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正方形相对的角两两对折,折出两条对角线。
二、刚因工作看到“菩提心”,然后去百科了一下“菩提心”的意义【琥珀之剑吧】1、菩提心的人格定位菩提心是指人类的深层潜意识中所具有的探求生命真谛的愿望,在三层人格分类法中,显意识,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2、菩提心属于第三层的集体潜意识。
3、对比佛学的唯识分类法,集体潜意识是指第七识,末那识。
4、佛学中末那识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创造产生的。
5、阿赖耶识中有相分,理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6、菩提心的缘起是其中的证自证分在第七识中的体现。
7、这一段有谁能秒懂?菩提心的心理过程居于深层潜意识的菩提心,在潜意识中创造的是求知欲,是一种欲望,其指向性变的模糊,不能专注于探求生命的真谛,容易被各种假相,假理,假自证所迷惑。
8、求知欲进一步在显意识中创造的是好奇心。
9、好奇心有了主动的分别,因而更加的模糊,变得迷茫,但是当主动的方向找准了,又能剥开求知欲的模糊性,发现深层潜意识中的真实愿望,从而下决心探求生命真谛。
10、这种情况叫发菩提心。
11、发菩提心有主动性,但从根本上讲是发现。
12、发现本来就有的愿望。
13、这一段有谁能秒懂?菩提心的现实表现从心里学的角度,如爱因斯坦,霍金,达尔文之所以研究宇宙生命,正是菩提心的表现。
14、这是百科的解释。
15、佛学真妙,一下就精简了我的许多思想,这菩提心就是我之前一直阐述的所谓“真我”。
16、这是我对菩提心的见解、菩提心,寻自证心意,悟自证心意,解自证心意,成我自证心,证我,是为真我。
17、百科中所述三层人格人类法,显意识即我们目前正在思考的意识。
18、潜意识则指思绪边缘溢出且不容易被显意识所关注的一些感官、感念、发念可称自我,即本性——有善念,有恶念……改变自我的一部分内容是善念与恶念作斗争的过程。
19、集体潜意识则是人之本源、本愿,与生俱来大的愿望,违背它则会使显意识混沌并无法察觉潜意识,同时集体潜意识是一个人的“存在的意义”。
20、“我活着有什么意义?”“我为什么要活着?”“我的存在有什么意义?”集体潜意识即是其意义所在,人之本心。
21、遵循本心,人会无所畏惧,反之则会迷惘惶恐。
22、寻找本心,认识本心,彻解本愿,亲近本愿,去惑遵本愿,则显意识、潜意识不再为外物所惑,后发愿证本心,则显意识-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三者之间俱通,彻解自身意识之存在,时刻明晰自身精神,为“真我”。
24、字好多。
27、头晕。
31、对我而言,真正得佛既是是尝遍七情六欲,酸甜苦辣,又是杜绝世间种种诱惑得人。
33、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35、所谓思想被眼界所限,没有可靠依据而推导出的东西,终也只能是像宗教一样似是而非了吧。
36、所以才说人认识自己需要花一生的时间,因为我们无时不刻在接受新的信息,新的知识。
37、现在下定论,为时过早,尚且作为阶段性结论保存吧。
38、说不定十年后看现在的发言,也会觉得这是黑历史呢~。
39、回复金枪鱼磁轨炮、其实我的意思只是别太固执于自己的思考,时刻也要从别人的话或书中吸取营养。
40、引导人的话,我觉得这样做并非很好的选择,就如同传教一样,哪有那么多处境悲惨等待救赎的人呢?大部分人只是有惑,并没有主观上愿意相信的因素,所以说自己说一大堆话效果肯定不好。
41、反而通过简单的话语“引导”别人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去想,才能使其明悟。
42、当年你不也是吗?其实有些话并没有听进去,只是另一些话引起了你的思考,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想,才明悟的,不是吗?。
43、菩提心并不重要,就算是对没听说过这个词的人,用语言表达出相同的意思也就够了,重要的是那个人能否顺着思考。
45、哟,哲♂学家~(@_@)?。
46、三藐三菩提心什么的吾辈会告诉你高中就开始看了喵。
47、嘛,楼主去看流浪仙人吧,感觉你跟癸变泉会有共同语言,挺深奥的。
