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高唐杜甫古诗的诗意
1、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2、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3、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4、杜甫的七律,如书法中的《兰亭序》,是后人不断学习的楷模,此诗算是楷模中的楷模了。
5、明·凌宏宪《唐诗广选》:杨诚斋曰:全以“萧萧“滚滚”唤起精神,见得连绵,不是装凑赘语。刘会孟曰:四句自雄畅,结复郑重。
6、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7、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一六二:《登高》起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收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通首作对而不嫌其笨者,三四”无边落木“之句,有万钧之气;五六”悲秋“二句,有顿挫之神耳。又首句妙在押韵,押韵则声长,不押韵则局板。
8、016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作者修正版
9、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10、杜甫的《登高》吗?风急天高猿哮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是这个吗?首联和颔联描写秋景。秋风呼啸而过,天显得高远,猿猴的叫声格外哀伤,水中的陆地上有鸟儿停留。落叶片片飘零,只有长江来了又去从不停息。颈联和尾联抒情。我远离故乡,飘零客游,一生遭遇困难,在这深秋时节登高远望。此时已经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为衰病近刚刚戒酒。全诗情景交融,秋季的凄凉景色中蕴涵了对生活艰辛悲愤。
11、清·曾国藩《十八家诗钞》:张云:此孙仅所谓“夐邈高耸,若凿太虚而号万窍”者。
12、对格律的要求,往往会限制诗意的发挥,但杜甫这首《登高》,你看不到一点刻意的地方,读起来句意浑成,诗意申畅通,还在其中探索了更为复杂的对仗技巧。
13、汪良忠刘燕戴爱琴啸汉马杨勇民桐荫夜轻寒
14、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15、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16、这首诗写作的地点是夔州,当年杜甫本来在成都的草堂生活,但是由于朋友严武去世,不能再资助他,只好离开成都,来到夔州并且在那里生活了几年。这年秋天,他登上了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瑟瑟的秋风吹来,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诗。
17、唐诗三百首|175杜甫《蜀相》
18、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19、莫真宝李伟亮王纪波王海亮莫雨涵韩倚云
20、李葆国无名韦树定耿立东师红儒阿朱屈杰
二、登高唐杜甫这首诗的意思
1、宋词里的春天,为你停留
2、《登高》中杜甫以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3、金锐顾青翎苏小隐王瀚林毛谷风段兴朝子乙
4、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5、(古诗词里的秋天)第一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7、装帧精美书香玉坠精致礼盒
8、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
9、明·张綖《杜工部诗通》:少陵派有二诗,一派立论宏阔,如此篇”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及”二仪清浊还高下,三伏炎蒸定有无“其流为宋诗,本朝庄定山诸公祖之。一派造语富丽,如”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及,“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等作,其流为元诗,本朝杨孟诸公祖之。
10、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11、清·张世炜《唐七律隽》:四句如千军万马,冲坚破锐,又如飘风骤雨,折旆翻盆。合州极爱之,真有力拔泰山之势。
12、刘梦芙魏新河周燕婷高昌林峰雍平星汉
13、(唐诗另读)唐人怎么过夏天?
14、全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5、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16、诗词|成语|文化|亲子
17、回复“唐诗”、“宋词”,可以查询诗词。
18、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19、梦烟霏尤悠张芳君白秀萍老墨崔德煌孙文
20、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诗句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
三、唐诗《登高》杜甫
1、《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前二句是诗人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了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李龟年是唐代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杜甫(712—770),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4、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5、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扩展资料: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6、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眼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8、“学人之诗”:宋诗选读之绝句篇五)
9、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10、我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
11、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三: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如杜子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是也。
12、江苏南京未来科技城小学三年级三六班
13、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培训中心
14、唐诗三百首|172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15、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气象高浑,有如巫峡千寻,走云连风,诚为七律中稀有之作。后人无其骨力,徒肖之于声貌之间,外强而中干,是为不善学杜者。
16、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17、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18、东张家安张晓虹孔繁宇王守仁赵秀敏
19、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20、“悲秋”这两个字好有力量,其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本来还有很多美好,但是此刻的杜甫满眼看到的都是悲凉。远离家乡,面对悲凉的秋色,暗自叹息自己漂泊之苦。人到暮年,疾病缠身,独自登上高台欣赏秋色。
四、登高唐杜甫古诗意境
1、此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2、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
3、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4、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5、作品简介:《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6、所以,《登高》这首诗的解读也应从诗歌整体性出发,去观照意象,进而探究诗歌意象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7、诗的后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只好暂停了浇愁的酒杯。艰难,国运和自身命运的艰难,苦恨,极度的遗憾,极度的恨,繁霜鬓,繁是增多的意思,霜鬓,鬓被霜染了,霜是什么颜色?白色的啊,我们知道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是白色的,霜鬓,两鬓斑白,杜甫感叹自己老了。潦倒,我们常说一个词叫穷困潦倒,失意,衰颓的意思。新停,近停止了,新停浊酒杯,一杯浊酒都不敢喝了,重阳登高本来应该喝点酒的,可由于杜甫疾病缠身,不敢再喝酒了,就像现在医生嘱咐病人的,戒烟戒酒忌辛辣,一样的道理。我们都说借酒浇愁,杜甫愁成这样,却是连一滴酒都不敢碰了。他内心的忧愁、烦闷、凄凉、悲惨又该如何排遣呢?
8、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9、好的喜欢,就是你的点赞
10、明·李东阳《麓堂诗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景是何等景,事是何等事?宋人乃以《九日崔氏蓝天庄》为律师绝唱,何耶?
11、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前四句景,后四句情。二碎,四整,变化笔法。六接递开合,兼叙点,一气喷薄而出。此放翁所常拟之境也。收不觉为对句,换笔换意,一定章法也。而笔势雄骏奔放,若天马之不可羁,则他人不及。
12、昨夜月儿王柳华陈志文风马驴程良宝武建东
13、李俊儒汪冬霖楼立剑徐俊丽白林中赵英张栋
1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高
16、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别人只是要诗一首扯那么多干嘛
17、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18、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19、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20、文|丁老师朗诵|网络诵唱
五、登高唐杜甫古诗名句
1、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陈与义)课外古诗词背诵长歌行(青青园中葵)野望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黄鹤楼(崔颢)送友人秋词鲁山山行浣溪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张明新邢涛涛黄友富程运钦吴瑾诗影同春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4、昨日听诗每晚听首诗,「黄鹤楼」(唐)崔颢|启蒙古诗精粹特辑
5、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6、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7、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8、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9、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10、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11、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12、卢象贤周泽安张智深陈逸卿戴霖军鉴水深南
13、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14、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人,后迁居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15、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腾而来。如此解读此诗,诗歌在意象上并无特殊之处,只是对物象及其特征的简单描述,还停留在意象解读的表层含义上。我认为意象(也就是外在事物)应该和诗人的内心情感相统不能简单停留在字面传达的意思上,而应去找寻深度的联系。
16、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17、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18、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19、颈联"悲秋常作客"中提到了"悲"字,整首诗的基调其实就是"悲",诗中的意象也是始终围绕着"悲"来构造的,所以意象分析一定要从整体性出发。由此再来看前两联,诗人笔下的"风"是急烈的,给人凄凉萧瑟之感;"天"是高远辽阔的,让人感到自我的渺小;猿猴在山间哀嚎,衬出秋天的凄凉。
20、秋高气爽,风声急促,猿啼凄切悲凉。清澈的水中小洲一片凄清,白沙满地,鸟儿们在急风中飞舞盘旋着。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登高唐杜甫这首诗的意思【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