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谈话录主要内容83句(歌德谈话录)

歌德谈话录

1、歌德谈话录

(1)、课堂上,教师的目光常常飘浮在班级的空中,不会聚焦到学生个体身上,学生个体的音容笑貌在教师眼里是模糊的,是视而不见的。在教学质量上,我们重视了平均分,不大重视每个学生的具体分数;我们看到了集体的荣誉,却忽略了每个学生是否得到了应有的提高。

(2)、与先进的资产阶级国家英国和法国相比,18世纪的德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它分裂成300多个小公国。在英、法的影响下,德国发生了启蒙运动,反对封建君主倡导的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化,以求得政治上的民族统一。莱辛就是德国启蒙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他的名著《拉奥孔》也由朱光潜先生译成中文。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18世纪70年代产生的一场文学运动,它继承了莱辛和德国其他启蒙运动者建立民族的戏剧和诗歌艺术的工作,反对君主政体和贵族的艺术趣味。赫尔德尔和歌德于1773年联合出版的论文集《论德国的性格和艺术》是狂飙突进运动的理论宣言。歌德在法兰克福写下了大量代表狂飙突进运动的作品,如剧本《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以及《浮士德》初稿。《少年维特的烦恼》使歌德名声大噪。我还记得20世纪60年代在北大读本科时,同学们争相阅读这部小说的情景。

(3)、 要成就大事业,就要趁青年时代。拿破仑不是的例子。

(4)、-本书由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整理而成,对歌德作了细致而深刻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歌德晚年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涉及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创作实践、日常生活、处世态度,以及与席勒、黑格尔、伏尔泰、拿破仑等人的交往。本书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歌德,走近歌德,提高文学修养,陶冶思想情操,领略人生真谛。

(5)、《歌德谈话录》虽然是着重思想理念的谈艺言论,但绝不是空谈、无的放矢。它都是针对具体人和作品而言,而且范围极广,小说、戏剧、诗歌、绘画、评论等都有涉及。而那些闪光的言论就是在平常的交谈中产生的。比如:错误的志向对艺术有弊也有利;衰亡时代的艺术重主观,健康的艺术必然是客观的;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才能成功……

(6)、这种“心智”正是作者内心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具有这种心智,才关心到“较高的意旨”,才能使艺术成为“自然事物的道德的表现”。歌德所说的“道德的”指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实际上还是“政治”范围里的事,但他所了解的“政治”是狭义的,即官僚政客们所干的勾当,因此他鄙视“政治”而重视“道德”,这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相当普遍的倾向。

(7)、100多年前。魏玛上区的山岗,桔黄的白桦林在夕照下静穆无语。一位满头银发的七旬老者与一位瘦削的年轻人在林间缓缓散步。老者缓缓道来,带着温和的笑,而年轻人的眸子里则不时闪过兴奋的电流。

(8)、德国诗人、作家,因《歌德谈话录》闻名于世,是歌德晚年生活的见证者。1823年,爱克曼将自己的论文集寄给歌德,得到了他的肯定和赏识。从此以后,爱克曼常向歌德请教,并将谈话的精华内容记录下来,集结成书,由此把歌德文艺思想和实践的精髓分享给世人。

(9)、不过关键还在于,人们都确信在他的麾下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因此人们投奔拿破仑,就像投奔每一个能让他们产生同样信心的人。例如演员们投奔一位新的导演,就因为相信他能指导他们演好一些好角色。这是个永远在重演的古老童话,人性生来如此。没有谁自愿为别人效力,可一旦他知道为你效力也有益于自己,他就会心甘情愿地为你效力。拿破仑对人有充分的认识,善于利用人的弱点。

(10)、教育,也正是推动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鲜活的、充满个性的人的成长。但是,在当前的教育中学生个体却被淹没在全体之中。如同,我们看到了森林,但我们看不到具体的树木;我们关注的是人民,而不关注具体的个人。“人民”是抽象的,而“个人”却是具体的、鲜活的。

