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一个片段【100句简单文案】

一、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举个例子

1、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2、诗中写到了月、露、风和梧桐。

3、听到了大家的唏嘘声,那不如我们自己来读一读这篇文章,用文字来演绎安塞腰鼓。

4、段落式的铺陈方法是指作品中用一个诗段或自然段落描绘一个主题。这种段落式的铺陈方法刘成章在《安塞腰鼓》中用了许多,举个典型的例子来说“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的闪!……”作者大都是用一些简短的语句来自成一段,再由多处相连从中能突出《安握腰鼓》中的文化味,又能体现腰鼓的非遗。

5、中山公园的水池像是一面镜子,圆圆的月亮映在池面。池子附近树旁的几盏路灯,那圆圆的灯光映在水里,就像是一个小月亮似的,围绕着池中的月亮。一片一片臃肿的白云缓缓地移过池面,仿佛是一群老妇,弯着背,一步一步吃力地从月亮前面走过,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却透过云片的空隙倾泻下皎洁的光芒。一片白云和一片白云连起,如同一条宽大的不规则的带子,给澄澄的天空分成两半。白云移过,逐渐消逝在远方。天空碧澄澄的,月亮显得分外皎洁。(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6、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对比、直接抒情、通感……

7、先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总结:

8、——论《安塞腰鼓》的抒情特色

9、好吧,就写这么多,总结一下,应该是想说这四句话。

10、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1、而递进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整篇作品或整个段落在铺陈时,采取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描述方法,具有纵向性。在《安塞腰鼓》中相应的段落有“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作者从骤雨到旋风到乱蛙再到火花,后到了斗虎。一步步的深入,一个个的喻体,都比前一个更加的有活力,更加的豪放、火烈、热血。从中更能体现出腰鼓那强烈的冲击力。

12、描写、议论、抒情,之所以要描写啥不就是为了让你知道这里有什么东西,高明的作者都很懒的,否则描写个毛。其他同理。

13、(第434期)为你的考场写作支支招儿(5)我怎么努力也写不够六百字,咋办?

14、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果。

15、作者刘成章以《安塞腰鼓》这篇文章表达了对安塞腰鼓赞美和热爱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赞美。文中,作者用了多样的文学化笔法来描绘,来抒情。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17、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8、雅俗是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雅是典雅,俗是通俗。

19、田野间静悄悄,只有一个农民伯伯在挥洒汗水。烈日下,蛐蛐、蟋蟀也懒得叫了,只有刷刷的镰刀挥舞声,麦子一片一片的倒下。

20、比较阅读,体会故都秋的特点。

二、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一个片段

1、隐与显,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曲就显得隐,而直就显。

2、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出自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

3、《山居秋暝》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4、这种手法在咏物的诗词中表现得突出,因为古人主张咏物要力求不即不离、不沾不滞。如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开篇摇曳入题,以似花非花、无情有思吟咏杨花,接着由杨花衍生出思妇意象,人与花、物与情,在不即不离之间,咏物而不滞于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5、写在山涧中听见鸟鸣,衬托出山涧里的静谧。

6、“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的闪!”使人想起:昏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终永远明晰了大彻大悟。”引用了中国诗词与传统文化相互应和,作者运用诗歌的语言形式不但给人以形式的美感,而且增加了节奏感。

7、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虽是粗布衣裳,到十分洁净。来到半桌后面右手椅子上坐下。那弹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铮铮鏦鏦弹起。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缝里,便丁丁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右手持了鼓棰子,凝神听那弦子的节奏。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8、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9、以事例导入,点明学习重点。

10、“安塞腰鼓”是一场痛快淋漓的宣泄,它宣泄出了郁闷、痛苦;宣泄出了向往、追求。“安塞腰鼓”是一首以舞姿和鼓声为语言的抒情诗,抒发出了黄土高原博大的胸怀、凌云的志向;抒发出了黄土高原新一代追求真、善、美的大无畏精神、胆识和气魄。

11、(3)同学们读得特别铿锵有力,气势磅礴。请说说作者是用了哪些妙招,让此文热气腾腾的?提示:句式、修辞、词语形式、标点、分段等等。

12、以上所有的手法,表面上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但是如果扒开其表象,底裤就两条:有话明说和有话暗说。

13、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14、本文《故都的秋》也是写秋天,那么,这里的秋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是悲凉,还是清新?(要求学生对照上面两组诗,参考课文第一段的内容来回答这个问题。)

15、之所以用这个这句话作为小标题就是因为我喜欢,没有别的深层含义,你也没有必要说文解字、寻根溯源。我只想。聊一点轻松的。把原本属于我们话语权夺过来。创作也好,码字儿也罢,其实就是讲述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尤其是咱中学生,多数时候不都是在写记叙文吗?这也是我以“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为题的用意。和小标题联系起来,其实你就是那个吹泡泡的人。

16、或者,他没有花力气去寻找语文方面的名师,没有多听几个人讲课,没有比较,就急吼吼地给一个老师交钱蒙头学习去了。

17、参考文献:百度词条、课文《安塞腰鼓》

18、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19、这是一首写秋天的诗,那么诗中都写到了哪些秋天的景呢?