三、菩提心具体是什么意思1、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
2、“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思为“觉”,即是成佛的橘孙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
3、菩提心是指人类的深层潜意识中所具有的探求生命真谛的愿望。
4、在三层人格分类法中,菩提心属于第三层的集体潜意识。
5、对比佛学败伍弊的唯识分类法,集体潜意识是指第七识,末那识。
6、佛学中末那识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创造产生的。
7、阿赖耶识中有相分、理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菩提心的缘起是其中的证自证分察族在第七识中的体现。
四、菩提心什么意思?作何解释?1、梵语bodhi-citta。
2、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3、又作无上正真道意、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无上心、道心、道意、道念、觉意。
4、即求无上菩提之心。
5、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当得速成无上菩提。
6、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
7、大乘菩萨初必须发起大心,称为发菩提心、发心、发意。
8、而初之发心,称初发心、新发意。
9、求往生净土者,亦须发菩提心。
10、无量寿经卷下谓,三辈往生之人皆应发无上菩提心。
11、菩提心之体性,大日经卷一住心品谓,如实知自心,即为菩提。
12、即以本有之自性清净心为菩提心。
五、发菩提心什么意思?如何解释?1、 (术语)菩提者无上正真道也,发求无上正真道之心,曰发菩提心。
2、观无量寿经曰、「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
3、」无量寿经下曰、「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4、」观经玄义分曰、「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5、」大乘义章九曰、「发菩提心者,菩提胡语,此翻名道。
6、果德圆通故曰菩提。
7、于大菩提起意趣求,名发菩提心。
8、」。
六、菩提心是什么意思1、菩萨不怕因果,但菩萨还在因果之中。虽然说菩萨的果报来了,他因为知道因,但是菩萨也没有离开因果。没有一个人是可以逃离因果的,就算你已经开悟了,你也离不开因果,你开悟了,你明白了,当你做这件事情,一定会有这个果报出来的,你知道有果报来了,你逃得掉吗?连佛陀在人间的时候,他也生病,佛陀身体不好,也是在因果上面啊。你们要记住,种什么因,一定会结什么果。既然逃不脱因果,那么我们修行有什么意思呢?大家都逃不脱,为什么还要修行啊?修行知道因果,就是要修出,你在面对因果时,只是你的身付出代价,而不是灵魂要付出代价。比方说,你上辈子欠人家的,你这辈子在还人家的债,你付出辛苦的劳动照顾别人,你要面对,你可以用你的肉身去打工、帮助他等等弥补,付出代价,但是你的灵魂必须要觉悟,知道这些我以后不能再种因了。。
2、要懂得,如果灵魂觉悟了,就不会再有痛苦了,精神上的痛苦比肉体上的痛苦要多得多。如果一个人面对因果,在灵魂上付出的多,精神上付出的多,那么这个人一定会很痛苦。师父给大家举个例子,当一个人牙痛时去看医生,调节时会更痛,为什么?虽然他的牙痛,但是他在调节的时候,他害怕磨牙、补牙,他的灵魂更痛。肉体再痛,当调节完后很快就会不痛了,首先你的精神上不痛了,但是你的肉体虽然还在痛,你的牙还在痛,可是你已经知道你的牙补好了,很快牙就不痛了,所以你的精神上已经先得到解脱,就算你的肉体上还有一些痛苦,那也会过去的。。
3、不要渗透人间的一切事业。也就是说,对人间所有的事情都不要执著,我一定要怎么样,觉得这个事情一定应该是我做的,后你就受到污染了。要用空去对待所有的烦恼。空是什么?就是把自己的心掏空,就是不去想,没有瞋恨,也没有爱,一切都没有,空了。只要你用空去对待所有的烦恼,你的烦恼也没有了。你说你今天烦恼吗?明天就没了。你说你今天痛苦吗?被人家诽谤,如果你想不通,心灵就会受到折磨,你想得通了,那就空了。想想过去很多事情过不来,时间一长,全部都过来了。要懂得,烦恼、障碍、诽谤、心灵折磨,人世间的一切苦痛一定要运用佛性的空性来对待,不染着,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不去想障碍,虽然有烦恼来了,很快就会过去。人家讲你不好,一个月之后说不定就没事了。一定要空,才会不染着。。
