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七年级拼音112句(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七年级)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七年级

1、七年级上册论语12章翻译和原文

(1)、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3)、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4)、(5)在学习上,兴趣是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7)、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共二十篇。儒家创

(8)、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      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          

(1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12)、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4)、论(lún)语   不亦说(yuè)乎  愠(yùn)  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1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6)、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17)、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8)、快;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生气,发怒;

(19)、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

(20)、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七年级拼音

(1)、(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2)、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3)、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4)、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5)、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7)、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8)、(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9)、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10)、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1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D)

(14)、《论语》以孔子为中心,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另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比如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路的率直鲁莽,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15)、这三则语录哪些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16)、(答案)(1)是以/谓之“文”也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7)、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8)、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

(19)、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2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个人图书馆

(1)、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2)、(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3)、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4)、(常识)今天我们讲古人很智慧,大道理都是他们早就讲过的,而且中外相通,孔孟、老庄等观点,和沉思录,和古希腊哲学家心有戚戚焉。这也很好理解,不是古人太智慧我们太笨,而是人类的大道理就那么几条,古人总结出来了,后人不信,再经历,再总结,然后还是那样。这就是真理,就是常识。所以,常识靠谱。

(5)、寓意:学习方法不仅要强调“温故而知新”,而且要强调“知新”和新旧知识的融合。

(6)、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8)、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1)、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3)、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①。择其善者②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6)、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17)、(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出处):《 论语·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也就在其中了。”

(1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大意: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20)、《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4、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七年级简写

(1)、寓意:每个人都应该有雄心壮志,坚定信念,坚持不懈。

(2)、(1)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3)、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4)、(答案)(1)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6)、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7)、(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9)、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

(10)、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11)、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12)、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4)、注释: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②殆(dà i),有害。

(15)、      (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6)、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7)、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8)、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0)、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5、论语12章的译文

(1)、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2)、子在川①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子罕》)

(3)、《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汉书·艺文志》中有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4)、(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5)、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6)、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字词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     匹夫:普通人,男子汉。   夺;改变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1)、(答案)(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2)、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却也不可以夺去他的志气。”

(13)、     (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4)、(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15)、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1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7)、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18)、译文: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19)、寓意:贫穷是常见的,但个人的道德成长不应受到贫穷的限制。孔子崇尚扶贫、幸福、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20)、字词解释: 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 以:凭借为:做,成为。

(1)、课文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2)、(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6)曲肱而枕之                肱:胳膊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5)、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6)、(答案)示例:对不起,陈强,我不小心把你的《论语》的封面弄破了,原谅我好吗?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答案: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像浮云一样。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

(10)、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1)、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与《易经》、《黄

(12)、寓意: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七年级拼音112句(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