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体现的情感【106句文案】

一、枫桥夜泊表达了什么感情

1、师:对,就是睡不着觉。为“无眠”找一个近义词。

2、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3、我想寒山寺也不例外,定有许多争议之处,只不过争议少一些罢了。

4、(大屏幕出示)枫桥夜泊(唐)张继

5、出示课件,在130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唐朝有一位叫张继的诗人(板书)他也失眠了,就在他失眠的那个晚上,他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竟然让他名垂千古,让一座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众多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古今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他的失眠还被后人誉为“不朽的失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首失眠之作《枫桥夜泊》(板题)

6、旅夜书怀近景: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远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枫桥夜泊:近景:江枫渔火对愁眠。远景:姑苏城外寒山寺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有这些相似之处:虚实相衬以景衬景以景衬情动静相衬。

7、生:我的心里很孤独,觉得很忧伤。

8、(这是因为他感觉特别的冷,寒气从四面八方袭来,他的心里也是像寒霜一样冷)

9、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张继也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10、孩子们,其实“愁眠”是人人会有的一种心情。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写愁眠的,尤其是写思乡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出示课件)——

11、师:想到张继,你会轻轻吟诵一首诗——

12、生:(齐读李白的诗句)

13、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14、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5、静:半夜三更,应该是人们酣睡的时刻,

1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7、张咪和毛宁本来是很要好的朋友,两人都是东北人,张咪是黑龙江人。毛宁出道时,张咪已经很有名气了,张咪帮助和引荐过毛宁,谁知道搞到后来两人反目成仇。

18、生:今天考试我有几道题不会做,晚上睡觉时,我还一直想着这几道题。

19、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20、(生齐读)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明)高启《泊枫桥》

二、枫桥夜泊体现的情感

1、生:(集体吟诵《枫桥夜泊》)

2、师:把手放下,请大家静静地读《枫桥夜泊》,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诗中的哪些地方哪些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请大家静读《枫桥夜泊》。

3、简介诗人,读通诗句。

4、师:听,六百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顾瑛的笔下悠悠回荡——

5、“枫桥夜泊”的“泊”是“停泊”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说?(夜晚,张继把船停泊在枫桥旁边。)那是一个古老的石桥,那是一个宁静的夜晚。来,咱们再读课题!

6、生:(随着音乐,低声齐读)夜半钟声到客船。

7、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8、yèbànzhōngshēngdàokèchuán

9、师:都是愁眠。是吗?来,把“愁眠”这个词语圈出来。(板书“愁眠”)

10、很早以前就喜欢听一首歌《涛声依旧》。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流行歌曲中的一首经典歌曲,由当时大陆当红歌手毛宁先生演唱而一举成名的作品。

11、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12、这句话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人夜晚住宿在枫桥的船上,夜深之时忽然听到远远的传来了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敲钟声。这首诗作于作者科场失利返乡途中,因此诗中自然而然流露出凄凉悲苦的情绪。偏也巧,诗境与寺名浑然一体,寒山秋夜孤舟,我到时怕是会闷死。寒山寺每年正月初一凌晨鸣钟一百零八响,因为佛法认为人生愁苦有一百零八种之多,故而鸣钟解忧。一百零八钟响,一百零八忧解,开始新的一年。这诚然是美好的祝愿,可惜张继秋季到此无缘聆听,他听到的是寒山寺每夜常例的“警世钟”,作者用这样两句作尾,应该是激励自己重燃生活的希望,使始终压抑郁结的诗境有了个还算昂扬的结尾。

13、师:但是,这个晚上,张继睡着了吗?

14、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空气极冷的形象语。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渔火:通常解释,“渔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

1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6、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次教学中,还有许多不尽满意的地方,如,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学生还是没有真正触摸到诗人那颗忧愁的心,与作者共鸣的目的,仍未达到预期效果……我一直在努力。

17、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18、通过吟咏,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9、师:所以两百多年前的诗人王士祯写到——

20、师:把手放下,我们这样死抠字眼,是读不好书的。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张继背井离乡、浪迹天涯。这个晚上,月落乌啼霜气满天,面对着江枫,面对着渔火,此时此刻张继却睡不着觉。睡不着觉,他希望谁能来陪伴他?

三、枫桥夜泊 表达的情感

1、这首诗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

2、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3、生:我觉得月色朦胧感觉像霜满天。

4、《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5、随着音乐,学生齐读全诗。

6、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和张继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你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和枫桥相隔百里、千里、甚至。孩子们,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7、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译文:在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结霜了,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心中只感寂寞。苏州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8、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停船苏州城外的枫桥。那是一个多么冷落凄清的夜晚呀!一弯残月刚刚落下西天,栖宿在树上的乌鸦就呱呱地啼叫起来。长夜难尽,霜华更浓,天地似乎都被严霜凝结了。寒气侵入船舱,辗转难眠的诗人更感到孤寒难忍。他扯了扯薄薄的被子,掉头看看舱外,透过茫茫夜气,看到了江岸边隐隐约约的枫树,渔船上闪闪点点的灯火。在这异乡客地,只有这江枫和渔火伴着他渡过寂寞而又漫长的秋夜!这时,不远的寒山寺传来了“嘡”、“嘡”、“嘡”的钟声。钟声回荡在寂静的夜空,显得特别清冷沉重,一声声、一下下,撞击着诗人的心,回响在读者的心头,经久不绝。

9、师: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

10、师:(擦去“乌啼”)那霜气满天看得见吗?

