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写的论语
1、孔子写的论语的背景
(1)、(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2)、南怀瑾先生说,现在很多孩子不喜欢,但也有很多孩子喜欢学习。有些学者因为孔子自己的人生,本来宋国人,后来到鲁国,本来很富裕,后来就家境很贫苦了,“吾少贱也”,到十来岁之前的求学阶段,他学习特别欢喜,一说学习和修行特别开心快乐。这一章中讲了三种幸福,首先是读书而串习特别快乐,: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开始讲《前行》时,让他们看五十遍,有些人开始特别痛苦,读到二三十遍,真正爱上了这本书。真正学习,通达其中意义,不会痛苦的。这是一个方面。
(3)、纵览全书,孔子和他的学生们整天在一起嬉笑怒骂,为了学生稀奇古怪的问题做答疑,脑瓜子滴溜溜地转。他们在一起讲学问、发牢骚、闹矛盾、聊吃穿、碰钉子,在背后夸这个那个,也背后说别人坏话。各色人物各有特点,形象生动、丰富、饱满,跃然纸上。如子路的勇猛率直,颜回的好学寡言,子贡的聪明灵活,曾参的谨慎迟缓,宰我的尖锐古怪,都能给人留下很深印象,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4)、司马牛忧心忡忡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生死由命运决定,富贵在于上天的安排。君子心存敬畏,做事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有礼,四海之内的人,就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5)、圣人当初就已经意识到并明确讲出来的问题,可惜直到今天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无法地做到。
(6)、孔子才对子贡说,“麒麟是瑞兽,含仁怀义。只有在政治清明,社会和平,遇到了仁爱的君王,它才会出现。可是现在恶人当道是乱世啊,物欲横流,礼崩乐坏,麒麟出来了,这就是生不逢时,必受伤害呀!你没有看到了吗?他的一条腿已经被粗暴的折断了。”
(7)、孔子去世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将孔子故宅改为庙堂,并将孔子生前的衣冠琴书置于堂中,供后人祭祀参拜,两千年来从未间断,且历代各朝不断扩建整修,形成了今天的孔庙。孔子后代居住的府第则被称为孔府,即“衍圣公府”。至于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则被称为孔林,也称“至圣林”。
(8)、孔子家语记载,在公元前481年,也就是鲁哀公14年。鲁国的贵族大夫们,在大野狩猎。叔孙氏的车夫,叫做鉏商的。捕获一只奇怪的野兽,就把它拉了回来,送给了叔孙氏。叔孙氏看到一只根本叫不出名的野兽,认为不吉祥,就把它送给管理山林的人了。
(9)、我以为《论语》没人听,还可以。学《论语》很有意思的,也许学完之后,很多人的做人和修行都有一些进步。我们讲的目的也是通过学习增上智慧、信心,对所有众生的爱。
(10)、方术是一方的学问,是易变的片面的,庄子在方术背后有一个“道术”的思想即道的思想,“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有一种学问从天而降,往内讲求内圣往外讲求外王,庄子认为天下应该有这种学问。之后学者就像耳目口鼻一样,把自己有所建的方面讲得伟大,而把正确的天地之道分裂了。
(11)、如果把《论语》当成普通的一本书,看成某一家的思想,把孔子当作与你差不多的人物,那么让自己或是孩子多读《论语》就会受到限制。但是《论语》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孔子不是一般的人物。读《论语》接受孔子的教导,这时孔子是在开发你而不是限制你。
(1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3)、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不仅中国,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
(14)、解读:温故而知新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15)、译文: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6)、※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18)、《诗经》在先秦称为《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19)、《乐经》,书名,《六经》之一。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先秦有《乐经》存世。
(20)、与孔子家语中这则故事相近的,还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孔子写的论语简介
(1)、“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饭疏食饮水,曲躬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种乐台阶很高,但诱人,是读书人的理想,后世追随者前赴后继不可断绝,在陶渊明的身上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在苏轼的身上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饭疏食饮水,曲躬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种乐台阶很高,但诱人,是读书人的理想,后世追随者前赴后继不可断绝,在陶渊明的身上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在苏轼的身上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这是孔子在晚年的第一次大哭,为什么哭呢?为吾道穷矣而哭泣。所以孔子写春秋,写到了鲁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就噶然而止,不再往下写了。
(5)、《论语》学得好,也许儒家思想对我们也很管用吧。
(6)、颜回不仅思考能力强,学习能力也强,道德水准也高,更重要的是,对老师的爱也深。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
