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甫的登高改写成散文800字
1、把下面的长单句改写成两个前后衔接的短句,其中一个是主动句,一个是被动句。
2、师:就写了一句,“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完了,到这儿已经下了,怎么下的也交代了,就用了四个字。你要下就好好下,他说“一层雨后”,一层后面说了,就是一阵,但如果你先读到这句,你觉得一层雨后,时间长不长?薄薄一层雨,铺在天上,落完拉倒,时间很短。“奇”,奇在哪儿?哪个地方下雨不先刮风?不先天灰灰的?“有味”,味在哪儿?一点味道都没有。“一层雨过”,你注意他四个字六个字特别多,“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好像秋雨下得刹那而来,瞬间而去,太阳就害羞地闭了一下眼而已。太阳害羞完,眼睛睁开,雨也没了,哪里奇?哪里有味?哪里像样?所以奇的,有味的,像样的,是秋雨吗?
3、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4、韩军说,语文课之独立价值是文字。语文课首要上成文字课。语文老师首要是文字师。若关注精神,也须由文字引发,由文字贯穿,终落脚于文字,即“着意于精神,着力于文字”。
5、(3分)B(根据段意,重点强调劳动者对中国发展的助推作用。即所选句子强调的重心应该是“推动中国发展的进程”,而不是“书写下自己人生的精彩”;而且“书写下自己精彩的人生”与“书写下自己人生的精彩”也有差别,后者重点强调的是“精彩”。故A、C、D都有不足,选B项。)
6、师:细腻,真挚,清又指什么?
7、生:第一层到“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
8、哦,落叶是一场无边无际的雨,削减着群山的重量。
9、我们综观杜甫的作品,是为了从作品谱系学的视角归纳文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教师围绕必修教材中的《登高》设计单篇学习活动,就可以根据这些共性和差异延伸出多个连接点。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些学习活动:
10、重文写白,回归语文教育“文化”之本
11、生:写了思念北国的秋天。
12、生:可是啊,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13、(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以及景物特点的能力。
14、本社订阅:直接在本社订阅可以享受优惠,可以更快地获读本刊。订阅方式灵活,零售、整订、破订均可。
15、生:觉得应该有,但没有。
16、生1:我选择的是第四段,秋槐落蕊。先采用远景拍摄深巷中的槐树,然后动态切换,采用长镜头,将槐花从树上飘落的镜头在30秒内拍下来,此时我想让观众感受到北秋的悲凉。再将镜头拉近,然后特写拍摄人踩在槐花上的情景,再拍一下扫街过后灰土留下来的一丝丝丝纹,此时我想让观众体会到北秋的闲适。同时我还想在背景音中添加一句《淮南子》中的“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末”更能体现出秋意的悲凉。
17、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8、掉了也没关系吧?为什么要加这句呢?旁边同学来说。
19、B.经年,经过一年。此处的“经年”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中的“经年”词义不太相同。
20、生:落蕊铺在地上,踏上去没有声音有没有气味,还写了扫帚的丝纹。
二、将杜甫的登高改写散文
1、生:“有味”,“像样”。
2、生:我概括的是秋蝉,第一个关键词是“衰弱残声”。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常考考点,复习中要注意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了解高考常考题型,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B项,错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部分引用时,逗号放在后双引号的后面。故选B。
4、师: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郁达夫,这段文字出自一篇散文《怀鲁迅》。
5、前面讲扫帚留下来的丝纹讲完了没有?现在要讲感受吧?讲完以后讲古人吧?三层清楚没有?清楚就句断。郁达夫的时代对标点着意的程度不够,包括段落也是。所以很经典的作品也不都是一点问题没有,大家都要有这个意识。真正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是很少很少的。
6、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霎儿:一会儿。