20、秋草(黄色)落蕊(灰白)

三、以动衬静是表现手法还是描写方式?

1、后声明,本文参考了玮老师的很多课程和思想。

2、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3、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下面是2017年全国一卷的高考真题:

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唐代:王维《竹里馆》

6、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7、答案:①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的应试场景,既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士子们奋笔疾书的场景,②又以动衬静,突出了考场的肃静,③同时表达了作者的为朝廷可以选拔到人才,希望士子成长成才的喜悦之情。

8、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这一句写犬吠声,而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并且是从深巷中传来的,这就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把听众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使听众的注意力自然地被“犬吠”声所吸引,想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句既是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又是使一户人家由妇人初醒到全家喧闹的铺垫。

9、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10、研究铺陈在文章中有哪些用法,有哪些不同之处,用结合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具体说一说。

11、要把这样宏伟的气势,壮阔的场面容进这样短小的篇幅之中,是需要费一番匠心的。在这篇散文诗中,可看出作者在艺术构思、剪裁、遣词用句上都表现出了相当高的功力。

12、让学生初步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方法。

1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14、总结并拓展本堂课成果,写话题为“跟刘成章学抒情”的小论文。

15、总之,除去文字来表情达意之外,这篇文章的写法和语言形式都可以表现出作者对陕北的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表达出对生命中奔腾的力量的敬佩。看哪,元气淋漓的后生们,正狂舞在黄土高原上,他们挣脱束缚,挣脱阻碍,他们正用生命与命运,与自然,与自我在搏击!搏击,也是安塞之魂。

16、902价格:200元(偏远地区邮费自理)

17、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那么文中集中描写故都秋景这一特点的是在哪些段落?

18、“为学生的考场写作支支招儿”活动启事(有奖哦!)

19、面对这么多的冷色,假如你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你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20、你看,本来是你和女孩的事情,你偏偏扯上一个月亮。这个月亮其实就代表了你的爱意。你有话不直说,非要拐弯说。

四、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1、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2、推而广之,这样的人的人生注定是一个普通的悲剧。这样的人可能为了买个百十块钱的东西,淘宝、京东、咸鱼、58转一圈,但是对于为什么要买这个东西却仅仅是道听途说。或者他们为了得到一个“吃屎大赛”名号而孜孜不倦,却根本不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去思考“我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大赛去吃屎”。

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4、整个学校只有办公室和保安室的灯光放着光芒,仿佛在回味与学生们在一起的学习时光,又仿佛在迎接新一天的来到。

5、有以静衬动的写作手法。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三句都直接从动态的角度展现瀑布奔涌而下、气势磅礴的动态之美,惟第二句则从静态的角度惟妙惟肖地表现出瀑布倾泻喷涌的动态之美,尤其是动词“挂”字更为传神,偌大的瀑布,谁能有这样的伟力将它挂起呢?

6、a通过描写××××××的景象/故事/画面/事物,曲折委婉地表达了××××××的中心思想和情感。

7、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篇内容丰富、语言豪放、蕴意深刻的散文。作者通过宏大的场面、奔放的动作、坚强的节奏、激烈的古典、反复的咏叹、尽情的赞颂来表现对生命、力量的诗意感受。其语言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8、语文是一个长期修行的过程,这不假。但是并不代表语文没有短期提升的技巧。

9、静。连鸽子的飞声、蝉衰弱的叫声,这些细微的声音都听得到,这就反衬了故都的静,这也正体现了我们在《天山景物记》中学到的一句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是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举一个例子,比如钟,在白天,你根本听不到它的走动声,但在晚上,夜深人静时,你便能听到清楚的滴答声,因此,假如要你写夜的静,你便可以以钟的走动声清晰可辨来衬托夜的静,这也就是以动衬静。

10、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仔细分析这些声音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声音都不大。洗衣女穿过竹林时拂动竹叶的声音,渔舟摩擦荷叶的声音,都清晰入耳,反衬出环境的宁静。这种以动衬静的描写手法,正是王维所擅长的。

11、充分体现出动静结合手法绝妙的艺术表现力,因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成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必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12、古诗中常用表达技巧赏析举例

13、你看见一个漂亮女孩子,你喜欢。可是你不好意思说你喜欢她,所以你就说“月亮代表我的心!”

