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经典诗
1、唐诗三百首经典诗词古诗网
(1)、译文: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要来。能否共饮一杯?朋友!
(2)、(经典)先秦时期诗文1100篇全集(201—300篇)
(3)、有一种温暖是人虽远,心却近。每每读到这首诗,都觉得很温暖。
(4)、作者在黄鹤楼上送孟浩然到扬州,写诗送行。是一般的送别诗,并无特别的深义。不过,诗人摹情写景的本领是高超的,“烟花三月”句被目为“千古丽句”,末两句写不见孤帆,只见长江,也确是在楼上送客的光景。
(5)、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高峰。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6)、“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诗一开始,张九龄便以对偶句,突出了两种清雅高洁的植物:春兰和秋桂。“葳蕤”有着枝叶茂盛而纷披的意思,用在这里则凸显了兰草迎春勃发的现象,具有无限的生机。而“皎洁”两字更是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桂本身看去,就有一种皎明洁净的感觉。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8)、不论何时,如果有朋友在旁,那么,就会感受到温暖。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望岳》。意思是:总有一天我会登上山顶,看着脚下的群山显得小了。
(10)、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11)、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12)、在台州时,朱自清与妻子三个孩子住在一起,寒冷的冬夜里,朱自清顶着寒风回家。
(13)、作者写此诗时,正被贬为江宁丞。做官被贬,亲友一定会挂心,也一定会惊疑不定:莫不是因为贪赃枉法而遭贬?因此作者要辛渐转告亲友,自己冰清玉洁。
(14)、既然现实社会如此繁杂不如意,那就不如在山水之间寻找生命的意义。所以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对于佛学的参悟之上,把更多的时间放到了对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之中,由此也才形成了他“诗中有画”的诗作风格,对唐诗以及后世的其他文学题材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5)、可悲的是这些女子明明是对对方思念、是爱一个人的表现,但是就用到了“恨”这个字眼。
(16)、唐诗三百首,脍炙人口,人人都能吟咏几首。留下了很多精典。
(17)、从诗文化发展中造就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魔白居易,诗豪刘禹锡,诗杰王勃,诗狂贺之章,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诗骨陈子昂,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五言长城刘长卿,诗神苏轼等老一代诗尊。
(1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夜静更深了,月亮升上来了,照在人家里,一半的庭院都在月色之中,北斗七星斜斜地在天边,南斗六星也是斜的。北斗七星在天的北方,南斗六星在天的南方。这是写天上夜晚的景色。“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今天晚上知道春天来了,气候变温暖了,所以听到窗外有昆虫的叫声,从绿色的窗纱传进来,冬天的时候昆虫都眠藏在地下。
(1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20)、不管四季如何更替,生命总有恒常的温暖。心中有暖阳,处处是春天。
2、唐诗三百首经典诗句
(1)、经典)魏晋诗文900篇大全集卷二101—300
(2)、而在李白的这首古诗当中,更是指的那些品行容貌都占据优势的闺中女子。
(3)、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4)、李白这首诗的题目是《怨情》,肯定写的的是闺房之怨。但是她究竟埋怨的是什么?李白并没有问出来,而是借他眼中这一切来描写女子可能生出的思想情感。
(5)、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6)、这首古诗的题目是《归嵩山作》,从题目当中就能看出这是作者的一首归隐诗。王维虽然官职不低,但是厌倦了宦海沉浮,40岁以后就已经开始半官半隐的生活。写这首古诗的时候,作者曾经被贬济州,而后作者从济州返回以后,直接去了洛阳附近的嵩山,在那里隐居。
(7)、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8)、此诗是诗人天宝三年经皇帝同意回乡后作的,那时他已经八十多岁,阔别家乡已好几十年,确实是“少小离家老大回”。此诗妙处,在于全用白描,将一个很有戏剧性的场面写了出来。不用渲染加工,就成名诗。
(9)、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尝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10)、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11)、(经典)汉朝诗文390篇大全集(51—100篇)
(12)、古代诗歌当中的美人不是一个普通的词,和今天我们口中的美女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在《离骚》当中,香草美人指的是贤臣明君,在诗经当中更是指的那些有美貌、有德行年轻女子。
(13)、(经典)汉朝诗文390篇大全集(1—50篇)
(14)、什么是幸福?是冬日里,妻子为你披上的一件衣;是冬日里,孩子为你送来的一杯热茶……是寒冷冬日里,真诚的惦记。
(15)、谢天谢地,一天一夜终于将衣服赶了出来,交给驿使,心里又犯起了嘀咕:你什么时候才能到临洮呀?衣服什么时候能交到我丈夫手中,让他不再受冻呀?