(8)、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安贫乐道”思想,这思想千百年以来,一直影响着我国的知识分子。
(9)、《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10)、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1)、《论语》的历史背景久远,三皇五帝尧舜禹夏商周秦,周朝前后八百年,有东周和西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孔子刚好在春秋时期,前后有四百多年,那时孔子降生,公元前551——前4伟大的儒家思想开创者。在我们藏传的有些教义中,我讲《弟子规》讲过,有些算命打卦招财仪轨,其他一些世间供养地神,说是孔子传下来的。所以个别前辈大德对孔子叫“贡森尺帝嘉博”,有说观音菩萨,也有说是文殊菩萨化现。
(12)、杨绛先生说过:“四书”我喜欢《论语》,因为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一个样儿,各不相同。
(13)、译文:孔子说:“仲由(子路姓名)!我教给你的知识都知道了吗?知道便是知道,不知道便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理智的。”
(14)、解读: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1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但转眼孔子就打击他,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子路总想好好表现得到孔子的口头嘉奖,但是孔子不买账,喜欢教育的就是他,甚至耳提面命地说“由,诲汝知之乎”。
(17)、纵览全书,孔子和他的学生们整天在一起嬉笑怒骂,为了学生稀奇古怪的问题做答疑,脑瓜子滴溜溜地转。他们在一起讲学问、发牢骚、闹矛盾、聊吃穿、碰钉子,在背后夸这个那个,也背后说别人坏话。各色人物各有特点,形象生动、丰富、饱满,跃然纸上。如子路的勇猛率直,颜回的好学寡言,子贡的聪明灵活,曾参的谨慎迟缓,宰我的尖锐古怪,都能给人留下很深印象,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1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0)、《论语》也有一些编译,辜鸿铭、林语堂对《论语》或东方思想的研究和传播起到大作用,过后那么有智慧和深度的学者比较少,尤其辜鸿铭,他生长在西方德国,按理说东方的习气一点没有也是可以的,但可能是父亲或老师的原因,对儒家思想有根深蒂固的见解,有十三个博士学位,精通九种语言,现在有些人精通三四种语言走路的姿态都不同。
3、孔子写的论语十二章的翻译
(1)、晚上不睡觉,白天不学习,孔子很生气。本该学习的时间睡大觉,睡觉的时间却熬夜打游戏上网看剧,确实不对。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这一顿痛批成了后世老师们效仿的“千古名句”。其实学生天资禀赋不不可一个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孔子对学生昼寝这件事是持宽容态度的,爱睡觉的宰予后成为孔门弟子言语科的魁首,证明了孺子可教也。认识到孩子的不足,但是没有停下手中的雕刻刀,把“朽木”修炼成材,也许不是国之栋梁,但也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在《论语》中,涉及有若、曾参的,都称为“有子”和“曾子”,唐朝的柳宗元由此断定《论语》是他们的弟子编的。
(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三是行文平实,语言典雅。作为一部写给少年儿童阅读的反映至圣先师孔子的诗歌作品,本书采用古代七言歌行体,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融为一体,章节长短灵活,声律、韵脚自由,读来朗朗上口。在遣词造句时,作者不时注入时代精神和现代元素,尽量在不削弱作品感染力的前提下,规范用词用典,语言工整典雅,适合少年儿童诵读理解。
(5)、(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6)、(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7)、颜渊死了,孔子哭得特别伤心。跟随陪伴他的人说:“先生太悲痛了!”孔子说:“我真的那么悲痛吗?我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而为谁悲痛呢?”
(8)、读《论语》有各种不同的现象,程子把读《论语》分为四等人。第一读后有“全然无事者,便是不成读”;第二是“得其中一两句喜者”,读到其中一二句觉得很欢喜,说不定你就终身奉行受用不尽,因为它触动了你的智慧。从这一点触动往前开拓出去,你就会通于所有的篇章;第三读《论语》后“有知好之者”。哇!《论语》真好,我要永远读下去;第四读《论语》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读《论语》读到手舞足蹈、读到满心欢喜、读到法喜充满、读到起来唱歌跳舞。读这本书不是就很有趣味了吗?小朋友去读有他的体会,大人读有他的体会,读一遍有一遍的体会,读二遍有二遍的体会,这本书就变成天下间活泼、有兴趣的书。
(9)、古代圣贤往往讲究“述而不作”。《论语·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对古人的思想进行传播、阐述,但不创作,相信并喜好古代文化。”也有说法认为述而不作是指在讲故事或道理时,要全面客观,而不夸张、曲解或隐瞒。老子西出函谷关,关令尹喜再三祈求,才写下一部道德经。实际上,《论语》也并非孔子所作。
(10)、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
(1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2)、由此引申开来,也可以理解为:能够投身于有价值的事情中、能够不断努力提升自己道德修养的人,早晚都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13)、孔子为什么哭呢?为道之不行不传而哭啊!孔子说谁能够不经过屋门就能够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的这条道路呢?
