2、孙子兵法名句翻译英文

(1)、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孙子兵法·谋攻篇》

(2)、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孙子兵法•军形篇》

(3)、山水大无余意,有故情难识。故情难识有谁知,衣残更头白。

(4)、 真正的战略,真正的胜战,看上去往往平淡无奇,是没有故事的。真正的人生赢家,也是看似平淡无奇,无故事。

(5)、所谓态势,即是凭借有利的情况,以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

(6)、《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代早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公认的现存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孙子兵法》的重要贡献是揭示了战争的若干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势:方式,模式。神:超乎常人的本领。这两句大意是,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8)、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不可先传泄于人也。

(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0)、诡:欺诈。道:学问,理论。示之:做给他看。

(11)、《军政》(32)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33);人既专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12)、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孙子兵法•九变篇》

(13)、这几句大意是:对敌人要以小利诱惑他,使他上钩;要扰乱敌人,趁机战而胜之;当敌人实力雄厚时,要防备他可能进攻自己;当敌人力量强大时,就要避其锋芒,保存实力。这几句讲用兵之道在于计谋,作者认为,“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见《韩非子·难一》),因而可以小利诱之,使敌人迷惑,中计;可以扰乱其军心,破坏其给养,打乱其部署,终打败敌人。若看到敌人实力雄厚,就应考虑到敌人可能会对自己发动进攻,应有所准备。两军对阵时,看到敌军强大,就要有所回避,不可硬拼、硬冲。此二句所谈用兵之道,在现代军事上也可作为借鉴。

(14)、“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孙子兵法虚实篇》

(15)、善胜者不阵,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终胜。

(16)、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

(17)、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谋攻第三)

(18)、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好像把圆石从万丈高山上推滚下来那样不可阻挡,这就是所谓的“势”。

(19)、孙子兵法经典的十句话,历史第一兵书,有大智慧

(20)、这段话给我的启示除了是选将用兵之道以外,还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从古至今,有无数豪杰佐证过这段话的正确性,楚霸王项羽后落得众叛亲离就是好的例子。项羽能力强,可是因为出身太好,又放不下身段,所以后来才会中了离间计,赶走了范增,导致自己失去人心。

3、孙子兵法名句英语

(1)、同样在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海战中,日本指挥官南云忠为了让攻击美国舰队的轰炸机有战斗机的掩护,而让整个航空战队推迟了5分钟出发。而恰恰在这5分钟里,美国的俯冲轰炸机趁虚而入,一举击沉日本3艘航空母舰,彻底扭转了战局。

(2)、别后是人安稳,只楚吴行客。《水调歌头·淮海一星出》年代:宋作者:王质淮海一星出,分野到梁州。

(3)、惰归:孙子把士气分为三种: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惰归是指士气疲惫衰落之师。

(4)、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兴军,将不可以愠用战;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5)、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始计第一) 译文:势,就是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

(6)、默写太慢了=-=就写后面记得的吧。其实是我只会第一章…………--#

(7)、第十二篇《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8)、译文:攻击敌人无备的地方,出乎敌人意外的行动。

(9)、赏析: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弱小的兵力还一味硬拼,就会成为强敌的俘虏。

(10)、空中露出无名珠。《好事近·一沮寄江干》年代:宋作者:赵彦端一沮寄江干,十载山青水碧。

(11)、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12)、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军争篇》

(13)、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九地篇》

(14)、孙子兵法经典的十句话,历史第一兵书,有大智慧

(15)、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九地》。《史记》中也作:“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将军队处于将死的境地,士兵自然会奋起抵抗,寻求生路。这句话说明危险的境地,能够激起人们的斗志。

(16)、故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谋攻篇》

(17)、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8)、6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

(19)、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20)、近世日本对《孙子兵法》的研究,更是著作纷繁。高潮迭起。其中,以军人的身份来诠解孙子思想的论著有:海军中将佐藤铁太郎为教授天皇而作的《孙子御进讲录》,陆军中将落合丰三郎的《孙子例解》,辎重兵大尉冈本茂的《古代东洋兵学孙子解说》,陆军士官学校教官尾川敬二的《孙子论讲》,空军少将大场弥平的《孙子兵法》等;以学者的身份来阐发孙子思想的论著存阿多俊介的《孙子之新研究》,大谷光瑞的《孙子新注》,北村佳逸的《孙子解说》,福本椿水的《孙子训注》,坂井末雄的《孙子评释》,佐藤坚司的《孙子思想史的研究》等。这些著作,大多用近代的战争原理和军事实践、哲学思想和政治外交来解释《孙子》,内容丰富新颖,并给孙子以极高的评价。如阿多俊介在其论著的《自序》中说:"孙子是富有天才的人,其头脑的精密,思想的远大,令人惊叹不止,而有今人不及古人之感。故学者均称孙子为兵圣,其书为兵经。"尾川敬二也评论说;"《孙子》是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东方各种兵法,说皆出自《孙子》。至其文章苍古雄劲,与内容之美满相映,大有优于《六经》之感。"近世日本对《孙子》的研究和推崇,于此可见一斑。

