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有无互通”不是说要有形变无形,无形变有形缺一不可。更多的时候,是两种选其而且是“无形变有形”被运用得比较多。“爱”是无形的,虚空的,“行李”这种喻体是大家熟悉的,能想到能看到的,越是质朴的喻体,越能引起大众的共鸣。
2、(4)森林里长出许多果实,尤其是那些小蘑菇,真漂亮!
3、(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4、用比喻来对某事物的形、声、色等方面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5、借古抒怀是指借叙写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抒发愤懑,感慨自身的不幸遭遇。如李商隐《贾生》讽刺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寓含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6、跟“河流”一样的属性,“旅行”本身也是一个具有动态属性的喻体。所以,把静态的“记忆”比喻成动态的“旅行”。
7、例子(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8、《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0、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
11、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12、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13、他甚至为每一个物品,都写了一段故事。比如文中关于“洗衣机”的故事,你会很佩服作者对微观世界中的深度思考。
14、(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15、这也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哲理诗作。这是诗人游览庐山后所写的具有理趣的诗歌之一。诗人通过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诗说理,在言简意赅中,引人思索,耐人寻味。可以说,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借助了比喻手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比喻来形象地阐明人在观察事物时,观察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的结论迥异的哲理思想。
16、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拟人)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前面的是比喻、后面的是拟人)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像,黑忽忽的,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
17、俗话说“香车配美女”,所以说在汽车面前,“肩膀”这样接地气的词汇是不是显得有点偏“负面”了?
18、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把洞庭山水比喻成银盘青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把雪花比作梨花)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把自己高洁的情操,比作冰心)
19、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20、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二、写出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
1、用“旅行”这个喻体的,还有下厨房的一句文案。相比较“旅行”这种大空间变换的词来说,“料理”就是一个相对比较静态的词了。
2、照样子,学写排比句
3、(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4、因为你通过其他事物的参照,来看待事物本身,所以就有了比喻。但在文案创作中,不是所有运用了比喻的文案就是好文案。我搜遍了古今中外,比喻句用得好的文案也就这15句。
5、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通感)
6、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
7、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
8、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9、(3)中上下句喻词是“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不仅形象描绘出眼前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而且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4)的上下句如果补出喻词就是“山河破碎(如)风飘絮,身世浮沉(如)雨打萍。”意即“危在旦夕的国家恰如狂风中的柳絮,颠沛流离的自己真像无依无附的水上浮萍”。这两句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描写了凄凉景象,流露出一腔悲愤。
10、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顶真)
11、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12、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2019天津卷)(用典)
13、了解用典丰富诗词作品内涵(1)
14、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15、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庾信)“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愁”可以量;李清照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可以载;李后主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可以剪。以上均是将对物的感觉用来比喻心中对愁的感觉,从而将“愁”物化、具体化、形象化。也有以自然之物直接喻“愁”而将其形象化的,如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6、比喻句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三部分构成,这三个部分会因比喻形式上的差异而不同时出现。从形式上分,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和比兴等。
17、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先扬后抑)两种。欲扬先抑如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欲抑先扬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8、(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9、古诗词运用比喻方式分类
20、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具象的东西抽象化。有形化为无形,无形化为有形。
三、运用比喻手法的古诗句有哪些
1、想成为DavidOgilvy一样的
2、春深似海呆似木鸡繁花似锦归心似箭光阴似箭侯门似海何其相似乃尔好语似珠皎阳似火口似悬河流年似水貌似强大面似靴皮情深似海日长似岁如痴似醉如花似朵如花似锦如花似玉如花似月如饥似渴如胶似漆如狼似虎如龙似虎如鱼似水似曾相识似懂非懂三分似人,七分似鬼三分像人,七分似鬼似箭在弦似漆如胶似是而非似水流年似水如鱼似笑非笑似有如无似醉如痴文似其人疑似之间。