(11)、其次,是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合作。教育不完全是教师的事,家长责无旁贷。家长完全不问学生成长、不问学生学习,学生往往难以成人、成才。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12)、《小王子》诉说的是一个从遥远的星球来到我们地球的小王子。他看到了一个傲慢的国王,酒鬼,惟利是图的商人,死守教条的地理学家,还有一朵小花,一个渴望受驯养的狐狸……这本小小的书,成了一面透亮的镜子,照出了一个荒唐的成人世界。它在提醒我们,只有爱,才是高的哲学,才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

(13)、如果人们把歌德的作品尤其是歌德和爱克曼的谈话录,这本迄今为止好的德语书排除在外:德语的散文作品中还有什么东西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呢?在这个世界能够留下来的几本好书,真正的好书:它们的枝条延伸到这个世纪以外,就像那些根不在这个世纪的大树一样——我指的是《圣赫勒拿岛回忆录》和歌德与爱克曼的谈话录。

(14)、人天生喜欢自由自在,却不得不勉强适应、屈从一个已然腐朽的世界的种种规范。幸福遭阻挠,活动受拘束,愿望得不到满足,这些并非某个特定时代的毛病,毛病在每个人自己身上。

(15)、第文艺对象是显出特征的事物。那么,什么才是显出特征的事物呢?显出特征的事物就是显出本质和必然规律的事物。准确、深刻地了解事物的特征,就是准确、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样的事物虽然是个别特殊的,然而却蕴藏了普遍和一般的规律。它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具体对象。以这种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创作,歌德在1823年9月18日的谈话中满意地指出:“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变成带有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的诗,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楼阁的诗。”

(16)、青春期似的炽烈的爱情,因受睿智老年高尚德行的节制而趋于平和。

(17)、《十万个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里面讲述了许多科技方面的问题,这些能够开发孩童们的智商,引发他们对外太空,对我们这个世界的看法和深思。

(18)、《水浒传》《边城》《飘》《论语》《西厢记》

(19)、这所谓自由啊真是一个怪东西;谁都容易获得足够的自由,只要他知足并且懂得寻找。多余的自由不能派任何用场,对我们又有何好处!瞧瞧这个房间和相邻的小屋子,透过敞开的门你可看见小屋里有一张小床,两个房间都不大,还塞满了家具、书籍、手稿、艺术品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因此变得更加局促,不过却仍然令我满足,我整个冬天都待在这儿,前面的其它房间几乎完全不去。既然我没有使用它的需要,我拿自己宽敞的府第来做什么,拿可以从这个房间走进那个房间的自由来做什么!

(20)、古希腊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文艺虽然描绘个别现象,但它是在假定的前提或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某种结果,或者在已定的前提或条件下必然发生的某种结果,从而通过个别性揭示普遍规律。这是典型化的创作方法,也就是歌德所说的从特殊出发。

2、歌德谈话录主要内容

(1)、品味不能用中等货色养成,只能用杰作上品。

(2)、世人生性可不谦虚知足:大人老爷不会放弃滥用职权,民众也不满足于勉强过得去的状态,静待逐渐改良。只有使人性变得,现实也才可能。而实际是将无休止地动荡摇晃,一部分人受苦受难,另一部分人安乐享受;自私和妒忌这两个恶魔将永远作祟,党派之争将没完没了。

(3)、合作,不仅能够共赢。合作,还是天才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歌德言论给人的重大启发。

(4)、《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5)、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既然是合作,双方关系就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氛围,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通过合作,学生会学得更好。

(6)、 一个人恰恰要注意跟那些和自己生性相反的人打交道,这样才能和他们相处,从而激发自己性格中一切不同的方面,并使之发展和提高,其结果是,不论遇到什么人,均能很好地应对了。

(7)、人格,是比作品还高的东西,它是作品的灵魂,决定着作品的高度。

(8)、教育是一种精神活动。教育需要发现,需要用心,更需要人格的伟大。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得到上天的恩宠,人性才能得到拯救。我想起了《浮士德》里的诗句:

