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偶的古诗一整首
1、在《红楼梦》中,香菱央求黛玉教她写诗,黛玉说: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2、Marco,花名“马可不是菠萝”,大学就读于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硕士从北京广播学院入学,又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嗯,看起来读了个假大学)。曾做过电视台娱乐节目主持人,现为文化干部。照波儿理解,他的平时工作就是看看电影首映礼,听听明星音乐会,以及参加个电影颁奖典礼,比如金鸡、金马、金鹿、金象、金鸭(就是戛纳)奖……(反正就是动物狂欢节呗)。2017年3月,在喜马拉雅平台开设“马可不是菠萝”频道,为小朋友们精讲“必背古诗80首”,目前粉丝8w+,点击量98万+。
3、这幅对联不仅上下句字数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而且它还是句中对,所以应归入对仗。
4、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5、答案:反问。更强烈地表达出离别的伤感之情。
6、——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0、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1、师:同学们见过白鹭没有?
12、《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这些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
13、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14、“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弄潮儿”,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1898—1948)还有一个“文学教育家”的身份也是彪炳史册的。“五四”时期他从北大毕业之初,从事中学(含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先后6年;1925年开始,服务清华大学中文系24年,直至1948年51岁去世。从“文学教育”的角度观察朱自清的古典文学研究成就,他对于古典诗歌的注释、评鉴,方式与风格值得仔细品味,进行总结。
15、(点评:这个导入设计精巧,花时很少,文化含量却很高。通过春天这个话题,引导学生说出描写春天的诸多成语,复习背诵了多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这对平时注重积累的学生是一种有效的鼓励。教师还很巧妙地渗透了“对仗”这一知识,能够引发学生对古诗词中常见的这一语言特点的关注。)
16、链接:正侧结合就是在描写时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陌上桑》,写罗敷的美丽,就是使用了正侧结合的方法。正侧结合的作用:(1)使形象更加鲜明丰满;(2)感情抒发更加充分;(3)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7、这首诗被誉为“诗宗”的南宋诗人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的《诚斋集》卷114称:东坡煎茶诗“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第二句七字而具有五意:水清,一也;深处取清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四也;东坡自汲,非遣卒奴,五也。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其状水清美,极矣,分江二字尤难下。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此倒语也,尤为诗家妙法。”
18、论及对仗之方法,不论选择何种对仗形式,皆必须注意如何构思,如何用字、措词、造句,诗意方能贯串。其词意方面,有取其相对者,如:“悲”对“喜”、“善”对“恶”、“新”对“旧”等,有取其相似者,如“天长”对“地久”、“父慈”对“子孝”等,有取其相关者,如“江风”对“海雾”、“狂风”对“骤雨”、“珊瑚”对“玳瑁”、“青草地”对“白云天”等。然词性方面,宜取其相同者方能成对。
19、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0、师:这幅图上蝴蝶在飞,黄莺在叫,你想到的诗句是——
二、写一首对偶的诗
1、古诗中的律诗讲究对偶,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律和七律;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颔联、颈联要求对仗。第一联(第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8句)称“尾联”(或结联)。
2、——杜甫《春望》
3、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4、第一句是‘起’:‘七日寒绯缀满枝’,不直接写樱花而写‘七日寒绯’,表明它是短命的花,‘缀满枝’意在指樱花争先恐后,粉墨登场,抢占枝头,这一名是起句,属于‘景起’,见景而发,平铺直叙
5、沈德潜《说诗晬话》云:“温李擅长,固在属对精工,然若工而无意,譬之剪彩为花,全无生韵,弗尚也。义山“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飞卿“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对句用逆挽法,诗中得此一联,便化板滞为跳脱”。
6、对偶修辞手法的古诗很多,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无名氏《画》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崔颢《黄鹤楼》含有拟人手法的古诗不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7、此种对法,乃是借同音字以为对仗。如借“杨”为“羊”,以对出句之“鸡”字,借“下”为“夏”,以对下句之“秋”,借“迁”为“千”,以对上句之“十”字,及借“子”为“紫”,借“洪”为“红”,而琢成对仗。明俞弁《逸老堂诗话》云:“《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朱子儋诗话》谓其论诗近于穿凿。余谓孟浩然有“庖厨具鸡黍,稚子摘杨梅”;以“鸡”对“杨”。老杜亦有“枸杞因吾有,鸡栖奈尔何?”以“枸”对“鸡”。韩退之云“眼昏长讶双鱼影,耳热何辞数爵频”;以“鱼”对“爵”。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有此格,何谓穿凿哉?”
