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世出世入世精辟69条

佛家遁世

1、遁世和入世

(1)、所以在吠陀哲学家的眼中,宇宙不过是神所使用的摩耶(幻术、神通)变化出来的,也终将被神所收回。神是真实的存在(超验的存在),宇宙却是虚幻的,只是神在神通游戏中变出来的一个广大无垠的幻象,而非真实的存在。

(2)、举个例子以简化问题的话,这种情况就好比是一个工厂要开工,需要厂房资源,需要流动资金资本,需要技术设备技术手段,也需要劳动力,四种聚齐,才能开工。现在劳动力选择躺平,看你怎么办?嘿嘿嘿......所以躺平主义本质上是对资本等其它生产要素的反抗,是认为生产要素中对价不公时,劳动力要素对于其它资源、资本、技术三要素定价的无声要价。

(3)、中国园林对于佛教,是用其形而不用其意,借用的往往是须弥山这样的神话题材,或曼陀罗这样的宇宙图示。即使在园林内建有庙宇经堂(这在清代皇家园林普遍),但从不让佛教思想控制整个园林的精神。

(4)、丁绍光 是当今画坛上有影响的华人艺术家之现代重彩画大师。他成功的融合了东方古典主义和西方现代艺术的特色,采用以展望二十一世纪理想主义的艺术形式,表现对人类共同理想境界的追慕与神往。

(5)、新的科技基因生物工程、人工智能,一日千里,迅猛发展。而今天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画家的震动,比起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摄影的出现、电影艺术的突飞猛进对现代画家的震动要强烈百倍、千倍,只是我们许多人浑然不觉。一维是条线,二维是个面,三维是立体,我们眼睛看到的就是三维的世界。今天,四维影像已经出现,量子卫星拍下的整座城市,每一个人放大就如近在眼前,就连车牌号都看得清清楚楚,720度高空摄影,出现了如中国画长卷的形式。电影特技在电脑的参与下,人类以前绘画中几乎所有的技巧、形式、美感,都以动态出现在巨大的屏幕上,从具象到抽象、从场面到特写、各种对比手法、人类视觉所能辨别、感受的种种因素都已通过镜头展现在荧幕上,加上文学、音乐、舞蹈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不仅是视觉,而是对人眼、耳、鼻、舌、身,整个感官的震撼。神秘、宁静、庄严、恐怖、悲哀、欢乐、孤寂、死亡、冲动、无奈等等等等,人类的感受都强有力的出现在荧幕上。我曾经一度失去画画的信心与信念,思来想去我终于有所醒悟,美术不会消亡,电影镜头不就是动着的画面吗?许多画面的组合拍摄,原创者还是画家。认真思考一下,分析一下,不难发现有些电影的蒙太奇手法还是来自一些世界绘画大师的技法。法国印象派电影,采用了的前期印象派的色调与色彩对比,美国科幻大片你可以看到,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的身影。简单讲,电影已经充分利用了前人美术家的成就。当代电影还没有出现当代的美术,还有待当代艺术家去创造,电影美术、电影美学已是美术的一部分,而美术不会也不应该被取代,但我们也应该了解其它姐妹艺术的发展,去思考与挖掘世界艺术的新领域,加强美术的视觉冲击力,以适应当代人视觉感受的需求。

(6)、西田正好在《日本的美——其本质和展开》中说:

(7)、“静”和“净”,它们与“空”相结合,表现在美学上就是空静之美和空净之美。佛教对尘世佛教称之谓“娑婆”世界的态度是“普度众生,慈悲为怀”,因此佛教还表现出慈悲之美。此外,还有“华严宗”的圆融、庄严之美;“净土宗”的无垢无染的清净之美;禅宗的静心妙悟之美;“三论宗”的中道之美;……佛教还为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意境理论增加了丰富的内容。总之,佛教美学为中华美学增添了新鲜、丰富的元素。

(8)、作为起源于中国的本土佛教支派,禅宗表现出了佛学与中国传统思想交融的特点。从美学理论上,禅宗显然就继承了很多中国本土的思想,因此禅宗也赞成天人合提出了“梵我合一”的观点,认为人与自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浑然一体的关系。

(9)、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躺平主义,有意思。社会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四类:劳动力、资源、资本、技术。微观层面的躺平,其实在宏观层面上,是劳动力对于资本的一种反抗。