4、改习性就是要去除污染,这就是修行。习性是什么?就是习惯,去除污染,就是没有坏习惯。一个人有一个习惯,但是污染了,那么就是恶习,如果一个人的习惯没有被污染,那么就是修行。学会空性是什么?要懂菩提心,就是佛子因。就是要学会懂得菩提心、慈悲的心,那就是我们佛子种下的因。当一个佛子拥有慈悲心的时候,他就种下了菩提心。。
5、要知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面求佛菩萨给我们的慈悲,下化众生就是要懂得怎么样度众生,怎么样度众生呢?一边求佛,一边度众生,才能拥有菩提心,要以慈悲的心和菩提心为本愿,什么意思啊?就是仁慈地去可怜别人,去慈悲别人,既有慈悲心,又有菩提心。菩萨的心是什么心啊?忍让、忍辱、精进、努力。什么叫本愿?本愿就是本性,就是内涵的学佛人应该拥有的愿力。因为慈悲心可以让你产生愿力,因为菩提心可以成为你的愿力,所以要广结善缘,去滋生心中的利益众生之心,要去利益别人,要去利益众生的心。很多人不懂这句话,就是说要在心中养成经常去帮助别人、想方设法去帮助到别人的心。。
6、要求孩子入胎不迷,也就是说,当你要怀孕的时候,你要求孩子入胎不迷惑,很多孩子一到肚子里就迷惑了,在妈妈肚子里十个月昏天黑地,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滚来滚去,叫入胎。求一切事情要离开贪瞋痴,也就是说,要求自己离开一切烦恼,然后要离开贪瞋痴。你们求佛菩萨的时候,可以求观世音菩萨让我离开烦恼,请观世音菩萨慈悲让我离开贪瞋痴。有一句话说学佛之后你才会拥有新的生命,要用自己学佛后的新生命断恶修善,因为你重新生活了,你拥有新的生命了,你才能断恶修善,把恶完全去除,你才能修善心。
7、一个人在求佛的时候,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你一边求佛,你一边必须要度众生。如果你只求佛,不懂得度众生,你这个人成不了菩提心。因为佛是众生心所生的,你度人时不懂得怎么样让自己化解,那你一定会出事,所以,要经常地持戒修心改变命运,就是你必须要持戒,我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你才能改变命运。人的命运是怎么改变的呢?是因为你持戒了,你不杀生了,你不贪了,你没有瞋恨心了,你懂得慈悲了,你的命运才开始慢慢地改变,你的福分也会自然来了。福分是怎么来的?福分就是自己慢慢地修来的,所以叫修福、修寿,福气可以修,寿命也可以修。福是怎么修的?经常给人家福,你就有福了。寿命是怎么来的?经常帮人家放生去延 寿,你自己的寿就来了,这就叫修福修寿。。
8、菩萨在度众生的时候,无论人多人少,菩萨都会把握住自己的心,因为菩萨不会让自己的心有贪瞋痴。不管发生什么情况,菩萨的心是纯洁的心、善良的心,所以他能把握住自己的心。要懂得让自己的心仁慈、忍耐,要用平等心去护持自己的心。你们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因为当自己的心有不平的时候,觉得别人为什么能这样,而我不能这样做,你用平等心去想问题,例如他成功了,就跟我成功了一样,他今天好了,就跟我好了一样,你就不会难过了,你就拥有了平等心。你觉得他伤痛了,你也伤痛,那个时候你不会恨他,你也是拥有了平等心。实际上用这个心就会让众生平等,众生平等之后,你的心就不会乱,你觉得这都是很正常的,所以,你就会护持好你的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听得懂吗?心里嫉妒人家难过啊,恨人家难过啊,那么你用平等心之后觉得人家就跟你一样,也蛮可怜的,这个时候你心里平衡了,平等心就是一种平衡自己的心态。。
七、出离心与菩提心的意思 什么是出离心与菩提心1、出离心,佛教词汇,为解脱轮回苦,灭尽诸烦恼(再简单点就是、离苦得乐)之意,出离心基本上是希望从娑婆世界的苦海中解脱出来。
2、娑婆世界被称为苦海是因为它有存有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生命体,并且含有有情的生命和无情的器世间,从佛陀的谛观,三界的众生都感受到苦,所以在他开悟后很早就讲述四圣谛法。