14、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

15、以上分析的是3——11自然段,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他段落写什么。

16、“隆隆”,那是元气淋漓的后生们的搏击!“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人情的恣意,力量的挥洒,那是势不可挡的一股劲儿!作者从腰鼓的场面、声音、后生又写到了黄土高原。作者直接赞美土地,以土地与人的交融,写出了血与肉,泥与水般的亲密。黄土高原生养了人们的阳刚之气、坚强、勇敢与自信!这是北国之魂,亦是中华民族之魂。

17、白话文释义: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18、《琵琶行》前面用大量正面描写进行渲染,结尾两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以听众的感受和环境的静寂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听颖师弹琴》“嗟余有两耳”之后都属侧面描写烘托,眼泪打湿了衣襟,琴声使自己忽冷(冰)忽热(炭),只能“推手遽止之”。《李凭箜篌引》中老鱼跳波,吴质不眠,露湿寒兔侧面烘托了李凭技艺的。《明湖居听书》先用丑琴师和黑妞进行铺垫烘托,然后白妞出场,以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同时又以丑琴师手法的,以黑妞唱腔的清脆流畅为白妞出场做铺垫烘托。白妞出场了,那远远坐在墙角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场子静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唱完之后,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都是侧面衬托。

19、以动衬静: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目的是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在茂密的树林中歇斯底里地嘶叫,树林反而显得更加寂静;鸟儿在空旷的山谷间啼鸣,山谷反而显得愈发幽静.诗人将“噪”与“静”、“鸣”与“幽”进行对比,以动写静,既写出了夏日山林中的蝉噪与鸟 鸣,也写出了山林的幽深与寂静.

20、在无人打鼓时场面是如此清冷,又安静,连风的飕飕声都听的格外清楚,当鼓声一响起清冷的空气瞬间变得热闹起来了。在文中开头,作者运用了对比,以静衬动来写出当时的氛围是多么热闹,舞蹈是多么热烈!个个小年轻们用尽自己的力气狂敲鼓面,这种场面是多么壮观!

五、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

1、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她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鼓棰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2、经常有学生说:语文学不学都那样。

3、由景入情,把握情与景的关系。

4、在这两首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受?

5、排比和反复,说白了就是有话反复说,当然是强调了。

6、不一会儿,夕阳包裹着整个校园,教学楼泛着金光。教室里的风扇不转了,走廊里静得出奇,宛如学校被按下了暂停键。

7、一般来说,语文考试中答案直接出现“对比”的机会并不高。但是你要是以为“对比”不重要,就太天真了。“对比”出镜机会少,并不是他不重要,而是他的儿女多。欲扬先抑,欲扬先抑,衬托,正反衬,侧面描写等等,他们的本质都是比较。先说a好,再说a坏,这是欲扬先抑。反过来是欲扬先抑。衬托的本质是用a的好衬托b的坏,或者用a的好衬托b的更好。前一个是反衬,后一个是正衬。侧面描写是描写b的好坏来说明a的好坏。

8、b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增添了文章的趣味,使得文章主旨隐而不漏,含而不发,韵味悠长。

9、没有人知道春天从什么地方开始。春天不像赛跑者那样有一个起点。大概是在艾佛格来的多水的荒野,在奥岐绰比湖以南,春天形成了,蓬勃了,蔓延开来了;在向北伸展时,步伐越来越有力,色调越来越鲜明。在这里,在美国的南端,春天的来临并不突然,不像有些新英格兰山谷那样,刹那之间便开满了罂粟科和毛茛科植物的花。在这里,时令的递嬗是缓慢的,季节的钟摆摆得慢,摆动的弧形线也不那么长。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11、这里的秋天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能激发人的诗情,甚至胜过春天。

12、经常有语文老师说:语文是中药——见慢。

13、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14、以动衬静,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15、我们来看一看安塞腰鼓视频。

16、笔者将从文学笔法的角度分析本文的抒情特色。

17、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静衬动。诗歌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多为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在诗歌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观开阔,一密显出局部的清幽,的确让人心旷神怡。

18、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沈从文《边城》)

19、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一个片段【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