(9)、歌德的晚年,特别是《歌德谈话录》记述的9年,是歌德创作生涯的又一个顶点。这期间,他的夫人已经去世,他住在魏玛很少外出,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浮士德》第2部,以及《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

(10)、我们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成长,就是要他们“趁年轻”成就自己,成就事业。要趁年轻时,多学点文化知识,练出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探寻教育的真谛,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11)、歌德对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作了很大贡献。浪漫主义的概念起源于歌德和席勒。在与歌德的争论中,席勒写了一篇论文《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席勒所说的素朴的诗就是古典诗,即现实主义诗歌,而感伤的诗就是浪漫诗。歌德在1830年3月21日的谈话中说:“古典诗和浪漫诗的概念现已传遍全世界,引起许多争执和分歧。这个概念起源于席勒和我两个人。”“施莱格尔兄弟抓住这个看法把它加以发挥,因此它就在世界传遍了,目前人人都在谈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是50年前没有人想得到的区别。”施莱格尔兄弟在他们自1798年出版的杂志《雅典娜神殿》上使用了浪漫主义的术语,这个术语才广泛流传开来。

(12)、歌德是谦虚的。直到晚年,已经成为世界伟人的歌德,在日常谈话中还念念不忘自己曾经向别人学到了什么。他说:“如果我能算一算应归功于一切伟大的前辈和同辈的东西,此外剩下的东西也就不多了。”歌德崇拜莎士比亚,他说:“莎士比亚多么无限丰富和伟大啊!他把人类生活中的一切动机都画出来和说出来了!”他的敬意不仅献给莱辛、莫里哀、席勒这些功成名就的文学家,甚至还给了比他年轻且出身寒微的法国诗人贝朗瑞。他不满德国哲学的理论繁衍,但并不隐瞒对康德的崇敬。他还赞美荷兰画家鲁本斯拥有“诗的精神”。

(13)、再次,是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合作。教师总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有些教学内容是完全可以请在这方面有专长的教师来教的,这不是丢脸面。比如,音乐教师有的擅长声乐,有的擅长舞蹈。当教学任务中有舞蹈,而自己在这方面又是短处时,可以邀请擅长舞蹈的教师来教一教,自己跟着学一学,既让学生感到教师的谦逊好学,又让学生学得更好。体育学科这样的情况也很多见,有的教师擅长体操,有的擅长足球,有的擅长篮球……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可以扬长避短。

(14)、过度的自由化将困难重重,因为这会让人人都提出自己的要求,政府后却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满足所有这些要求。自上而下地施以仁政从长远看是行不通的,因为需要治理的是一个鱼龙混杂的、甚至是堕落的世界,要使其对政府保有敬畏就不能太善良、太宽容和道德高尚。同时还提到,执政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要求人投入整个的身心。所以,为政者就不宜过分热衷某种个人爱好,例如特别喜欢艺术什么的。须知,这不仅仅会转移国君本身的注意力,还会使整个国家忽视某些原本更应该注意的问题。热衷艺术更多地应该是民间的富豪。

(15)、歌德担任魏玛剧院监督有几十年之久,他在1825年3月22日的谈话中说,“大公爵让我完全自由处理剧院的事”。《歌德谈话录》中很多地方谈到剧院、演员、剧本、演出、观剧、剧评等。歌德一生完成的和未完成的剧本有惊人的70多部。戏剧在当时德国社会中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德国启蒙运动的目的就是摧毁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的理论体系,建立德国民族戏剧。比歌德担任魏玛剧院监督略早,担任汉堡民族剧院艺术顾问的莱辛,根据该剧院第一年的52场演出撰写了104篇评论,1769年集成上下卷出版,每卷52篇,取名《汉堡剧评》。席勒研究了《汉堡剧评》后,在给歌德的信中对莱辛击节赞赏,感叹“现在对艺术的批评无人能跟他相比”。

(16)、在《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中,朱老师提出,做老师必须要有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所见即世界,所选即生活。有所敬畏,有所信仰,有所执着,方能有所成就。