8、师:好,我觉得还不错,观察仔细。
9、朱自清注解古诗,继承李善注的传统,重视首先将相关材料汇集在一起。比如《古诗十九首释》第一首《行行重行行》讲解部分:“本文先抄原诗。诗句下附列数字,李善注便依次抄在诗后;偶有不是李善的注,都在下面记明出处,或加一‘补’字。注后是说明;这儿兼采各家,去取以切合原诗与否为准。”他把李善注在前面标好,然后把其他相关走李善“释事”路子的注释补在底下,后由注释者将诗歌文本首尾彻底串通理解。
10、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11、两首题材类似、同为七律的作品,前一首唐刘长卿《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后一首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因小见大,典型地反映出唐诗、宋诗基本呈现方式与风格的差异。唐诗主情,为传统《风》诗之遗裔;宋诗主说理,表现出“以文为诗”即散文化的倾向。
12、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它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13、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先闻
14、这里给大家顺便说下,对偶和对仗是两个概念。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它们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
15、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婉约之美,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16、《寒夜》是南宋诗人杜耒(lěi)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友情诗。诗的前两句写客人寒夜来访,主人点火烧茶,招待客人;后两句又写到窗外刚刚绽放的梅花,使得今晚的窗前月别有一番韵味,显得和平常不一样。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无雕琢之笔,表现的意境清新、隽永,让人回味无穷。
17、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18、木兰对着窗户,其中也已包含了面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这也是古文的变幻高深之处。
19、链接: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古诗鉴赏,主要是拟人。如杨《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20、师:发现没有,第三行对仗得很工整。我们再来看看第一行,“西塞山前白鹭”在干什么呢?
三、对偶古诗大全
1、以上为绝句与律诗之对偶型态,与属对方法,至于排律之对偶,则除首联与末联不对外,中间不论句数多寡,皆须用对。此为近体诗运用对偶之准则,至于古体诗,则对与不对,固无一定之限制,纵有对句,亦极其自由。可毋庸赘述。以下再摘录数则前人有关琢对之诗论,以供读者参考。
2、师:你觉得我写错了,是吧?
3、师:古诗词就是这样,正因为有了人,才让它显得更有生机,变得更有趣。但是,今天的这首词却很特别,好像没有人呀。你们觉得有没有人?
4、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
7、答案:此句,是这首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
8、这一句如果用白话来说,可以表达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者悲伤。对采用互文修辞的句子、意义的理解,同样适合上述原则。
9、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1)(其二)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也会有怨恨的情绪。
1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2、人去堂空朝雨暮云难见影,琴调弦绝高山流水少知音。
13、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14、《野望》王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15、读者可以看到此诗前两句是一对对仗十分工整的对偶句,“坐酌”与“看煎”的对偶,“泠泠”与“瑟瑟”的对偶,可见作者在选词上颇为用心,给人一个生动具体的意象,描述的是煮茶的情景。后两句是作者的抒情,是通过抒发对茶的情感来表达自己对知心人的渴望,强烈的感情中带着丝丝的哀伤,从而体现作者对远方知己的极度想念。
16、朱自清曾经策划编纂名为“诗话人系”的资料书,他对于中国传统“诗话”类著作相当熟悉,从中吸取文学评鉴的资源,但是,同时,不为所限,坚守诗歌欣赏要建立在透彻分析之上的立场,坚持越深入分析,越能揭示文学的奥秘,标志他的古诗注释学具有鲜明的“现代”学术特色,超越了传统的诗话、评点之学。
17、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8、壮士将军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
19、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很多古诗词中都会有人出现,比如说这两首。(出示《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生自由读诗)自己读一读,你会发现其中的人物。
20、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四、对偶的诗句及赏析
1、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
3、为何不是全部?只因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卒章显志三种手法特殊,只能另行解说。
4、——林逋《山园小梅》
5、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
6、师:谁来读这首词的第二行?
