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十六字书法作品119句(曾国藩的十二条自律)

曾国藩的十二条自律

1、曾国藩自律名言警句

(1)、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重臣,著名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湘军创立者和统率者,晚清散文“湘乡派”创始人。

(2)、一出门就像去拜访一位尊贵的客人一样,就像人们在祭祀祖先时候的那种态度一样,这就是敬。

(3)、一个人有好的身体,才能静下心来读读书。读书,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快的直接的方法。

(4)、这两次挑战大人物,让他的人际关系网出现巨大的破洞。曾国藩打破了“官官相护”的潜规则,成为官场上的异类。许多人与曾国藩拉开距离,甚至不再往来。

(5)、这是曾国藩的自律要求。他从年轻时候开始,一直到老去,几十年如一日这样要求自己,可谓将自律发挥到了。

(6)、近两三年,我一直在坚持写晨间日记,就是想打造我的成长反馈系统。现在来看,效果还不错。

(7)、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如果一个人每天穿的衣服吃的饮食,与他每天所做的事所出的力相当,则看到的人会赞同他,鬼神也会加以称许。

(8)、他和穆彰阿交往,完全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走动并不是特别勤,所以后来穆彰阿倒台,曾国藩也没有受到牵连。这是曾国藩一生的一个重要原则。

(9)、技不荒疏往日的技能不可荒废,许多技能太久不用日渐生疏,后逐渐遗忘。

(10)、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11)、《曾国藩家书》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12)、曾国藩有句很出名的话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曾国藩好色,这个在他的日记里多有表述,情欲在他看来是与圣人的行为相悖的,于是他决定要克制情欲,为改变这个缺点他还制定了一套约束自己的办法,后来曾国藩的戒色经历也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

(13)、《曾文正公家书》收录曾国藩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写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子辈的家信,并适当补充了部分他写给朋友同僚的信以展现曾氏人生全貌。其内容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的方法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可谓事无巨细,纤悉无遗,可谓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蕴含了其处世应变的哲学体悟和思想精髓。《曾文正公家训》的内容实际上和上述曾氏家书的内容范围相近,不过因这部分信件是曾国藩专门写给两个儿子曾纪泽、曾纪鸿的,风格也更符合旧式家族中长辈对子女的规训教导之词,故曾氏家人将这部分书信单列出来称为“家训”,有其道理。

(14)、张宏杰,知名历史学者,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现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著有畅销书《曾国藩传》《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等。

(15)、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6)、这十二条日课,很多都与翰林考试有关。曾国藩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有规律,对考试的准备比很多人要充分。

(17)、咸丰二年六月,曾国藩离开北京,结束了十多年的京官生涯。

(18)、在北京的后一段日子,曾国藩精神十分痛苦,多次表示想回老家。但是他遇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没钱,拿不出回家的路费。

(19)、《曾国藩家书·家训》本名《曾文正公家书》,全书十卷,附《曾文正公家训》二卷,是晚清名臣曾国藩去世后,其家人弟子亲友等搜集编纂的一部书信体家书家训集。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曾国藩家训十六字书法作品

(1)、曾国藩订立日课与富兰克林确定追求美德的目标之后,是怎么去践行的呢?

(2)、因此要注意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重视保养自己的身体。

(3)、时刻发现自己的错误,大胆直率的承认,敏捷勇敢地更改。

(4)、指出京官的两大毛病,一是办事退缩,谁也不敢承担责任;二是琐屑,只注意小事,不关心国家发展的大方向、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5)、北宋司马光,为了编写《资治通鉴》,提供给皇帝做治国参考。历时十九年,先后查阅几千卷藏书,三百多种史学著作,草稿堆放了整整两间屋子,他的儿子后来翻看草稿,发现居然没有一个潦草的字,可见司马光对待此事的庄重严谨。由于它的材料丰富、剪裁恰当和考证严格,加上文字精练生动,所以成为我国史学史上有价值的著作之一。

(6)、放松功法| 道家回春功 |静坐站桩| 课程日历

(7)、今日读了著名历史学者张宏杰所著的《曾国藩传》堪称学习、励志的典范。成功诠释了一个普通人成功成才的秘诀——自律、有恒、志向高远。

(8)、书是作者的灵魂结晶,读书务必专注,将一本书用心读透,等于得到对方的感悟。

(9)、四曰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10)、或许,就是这样吧,在曾国藩看来,修心十二法的第一条就是要持身敬肃,只有时时刻刻在生活中警惕,检查自己的念头,才能做到专心致志,没有杂念。

