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词100首133句(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1、唐诗宋词精选100首

(1)、文章整理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2)、至于内容意境的高下,各人有各人的判断,有欣赏水平的不同,但是也有大数据下的分析。比如说这首诗作的背景、诗人的性格、当时遇到了什么事情,这都是我们赏析一首作品的时候需要注意到的——其实无外乎就是搞清楚诗人的情感逻辑,他为什么会这么想?他为什么会这么写?让他这么想的景色、事情,如果放到我们身上,我们会发出什么样的感叹,或者如何处理?

(3)、根据“字词品味”这种方法,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刚柔、宏微这些角度赏析: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②红杏枝头春意闹;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④山光悦鸟情,潭影空人心。

(4)、5神韵(生气不灭、回味无穷;生动形象、象征寄托)6宏大气势与细节描写结合《登高》《关山月》7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8形声色结合(《山居秋暝》《登高》)9动静相衬(《山居秋暝》)

(5)、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6)、①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7)、诗的后两句抒情,通过侧面描写别人送别而攀折杨柳,反映送别的人多。

(8)、衡中学生考砸痛哭:期末考试后,伤孩子的十句话,请父母嘴下留情!

(9)、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10)、答:用典。把自己比作魏尚,含义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比较委婉含蓄的表达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11)、3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处理、修辞手法等。4从读者入手:阅读感受、主观评析等

(12)、写作技技法上:有借古讽今的,有古今对比的,有用典的。

(13)、离乱意境的主要意象有清秋、夕阳、大江、悲风、鼓角、天涯、星河、飞雁、黄花、梧桐雨等。

(14)、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15)、◆ 7-9年级语文上册读读写写注音及解释,初中生必须掌握!(附电子版)

(16)、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17)、:准确分析诗词的题材。如登临.征行.赠别.赞美.庚合……,根据题材来赏析作品;

(1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9)、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动的视角来描写船由蜀地到荆门的景物变化,视野也随之开阔起来。

(20)、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2、经典古诗词100首

(1)、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苦。

(2)、简析:寓含世事的无常。也有他《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趣。

(3)、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4)、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5)、此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表达作者的深切敬慕之情。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6)、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有诗云:“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这是以落花写澄澈心境。

(7)、“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8)、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深刻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9)、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久,为祸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乍看是应用赋法,实则启动后两句抒情,又具有兴义。

(10)、屈原、李白、杜甫,中国三位大诗人都孤寂地死在漂泊的小船上。这或许是巧合。但古典诗歌与舟船的关系却是一种必然。在古代,对于更多的诗人来说,水路比陆路更为方便,因此也更为重要。他们所有的远行,走的几乎都是水路。于是,旅途中借以安身的一叶扁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诗人的笔下,成了他们诗作中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11)、原诗五百字,可分为三大段。开头至“放歌破愁绝”为第一段。这一段千回百折,层层如剥蕉心,出语的自然圆转,虽用白话来写很难得超过它。杜甫旧宅在长安城南,所以自称杜陵布衣。“老大意转拙”,犹俗语说“越活越回去了”;怎样笨拙法呢?偏要去自比稷与契这两位虞舜的贤臣,所志如此迂阔,岂有不失败之理。濩(huò获)落,即廓落,大而无当,空廓而无用之意。“居然成濩落”,即果然失败了。契阔,即辛苦。自己明知定要失败,却甘心辛勤到老。这六句是一层意思,自嘲中带有幽愤,下边更逼进了一步。人虽已老了,却还没死,只要还未盖棺,就须努力,仍有志愿通达的一天,口气是坚决的。孟子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是以若是其急也。”老杜自比稷契,所以说“穷年忧黎元”,尽自己的一生,与万民同哀乐,衷肠热烈如此,自不免为同学老先生们所笑。他却毫不在乎,只是格外慷慨悲歌。诗到这里总为一小段,下文便转了意思。

(12)、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13)、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1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全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1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6)、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17)、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18)、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0)、八上古诗理解性默写题汇编——浙江省各地区期末真题

3、中国古诗词大全1000首

(1)、(步骤三)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2)、与阻隔的无奈相反,水意象有时又是传达离愁、思念之类情感的媒介。

(3)、(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4)、清新的笔法。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之五)。这幅在南山衬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诗人的会心感受下呈现在眼前。在这首诗中,“见”字体现了全诗的神韵。“见”字之妙在于表示是南山自然地反映入眼中,是诗人采菊时偶然的视线触及,也是心境悠然才能得到的。如果改用“望”字,就是刻意追求,意味索然,而且与“悠然”不相应了。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陶渊明清新自然的笔法。这类笔法在陶诗中不胜枚举。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归园田居》之一),随意拈来,即成佳句,耐人寻味。