7、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许浑: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
8、链接:伏笔是前文为后文埋下的线索或对后文所作的提示、暗示。也就是说,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有意的穿插些情节,如果单看此处内容的话,并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可是却能在后文中找到答案。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伏笔,一般说来,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所谓埋下伏笔,即指这一点。因而,伏笔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9、师:后,王老师推荐大家去读一读《唐诗宋词》,也可以去读一读其他几首《渔歌子》,默写这一首张志和的《渔歌子》。
10、答案:先扬后抑。上片极力渲染相聚之欢乐,下片转向抒发离别之伤感。
1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师:第一首诗,你发现里面的人物是——
13、4)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船。
14、下面由我们二位给大家爆内幕哈,咳咳,是报幕!
15、答案:借代。用“帆”借代船只。
16、师:王老师读“戏蝶”,你对的是——
17、诗中对仗以实字居多,故称为“实字对”。
18、七日寒绯缀满枝,轻匀粉色任参差;
19、师:真不错,读音很正确。还有谁想试一试?
20、师:我读“青”,你对——
五、古诗中的对偶诗句
1、师:真好!谁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2、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杜甫:暮归)
3、师:三月的桃花水,美不美?
4、此种对法亦称“句中自对”,如首例句中之“风雨”自对,“管弦”自对,而“风雨”又与“管弦”成对,“黄叶”与“青楼”亦各自成对。沈德潜《说诗晬话》云:“对仗固须工整,而亦有一联中本句自为对偶者,五言如王摩诘:“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七言如杜必简:“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杜子美“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之类,方板中求活,时或用之”。又洪迈《容斋续笔》云:“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蕙烝兰藉,桂酒椒浆;桂棹兰枻,斲冰积雪”。自齐粱以来,江文通庾子山诸人亦如此”。《升庵诗话》亦云:“王维诗“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严维诗“木奴花映桐庐县,青雀舟随白鹭涛”,皆谓之当句对”。
5、还有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可以是贬低,也可以是褒奖。这要根据内容来定。
6、这个真没有!咱是有节操的,多也就拍下大腿而已!但俺料的很足!
7、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裴司士见寻。厨一作庖)
8、掌故逸事:"据说,贾岛还有一个铁杆粉丝,浇筑了一尊贾岛的塑像,别人念佛,阿弥陀佛!他不,他在贾岛像前念贾岛的名字。"
9、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10、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玩,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11、比金子还贵呵,三月桃花水!
12、整诗中,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看到了日落、茂盛的草木、湿烟、纤月、房屋、灯光,寺庙和樵夫;听到了钟声和歌声。这就是写实和浪漫、动与静巧妙结合的佳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4、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1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6、这是一首思妇闺怨的作品,闺中少妇在春季思念离家远行不归的游子(她的丈夫)。对于诗中所谓“倡家女”“荡子妇”,注释者引《说文》“倡,乐也”《列子》“有人去乡土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世谓之为狂荡之人也”,指出“倡”为歌舞女,与后世“娼妓”无关,“荡子”即游子。祛除了由字面意思变迁可能引起的误解。
17、《花木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8、师:这是你们写的版本。你们想不想看看他哥哥写的版本?
19、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20、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六、对偶的古诗一整首
1、正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同相近或相补相衬.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反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关相连(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他把莺啼的啼转为啼哭,由啼哭引出眼泪,联到沾湿高的花。通过曲喻来表现悲苦的心情,把作者的悲哀写到莺身上,这又是一种比喻的手法。
3、师:少了一个字,增加了标点符号。王老师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学的这个不叫诗,叫词。谁知道什么叫词?有没有读过词?
4、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6、——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7、朱自清对于中学国文教学的热情,还有多方面体现。1938年,他在西南联大开设过“中学国文教学法”课程;1940年,他与浦江清等人创办以促进国文教学以及补充青年学子自修的材料为宗旨的《国文月刊》,并积极撰稿。191941年之际,他利用一年休假居住成都之便,受邀与挚友叶圣陶合编收入“国文教学丛刊”的《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二书。他生涯末年的191948年,又接受开明书店的邀约,与叶圣陶、吕叔湘合编《开明新编高级国文读本》《开明文言读本》并已经开展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写一首对偶的诗【107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