(11)、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

(12)、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13)、他认为作文贵在有峥嵘之气、光明俊伟之象,所以,当他看到孩子们做的《登九峰山诗》时,认为“文气俱顺,且无猥琐之气”,甚为欣慰。

(14)、态度严肃,内心专注宁静,外表衣着整洁,这就是敬。

(15)、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16)、他把这种行为看作不孝的行为,用以提醒自己早日戒除。

(17)、三是他认为读书应看专集,不读选本。“吾教诸弟读书无别法,但必须看一家之专集,不可读选本以汩没灵性。至要至要!”

(18)、嘉庆十六年(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兄妹9人,其为长子。他自幼勤奋好学,6岁时入塾读书;8岁时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

(19)、正因为曾国藩自己对于古书读得通读得透,他才不迂腐、不焦虑、不功利,希望能让孩子们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向上之路。很多时候,他都称得上是一位宽容而慈爱的父亲。他深受传统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浸染,同时对西学也保持欢迎和开放的心态。所以,他鼓励儿子学习算学和英语。尽管曾氏子孙有“荫功”可以保底,但曾纪泽后来能成为近代著名的外交家,曾纪鸿能成为著名的数学家,还是和父亲包容的态度、因材施教的方法、面向未来的见识息息相关的。

(20)、纪梁读书,每日百二十字,与泽儿正是一样,只要有恒,不必贪多。

3、曾国藩16字为人处世

(1)、可就是这样一个伟人眼中的大人物,曾经却是个“笨小孩”。

(2)、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也欢迎转发给你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阅读好书,共同成长,相遇十点,读你每天!我们明天见,晚安!

(3)、种一棵树的佳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4)、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5)、《曾国藩全集》为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的作品集,集中体现了曾国藩的政治、军事、理学思想和治学功底。

(6)、考中进士是曾国藩政治生涯的起点,同时也是他新生活的开端。他甚至将自己的名号都改换门庭。曾国藩本名曾子城,到京城后,首先改号涤生,取荡涤旧事,告别昨天之意。后得益于名师劝导,改名国藩,以示做国之藩篱,成为朝廷栋梁。

(7)、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8)、尔之天分,长于看书,短于作文。……目下宜从短处下工夫,专肆力于《文选》,手抄及摹仿二者皆不可少。

(9)、第  曾国藩性格和道光皇帝相投,比较实在、踏实,不油腔滑调。

(10)、《说文》看毕之后,可将《文选》细读一过,一面细读,一面抄记,一面作文,以仿效之。凡奇癖之字,雅故之训,不手抄则不能记,不摹仿则不惯用。

(11)、沉静:言行庄重,必于人与己有益,避免无益的聊天。

(12)、曾国藩坚持养身,恪守“节制操劳,节制欲求,节制饮食”三个原则。

(13)、不受曰廉,不污曰洁。盖无廉则无新不取,无耻则无新不为。不廉其源皆生于无耻也。——顾炎武

(14)、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规矩,前三条是为读书作准备的。第十一条是读书的方法;而第十二条看起来似乎与读书关系不大,实质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读好书,因而这看似关系不大的规矩,却是读书质量的重要手段。曾国藩的读书特点是:日课有程,持之以恒;博求约守,不拘门户;提要钩玄,善于概括;挈长补短,与时变化。曾国藩的这些读书经验,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15)、纪泽儿记性平常,不必力求背诵,但宜常看生书。讲解数遍,自然有益。

(16)、由A不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不充分不必要条件”这是几何学中的关系,同样适用于生活。如果把“成功”看做结论B。那么成功的充要条件A是什么呢?自律、有恒、志向高远。

(17)、今天,我们了解到曾国藩在北京期间,通过严格的自我管理、广交朋友、得到道光帝欣赏而飞速升迁,但也因为他过于正直,不仅开罪了咸丰帝,也得罪了权要和普通官僚。