(5)、(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7)、暑假里语文学习需要做的事情:阅读、背诵、日记、生活与作文

(8)、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9)、有抒发离愁别恨的闺怨诗(如温庭筠的《望江南》);

(10)、《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

(11)、古代隐逸诗人很多,陶潜被称为“隐逸之宗”,隋末唐初的王绩自号“东皋子”,唐初的王维、孟浩然进一步丰富了隐逸诗。王维的诗更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2)、“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13)、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14)、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15)、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1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7)、这一制度的改革,让很多家长都十分的愤慨,有家长说到:“现在又不是古代了,现在都使用白话文,简单方便,为什么还要学生学习大量的古诗,本来孩子们的作业已经够多了,现在又增加这么多古诗,这是要让孩子们每天都熬夜刷题吗?”

(18)、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

(19)、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20)、“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李白《江夏行》)“心逐江水流”,茫茫江水正是无限离别之情的生动写照。

4、兰亭序

(1)、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3)、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很高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虚实相生,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九年级语文(上)第1-6课微课+知识点+同步练习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以鸟的翱翔太空表达诗人对超然玄远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王维《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8)、所以,古诗是必学的,而且是一定要理解古诗的内容,光背诵还是不够的。因为在高考时会考到古诗鉴赏,古诗鉴赏就是分析其语言、其表达技巧,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而是所占的分值还比较高,如果学生不能掌握,那么考试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9)、(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10)、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1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12)、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13)、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14)、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图。

(15)、巍峨终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国,山川里的阴晴也就各不相同。

(1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7)、“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18)、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19)、诗人希望总会有一天,登上泰山,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登高望远的豪迈气概。

(20)、今天豆姐给大家整理了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答题步骤:

5、唐诗宋词精选300首

(1)、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

(2)、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3)、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

(4)、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的《小池》。

(5)、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6)、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7)、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8)、中考后一周,这样查漏补缺(语数英),才能突破你的分数极限!

(9)、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10)、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11)、简析:诗句具忧愁、苦闷之意。极欲摆脱,却又无计可除。有“有新栽花花不发”的意蕴,也告诫人们:酒不解真愁。

(12)、第一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那时的钟声多是作为庆典音乐的体验,带给人们一种欢快、热烈的享受,如《诗经》开篇《关雎》中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3)、主旨情感类: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

(1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无论你怎么努力,眼前的美好,都会因水的阻隔而变得可望不可及。

(15)、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蜀地,穿过迷茫的风沙好像能望见泯江的五个渡口。

(16)、又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7)、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18)、曹植《梁甫行》中表现海边的贫民生活极其艰苦,只能住在田野的草棚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简析:坚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抱负是必能实现的。

(20)、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 初中语文:《昆虫记》名著导读+知识点+中考真题练习,建议收藏!

(2)、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4)、1多义(合理、高远,具有超越性,如企慕象征说)2隐逸情怀天人合一

(5)、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

(6)、赏析: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

(7)、⑵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8)、又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10)、表现手法是一个大概念,既包含修辞,也包括表达方式。除此之外,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史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事喻理、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虚实相生、想象、联想、对比、象征等。

(11)、(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12)、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1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14)、抗疫作文热点素材: 8个新闻人物+精美赞词+例文选段, 考生必看!

(15)、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没有却只字未提,更衬托出了诗人的送别的深情。后两句看似平淡,仔细咀嚼,意味深长,诗人折或者不折杨柳,内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16)、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

(1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简析:人,一生事业与抱负都为天下,必定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1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第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能体现国运兴衰。

(20)、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1)、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2)、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一个“深”字,表现了物是人非的社会状态,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4)、(1)清新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6)、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层层探析、推导主题。抓住核心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关注名句,结合部分修辞手法如:比喻(《虞美人》)、夸张(《蜀道难》)、象征、用典(《水龙吟》)、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天净沙》、拟人、名词结构句、数目字、排比、对偶、叠字、映衬、借代、等修辞手法;并结合体裁特点:1格律诗:颔、颈联错落有致;2绝句:前叙事后刹那抒情(五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涵丰富;七绝多山水诗送别诗,刹那的感觉、无穷的余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表现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情、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3词曲:层层铺叙(赋)、多用口语;4现代诗:客观对应物、双层结构、哲理表达、抽象意象与具象意象结合。

(7)、“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落花变成了坠楼人,传达的是哀怨与愁恨。

(8)、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9)、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10)、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1)、(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2)、《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13)、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经典古诗词100首133句(古诗词鉴赏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