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十句话
1、王阳明的十句话
(1)、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2)、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真正集中自己耗散的精力,去解锁那个人生的答案。
(3)、原句: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4)、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5)、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6)、王阳明认为所谓的“格物致知”,不是朱熹所讲的格天下物,知天下理,而是格私欲,致良知。不管你学习什么,天文也好,地理也罢,造原子弹,飞机大炮也无所谓,重要的事情是“致良知”,如果你学习知识,是为了杀人放火,那就是良知泯没,若是为了造福一方,那才是真正的光明了良知。
(7)、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8)、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推导,如果一个人眼中看到的全是阴暗,那么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的心里没有光明,是他的心态出了问题。看到这点,力求扭转,那么光明便已不远。
(9)、王阳明注重内心修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能够审时度势,有主见,有定力,不人云亦云。而立之年被贬龙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仍然潜心学术,著书立说终龙场悟道,为自己成为圣贤奠定基础。
(10)、大意:如果没有物欲牵累蒙蔽,只靠良知去发挥作用,那么就无时无处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欲牵累蒙蔽,不能遵从良知。
(11)、君子所说的“敬畏”,并不是内心有恐惧和忧患,古代圣贤所说见不到人的地方,也应当能够自觉的修养德行,而不放荡不羁,而时刻保持戒慎恐惧之心。
(12)、感悟:王阳明告诉我们,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好法门。因为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的好磨砺。
(13)、王阳明说,人为了生存,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名利、地位。不过,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导下追寻这些,有的人却只是一门心思地追求外物。如果我们的内心永远盯着那些外物,必然会累得死去活来。
(14)、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15)、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16)、1一者,天理。主一是一心在天理上。若只知主不知一即是理,有事时便是逐物,无事时便是着空。
(17)、感悟:肤浅浮躁的心,总是会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贪恋舒服,就越不会成长、成熟,甚至还会更加肤浅浮躁。所以要扭转这种状况,就要逆着自己的性子来,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着性子去做。这正是对自己心性的磨砺。
(18)、(译文)做学问的根本在于立志,志向一旦立定那么做学问的功夫已经成功一半了。
(19)、人生启迪:人的一生难免有很多遗憾,其中大的可能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要孝敬父母不能光有外表的花哨言行,还必须有真正付诸行动的爱。
(20)、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2、王阳明十大名句
(1)、人生启迪: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人活一生也应如此,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2)、王阳明: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3)、感悟:谦为什么是众善之基?因为一个能谦虚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宽容的,他的人必定是有涵养的,他的行为必定是有教养的。那么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语,必定都是合乎仁义礼仪的,自然都是善的。
(4)、译文: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
(5)、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6)、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7)、只有不被外物牵绊,一个人才能真正意义上洒脱平和。
(8)、感悟:王阳明口中的“良知”,等同于“本心”。本心人人都有,王阳明则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多数人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便是因为物欲的蒙蔽。
(9)、王阳明说,人为了生存,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名利、地位。不过,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导下追寻这些,有的人却只是一门心思地追求外物。如果我们的内心永远盯着那些外物,必然会累得死去活来。
(10)、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
(11)、1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12)、感悟:这种状况恐怕比较普遍——一个忙惯了的人,一旦闲下来就会百无聊赖、无所适从,无聊得要死。人这样,心也是这样,平常胡思乱想惯了,脑筋就闲不下来,吃饭时、睡觉前也会胡思乱想。
(13)、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14)、大意:人必须在事上磨练,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15)、明廷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困境。老百姓的观念很朴素:作为政府,打劫是正常的,但趁火打劫就不对了。狼兵的所作所为就是趁火打劫,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民众纷纷投入山贼的怀抱,成为山贼的密探。
(16)、山中有直树,世上少直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17)、(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18)、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19)、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20)、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3、王阳明十句话是哪十句
(1)、当王阳明没有看到那块地时,他的心没有动,是“无善无恶心之体”,看到地之后,生出了“风水宝地”的想法,这是“有善有恶意之动”,当他发现自己有后悔的念头又感到羞愧时,是“知善知恶是良知”,后克服了私欲,心情复归于平静愉悦是“为善去恶是格物”。
(2)、(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3)、人类获取物质是为了获得愉悦感,而不是为了获得负担。
(4)、故事背景: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5)、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当极静时,觉此心中虚无物,旁通无穷,如长空云气,流行无所止极。”——王阳明
(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谋;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9)、一个政府,不得人心到如此境界,也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10)、昨天我把玉穿在衣服里。大家都说很光荣。我可以脱衣服睡觉了。我只是个穷人。我到底加了什么?故荣辱不在人之手,人之失耳。
(11)、原句: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12)、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终结局。
(13)、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14)、大意: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15)、大意:处理事情出现有时好有时不好的情况,并伴有困顿失序的弊端,这都是由于被毁誉得失的心所连累。
(16)、原句: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17)、1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
(1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19)、敢于尝试,敢于实践,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路。
(20)、原句: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4、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1)、原句: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2)、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3)、 诚意只是循天理。虽是循天理,亦着不得一分意。 ——王阳明
(4)、10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王阳明十大名句精辟6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