(14)、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说的。
(15)、人生在世,谁能不遇上点烦心事,关键是心态好,忍忍就过去了。可有些事,躲不开忍不住,关乎原则、道义,是不能妥协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不是表达简单的愤怒,而应该多一份警醒,不知道下次还会干出什么坏事?孔子倡导仁爱忠恕的思想,在这里却告诉我们,对恶劣行为的忍耐也是有底线的,什么可以忍,什么不能忍。面对委屈误会可以忍,面对嘲笑攻击可以忍,忍让躲避,也许会一时安宁。但对于触动底线的行为,孔夫子表达了坚定的主张。
(16)、解读: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17)、孟子说“东海有圣人出,其心同,其理同;西海有圣人出,其心同,其理同。”乃至于南海北海有圣人出,其心同,其理同。后来说“千古之上有圣人出,其心同,其理同,千古之下有圣人而出,其心同,其理同。”这种圣人之道是不是跟一般的学问一样,不是要考虑考虑吗?心中若没有圣人,不是圣人的悲哀而是这个人的悲哀。因为他不知道天地之广大,不知道人性之光辉,这一辈子也就行尸走肉于草木野兽之中。
(18)、我体会到了他的自嘲,他的无奈,体会本质的,则是他的孤独。
(1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4、孔子写的论语叫什么
(1)、《论语》中有一章,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子路答不上。孔子回过头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答复叶公,说我是那种发愤忘食,快乐得忘记忧愁,快乐得忘记一天天老去的人(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汉武帝时与前面不同,推崇宗教,只留下了儒家。汉武帝对儒学有兴趣,君主推广,两千多年的过程,历史虽然变迁,但直到文革之前,儒学思想一直未曾毁灭。文革以后,二十年左右批林批孔也好,腐朽思想也好,新文化运动、理念等,确实孔孟思想,包括其他思想也受到很大损害。上世纪八十年代又开始恢复。
(3)、《论语》就是与弟子讨论的语言结集成一本书,在全球影响大。西方很多学者感兴趣,三百年前就有很多语言翻译,中文直接翻译是1809年,一个英国人,基督教的传教士,想了解东方文化,目前仅英文就二十多种,其他文字语言也有二十多种。二千多年前东方文化思想对今天时代也很有意思。
(4)、译文: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老百姓通俗的话,“樱桃好吃树难栽,不洒心血花不开。”不会有什么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7)、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8)、读了这么多年《论语》,“先事后得”和“先难后获”,这8个字越来越为我所喜爱,这种喜爱来自于对经典的诵读,也来自于生活的实践。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种“不改其乐”是君子之乐,君子的魅力在于不为艰苦而栖栖遑遑,不为世俗而随波逐流,不为物欲而蝇营狗苟。君子之乐,在心胸坦荡,在坚守正道,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在孔子的学生中,被智慧所感动得深远长久的是颜回,孔子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颜回感动三个月,三个月整个生命都在充实、饱满、光辉之中,在的清明纯淨当中。三个月啊!各位,当你读到这一张章,难道不会起一种恭敬之心?这实在是太伟大的人物了!你曾经有这种感动吗?假若没有,你就好好地学吧!不要再批判了,不要再说颜渊三十二岁就死了,没有做出一点功业,他算什么!