(17)、但愿读者能够从《歌德谈话录》中真切地感受到歌德时代欧洲浓郁的文化氛围,以及我国学术界前辈研究欧洲文化所付出的辛劳。

(18)、 重要的事在于要有坚强的意志、熟练的技巧以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恒心,其余的一切是无关紧要的。

(19)、歌德来到魏玛后,被聘为国务参议,他负责整顿矿山,管理交通,掌握财政。他还要陪伴年轻的公爵打猎、游泳、滑冰、旅游。1782年歌德被提升为贵族。这是恩格斯批评歌德的“庸俗市民习气”的根源。

(20)、这本《歌德谈话录》中记录的便是年迈的文坛巨人歌德和年轻的文坛新秀爱克曼近十年之久的交谈,这是一场老人与青年之间亲切的、随意的、诚挚的、生动的心灵交流。心灵永褒青春,或许正是歌德拥有不竭的艺术创造力且得以长寿的秘诀。

3、歌德谈话录出版社

(1)、一个人想要学唱歌,在他自然音域里的那些个音唱起来当然挺容易;在他音域外的其它音呢,一开始可就困难极啦。但谁想当歌唱家,就必须唱好这些难唱的音,因为他必须全部驾驭它们。诗人的情况也是如此。只要什么时候他仅仅能够表达自身的一点点感受,那他就还不能称为一位诗人,可一旦他学会了把握世界,表现世界,他就是个诗人啦。从此他永不枯竭,常写常新,反之,一个主观的天才很快就会表述完自己内心的一点点东西,后落入俗套而告终结。

(2)、用心的事业,往往是自己热爱的事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有了热爱就会用心。反过来也可以说,我们要用心对待教育,用心对待学生,用心了,我们就会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我以为,这是辩证的,两者也是能够相互转化的。有不少教师,包括我自己,开始走上教育岗位,可能是为了“稻粱谋”。开始时的努力,是为了取得好业绩谋得好收入。但在用心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地就热爱上了教育,且乐此不疲。

(3)、歌德生于法兰克福,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后来到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学习法律,于1771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朱光潜先生于1925-1933年在欧洲留学8年,先后在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的大学学院学习,同时在巴黎大学注册,偶尔渡海去听课。然而,他用英语撰写的博士论文《悲剧心理学》,却是在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心理学教授夏尔·布朗达尔的指导下完成和通过答辩的。朱先生和歌德有校友之缘。

(4)、提到1823这个年份,你会想到什么?脑中一片空白,觉得“平平无奇”?至少,这一年出生的李鸿章不会同意…… 

(5)、妇女们的某些其他天赋,倒确实是一结婚就完了。我认识一些女孩子素描画得很棒,可是一旦当上贤妻良母就不行喽。她们要管孩子,就再也不拈画笔(所以说,女性真是不容易啊!)

(6)、《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共由166篇故事组成。该作讲述了许许多多的童话故事,像美人鱼的故事,皇帝的新装等等,这些都适合小孩子。

(7)、《欧也尼·葛朗台》高中必读名著2017(2)论语孔子

(8)、人只要有信念和勇气,天大的困难也能战胜;相反,只要产生一点点怀疑,立刻就会输掉。

(9)、天才并非有别的什么,仅仅是多了一种创造力;这种创造力的业绩能大大方方地展示在上帝和自然面前,并因此产生影响,传诸久远。莫扎特的所有作品都具有这种品质,它们蕴藏量一种能一代一代往下传的生殖能力,一时半会儿不会枯竭和耗尽。

(10)、歌德说:“一般说来,作者个人的人格比他作为艺术家的才能对听众要起更大的影响。”

(11)、歌德在谈到《少年维特之烦恼》时说:“我像鹈鹕一样,是用自己的心血把那部作品哺育出来的。”歌德创作这部作品是极其用心的,从“哺育”一词,我们又可以体会到歌德倾注了极大的情感。