(10)、(齐世庸人):齐世:同于世俗的;庸人:平庸的人,也指见识短浅的人。比喻与世俗同俯仰或见识短浅的人。

(11)、我们小时候读书时候,政治课内容都是批判唯心主义,只有唯物主义才是正确的。

(12)、对世界的俯视,对于纬度是无限的,这在中国艺术里是很重要的,大家可以用心琢磨一下。西方学院派的角度是定点透视,通过我们的眼睛看过去所能看到的世界,这样对绘画来讲,他们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中国的绘画,是以大观小,把整个宇宙放在笔墨之中,所以才出现了中国的长卷形式。大家知道的长江图、清明上河图,这些都不是一个定点透视所能解决的。他也不是一种单纯的俯视,而是一种天马行空式的、高度自由的状态。按照西方的说法,这不符合艺术的科学,但是符合艺术的本质。当西方人把艺术的科学去掉,走到艺术的本质的时候,中国的绘画理论应该是对西方艺术一个很重要的贡献。长江图可以把长江几千里的重要人文地理环境,从它发源直到入海整个过程都囊入,这是西方美术不可能做到的。

(13)、‘物哀’从本质上看,其作为一种慨叹、愁诉‘物’的无常性和失落感的‘愁怨’美学,开始显示出了其悲哀美的特色。

(14)、(倜傥风流):倜傥:卓异,洒脱不拘;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形容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礼节的拘束。

(15)、对西方世界震撼的中国文化是民族民间艺术。你是一个中国人,中国的文化会启发你,在云南,云南的民族文化对你的创作会有影响,当然你要找到你内在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与你生存的环境、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所读的书,所有东西构成一个总和。

(16)、佛教与奥义书的区别在于就是佛教在承认世间万物都属于这种无常与轮回的苦海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惟有脱离这种幻起幻灭、六道轮回的无常世界,达到超验的存在(成佛),才能终脱离苦海,成为真正的永恒。

(17)、园林之美是一种人化自然的美,是人们利用植物、山石、水体和小品等造园手段创造的美。作为一种人化自然的美,园林艺术的美必然受到其创造者自身的审美取向、美学修养和审美标准的左右。

(18)、昏庸的皇帝不喜欢皇太子,不在话下,但即是英明的皇帝,也不喜欢皇太子……”

(19)、平安时代的日本贵族社会正处在一个盛极而衰的转折当中,贵族一方面享受着奢华、迷醉的生活,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以武家为代表的新兴势力的严重挑战,公卿政治形将退出历史舞台,不得不面对这荣极一时的繁华形将消逝的现实。

(20)、“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六祖坛经》

2、遁世出世入世

(1)、“仁者爱人。”“仁”即“亲”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亲亲,仁也。”以仁学美学为核心衍化出中和、和谐美学;衍化出大义、正义的人格美学;衍化出“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

(2)、感恩祖德,朝拜地藏,聚族力,彰佛力,在保护中开发老田吴特色文化资源,秉持明礼仁让祖训,弘扬至德至善精神,齐心协力助推乡村振兴,共建古风新韵美丽乡村。农家乐住宿餐饮、仿古家具、竹编工艺、用之绿茶、酬惠粮油、老田素筵、传统作坊、灸针加工等构成老田村的经济发展支柱。九华山庙会、地藏酬惠节、吴氏祭祖大典(大年初清明节)等文化大餐更是珍品纷呈。打造老田古村文化旅游精品,提升游客观光接待服务能力,努力实现村支两委“文化强村旅游富民”战略目标,为族添彩,为国增光,创造新时代更加美好新生活。(主要依据《青阳县志》《九华山志》《老田吴氏宗谱》《九华古村老田吴》、老田协会资料等,欢迎大家修改指正,吴中祥整理于204)

(3)、儒家的“天人合一”偏重于伦理观,强调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是客观唯心主义的;道家的“天人合一”偏重于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朴素唯物主义的;禅宗的“天人合一”偏重世界观,认为“梵”、“我”是一种统一的精神存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4)、建议龙泉寺组织面向家庭的禅修营,让夫妻一起参加禅修,这种传帮带的禅修,对夫妻感情和家庭教育会起到示范作用。一个社会,家庭是小的细胞,把家庭建设好,就是对社会做了重要贡献。