7、参考译文:(甲)张巡,是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通晓作战布阵的方法,气节高尚,不太注重小节,他结交的一定是有身份的官员和年高德重的人,不和平常的人结交,当时的人不可能知道。开元末年,中进士第。张巡以太子通事舍人的身份出京任清河县令,治理的成绩好,很有义节,有因为困顿归附他的人,倾尽资财救济保护毫不吝啬。再调为真源县令。当地有很多强横狡猾的人(豪强),大吏华南金建立了自己的威势恣意妄为,张巡一到任,就依法杀了他,赦免了他的党徒,(其党徒)没有不改恶从善的。
8、生(读):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
9、品秋味,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作者的情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10、(5)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2、改写后的句子表面看来内容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原著中的句子排列整齐,用词简洁优美,句式铿锵有力,节律感强。运用这样的语言形式把石猴那种活泼跳跃、顽皮可爱、机灵敏捷的形象刻划的活灵活现。而改写过的句子不但拖沓罗嗦,而且对刻画石猴形象特点的果相差甚远。
13、生:12节这个小片段说,“秋在人们的眼中是悲凉的”。
14、师:倒数第2节回应的是第2节,后一节回应的是第1节。然后说,我要用生命留住这样的秋,故都的秋。好,这篇散文,我们从大的创作思路到小节的行文思路,我带着大家读了。下次课,上郁达夫的《江南冬景》,你们学着我的样子预习这篇文章,下次课我讲文章的时候有很多类似的问题问你们,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
15、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7、A.《大医精诚》反映了孙思邈对于医德的高度重视。题目中“精诚”二字就是对每一位从医之人的基本要求——精,医术精湛;诚,诚心救人。全文就是围绕这两个字来讲的。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材料中没有表明已经将人工智能检测阿尔兹海默症应用于实践中了。故选B。
19、写决定读,写来自读,读指导写,读写有机结合。读写共生的境界是写作是阅读的源动力,是师生共读,师生共写,老师参与分享交流,是更高境界的读写结合。
20、韩军说,五四后现代语文教育,悖逆传统举三反欲走捷径,试图在举一上反求“深、细、透”,字斟句酌,微言大义。咄咄怪事出现了:800字1000字文,竟讲三四课时(135分钟);20字的《白日依山尽》,在小学二年级竟“深、细、透”讲析35分钟,热热闹闹一节课,数数字数20个。多半世纪以来,语文教育一直如此,至今未有大变。以数理剖解之方式,刀斩人文之美诗美文,焚琴煮鹤,大拆七宝楼台,千年煞风景,于今为烈!
三、把杜甫的登高改写成散文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不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褪色”:(1)布匹、衣服等的颜色逐渐变淡,以至没有。(2)比喻某种情景、意识、本色等逐渐淡漠以至忘记。语境显然取其比喻义,是说童年的狂想渐渐淡化了。所以使用正确。B项,“一无所有”:形容一个人什么都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等。这里显然是说“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什么都没有。C项,“乖僻”:指性情乖张偏执,也指性格古怪、孤僻,和别人合不来。此处是用“乖僻”正好和首句的“古怪”照应。D项,“吟颂”:吟唱歌颂。“吟诵”的意思是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语境是说“我”大声诵读诗句给“一个满清遗老”听,以致“他的泪珠滚下来”。所以应该改为“吟诵”。故选D。
2、(评析:散文阅读第三步,探究“为什么写——明方法,析主旨”。此段运用了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手法。)
3、视泰山,只觉得整双眼、整个心都被泰山与天装满,只觉得泰山是何等的雄伟壮观、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延绵。我正站在泰山的一个小角落上,而泰山的范围,又多么广大呢?我一路走来,看见齐鲁的广大地域内布满了泰山那青翠挺拔的树木,山色一望无际,仿佛没有尽头。泰山的广阔无垠,使我的心顿时开阔起来,我坚信我的人生将会越走越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整个泰山就是一个大舞台,它打开了我的心,让我在人生舞台上自由发挥,实现愿望与理想。
4、D.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让他忐忑不安地低下了头,默默地走到自己的位子坐下。
5、师:你看,他先写江南的秋,再写北方的秋吧?