(12)、文艺创作从特殊出发、还是从一般出发,这是《歌德谈话论》关注的另一个主要理论问题。这是美学史和文艺理论史中的一个老问题,也是一直引起争议的问题。

(13)、                               沙华中

(14)、歌德说:“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艺术,往往以感性来呈现;艺术,往往描绘典型的人、物、事、景。

(15)、能够发现,需要有足够的智慧。每一名学生、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工友,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努力使之发扬光大,这样,才能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充满自信。生活中教育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只要善于发现,都可以为教育所用。大到学校的建筑、操场,小到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滴水、每一粒细小的沙粒……这些都有引人入胜的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这就是所谓的“一叶一菩提,一沙一世界”。

(16)、莫里哀什么苦没受过,卢梭、伏尔泰什么苦没受过!拜伦让恶毒的舌头逐出了英国,设若不是早死使他摆脱了庸人和他们的仇恨,后恐怕只得逃向天涯海角了事。如果再加上心地褊狭的群众迫害高尚的人!不,一个有才能的人,一个天才,也会迫害另一个有才能的人和天才。

(17)、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快乐感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快乐感,教育教学工作难以取得大的成就。而快乐需要才能作支撑,快乐是建立在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身上。我们培养的学生越优秀,我们的快乐感就越大。

(18)、我们的社会交往没有真正的爱和善意。每个人的举止都彬彬有礼,却没谁有勇气表现出率直与真诚,这样一来,一个以自然的秉性和思想来为人处事的老实人处境就很艰难。

(19)、才能差一些的人不满足于艺术就是艺术;他们在创作中总是眼睛盯着钱,只看见他们希望用完成的作品去换取的报酬。可是,目的与路子如此世俗和功利,根本出不来任何大作品。

(20)、陪伴歌德九年间,艾克曼初见偶像时感到的幸福持续不减。那么,艾克曼发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歌德,值得他如此事无巨细地将其一言一行记录下来?

4、歌德谈话录豆瓣

(1)、歌德说:“每一种情况,乃至每一顷刻,都有无限的价值,都是整个永恒世界的代表。”是的,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的文化体现,是打上了“人”所特有的烙印。这种顷刻之美,值得细细体味,都应成为教育的资源。我以为,这些瞬间的延续,就是教育的延续,也呈现着教育的精彩。

(2)、“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唯有生活和实践才构成今人理论创新的根本性前提。”歌德的观点,总与那些擅长理论建构的德国人格格不入。而当法国人拿破仑的铁蹄踏上德国的国土时,歌德竟没有显出德国人应该有的愤恨,而是一如既往的平静。他的态度,立刻招致了德国人的声讨。其实,伟大的天才向来不属于某个国家,而属于整个人类。

(3)、我喜欢用年轻人——但必须富有潜力,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同时还要胸怀大志,品性高尚。如此一来,治理国家和民,就不啻为一种乐趣!

(4)、近,我读完了《歌德谈话录》。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着教育的问题。读着读着,一些关键词就浮现在我眼前,它们是:发现、个别、用心、趁年轻、快乐、有“我”、合作、人格。这些词语都与教育紧密相关。

(5)、 如果我完全清白自持,我就始终是自己的主宰。

(6)、《独坐菩萨岩》是著名诗人刘年的第一本散文集,所收作品全部为第一次结集出版。这些作品或写自己的“命”,或写远方的“路”与“诱惑”,当然也写“诗”,组成了一部苍凉沉雄的个人心灵小史。刘年用散文的方式写诗歌,用诗歌的方式写散文,在诗与散文两种文体之间自在出入的探索,对诗人和散文写作者都具有借镜意义。

(7)、“与人交往我总执着于个人的好恶爱憎,怀有自己特定的爱和被爱的需要。我寻找的总是投合自己心性的人,往往和这个人乐意倾心相交,和另一个人却不愿有任何关系”。“你这种禀性自然不合群,”歌德指出,“可是,如果我们不肯努力改变自己的脾气,那受的全部教育又有什么用!要求别人来将就自己是再愚蠢不过了。我从不这样做。我总是把每个人看作独立存在的个体,只希望能研究他,认识他的特殊个性,除此别无他求。这样做的结果是我可以和每一个人交往,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人千差万别的个性,并且获得必需的处世本领。尤其要注意跟那些脾气执拗别扭的人打交道;和他们相处会激励、发展和养成你各式各样的性格,结果是过不了多久,任何乖僻的家伙你都能够对付。你也应该这样办。这方面你比你自己认为的更有天赋;但这还不够,你必须投身广大的世界,愿意也罢不愿也罢。”