(5)、中国画一定要取乎其上,要有理想。人的生命是这样、人类历史长河也是这样,都是由昨天、今天和明天排列组合而成,这三个当中,只有今天是个实体,不要做今天的匆匆过客,主宰今天,在今天播种的人,明天才有收获,要无休止的耕耘下去,要相信中国老百姓的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尼克松回忆录说“我们每个人必须把每一天当成生命的后一天,努力使每一天活得有价值。昨天是今天的昨天,明天是今天的明天,所以一天就是三天。”我们要理解他这种把实体的今天当三天过的生命哲学。

(6)、就色彩来说,我谈下自己的体会。色彩分为随类赋彩、环境色彩、纯度提炼及平面色彩四个点。要用于突破自身局限性,特别是辨别色彩的能力对于学习艺术是重要的。适当去寻找些灰色调来打破传统重彩的局限性。对于色彩方面,德拉克罗瓦,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色彩画画的人。色彩的感染力强,在他之前的人没有进入到环境色的色彩表现,就等于绘画没有了情绪,没有了空间意境。德拉克罗瓦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展示了色彩语言,他辨别色彩的能力强,能辨别2000多种色相。这就是所讲的第一点,固有色,从德拉克罗瓦的画出现了冷暖色差的变化。到前期印象片解决了色彩冷暖关系,到梵高,整个过程色彩都是在燃烧,到毕加索,解决纯度对比。

(7)、无论皇家园,还是文人园,其核心的指导思想都是儒、道二家。皇家园林偏重礼制和帝王心术,所以重儒家一些;文人园偏重隐逸陶然,所以偏重道家一些;虽然三教合一以后,禅宗等佛教思想也对中国造园理论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仍然居于儒、道二家之下。

(8)、(违时绝俗):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

(9)、(风流倜傥):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倜傥:卓异,洒脱不拘。形容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礼节的拘束。

(10)、这时候的日本还处在文明初蒙的古坟时代,生产力还比较落后,文化也不发达。日本社会意识还处在原始泛神信仰和自然崇拜的状态下。

(11)、(小水不容大舟):比喻局面狭小无法使才能高的人施展才能。或才能高的人为世俗所不容。

(12)、(物外之交):指超越世俗,不以利害结合的友情。

(13)、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主要代表,还有荀子,美学精神是以“仁”学为核心的美学精神。“仁”即“爱人”(《论语·颜渊》)。

(14)、隐匿〖hide〗。如:遁疚(隐藏的疾病);遁隐(隐藏);遁影(隐藏形影);遁疾(隐藏的疾病)

(15)、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从秦始皇到乾隆这一段,中国是世界第一强国。经济收入,唐朝时占全世界总收入的70%,乾隆时期占全世界总收入的40%,美国盛的时期占全世界总收入的40%。后来为何受到那么多欺辱签订了那么多不平等条约,在世界的位置落了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启后,西方世界的发展速度一年等于一百年的发展,这就是中华民族末落下去的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大发展,生产开始产业化、市场经济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

(16)、金庸先生的第三任妻子是一家咖啡馆年轻的女招待,金庸是这家咖啡馆的常客,两人因而相识。在答应了妻子朱玫的条件之后金庸便正式离婚,1998年11月8日,朱玫病故于香港湾仔律敦治医院,享年63岁,多年后,金庸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说过:“我对不起朱玫……我作为丈夫并不很成功,因为我离过婚,我心里感觉对不起她。她现在过世了,我很难过,如果可以补救的话,我希望可以对亲人好一些,对朋友好一些。”

(17)、用极少主义这个现代美学流派来形容禅宗美学似乎并不妥当,毕竟禅宗美学的历史要比发源于20世纪中叶的极少主义悠久的多。但无论从观念上,还是手法上,禅宗美学都和极少主义风格颇有神似之处,因此为了描述的清晰,借用这个现代名词也未尝不可。

(18)、禅宗对于自然美感的观点已经从原有的消极的幻论有了新的发展,由于禅宗对苦行的要求没有传统佛教那么严酷,强调顿悟,主张通过冥思方式,在感性中领悟达到精神真正的自由,对于尘世不再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

(19)、但总的来说无论在造园风格还是美学意象方面,中国寺庙园林仍然没有脱离上述两大园林派别的基本范式,还不足以形成独立的体系。与中国的情况相对比,就更加彰显了日本禅宗庭园的东方园林体系当中独特的意义。

(20)、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3、佛教遁世观念在汉文化中相当普遍原因很多

(1)、与传统园林相比,舍去水体等活跃要素的枯山水是凝固静止的,是“永恒”的,也是了无生气的。枯山水表现的是从自然之中截取的片断,将这种片断凝固下来,使其获得一种不变的“永恒”。这种“永恒”虽然至美,但也至哀。