11、生:我感到诗人的烦闷和凄凉。

12、师:像星星一样闪烁,对不对?再思考一下。

13、师:其实还有比这更早的,早在六百多年前,元朝有位诗人,谁?

14、全诗声象并茂,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不愧为流传古今的名作。

15、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16、“江枫渔火对愁眠”面对江枫和渔火,忧愁难眠。“江枫”指江岸上的枫树,“渔火”指渔船上的灯火,“江枫树”和“渔火”,动静相衬,明暗相配,一江边,一江上,都与诗人相对,点出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直抒诗人在只有江枫和渔火为伴时的愁寂心情。

17、王老师选取陈小奇的《涛声依旧》,从“无眠”处展开,让学生理解“无眠”就是“失眠”,就是“不眠”,就是“难眠”,就是“未眠”,就是“愁眠”,感受“无眠”的滋味儿。由此引出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是钟声,在“对愁眠”的“对”字分析中同样体现了细节的因素,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意象的情感意蕴。

18、描写思乡之情的诗词歌赋很多,这首《枫桥夜泊》能够拔得头筹多亏了张继在写诗时有真情实感。张继是襄阳人,他坐船返回家乡,苏州是必经之路。他途经这里的时候忽然失眠,忍不住狂热思念家乡,于是就诞生了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年的著名作品。苏州不是张继的家,他返乡途中一路上能看见有家乡印记的景物太多太多,当这些景物在心中挥散不去的时候,写诗的灵感就迸发出来。

19、怪不得意境这么幽美,故事发生的背景也这么富有诗情画意。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也颇有点才子佳人的味道。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发生在苏州,发生在苏州阊门外的寒山寺枫桥古镇上。

20、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四、《枫桥夜泊》表达了什么感情?

1、生:为什么他们提到的钟声都是他们在晚上听到的钟声?

2、(诗文解释)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3、生:因为霜把月亮光反到了天上。

4、唐代诗人张继听到寒山寺的钟声定有所悟,才写下了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5、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6、毛宁和杨钰莹是新世纪唱片公司倾心打造出的一对金童玉女。两个合作很好的搭档,在后来由于其他的事件两人都淡出江湖。

7、学习语文,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学习古诗时朗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由读通读顺,到读出感情,再到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学生们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次充分朗读诗文,层层深入了解诗意,也体会了诗人的情感。尤其是多次配乐朗读,更好的引领学生融进《枫桥夜泊》这首诗所散发出来的愁苦孤寂的意境中去。

8、(大屏幕出示)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涛声依旧》

9、师:忧愁。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吗?

10、《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全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诗人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11、师:于是,从张继开始,从《枫桥夜泊》开始,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国诗人当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钟声!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中国诗人当中一代又一代悠悠回荡。

12、你失眠过吗?什么情况下失眠的?

13、生:(自由应答)看不清。

14、师:孩子们,愁眠是人人固有的情感,从古到今人人都有过愁眠所以,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尤其是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写愁眠,尤其是写思乡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

15、师:没错,是钟声,是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6、还是因为愁眠,苏轼苏东坡曾经这样质疑道——(齐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7、生:(随着音乐,学生再次齐读全诗)

18、屈荣芳丨我像谁,我是我

19、所以,他愁啊,他只好一个人静静地在船头轻轻地吟诵着这忧伤的诗句,来表达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师生合作读

20、因为愁眠,大诗人李白曾经这样吟唱道——(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五、《枫桥夜泊》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1、生:(自由应答)不会。

2、生:又一次我妈妈又出差一个月,当她走半个月的时候,我因为担心她而“愁眠”。

3、面对历史和现实,诗人无法选择,只是穷尽心力疲于应付。历史已经成为历史,现实也没办法改变。所以,此诗反映了作者凄凉悲苦、孤独无助的心情而已!

4、(凄凉、孤寂、愁绪、满怀。)

5、这个“泊”字还有一个读音,出示:再来读一个词“水泊梁山”,还可以组“血泊”“湖泊”

6、总之,是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典定了寒山寺在历史上的地位,严格圈定了寒山寺在中国苏州版图上的几何坐标。争议归争议,也缘于此,那些准备争抢寒山寺地名和寒山子他老人家人名的人只好知难而退,偃旗息鼓了。在这点上,张继功不可没。寒山寺僧众应该感谢张继,苏州人民应该感谢张继。

7、古代读书人,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知。苦读十年寒窗只是为了有朝一日榜上有名中状元,骑着高头大马插花游街,衣锦还乡。孟郊就在金榜题名后写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落榜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8、清朝王士曾写道:祯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9、师:因为愁眠,杜甫曾经这样写道——

10、感受诗的自然美和语言艺术美。

11、师: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12、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13、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4、师:“愁眠”就是失眠,就是无眠。那是因为忧愁而失眠,因为忧愁而无眠,因为忧愁而难以入眠。愁眠的人是谁?一起说。

15、生:(多数沉默,个别学生举手)

16、《夜雨寄北》表达诗人对妻子的思念,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17、师:(擦去“霜满天”)瑟瑟的江枫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中,看得清吗?

18、师生:(合作朗读完全诗)

19、生:(轻声齐读)夜半钟声到客船。(掌声)

20、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六、枫桥夜泊表达了什么感情

1、枫桥夜泊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

2、生:江边的枫树和闪烁的渔火。

3、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4、师: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

5、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6、承:张继独听寒山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枫桥夜泊体现的情感【106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