(8)、人尽管会干许多蠢事,犯许多错误,可在一个更高的存在指引下,终会到达幸福的终点。

(9)、德国人向来崇尚理性,擅长哲学思辨,而身为德国人的歌德却公开反对:“总的来说,哲学思辨对德国人是有害的,这使他们的风格流于晦涩,不易了解,艰深惹人厌倦。他们愈醉心于某一哲学派别,也就愈写得坏。但是从事实际生活、只顾实践活动的德国人却写得好。席勒每逢抛开哲学思辨时,他的风格是雄壮有力的。”“如果我们能按照英国人的模子来改造一下德国人,少一点哲学,多一点行动的力量,少一点理论,多一点实践,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些拯救……举例来说,我不赞成要求未来的政治家们学习那么多的理论知识,许多青年人在这种学习中身心两方面都受到摧残。”“让我们希望和期待一百年后我们德国会是另一个样子,看那时我们是否不再有学者和哲学家,而只有人。”……在歌德看来,“完整的人”才是人的发展的终目标。

(10)、(3)体现了歌德的创作方法:作为创作方法的实质,歌德认为,单纯地、生硬地采用其中任何一种都不免有流弊,所以给文艺作品贴上一个简单的标签总是不妥的。歌德和席勒是首先提出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这两种创作方法的区别的。歌德在一八三○年三月二十一日谈话里说过下面一段很重要的话:“古典诗和浪漫诗的概念现已传遍全世界,引起许多争执和分歧。这个概念起源于席勒和我两人。我主张诗应采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认为只有这种创作方法才可取。但是席勒却用完全主观的方法去写作,认为只有他那种创作方法才是正确的。”

(11)、歌德说:“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却能在工作过程中感到大的快乐。”这就意味着,如果不能在工作中感到大快乐,我们的才能就不够真正大。歌德还说:“才能较低的人对艺术本身并未感觉到有乐趣,他们在工作中除了完工后能赚多少报酬以外,什么也不想。有了这种世俗的目标和倾向,就绝不会产生什么伟大的作品。”是的,才能越低,工作快乐就越小,甚至毫无乐趣。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谋生,而不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很难产生伟大的作品。

(12)、《歌德谈话录》是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集子,包括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及言论,较全面地反映了歌德的思想及活动。

(13)、歌德与爱克曼交谈所涉及的话题之广、思想之深令我吃惊,因为歌德自己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知名人物中“力争成为多面手的后一个欧洲人”,说他是一个兼有诗人、剧作家、评论家、画家、剧院经理、政治家、教育家、自然哲学家以及新闻工作者等多种身份的人。他不但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巨匠,同时还在色彩学、矿物学、植物学、生物学等领域做出了令常人难以企及的贡献,甚至还向自然科学界的泰斗牛顿发起了挑战。

(14)、第歌德主张艺术创作从客观的现实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理想、或者情感和观念出发。1827年5月6日在谈到自己的剧本《塔索》时,歌德说:“观念?我似乎不知道什么是观念!我有塔索的生平,有我自己的生平,我把这两个奇特的人物和他们的特性融会在一起,我心中就浮起塔索的形象,我有想出安东尼阿的形象作为塔索形象的散文性的对立面,这方面我也不缺乏蓝本。”

(15)、每个错误志向都能给我们带来好处。一个音乐天赋不够却花了力气学音乐的人,固然永远成不了大师,但是将学会识别和珍视大师的作品。我拼命努力固然仍没能成为画家,但却尝试过这门艺术的方方面面,从而学会了欣赏一笔一画,辨别成功与失败。这同样是不小的收获,所以即使错误的志向也很少完全没有益处。