(16)、眼看着,天色晚了,就要下雪了,白居易想起了刘不如约一局。
(17)、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18)、(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出自杜甫《佳人》。意思是:他只会在意新人的欢笑,哪里会在意旧人的哀哭呢。
(19)、译文: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2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唐诗三百首经典诗繁体
(1)、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2)、(经典)汉朝诗文390篇大全集(51—100篇)
(3)、(经典)汉朝诗文390篇大全集(161—220篇)
(4)、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5)、但是等啊等啊等啊,一直等不到结果。直到后,眉头紧锁在一起,眼睛当中充满了绝望。这样苦涩的背景,我们都能够想象的到,女子梨花带雨、满脸愁容的表情。“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只见她满脸都是泪水,不知道他心中是恨着谁呢?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的是一种思乡之情,有几分悲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写出了一代诗仙的风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更展现出了诗人豪迈的情怀。
(7)、只要我们认真阅读,细心品味,深入研究还会发现唐诗很多的精典。
(8)、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9)、(经典)先秦时期诗文1100篇全集(501—600篇)
(10)、为适应时代、市场及广大读者的需求,经过认真调研,中华书局决定推出升级版,从原来的50种调整为60种,其中增补的新书都是堪称经典的名著,其中既有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名著,也有适合广大师生教学阅读的重要作品。相信书店、读者会更加喜欢升级版的“中华经典藏书”。
(11)、“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开篇写的是作者隐居时的环境,清澈的山川水滋润着这一片草木的生长,作者看了以后心旷神怡,驾着马车走在归隐的路上,从容悠闲。没有了世俗的困扰,作者的内心安宁。
(12)、到今天,《唐诗三百首》依然是公认的优秀选本、出版社竞相版行的畅销读物,各种影印、排印、注释、评析、今译本多得已难以枚举。它还被译成多国文字,光日本出版的翻译、音注、详解本就不下六七种,编纂者包括著名学者盐谷温、目加田诚、田部井文雄等。
(1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这首唐诗就是李白的《怨情》,是李白入选唐诗300首五言绝句当中的经典作品。全文只有20个字,读起来也感觉到简单,应该就是写一个女子的伤心。古典诗词当中思妇主题的闺怨诗词有许多,李白这首古诗表达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15)、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秀才,赶考途中遇见棺材,一个秀才捶胸顿足:完了,太晦气了!看来,这次进京白跑一趟了。果然,名落孙山。
(16)、唐诗还具有,千年不衰,万年不朽的中华民族诗魂。
(17)、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2NbCV6KET8VPqwQwLla9A密码:6qlt书名:唐诗三百首
(18)、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1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出自李白《月下独酌》。意思是:我在花丛间准备好了一壶好酒,独自酌饮着没有知音。举起酒杯来邀请明月,加上影子就有了三个人。
(20)、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4、唐诗三百首经典诗词及翻译
(1)、(经典)先秦时期诗文1100篇全集(801—900篇)
(2)、走到门口,只见妻子和三个孩子并排坐在楼下厨房里,看着朱自清笑,那一刻的微笑,消解了冬日的所有严寒。
(3)、如果一个人,在严寒的冬日,依然心如春天;面对人生困境时,依然有大笑的勇气,那么,人生,处处皆温暖。
(4)、孙洙自然不会想到《唐诗三百首》将如此风靡于世。他编此书本是作家塾课本用的,所以名也不署,只称蘅塘退士编。古人编诗选,大抵着眼于“世次之先后,篇章之短长,音律之和协,词语之精粹”(杨仲弘《唐音序》),《唐诗三百首》也不外如此。但作为一部普及性选本,它之所以盛行不衰,当然还因为具备选目精当、编排合理、注释明晰、篇幅适中等适合于初级读者的优点。
(5)、“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作者恬淡的心情状态下,看到世间的万物都感到亲切。他看到缓缓的流水,好像充满了绵绵情意;他看到山间飞翔的鸟,好像也开始追随他的脚步,和他一同回家。
(6)、“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这两句通过触觉和听觉的感受,描写了悄悄到来的温暖的春意,表现了诗人因觉察到春意渐浓油然而生的喜悦之情。诗句构思新颖别致,别开生面,生动传神地展示出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而且运用了极有功力的“偏知”和“新透”两个词语,不仅写出了大地回春、一派生机,而且还隐隐透出了乍暖还寒之意,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7)、经典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它总是在一代人一代人的承传中再生,在创造性的接受中焕发新容。《唐诗三百首》不只是过去的经典,也是永远的经典。它将熏陶未来的一代又一代人,同时也将在一代代的研究和注解乃至出版中丰富、刷新它自己。
(8)、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9)、(经典)魏晋诗文900篇大全集卷四701——800
(10)、在夜雨潇潇,夜半无人,和三五好友,提一瓶大家都喜欢喝的酒,找一个还没有打烊的小馆子,吃两样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的小菜,大家天南地北的一聊,就算是胡说八道,也没有人生气,然后大家扶醉而归,明天早上也许连自己说过什么话都忘了,但是那种酒后的豪情和快乐,却是永远忘不了的。
(11)、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12)、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13)、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14)、明天驿使就要出发了,思妇连夜赶制为丈夫赶制棉衣。寒冷的冬夜里,抽针都觉得冷到不行,更何况拿起冰冷的剪刀呢?