4、孙子兵法名句摘抄大全

(1)、二战初,德国凭借闪电战所向披靡,横扫当世号称陆军第一强国的法国。在侵略苏联前期,也是进军神速。但是进入苏联腹地,却由于战线拉的过长而陷入持久战。长期的持久战消耗了德国巨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生产力(当时德国军工生产的武器近3/4用在了苏联战场,苏联战场的军队占总军队人数的2/3)并终导致了战事的逆转。同样在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海战中,日本指挥官南云忠一为了让攻击美国舰队的轰炸机有战斗机的掩护,而让整个航空战队推迟了5分钟出发。而恰恰在这5分钟里,美国的俯冲轰炸机趁虚而入,一举击沉日本3艘航空母舰,彻底扭转了战局。这是好的反例。

(2)、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孙子兵法·计篇》

(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4)、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谋攻第三)

(5)、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出征在外的景军,不一定要完全听从君主的命令。将领在外会根据实际情况来拟定对策,如果受到“君命”的掣肘,就很难做到灵活的应对,以至于很难取得成功。

(6)、筹划周密的就能取胜,筹划不周密的就不能取胜,更何况不筹划的呢?

(7)、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8)、《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早的兵书,春秋末孙武著,今存13篇,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9)、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10)、出自春秋·孙武《孙子·谋攻》。同:干预。君王不知道军队内部的事务,却想要干预军队内部的事情,兵士便会感到迷茫,无所适从。

(11)、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曰,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这个是说如果你实力不好就别太逞强,否则肯定会死在人家手上。

(12)、本句可以说是普通大众熟悉的名句了。也是出自《谋攻篇》。其名声虽大,但是也只能排在第四位。核心就是要求斗争者要通晓敌我情况。这是对情报、资料的高要求。当然,这也是正确的。记得在长征过程中。总是能够躲过蒋介石的包围圈。就是红军的谍报人员水平很高。能够准确破译敌方的密码。从而使准确掌握情报。进而为我军制定好的战略战术方案。如果不知情,可能就要出现错误的判断。事实上遵义会议不久就吃过对敌人兵力判断错误的亏。所以情况不明切忌决策。当今社会处在信息时代。对对手的研究,了解也是极为重要的。

(13)、出自《孙子兵法·作战第二》。(译文)作战重要、有利的是速胜,不宜的是旷日持久。

(14)、第二部就是要对照古文和现代文学习几遍,这样既加强来白话文学习,又学习了解了古文。好能全部背下来。

(15)、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第三》。(译文)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全旅之众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全卒之众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伍之众就次一等。

(16)、作战第二:兵贵胜,不贵久。闻拙之速,未睹巧之久也。故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胜地而益强。

(17)、在欧洲各国,孙子书不但广泛流传,而且影响巨大。据说,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率军发动对外战争时,在阵中经常手不释卷地披阅法译《孙子》,用以指导战争实践。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皇威廉二世,在战争失败被废黜后,曾阅读德文本《孙子兵法》。《孙子·火攻篇》上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温而致战。台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温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威廉二世读到这里,不禁掩书唱然兴叹道:"倘若早二十年读这本书,就决不至于遭此亡国之痛苦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著名指挥官蒙哥马利元帅,在60 年代初访问中国时曾说:"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学院,都应把《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程。"事实上,不少西方国家就正是这样做的。

(18)、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用兵的上策是能够在策略上战胜敌人,其次是在外交上战胜对手,再次是在战争中战胜对手,下策是攻打对手。

(19)、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钝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谋攻篇》

(20)、纵观世界几千年称为领袖者无计其数,有几人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只有伟大领袖毛主席时时刻刻想着人民,为着人民。他老人家敎导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5、孙子兵法名句和解释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始计第一)

(3)、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4)、所以夜间作战要多使用火光和鼓声,白天作战要多使用旌旗,之所以变换这些信号,都是为了适应士卒的视听能力。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伤它的士气,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以动摇他的决心。

(5)、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

(6)、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7)、淮海一星出,分野到梁州。玉京群帝朝斗,公在列仙流。尽扫欃枪格泽,高拱紫微太乙,霞佩拂红裯。非雾非烟里,永侍绀云裘。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孙子兵法名句翻译英文精辟8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