3、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
4、“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
八、请教:“发菩提心”是什么意思?【佛门吧】1、初学看了几本佛书。
2、其中提到要“发菩提心”,不知做何解?。
3、菩提心就是慈悲心如果没有慈悲心学佛就无从谈起。
4、菩提心是成佛的种子,四弘誓愿中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发菩提心,即利他之心。
6、果真能利益一切众生,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时,自然就具备菩提心了。
7、阿弥陀佛。
8、发心让他人脱离苦难而自己不畏困难寻求一切正确的方法(正智)的心。
9、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固,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10、〔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11、说简单点,就是没有自私自利的心。
12、你心头没有为自己的念头,这个就是菩提心嘛。
13、而无上菩提心,就是愿作佛心。
14、你愿意成佛,还有比这更高的菩提心吗?所以这个是无上菩提心。
15、怎么才是愿作佛呢,你愿生西方极乐就是愿作佛心,因为去极乐世界就一个目的,成佛。
16、所以也可以说,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无上菩提心。
17、有人说,哎呀,我要培养这个慈悲心啊,要如何如何,也行,但是你要理智,你这个慈悲心,能够保持多久,长这一生,来世又迷了,你的寿命没保障,你的菩提心也就没保障,西方极乐世界不一样,阿弥陀佛给我们无量寿,他都为我们考虑到了,你要想修慈悲心,到极乐世界,你能够修的圆满。
18、。
19、上求佛法下度众生。
20、一切行念言语皆为众生考虑。
21、简单的说就是发慈度苍生的信愿.南无阿弥陀佛。
22、菩提心是依靠慈悲心生起的,菩提心怎么会是慈悲心呢!。
23、看看佛怎么说的参考《出生菩提心经》全文链接http、//www.qldzj.com.cn/htmljw/04htm。
24、其实具备探求宇宙人生真相的纯粹之心就是菩提心,发真愿望往生极乐世界的,深信因果希求超越六道的心,保持不变的就是菩提心,其实有些人本就具足,嘿嘿。
26、经典上说发菩提心,什么是发菩提心?大彻大悟而成佛,这是真发心。
27、发菩提心又叫发大悲心,真开悟了,才可以无我,才可以牺牲自我度一切众生。
28、大悲心是菩提心的行用,菩提心是大悲心的体,那么,菩提心的相呢?就是“圆觉经”此处所讲的清净心。
29、诸大菩萨虽然大大慈大悲中,自性却是清清净净。
30、菩提者觉悟也,悟了道,得了清净心,才进入大慈大悲菩萨道。
31、。
32、菩提心在三主要道里边。
九、菩提心是什么意思1、菩提心是佛教用语,我们现在来说说菩提心是什么意思,以及如何发菩提心。
2、01菩提心,重在“菩提”二字,菩提心的意思就是说有一颗成佛的心,指的是一个人有大慈大悲的胸怀,有佛的气度。
3、02对于一个刚刚加入佛门的人来说,或者对于一个刚开始信佛的人来说,发菩提心是首要的,是比“开悟”更重要的心态。
4、03发菩提心,也就是要把众生看做和自己亲人一样的生命,并且看到众生有困难、痛苦的时候,就会想着去帮助他们。
5、04发菩提心,就是要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想法,要有看淡一切、放下一切的胸怀,并且你还要将这种胸怀传递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放下欲望,就没有痛苦。
6、05多去体会和感悟人生,并且相信佛说的一切,并从内心发起求道、求取正觉的心愿。
7、一般来说,心存杂念和贪欲的人是不可能发出菩提心的,菩提心的根本就是大慈大悲之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菩提心是什么意思【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