(15)、译文: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16)、“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诗的后四句,诗人则通过春兰秋桂芳香袭人的本性,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行芳明志不是为了求人赏识而博取高名,而是和春兰秋桂一样,自有山林隐士高人来喜爱。可以说是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表现的淋漓尽致。
(17)、此诗题名《春宫怨》,却用卫子夫新得汉武帝宠幸的故事入诗,这是反衬法。因为有人得宠就有人失宠,真是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
(18)、(经典)魏晋诗文900篇大全集卷三301——400
(19)、(经典)魏晋诗文900篇大全集卷三501——600
(20)、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5、唐诗三百首经典诗词 登楼杜甫
(1)、(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出自李白《春思》。意思是:当你思念着要归来的那会儿,已经是我思念你思念得肠断的时候了。
(2)、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3)、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正是这一诗学背景下的产物,这个选诗篇数与《诗经》相埒、题名明显模仿《诗三百》的唐诗选本,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板行后,以遴选精当、篇幅适中而广为世人喜爱,“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四藤吟社主人《唐诗三百首补注序》)。因市场需求量大,该书被一再翻刻,影响之大,流传之广,古来任何文学选本都无法同它相比。
(4)、岁月沧桑,一切都在消逝,而唐代文学永存。辉煌的唐代文学留给后人无比丰富的精神财富,是华夏民族美育和文学教养的经典,是哺育中国诗人的伟大传统,也是各种艺术创作挹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5)、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6)、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7)、历史进入21世纪,社会生活和阅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密集型的社会和图像处理技术的普及,给我们带来双重的阅读愉悦,即伴着知识充盈还有视觉享受。近出版的《百科图说唐诗三百首》,不仅有惯常的注释评点,还有“数风流人物”、“源远流长”、“史海钩沉”、“品诗必备”、“诗词典故”、“鸟兽草木”、“天文地理”、“琴棋书画”、“异曲同工”、“万花筒”等众多知识性栏目,并配有丰富的科学、艺术图片,为《唐代三百首》设计出一种知识丰富、图文并茂的新型读本,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8)、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9)、“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是这首古诗当中精彩的两句景色描写古诗。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这样是作者要隐居的地方,如此美丽的秋色,更给予了作者内心安慰。
(10)、(经典)先秦时期诗文1100篇全集(401—500篇)
(1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12)、少妇不是真的不知愁,而是受封建礼教的压抑,不敢表露出来罢了。所以当路头的杨柳春色闯入眼帘,平日压抑的满腔愁怨骤然倾泻出来了。此诗之妙,就在于写闺怨而偏说“不知愁”,偏说她凝妆上翠楼。第三句才急转直下,把少妇的怨恨点出,这就比平铺直叙地说她如何愁如何怨要深刻得多。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14)、孙洙原本只有少量注释,道光间章燮为它作了较为完整的注解,金陵闺秀陈婉俊又加以补注,并撰写了凡例。著名文学家姚莹为陈婉俊注本作序,称赞它“考核援据,俱能精当”。现在看来,陈婉俊的注释也还是较简略的,但闺秀为普及经典而做注释,历来还没有先例,所以我更愿意假设,或许是“美女经济”效应,使得《唐诗三百首》终以一个闺秀的补注本流行于世,成为近代唐诗第一选本。它对读者的影响力和对市场的垄断,以往大概只有明代李攀龙的《唐诗选》可以比拟,以后就没有什么选本能相提并论了。
(15)、(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出自杜甫《梦李白》。意思是:不朽的名声,也只不过是李白寂寞之身死后的事。
(16)、王维的诗,不像李白那样豪气冲天,也不想杜甫那样,处处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他们说看到的这一切王维同样也看到,但是王维选择了和他们不同的道路。
(17)、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18)、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19)、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0)、(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出自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意思是:今天在这里离别,以后在什么地方还会重逢呢。
(1)、唐诗还有刻画细致入微,形容惟妙惟肖,岀神入化的精典。
(2)、可是,岑参一觉醒来,看到满世界的大雪,却欣喜地说: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3)、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4)、熟读不是随便乱读,而是要读经典。唐诗自其本朝人所选《河岳英灵集》、《才调集》以降,经宋代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元代周弼《三体诗》、方回《瀛奎律髓》、杨仲弘《唐音》,金代元好问《唐诗鼓吹》,明代高棅《唐诗品汇》、李攀龙《唐诗选》、钟惺《唐诗归》,清代王士禛《唐贤三昧集》、王尧衢《唐诗解》等著名选本的反复遴选,以及无数诗话、评点的品评赏鉴,到清代中叶大体已完成其经典化过程。