6、①中医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②中医调节针对寒和湿,注重调节机体平衡能力,提高自身免疫力,以对抗“疫戾”之气。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针对确诊患者推出了中医调节通用方“清肺排毒汤”。④“清肺排毒汤”改良患者发热、乏力、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⑤使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⑥从而阻断病情,⑦大大减少了重症转化率、病亡率。
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8、(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的能力。这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请根据给图表总结出遗忘的规律,再根据这个规律谈谈你的学习方法。
9、C.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10、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11、刚的眼图又红了:“大哥,让你上家里你偏不去,非要来这小宾馆,飞燕有意见呢。”
12、师:郁达夫的散文中有山水的深情,有精妙之处。
13、这样的读写转换主要有仿写、补写、扩写、改写等几种形式。这些形式都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驾轻就熟的惯用方法。
14、(3)逐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掷具一样的立着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中有一线奇异的颜色,片刻之间就变成了五光十色的彩霞。(“稍”“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定语后置“极天”“须臾”各1分)
15、⑥新修的公路沿山势盘旋,左边是山,右边是悬崖绝壁,我的车不时与私家车、公共汽车相遇。陪同我的乡干部说,这路修到村口和学校了,到乡里县里的班车一天十多趟。我把车停在校园里,种种疑虑涌上心头。王新出现在眼前,已是两鬓斑白。他并不带我们参观新的校舍,而是请我们去活动室坐坐。
16、“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7、(答案)印度声称空袭了巴拉果德地区一处恐怖分子营地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此战绩被巴基斯坦委员会“强烈否认”。
18、师:如果是一部电影,结尾处我们要加上这样几行字,触目惊心的几行字。1934年郁达夫写就《故都的秋》,两年后,北平沦陷。十年后,郁达夫于苏门答腊丛林舍生取义,他既有看云的闲情,又有热血的肝胆。中国士大夫的担当,如李大钊先生所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八年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这就是《故都的秋》,永远的故都、故园、故人,我们的家园。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19、生:写出坐在院子里的享受。
20、师:元代有个画家,他叫倪瓒,又叫倪云林。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倪瓒,汉族画家,汉族知识分子,生活在蒙古政权之下的元朝。在元朝等级制度森严的时八娼九儒的时代,画家用画笔书写他内心的世界,那份荒原,那份苍凉,那份冷到骨子里的东西。观察这幅图,模仿郁达夫,为《林亭远岫图》写上三两句话。这是一个水不流花不开的世界。
四、登高杜甫文学短评800字
1、C.孙楚见识高远,不同流俗。当时“龙见武库井中”,他认为大臣们的看法均属错误,朝廷应从这种自然现象中得到感悟和启发。
2、A.小说第③段中写“我”第一次到笔架村时所看到的环境,笔法细腻,形象生动地突显了笔架村的贫穷、闭塞。
3、(选自《广西微篇小说精选》,团结出版社2017年版)
4、“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空虚中暗夜的袭来。”理想斗士鲁迅愿做铁屋中觉醒的呼号者,以期凭理想的灯火唤醒昏睡中的中国人民。作为青年的你,或许已经具备理想的雏形,又或许,可以在个人的愿景之前,添上对广阔生命的悲悯与拯救的自觉。相较于乡土社会的闭锁性的差序格局,现代人际交往格局中,你的声音将以更迅疾的速度和更强大的感染力传播,故而一个人的觉醒将引发宏大的蝴蝶应,终形成汹涌如斯的进步潮流。而你也将成为众多觉醒者的一员,从而不再忧心于行路上的寂寞。假如没有炬火,筑梦者汇聚的萤火之光,亦可点燃不灭的火炬,甚至成为太阳。
5、C.“怨天尤人”与“孤独”错误。杜甫忧国忧民,他并非只为个人的际遇伤怀而怨天尤人。
6、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这篇文章你们都读过了,按理说这样好的散文,要好好讲,讲个四五节课都没有问题。认认真真把一篇文章讲明白,讲到你懂,这就好了。大家看看,这篇散文的“神”在何处,也就是说你认为这篇散文里,作者讲得有情感的一句话在哪里?