3、(6)用作者、产地等代替。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4、(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象征,是以具体事物或形象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话语形式。“这一术语较为确当的含义应该是,甲事物暗示了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也要求给以充分注意。”(1)
6、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互文,叠字)
7、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8、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
9、问: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10、即作品中的象征是用具体的形象或形象体系,来暗示性地意指这一形象或形象体系之外的事物或对象,它不仅表现自身所代表的事物的性质、意义,同时又能表现一种深远的思想感情或抽象意义。而在这一类抒情性作品的解读中,我们首先必须关注文本表层的形象解读,然后再由表层进入深层象征意蕴的体味与寻索。
11、这支小令的”少债”一词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4分)
12、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13、(3)借喻,用春日的阳光沐浴小草借喻母亲哺育孩子成长。
14、(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15、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16、思乡念亲厌倦漂泊痛苦忧伤孤独寂寞思念友人
17、在苏轼看来,人生在世犹如飞鸿,充满了不可知性,人生踪迹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然在一块雪地上留下了爪印。待鸿飞雪化后,一切又都不复存在了。然而,它毕竟飞过了,飞鸿踏雪的轻盈,不计何处的洒脱,惊鸿一瞥的浪漫,还有那翩然来兮的无悔,飘然归去的无迹,这就是苏轼理解的优美人生态度!
18、比喻手法常见的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明喻和暗喻(本体、喻词、喻体)常见的句式是“什么像什么”“什么是什么”。再就是,“本体”和“喻体”之间都有相似点,比如“白杨树”和“伟丈夫”相似点是“高大”,而“宣纸”和“老寿星”的相似点是“长寿”,而拟人手法都不具备上述特点,所以都是暗喻手法。
19、分析抒情手法题按照“指→析→点”三步法做答。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抒情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此步要用规范的语言格式表述,如分析借景抒情的表述格式是“借描写……景抒发……情”。第三步指出抒情手法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此步要准确使用思想情感术语。
20、但在文案创作中,除了找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联,还必须找到喻体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说这个喻体必须是消费者关心或者熟知的事物。
四、使用了比喻手法的诗句
1、(6)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中一只孤雁高飞;下句是听觉画面,千家万户响起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叠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个幽远凄清的意境。
2、例:(2020年新高考卷)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3、比喻是借它物来表现此物的一种抒情话语形式,它可以把抽象化为形象,从而将诗人理念化的哲理感悟或抽象化情感感悟形象化地传达出来。这样,比喻就成了化虚为实的一种重要的抒情手段。
4、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拟人,对偶)
5、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想,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6、(5)用结果代替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隐喻又称“暗喻”,它和明喻不同:明喻是用“象”、“似”、“如”、“同”等副词作为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联,而暗喻则无此关联词,虽打比方却不明说。
9、依据反问的主要特质,对照“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句中没的反向问的意思,所以不是反问。
10、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
11、如:①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②火山发出一声咆哮。①句是把人拟成潮水;②句可以看成是拟人,把火山拟成咆哮的人,也可以看成是拟物,把火山拟成咆哮的动物。
12、比如李商隐的《无题》中有一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就是双关的手法。
1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代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14、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15、译文: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16、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17、后,穆老师再为大家细分一下,如下:
18、再比如“波浪一边歌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之类,都是典型的拟人句。
19、(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20、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五、用比喻的手法的诗句
1、所以我觉得,比喻句对于文案的价值,不是真的可以在某些文案中直接用比喻句,而是比喻句其实是提供了一种从另外一些角度看待事物的方法,这个方法对发散创意和拓展思维,具有很好的方法论价值。
2、(诗词微塾)平仄、用韵及对仗
3、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4、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7、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
8、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9、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0、反复的构成分析。分析反复这一修辞的构成,除了简单找出重复使用的词语或句子之外,还要认真琢磨,看是否有意义上的重复强调。
1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凝。
1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13、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14、效果:(1)上下文联系严密;续接(正或反)或强化内容;(2)反复吟唱,强化语气;(3)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15、若您觉得有用,点个(在看)或分享(朋友圈)吧!