(2)、我们讲中华民族的崛起,作为艺术家,有责任把中国的文化向世界传播,让人心悦诚服的接受,成为主流文化。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由这样一个人口的比例形成主流文化、国际性潮流,任何人不能否定不了。在世界的发展中,不能没有中华民族,但需要做很多的努力。世界历史上四大古国中,只有我们中国延续至今。历史上,中国曾长期是世界上繁荣的国家。

(3)、(虚名薄利):虚浮的名声,微薄的利益。指不看重世俗名利。

(4)、(负俗之累):负俗:指受到世俗的讥讽和批评;累:牵连,累及。受到世俗讥讽等事情的累及。

(5)、1990年,美国一位著名未来学家出版了《权力的变异》一书,阐述了世界历史上权力的三大要素:低级权力是暴力,用恐怖统治,叫力本位。中级权力是金钱,以资本主义为标志,叫金本位。现在高文化时代,高级权力是知识,叫知本位。知本位的兴起出现了像比尔盖茨这样的知本家,已经开始奏响了新世纪的序曲。

(6)、佛法开示,“无限生命:当神识离开,此生结束,身体尘归尘,土归土,而由业力推动,神识依然存在,生命无限延续。“

(7)、所以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因此日本人虽然接受了很多儒学的世界观,但日本美学的观念里却缺乏儒家美学的核心观念——社会伦理的教化作用,或者说仅仅是存在于形式上的一种口号。

(8)、我对基督教也有一些认知,缘起于生活上海的大妈皈依基督教,每周末她都要去教堂念经,虽然她没有什么文化,认识很少的字。后来,工作后,也在老家去基督教堂感受过,唱诗班和恳谈会。

(9)、总体来看,躺平主义,社会消极影响有限,因为大规模长时期的躺平几乎不会出现,这太违反人的贪嗔痴的人性了;且在对抗资本、资源和技术生产要素中,也有积极意义,毕竟,我们不能让有资本的躺赢,没有资本的躺平,而让大多数人生活在被资本和技术异化的世界。

(10)、(通脱不拘):通脱:放达不拘小节。放达而不受礼法和世俗偏见的束缚。

(11)、但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这种“诚”实际上是还处在一种原始的自然感性审美状态,而这和世界其他民族的审美观念是有很大的共性的。“诚”的那几个特点,在世界其他文化民族的审美观念中一样是存在的,并不能说是日本民族独有的内涵。

(12)、禅宗美学表达的是一种枯与寂的意念,是一种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在永恒的时间面前,再绚丽的美都是虚妄的幻象,都是万物轮回中的短暂的存在。当美好的事物趋于消亡的时候,这种美丽又是多么绚烂旖旎,多么哀挽和虚幻!

(13)、国人得意时学儒家入世,失意时则是道家避世,绝望时佛家遁世;或者说少年时儒,中年时道,老年时佛。金庸老先生深受中华传统文化侵染,其作品也不外乎如是。早期金老的作品,像《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均是快意恩仇,任侠为民、给人一种人定胜天、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感觉。

(14)、此佛偈一出,众人惊奇不已,议论纷纷。弘忍大师一见此佛偈,即明白惠能就是他的衣钵传人,怕有人害惠能,直接走到墙边,擦掉了那首佛偈,说也并未见性,并叫众人多多根据神秀的偈子修行。

(15)、佛家的美学精神: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很快与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结合,高度融入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佛家的美学精神是与它的哲学思想核心“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佛家的美学精神的核心是空。“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16)、艺术家的原创性,在今天越来越难,现代的原创不是要求改革,我们这么多年画画走了很长的路都是在搞改良,改良是走不通的。刚才讲到了中华文化的全面提升,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应该把全世界的文化和东方文化作比较,你才会明白中华文化的特点,对比当中才会看出差别。现代艺术向东方靠拢但绝不等于臣服东方,在日本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批评家向我提出这个问题,他为日本人不平。大家知道梵高有一幅自画像的背景是日本的浮世绘,他就很不服气,因为现代艺术运动的影响,这张浮世绘版画现在卖到了一百万,但是梵高这幅画可以卖一个亿。梵高让东方的东西从内而外变成了自己的东西,梵高的画像火在燃烧,充满了热血与激情,和手工制作的版画是两种概念,他用的只是日本的造型,赋予的却是梵高划时代的艺术生命。