(5)、前辈传下两句老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语不知所出。民国间赵元礼《藏斋诗话》卷上记谚语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诌。”可见由来已久。
(6)、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7)、此诗写的是军营生活的一个片断,将士们用夜光白玉杯斟满了葡萄美酒,刚想畅饮,琵琶又在催征人出发了。“醉卧”两字,可以理解为将士的旷达语,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感慨。
(8)、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语言精练,平仄格律致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如波涛汹涌,似大河奔流,又恰巧行云鸟唱。悦人耳目,耐人回味。
(9)、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10)、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11)、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12)、译文: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13)、(经典)魏晋诗文900篇大全集卷一100篇
(14)、提到王维的诗作,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他的“诗中有画”。读他的作品,不用苦思冥想,脑海当中就能自动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比如那句著名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用词再简单不过,但是却精彩,真实的还原了当时的边塞风光,而且能够在读者的眼前直接呈现。
(15)、(经典)先秦时期诗文1100篇全集(301—400篇)
(16)、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我来倾听!
(17)、(经典)魏晋诗文900篇大全集卷三401——500
(18)、古往今来,附庸风雅的帝王以御选的方式钦定唐代文学作品,以卖弄他们的文学趣味,规范一种正统的审美理想;士大夫们从牙牙学语就诵读唐诗,束发受书,学试帖、古文,在唐代文学的浸润中培养起他们的写作才能,借此由科举踏上仕途。即使濩落无成,设塾坐馆,也须凭借满腹辞章,课徒讲习,冬烘度日。
(19)、(经典)魏晋诗文900篇大全集卷三601——700
(20)、由自序可见,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的动机,是不满于《千家诗》收诗太随意,良莠不分,唐宋杂出,且有律无古,于是他“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编成这部优中选优,收诗310首的小型选本。别看它收诗数量有限,却包含了77位诗人(含两位佚名作者)流传广的名篇。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仅就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佛王维三家而言:诗仙选了28首,包括《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留别》、《蜀道难》、《渡荆门送别》、《送友人》、《登金陵凤凰台》、《玉阶怨》、《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名篇;诗圣选了35首,包括《望岳》、《梦李白》、《丹青行赠曹将军霸》、《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兵车行》、《丽人行》、《月夜》、《春望》、《旅夜书怀》、《登岳阳楼》、《蜀相》、《客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咏怀古迹》(二首)、《登高》、《八阵图》、《江南逢李龟年》等;诗佛选了29首,包括《渭川田家》、《西施咏》、《过香积寺》、《山居秋暝》、《终南别业》、《终南山》、《汉江临眺》、《积雨辋川庄作》、《竹里馆》、《送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渭城曲》等。
(3)、只要心中如春暖,冬日寒意奈我何?只要我心温暖,冬日也如明媚春日。
(4)、(经典)汉朝诗文390篇大全集(221—390篇)
(5)、此诗是根据陶渊明《桃花源记》写成的。《桃花源记》是一篇寓言作品,描写一种理想的境界,并不一定真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因此此诗提出疑问,整天只见桃花随流水流出,洞口究竟在哪里呢?
(6)、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7)、“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这两句表达了在诗人的眼里,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这也如同春兰秋桂,以及这类草木中的君子,只要逢时便会欣欣向荣,一派生机盎然。张九龄写此诗时,正处于遭受排挤,被贬荆州长史时期,结合这两句诗,可见诗人流露了对重新“逢时”的渴望。
(8)、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恨别:怅恨离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抵:值,相当。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唐诗三百首经典诗句128句(唐诗三百首经典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