(16)、德国魏玛宫廷剧院门前比肩而立的歌德和席勒铜像,表明了这两位文化巨匠在德国文化史、文学史和美学史中双峰并峙的局面。席勒比歌德小10岁,又早逝27年,所以他不可能出现在《歌德谈话录》中,但是歌德常常深情地回忆起与席勒的交往。歌德和席勒个性迥异,然而友谊亲密,他们都是狂飙突进运动的领袖。1794-1805年他们在魏玛相交相知、合作了10年。在这期间,歌德完成了《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浮士德》第1部,以及长篇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席勒于1805年去世后,歌德痛心地说,他失去了“自己生命的一半”。

(17)、《歌德谈话录》记录了歌德晚年(也是他思想成熟的时段)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出版后迅速风靡全球且长盛不衰。马克思坦言,他喜爱的诗人便是莎士比亚和歌德。鲁迅先生一贯以论人严苛著称,但在提到歌德时却说他“为人有包罗万象之概。故其思想亦广大浩漫,如大洋之无垠。而其文章,则感兴奔流,一泻千里。”而我在读《歌德谈话录》时,确实如同见到云蒸霞蔚的海天一色,真想像浮士德般高呼:“真美啊,请停留一下!”而我所能做的,也就是捡几只海螺回来以倾听海的声音。

(18)、他老是反对别人、挑剔别人,同样有损他自己的那些优秀作品。谁真要想成就事业,千万不要咒骂,千成不要去忧心那些做颠倒了的事情,而应该永远只做正确的事。因为需要的不是摧毁,而是建设;建设将使人类感受纯粹的快乐。

(19)、不过,歌德并不是完全否定浪漫主义。1826年他在《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中,主张“我们既不该责备也不该抛弃我们的浪漫派”。他是批评浪漫主义的消极性和片面性,即完全不顾客观事实,只从主观出发,凭兴之所至从事创作。某些浪漫主义创作之所以是病态的,因为其中有太多的感伤和忧郁。歌德倡导以莎士比亚为榜样,把古典的和浪漫的统一起来。

(20)、歌德一生主要居住在魏玛。魏玛公国是当时德国许多封建小公国中的一个,人口不过10万。1775年,应魏玛公国公爵卡尔·奥古斯特的邀请,狂飙突进运动中神采奕奕、倜傥不羁的歌德第一次来到魏玛。魏玛城虽然只是一座小城,然而由于歌德和席勒,它成为文化名城。在魏玛狭窄的街道上留下了歌德和席勒的足迹,在它那小巧的城堡中有过他们出入的身影。在魏玛居住和工作的还有音乐家巴赫和李斯特、诗人维兰、德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赫尔德尔。歌德和席勒开创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1900年尼采在魏玛去世。1919年,魏玛被德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魏玛共和国确定为临时首都。同年,魏玛艺术学院和魏玛实用艺术学校合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高等学府——国立包豪斯。目前我国高校中设计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多,包豪斯是全世界设计学师生和从业者心目中的圣地。当年包豪斯的师生都以歌德曾经长期在魏玛居住和工作为荣。

5、歌德谈话录作者

(1)、我以为教育是面向全体的,但更是面向个体的。对待学生如此,对待教师同样如此。我们在要求教师“齐步走”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或者叫做个别化发展。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是“个别的、特殊的”。

(2)、(2)体现了歌德的文艺观:歌德的文艺观中基本的一条就是:文艺须从客观现实出发。歌德除强调文艺应从客观现实出发这个基本原则之外,还提出了两个要点:首先是特殊与一般的辩证统一。一个特殊具体事物经过诗人的处理就带有普遍性,普遍性就是事物的特征或本质。歌德经常强调“特征”这个概念。他在编辑他和席勒的通信集时曾写出一段感想:“诗人究竟为一般而找特殊,还是在特殊中显出一般,这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分别。”

(3)、               ——读《歌德谈话录》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歌德谈话录主要内容83句(歌德谈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