(17)、我想说一下印度修行系统的人生,一生可分四期:

(18)、(哗世动俗):用浮夸的言行去惊动世俗之人。

(19)、在日本古典园林体系当中,具有特色的就是佛教禅宗写意庭园了。日本皇室、公卿修造的回游式园林虽然也有其独有的风貌和美学意境,但从整体而言,仍然没有脱离中国园林开创的范式。

(20)、“参”者,三也,意为如此之人,可与天与地鼎足而三。天地为化育创造之源,与天地鼎足而三的人,同样是化育创造之源。“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之“可以”二字为假设语,意为如果我们对内在的心性不限、不束、不塞、不离,反而时刻扩充之、彰显之、显扬之、贞定之,如此则可以达至“参天地,赞化育”之圣贤化境,以圆满地实现亲民爱人之道德创造与道德行为。

4、儒家入世,道家出世,佛家遁世

(1)、(越凡遗世):超越凡俗,脱离世俗社会。

(2)、六祖没来黄梅求道时,寺庙里的大家都觉得会是神秀和尚继承弘忍大师道统,成为禅宗第六祖,这种思想成了共识。

(3)、  过去一直以为佛是吃劳苦大众的香油钱,居住在天宫中享,的实则并不存在的神仙。其实“佛是觉者之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称为佛。

(4)、儒家的言心言性,侧重于从心性的创生面、道德面、自律面、自发面入手而言“仁心德性”,故力倡入世,不避世间纷杂艰险,正视社会现实,于人伦日用之间成就人格,升华身心,参悟人生价值,彰显道德庄严,实现生命关怀。

(5)、人之所好,不过有、得、是、居上、乐。而道家不载于此,以自然而为,仅得大有,大得,大是,大乐。“人皆知持物之乐而不知不持物之乐。”正是说明了道家追求自然的目的。而自然的,则似婴儿,无识无是,不受物性。可谓之自然之至。能做到这个境界,道家叫做至人。

(6)、另外,魏晋南北朝的中国正处于两汉经学崩溃,儒学影响力式微的时代。由于兵戈四起的乱世,人民生活朝不保夕,传统的价值伦理观念遭到全面颠覆。道家超然于世、狂放不羁、追求隐逸和个人精神世界自由的观念和佛教消极厌世、向往彼岸净土的思想一时都很有市场。

(7)、我看过一个电视节目《强大脑》,把15个单独的图像重叠在一起,就变成了抽象的图像。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了抽象表现主义画派,出现了一部分很重要的抽象画家。对这部分人我觉得应该很好去研究,应该去继承。中国画家赵无极、群,他们的画就是抽象表现主义,但也可以看到中国的人文精神。历史上,中国绘画有许多东西值得今天借鉴,去思索。比如明朝的董其昌有一个观点,提出笔墨本身的艺术,把笔墨从表现大自然的绘画中脱离出来,笔墨超越了自然本身,这就是西方所研究的形式美感,艺术的形式美。再往后发展,到了石涛的时候,他看了八大的画,赞叹激动,认为八大的画已经不是自然,他指着天说:上有天然,他对八大的画的评价是“淋漓千古”,已经到了中国艺术的高境界。实际我觉得无论怎样革新演变,都离不开庄子哲学讲的“道法自然”。中国画讲N维,其他维度总还有个数字,与N维相比就都是零了。看到八大的画以后,可以说绘画走向抽象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里我想说,不要单看画的表面是不是抽象,大家看到达利的画,手法局部写实,但整体是抽象。技法是技法,不要以为看不到形状就是抽象,要看内在。老子讲大象无形,就是内在抽象。无论古今,无论中外,凡是达到高境界时都是统一的。中国古代哲学有很多可以挖掘,增加我们的想象力。比如儒家讲入世、佛家讲遁世、道家讲出世。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争斗、天人合一等等,都可以增加我们的想象力。

(8)、总之,金庸老先生曾经给我们构筑了一个如梦似幻的精神世界,一个成人的秘密花园;曾经带给我们青春的欢笑和快乐,靖哥哥和蓉儿,大师兄和小师妹,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和美好的回忆。

(9)、不过那时的“枯山水”已经具有了后世枯山水的雏形,开始通过置于空地的石块来表达山岛之意象。真正的枯山水还是起源于镰仓时代,并在室町时代达到了极至,著名的京都龙安寺庭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遁世出世入世精辟6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