16、(古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的诗句)
17、(1)她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作比较
18、(6)产地代本体:“你怎么不把龙井沏上?”
19、而拟人手法是直接把事物当人来写,使事物具有了鲜明的人格化。再比如“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就运用了拟人手法,因为作者直接把白杨树当人来写了,具体写出了白杨树所具有的人的优秀品质。而“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一语,仅仅是表达了白杨树像伟丈夫这个意思,仅仅是把树比作了人,便戛然而止,缺乏鲜明的人格化特点,所以只能是比喻句。
20、译文: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六、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借喻与借代。两者确实难以区分,网上还有许贴子甚至文字一直在讨论“圆规愤愤地转身”(鲁迅《故乡》)中的“圆规”究竟是借代还是借喻的问题。我们不妨这样区分:(1)它们的构成基础不同:“借代”着重于事物间的相关性;“借喻”着重于事物间的相似性。“圆规”,是指杨二嫂“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注重的是相似性:长而瘦。杨二嫂肯定与圆规没有什么关联性。所以,当是借喻。(2)作用不同:借代重在“代”,代而不喻;借喻重在“喻”,喻中有代。(3)或者可以简而化之,我们记住:借喻加上比喻词,可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2、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抒发了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
3、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4、难以区分的比喻句——暗喻与借喻。能进入高考中的比喻,当不至于停留在“像……一样”的形式,肯定有一定的迷惑性,所以,暗喻与借喻,就成了比喻进入高考试题的不二法门。
5、(5)运用列锦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6、老穆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各种说法都有,其中争议大的就是比喻了。还有学生表示,他们老师也拿定不了,说“类比”比较稳妥一点。
7、5名校期末高三语文模拟评估卷
8、(诗词微塾)传统词曲中的格律
9、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10、在(波德莱尔)、(艾略特)等象征派大师们那里,象征成为一种用有声有色的鲜明物象来暗示心灵世界的诗学原则。这“有声有色的鲜明物象”即为象征本体,正是通过它暗示着心灵世界、传达着某种普遍性的情感意义。如(周敦颐)笔下的“莲”,茅盾笔下的“白杨”,柯罗连科的“火光”,(贾平凹)的“丑石”,以至于(波德莱尔)加在我们每个人背上的“怪兽”……
11、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
12、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13、(2)否定式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克服困难不是一种享受?
14、(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15、增强语势,说理更加严密透彻,抒情更加鲜明。
16、怀才不遇功业无成惆怅失意清高孤傲为官不快
17、设问的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18、“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起兴,就是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
19、作者先言“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然后才说“吾之陋室”,这是典型的起兴手法。
20、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2)具体代抽象:我们不要多费口舌了。句中的“口舌”这一具体的器官,代替语言。
2、(2)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3、说句心里话,这是一道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一道题,需要考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文学功底。
4、列锦修辞还可以与比喻、对偶、排比、借代等修辞综合运用,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因此,在赏鉴时需要仔细地去咀嚼品评。
5、这是青年时代的毛主席在自问自答,答案不用自己说出来。能启发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思想活动。其实答案不说出来比说出来好。他总不会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辈同学少年也。添上这一句,是多余的,也是败笔。诗歌的一点意味也就在这里。不把话说出来,让你揣测,或语意明了,不用回答。
6、(10)借喻,冰心在玉壶之中,比喻人坚守清廉正直品行。
7、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饱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
8、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9、这一段我看傻了,实在是太精彩了!!
10、对偶也叫对仗,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对偶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确;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
11、关于平水韵和中华新韵格律诗的四种标准格式和对、替、粘什么是近体诗?其格律有哪些?什么是古体诗?古体诗的句式和押韵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传统诗词历史(上)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传统诗词历史(中)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传统诗词历史(下)
12、(8)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1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乐;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写出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133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