8、D.浸透天翻地覆唾手可得构建
9、生病时,妈妈的良苦用心,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10、举一反即一学期只学一册课本,以30篇文章作范例“举一”,教师不厌其“深、细、透”地繁琐解析,微言大义,咀来嚼去,斟句酌字,以图让学生循例“反三”,会读、写同类文章。结果,一学期多只学不足30篇,中学漫漫6年,多学360篇。试图通过360篇文章“范例”,让学生会读、写远超过360篇的文章,实乃杯水车薪、缘木求鱼。数代人高中毕业,母语仍不过关。
11、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12、天津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13、生: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4、生:我就认为杜甫的诗,它的长处是在于写景的层次比较宏大,比较有气魄,这篇文章的秋蕊图,它胜在描写比较细腻,所以我认为这两个都值得欣赏。
15、C.加快“新基建”,促进信息、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通过这些技术与制造业结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1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每空1分,共12分)
17、本刊2019年征订工作已经开始,请广大读者朋友抓紧订阅,不要错过订阅时间。
18、B.文章第⑤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
19、师:学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吗?“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飞狗跳不好吧?但狗叫的声音从长长的巷子里,弯弯曲曲,那种乖戾的犬吠被消解了,传到你耳朵里就温和了。鸡飞起来难过吧?但是它飞到哪儿?桑树颠,就像小鸟归巢一样。有鸡窝很晚,一千年都不到,所以原来的鸡都住树上,和鸟一样。所以这时候的蝉声,因为树高,因为屋低,所以叫“啼唱”,又补了一句,“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他有没有说南方听不到?也听得到,但是不是处处听得到?所以要想赏到秋蝉的声音是不太容易的。但是没有这句话可不可以呢?也可以。
20、师:他抓住了,也感受到了。请同学们继续说,郁达夫为故都用漂亮精当的文字画了五幅秋景图,你读出了什么!
五、登高杜甫散文化400字
1、①执着,有信念;②有担当,不怕苦;③善良,有爱心;④善权变,为留住学校不惜造假。(每项1分,共4分)
2、D.第9段将小镇的前身与现状作对比,直接表现了菊为小城带来了富庶的生活和荣光。
3、D.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
4、生:前后两桌为一小组,交流探讨,并展示学习成果。这五幅图分别是:秋晨小屋,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果盛景。
5、C.小说第⑦⑧段主要写人物语言,通过人物对话侧面交待了与王新有关的背后的故事,丰富了人物形象和小说的情节。
6、A.“我”“两次去笔架村,见的是同一个人,心境却截然相反”,这其中截然相反的心境分别是“兴奋、激动”和“沉重、疑虑”。
7、(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诗,考生可以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本词的主要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
8、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果?(6分)
9、⑦不过说来说去,自古以来,都唱的是菊的清高、隐逸以及履严冬而不凋。可这小榄镇,是一座南方闹市,虽说人口不多,只15万余,常住外来人口却多达16万,还不计往来暂住者。只菊花节开幕当天,说万人空巷,已不足以表达其热闹,一条宽阔大街,塞得水泄不通,站在高处一望,但见人头攒动,红男绿女,青壮长幼,倾家而出。那时,心中直呼,菊啊菊啊,你何以诱人如此!是你坠雅入俗,还是世人脱俗入雅!此情此景,让人难免不想起那两句述说世态变化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0、(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11、请分别写出几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2、世事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白霜,浊酒消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
13、古诗文阅读(45分)
14、生:我喜欢秋雨图,它首先是对秋雨的描写,“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了索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就这样一个个“又”字,可以看出故都的雨它是返而往复,忽来忽去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郁达夫又写了在雨中都市闲人穿着青布单衣,咬着烟管,站在桥边,然后用缓慢悠闲的声音,微叹着,互答着,可以看出故都闲人的那种闲适的特点。
15、师:写了枣树哪两方面?一个写了枣树生长的位置,哪里?
16、“喝,咱喝!”强擦去流到嘴角的泪水,举起了酒杯。
17、师:什么叫“好像”?(生笑),来了吗(生齐:可能没有),“好像没来”,来了吗?(生齐:可能没有)意思一样吗?一样的。但是,“他好像来了”,希望他来吗?(希望)好,“像花而又不是花”?
18、江南草木没凋,多好,可是,“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这就是一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用现在通行的话来说叫“发嗲”。一般人来说,这样的秋天太好了,空气润润的,天高高的,云淡淡的,多好,他却说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后他说,“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典型的反弹琵琶,你们说,半开的秋好不好?半醉的秋好不好?也有人喜欢,但作者在这里反弹琵琶,说不合适,于是就写北国的秋。
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之”:助词,提前宾语的作用;结构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项,“以”:介词,因为;介词,用。D项,“乃”:副词,才;表转折,却,竟然。C项,“而”:都作代词,你,你的。故选C。
20、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将杜甫的登高改写散文【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