(18)、所以,在曾国藩的修心十二法中,他一直把爱护身体,保养真气,作为日常修身中的一部分。这就是曾国藩修心十二法中的第四条和第五条。

(19)、现在,不妨也想想你想做什么,并列出实践计划,然后从今天起,严格自律要求自己。

(20)、希望这些能够帮助我们,让我们的心态淡然平和。

4、曾国藩7个小故事

(1)、每天都应获知新学问,每天读书时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可以求取其中的深意。

(2)、人生中,一个人的选择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的坚持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们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都将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3)、修养身心,养真气、正气。正大光明做人,一个积极向上有正能量的人,自己的精神世界会变得愈饱满有能量。

(4)、把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当作练习书法的机会。

(5)、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6)、东汉杨震调任东莱太守,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王密趁夜送去十斤黄金,杨震当场拒绝。王密以为他是假装客气,于是说,夜幕无知者,大晚上的没人知道。杨震回答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带着礼物灰溜溜地走了。

(7)、同治六年(1867)六月二十日,亦即太平天国灭亡三年之后,所谓“中兴将帅”之首的曾国藩与其幕僚赵烈文曾作推心置腹的长夜之谈。言及晚清之势,曾曰:“京中来人所云:都门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裸身无袴。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赵曰:“天下治安统一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德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势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根本颠仆,而后九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曾曰:“本朝主德正,或不至此。”赵曰:“主德正矣,而食报已不为不厚。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曾国藩哀叹道:“吾日夜望死。忧见宗社之陨。”

(8)、在大家能看到、指到的地方,大庭广众之下,有着严格的监督。人们做事情自然慎重,不愿让事情出了差池,也不愿冒着被抓现行的危险谋取私利。但在独处的时候,人其实更要慎重。

(9)、 曾国藩说,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间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10)、将每日读书做事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便于自省。

(11)、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曾国藩虽然也鼓励孩子们参加科举考试,但更注重培养其修养和品行,如在小儿子纪鸿参加科举考试时,曾国藩嘱咐考前“断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务知自重”。他希望孩子们能读书明理,陶冶性情,以获得“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12)、俭朴:除非于人于己有益者不去花费,否则即为浪费。

(13)、三是每天静坐一个小时,不要天天处于浮躁状态,被事务牵着走;

(14)、诚意: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

(15)、他给自己立下12条自律的功课,名曰「日课十二条」。此后,这十二条铁规戒律成了曾国藩每日修身、终生精进的不二法门。日课十二条为道光二十二年在京日记(即1842年,此时曾国藩31岁)。

(16)、一个人有兴趣爱好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不懂得适可而止,那可能就是个恶习。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他一直都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毕竟在洋务运动当中,他起到了大的作用,但是即使一个这样优秀的人,他也有属于自己的缺点,那就是很爱下围棋。

(17)、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18)、和蒋介石这两位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年轻时都服膺同一个人,那就是位列清朝中兴三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

(19)、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昧耽着,易溺心丧志。

(20)、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5、曾国藩16字座右铭

(1)、当然,这一点因人而异,有人喜欢当夜猫子,有人喜欢做早起的鸟儿。适合自己就好。

(2)、曾国藩身为一代儒学大师,修身正己,自律甚严,他以传统心身理论为根本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日常“心身功课”。对今天的我们主动提升心身状态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3)、一个人如果没有好习惯,上述一切都是泡影。所以曾国藩在家书和家训中反复唠叨的,是勤、俭、谦、敬这些高频词。还时不时要敲黑板、划重点,加上“至要至要”“至切至切”“千万叮嘱”等提示语强调说明。

(4)、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重臣,著名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湘军创立者和统率者,晚清散文“湘乡派”创始人。

(5)、每月不可荒废旧技能,每月写作几篇文章,以此检验自己积存义理的多少。

(6)、曾国藩每个月都要写作几篇诗文。千万不要丢弃自己的专业技能,得修炼自己的看家本领,有一项安身立命之本。不拖延懒惰、丧失斗志。

(7)、第三个原因是道光年间得宠的大臣穆彰阿在背后帮他的忙。

(8)、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9)、我们再来看看曾国藩是怎样自律的。以下是曾国藩的日常课程表:

(10)、另外他还给自己立下规矩,每天的生活要安排的十分充实,有工作的时候干工作,没有工作的时候就练书法,修身养性,同时经常在日记中告诫自己,若是动了邪念,就大骂自己,从而增强自己的自律能力。扩展资料曾国藩修身十二法曾国藩是晚清第一名臣,被誉为中国近代圣人,后世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11)、决心:决定做你该做的事;做好你决定做的事。

(12)、从外部看,鸦片战争让中华帝国臣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颠覆性的打击。从内部看,腐败严重,太平天国起义正在酝酿之中。

(13)、《首卷》一卷、《奏稿》三十卷、《十八家诗钞》二十八卷、《经史百家杂钞》二十六卷、《经史百家简编》两卷、《鸣原堂论文》两卷、《诗集》四卷、《文集》四卷、《书札》三十三卷、《批牍》六卷、《杂著》四卷、《求阙斋读书录》十卷、《求阙斋日记类钞》两卷、《年谱》十二卷

(14)、富兰克林自律的方式是做一个表格,然后把他要养成的好习惯以及要改掉的坏毛病都列在表格上,每天检查、做标记。这样一段时间下来,他就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从而有针对地去改进。

(15)、后辈诸儿须走路,不可坐轿骑马。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煮菜。

(16)、当然不是,他屡次赴京赶考不中,直到二十八岁才考中进士。

(17)、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18)、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19)、八曰保身。十月二十二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是当做养病。

(20)、什么样的标准算是勤呢?曾国藩认为,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

(1)、夜间是肌体休整的黄金时段。不违背身体规律,不熬夜消耗,早睡才能早起,才能带来良性循环。

(2)、道光十三年(1833年)考取秀才。道光十八年(1838年)会试中贡士,改名国藩;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后授翰林院庶吉士。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人,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3)、你的身边也有曾国藩一样的愣头青吗?如何与上级和同事打交道,你们都有什么经历和独特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说出你的看法。

(4)、曾国藩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即著名的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5)、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至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6)、所谓祸从口出,很多人都因此招致祸患。所以君子对此要时刻注意,这是修身处世重要的工夫。曾国藩认为自古以来容易惹祸上身的就只有两条:一是长傲,二是多言。不要乱说别人坏话就好,开开玩笑无伤大雅,幽默细胞可以培养。

(7)、新皇帝的欣赏和肯定,让曾国藩大受鼓舞,他又连着上了好几道奏折,全面深入地指出了大清面临的种种危机。关键的问题,一是财政紧张,二是军队战斗力不行。

(8)、整齐,状态端正,要保持一份仪式感。有敬畏心,切忌为人傲慢。没事时要聚拢精气神,有事时专心致志。

(9)、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易溺心丧志。

(10)、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今南京),赏加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毅勇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同治四年(1865年)任剿捻钦差大臣;翌年因无功而去职,回任两江总督。同治七年(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

(11)、仁爱的人往往给人带来快乐,人的诞生遵循着天地的道理,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同出一源。如果只知道满足自己的私心而不知道爱护他人,那么就违背了天地大道。

(12)、对照今天我们的生活,曾国藩的这十二调修身养性的“心身功课”要诀,时刻提醒我们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13)、每天早起,决不恋床。曾国藩说:“败人两字,非傲即惰”。自律养成,惰性克服,都是从习惯早起开始的。早起真的能做很多的事。

(14)、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15)、八股文、试帖诗皆非今日之急务,尽可不看不作。史鉴略熟,宜因而加功,看朱子《纲目》一遍为要。

(16)、然而,事实证明,曾国藩有点天真了。咸丰皇帝其实并没有雄才大略,实际上是个刚愎自用、做事有始无终的人。

(17)、曾国藩1840年到北京做官,进入翰林院,1852年离开北京。在十多年里,曾国藩在仕途上的升迁迅速,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创造了道光朝的纪录。

(18)、他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湘军统帅,一代大儒,更是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一生的偶像。他就是曾国藩。

(19)、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曾国藩之论可谓确实。太平天国14年,乱了中华半壁江山,异端邪说、残酷屠戮,有清以来大的国乱之殇。时至18世纪末,全球文明方兴未艾之际,中华民族却遭受如此惨遇,不能不说文明之颓,民族之祸以此为甚。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曾国藩家训十六字书法作品119句(曾国藩的十二条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