(11)、富裕是物质财富的丰盛,富了之后就要追求“贵”,也就是精神上的崇高。在追求富有的同时,也要让精神上富起来,否则便“穷得只剩下钱了”。富贵不是拥有豪车豪宅,而是知书达礼尊重他人,是不断提升修养兼善天下。富了以后要回应社会需求,多做好事善事。富而好礼,贵而有爱,强而有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质。当下,中国人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我们的社会更需要富而为仁、富而好礼,不断提升社会公益事业,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12)、(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13)、刘宝楠由此认为,“当时弟子惟有子、曾子称子,此必孔子弟子于孔子没后,尊事二子如师,故通称子也。
(14)、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15)、《论语》常读常新,朱子说,“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这就是《论语》的魅力,越是深入,越是曲径通幽,像潘金莲开窗的回眸,让人心痒痒,乃不知如何得止。然后句句研习,甚至逐条背诵,恨不能将《论语》章句融进自身血肉,其神养浩然之气,其血脉养文思敏捷。
(16)、李零说过,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理想家园的,都是丧家狗。是的,他和他的理想“无家可归”,只能自嘲是“丧家犬”,偌大尘世,他踽踽独行,孤独的身影在历史中拉得很长。有时也会抱怨,“道不行,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转眼不甘心,便反悔说“无所取材”。
(17)、《论语》是中国人的一本“正经”,对我们的生活、学习、修身、处世、为政等方面都有多角度阐述。在山东济南,有这样一支队伍,常常聚在一起研读《论语》经典,目前已举办了83期,相约学生同道、社会各界朋友一起研读《论语》、探讨君子之道。《论语》研读活动是山东财经大学王蔚教授创办的,王教授在《论语》研读方面有独特的认识和把握,也形成了自己的粉丝圈,带动了一大批喜爱《论语》的朋友。他奔波走读在齐鲁大地,成为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通过研读《论语》,不仅能体会到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感受到《论语》的鲜活与亲切,也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活力,充满正能量。
(18)、《论语》一书在构建、塑造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起到了首要的作用,经过两千多年的沉淀和固化,每个中国人的基因编码里必然有着《论语》的精髓和灵魂。而快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19)、译文: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20)、古人看重孝道,所以圣人首先会教育孩子要孝顺父母,当父母需要照顾的时候就不要去很远的地方了;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没有因此对人进行十分严格的限制,而是说“游必有方”,表明如果确实需要去远的地方学习、办事,并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要让父母知道你去到了哪里。
5、孔子写的论语?
(1)、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2)、相传明成祖朱棣和大臣解缙下棋。明成祖说:“朕近看到一副上联是‘色难’的对子,难对。”解缙随口说:“容易。”结果过了好久,世祖见解缙对不上,就问:“爱卿不是说容易吗?怎么还没对上?”解缙说:“臣刚才不是对上了吗。”原来,色对容,难对易,“容易”二字就是下联。
(3)、经常串习学习开心,朋友来了开心,别人不知道我也很开心,有人将此句理解为孔子的五十而知天命,知道人生是怎么一回事,看得很淡,就像我们很多修行人,别人觉得特别辛苦的事情,对他是快乐的事情。
(4)、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5)、《礼》:《礼经》的简称。指的是儒家经典《士礼》。又称《仪礼》,是先秦六经之亦是十三经之一。
(6)、《论语》常读常新,朱子说,“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这就是《论语》的魅力,越是深入,越是曲径通幽,像潘金莲开窗的回眸,让人心痒痒,乃不知如何得止。然后句句研习,甚至逐条背诵,恨不能将《论语》章句融进自身血肉,其神养浩然之气,其血脉养文思敏捷。
(7)、译文: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8)、《论语》是我们的“人生说明书”。严肃地的解读《论语》,往往给人过于高深甚至艰涩的感觉,会让许多人望而生畏。如何从生活入手,让《论语》智慧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好懂易学,让大家愉悦地接受,也正是这次创作的主要出发点。
(9)、此说不仅见于传世文献《庄子·天下》篇,从郭店楚简中也得到了证实。郭店简《六德》说:“观诸《诗》《书》则亦载矣;
(10)、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11)、他还喜欢摆谱,孺悲拜访他不想见,便差使门童告知生病不见客,孺悲正欲走,孔子就开始弹奏瑟并唱起歌,故意让孺悲听到。
(12)、君子和小人的价值取向不同,君子做事只需要晓以大义,小人则不同,需要动之以利害。
(13)、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14)、佛家所谓“功不唐捐”,没有白白浪费的功夫,没有白白的付出,每一种努力和付出之后必然会有回报,只不过这回报不一定是立刻就能看得到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不也是在告诉我们“先事后得”和“先难后获”的道理吗?
(15)、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16)、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1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为政》
(18)、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19)、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20)、(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2013年冬天,在一次《论语》沙龙上认识了扈书乘老师,他温文尔雅、待人谦和,并得知扈老师已在济南府学文庙开设了“文庙讲堂”,定期为广大市民公益讲授《论语》智慧。直到今天,扈老师秉承着“正本清源、以经解经、明伦崇德、修己安人”的理念坚持讲授《论语》达120多期。书千古道义,乘一代新风。扈书乘老师一以贯之、长时熏修、传习经典、启发新知,为大家解读孔子思想的真精神,使之成为变化气质涵养道德的真法宝,使之成为激励学习者在生活事业中积极进取的动力之源,使之成为我们人格修养价值重塑的领航灯塔。
(2)、从修行层面讲,与解脱道相关的为人处世也是可以的,“虽得解脱道,顶戴如佛经”(《宝性论》),里面很多道理与佛教很多道理有相通的地方,这次我们做一个对比,一起分享学习,这样的态度。
(3)、藏语文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主要来源是印度梵语,在藏地也有不同改造和增减。英语也是一样,六七百年前的英文能读懂的也不多。去年我在耶路撒冷遇到伊斯兰的教授,说他们的语言也有两千多年左右,之前的语言很难懂。我们如今有所不同解释也是可以理解的,佛教徒也可能与佛教结合思考,科学家可能从科学角度,其他学派,也许以我的专业和智慧解读,难免有不同的解释方法。很多解释方法某种程度也是合理的,古代智慧有很深沉的意义,可以这样解释,可以那样解释,可以解释得很深,也可以浅显易懂。如果认为自己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对自己的学问进行分析,我当年得出的结论判断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不要说别人的,我们自己的思想,随着不断成熟,也会有否认的。
(4)、很多人只看到了颜回敏锐的观察力,却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到颜回内在那颗对万物仁爱的心。正是有一颗这样的心,自从他跟随孔子学习以后,孔子的学生就变得更加亲密,而且变得更加友爱团结了。
(5)、由此可见,孔子办学的时候,并不是把传授知识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提升人的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其次才谈学习文化知识。这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德才兼备”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条款明晰,更为具体可行。
(6)、心存敬畏,言行高尚,这才是君子立身处世之道。君子有三畏,“畏天命”居于首位,是指敬畏自然,强调天人合一。畏大人,是敬畏有德有位者。畏圣人,是因为圣人之言万古不易。
(7)、这种乐的顶峰则是“朝闻道,夕可死也。”如果能立马知道人世间的真理,便觉得此生足矣,死也死得开心。追求大道,追求真理,是君子的至乐,是人生意义的答复。
(8)、这种特别的喜欢,或者说特别的热爱,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可能纯然是因为某句话与自己的心灵发生了共鸣,也有的可能仅仅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认定某句话能够代表孔子的精神实质。
(9)、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10)、从泰山脚下一路向南,行约不足一百公里,便到了山东济宁曲阜的5A级旅游景区——三孔。三孔,即位于山东济宁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在景区入口处,有一块硕大的牌子,写着“背《论语》免费游三孔”的规则。十分钟以内任意背诵《论语》30条,并由评委随意抽取5条释意,或由评委现场随意抽取《论语》一篇者,会得到一份《荣誉证书》,凭证一年内可免费游三孔景区。
(11)、子曾经曰过:“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孩子出生三年,才可以离开父母的怀抱。守孝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在孔子看来,子女为父母守丧三年,这三年正好是孩子在父母怀里的时间。
(12)、杨绛先生说过:“四书”我喜欢《论语》,因为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一个样儿,各不相同。
(13)、博学多识的孔子,听说竟然有大家都不认识的叫不出名字的怪兽,就去观看。结果一见面,就哭了。掩面大哭,泪水连衣襟都湿透了。而且连连的问那只动物说,“你为什么来呀?为什么来呀?这是麒麟啊!”
(14)、每一个人读《论语》,要依照自己当下的程度去读,要在每个当下之中去体会。并不是学问多的人读《论语》所得就多。读《论语》是要改良、提升我们境界,是要充实我们这一辈子的价值。读《论语》不拘每一个人,只在每一个当下。
(15)、我们日常处事,都是心怀希望,做应该做的事情,有时候事不能遂人愿,就需要在可与不可之间权衡度量。无可无不可,是孔子重要的中庸思想,掌握一个度,不固执不随便,其目的不是妥协无原则,而是更好地沟通协调圆满完成事情。无可无不可,不是圆滑,是圆通,不是投机,是不放弃。有了无可无不可的生活态度,遇到逆境也不抱怨颓废,遇上顺境也不狂妄傲骄,一切风清云淡,置身自在悠然之中。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孔子论语语录《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孔子写的论语简介116句(孔子写的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