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句
1、梅花,是那样平凡,却深受我喜爱。
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3、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
4、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6、约读书房面向全国开放合作
7、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难忘怀。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
8、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10、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
11、秋天是易思念家乡,客居异乡的叶绍翁,在这静夜里见到秋风时,自然也想家了。
12、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定义及区别(综合)
13、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14、示例我在我未来的房子周围栽上许多竹子,我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正直、虚心、高洁的人。我在书房里摆上几盆青松的盆景,以表达我要像青松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永不言弃!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15、第二步:体会所咏物的精神品格
16、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
17、这首词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8、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五》
19、秋风萧瑟之时,曹操抒发心中壮志,渴望建功立业。
20、分享正能力,传道授业解惑。转发有单独资源奉送。
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诗句
1、借物喻人的诗:梅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2、唐—李贺《马诗》明—于谦《石灰吟》
3、太原郝老师语文QQ:54936940
4、①乡居年代,我曾在蚕房里住过两年,我洞悉蚕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每一个隐秘的细节。由黑珍珠一般的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茧中的蛹,后羽化①成蛾,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5、蜡烛太平常,太普通。她并不珍贵。在点灯普及时代,蜡烛跟电灯一比,简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所以人们根本就不把她放在眼里。认为她一无是处,一文不值,蜡烛被丢在一边,有的被小屁孩掰成两段,有的被大人踩得支离破碎,有的只用了一点点就被丢到垃圾桶里。她遭到了人们的忽视,可她却没有一丝怨言!
6、竹子的叶子是墨绿墨绿的,叶子表面有些小毛,中间有一条笔直的叶脉。叶子宽大约1厘米,长大约4厘米。竹叶能组成许多形状,有的像“小”字,有的像“个”字,有的像小鱼,有的像燕子……一般的竹子一年才开一次花。花很小,是白色的。还有“死而不倒,倒而不枯,枯而不烂”的说法。竹竿大都是直的,中间是空的,每隔一段都有一圈凸起来的东西。只要你仔细闻它的那股淡淡的清香,立刻会神采飞扬,精神抖擞。
7、⑪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
8、晚上,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停电了!家里顿时陷入一片黑暗。这时,爷爷拿出蜡烛,用打火机点亮它,客厅一下亮堂起来。
9、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10、简而言之,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托物言志则指诗人通过所描写的物象来表明心迹或抒发对人生的感悟。具体来说,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具体的物品,而托物言志的“物”往往是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写景≠咏物。
11、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12、又,下面具体对比两首古典诗词:
13、为了一次短暂的开放,梅花不惜付出所有,享受人们绽放笑容的美好时光,即使付出所有,它们也决不无所作为。而张海迪、霍金、保尔·柯擦金他们身上这种在艰难的环境中拼搏的勇气,不正是梅花精神的美好诠释吗?我要向梅花学习,一定要珍惜生命,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4、有一次,我看见解放军们顶着烈日在训练。有的在长跑,有的在跳火圈,有的在练射击,还有的在负重跑……我大惑不解:为什么我在烈日下待一会就会累,而他们却能坚持呢?原来,他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他们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所以,才能坚持下去。
15、(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
16、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17、市实验学校507班李尚白
18、电子课本、知识点、同步练习
19、我们大家都走过马路,马路是由那些毫不起眼的铺路石铺成的,它们忍受着汽车碾过的疼痛,忍受着人们踩踏的挤压。我们走在它们身上,感叹着城市的繁荣。正是它们的付出,才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它们就像默默无闻的建设者,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挥洒汗水,不怕吃苦,乐于奉献。它们又像环卫阿姨们,起早摸黑,为得是我们的干净环境。我觉得,像铺路石一样无私奉献的人,都是英雄。
20、译文:厚厚的积雪压在青翠的松树身上,青松却依然直立挺拔。要想了解松树有着怎么样的高洁品质,等到雪化了你就知道了!
三、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古诗
1、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2、(答案)托物言志。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或来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
3、她让我想起了我们敬爱的老师,他们把毕生精力全部付出在了教育上,他们就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着自我,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教书育人当中。他们每天勤勤恳恳默默耕耘,只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嗓子都喊哑了,但他们愿意,愿意不顾一切地对学生好。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光和热为学生们照亮前进的方向。
4、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就要做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对别人有用的人。
5、虽然被泥土掩埋不能发挥作用,但其赫赫剑气形成的不凡光焰仍然夜夜照亮了夜空。
6、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7、本诗写的都是孤雁,但我们知道,古人写物,常常言在此而意在彼,就像上文写的“山泉”一样。作者描写的孤雁形象,孤单、失群、漂泊和想念同类;但它又明显不同于“无意绪”的野鸦,虽然失群但仍奋力追赶,毫不放弃。联系杜甫身世,可见写孤雁其实就是写他自己。所以本题答案为:采用了象征的手法,用孤雁来象征自己,表达了对自己颠沛流离的伤感、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虽处于困境之中仍勉力追求的思想感情。
8、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9、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10、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注释及背景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托物言志诗的一般特点,知道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受到高尚情操与人格的感染。
11、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
12、不是,这首诗主要讲的是对中国的发展充满希望,和对古代中国伟人的赞美,并不涉及到托物言志,,,?????????????希望能帮到你!!
13、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
14、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我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15、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1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7、当停电时,当人们需要用到她时,她就像勇敢的士兵一样挺身而出,她把自己点亮,温暖与照亮人间,温暖与照亮他人。她用生命拼搏,直到生命结束才肯停止自己的工作。她在痛苦里挣扎,为他人创造光明,在奉献中充分地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后,她渐渐消逝,默默地乘鹤西去,她为人们奉献出她生命中后的明亮的光和热,但她的奉献精神却在烈火中获得了永生。
18、牛是一种很常见的动物,用处却很大;它付出了许多,所需却很少。
19、物人比照,读出志向
20、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四、托物言志和借物喻人的古诗
1、预设二:学生找“廉洁奉公”的依据时,教师相机拓展:中国古代读书人有一句名言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于谦在《咏煤炭》里深情地写道说: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劳出山林。是的,一生天下为公,一生两袖清风,这更是一种人格一种清白!
2、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3、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4、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5、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语文君在上文也提及,对于同一种景物的描写侧重点相同,表达的情感也可不同,也即不同作者借同一“物”可以寄托不同的“志”。由此观之,“托物言志”要以特定的视角对事物进行描摹,从而将自己纷繁复杂且独特的感受或思考寄托于物。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7、入境书写,写出高峰体验。一首诗,一个词,就是一辈子。他就是于谦。师生一起工工整整地书写这个不朽的名字。
8、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9、市实验学校507班江东乘
10、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1、相较之下,笔下的梅花俨然成了铮铮铁骨的战士,即“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美丽昂扬的梅花,尽显革命家的慷慨气度。由于作者心志不尽相同,因而其笔下的梅花也呈现出迥异的风貌,但二者都选取了“梅花”作为表达自我情志的载体,托“梅”言志,使得词句内容更具感染力。
12、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3、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14、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15、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16、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7、(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18、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19、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20、在这种只有十多度的天气下,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袄,而梅花只有一层薄薄的花瓣,苦寒中坚贞不屈地生长,而且居然开得如此鲜艳夺目,清香扑鼻。这是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呀!梅花这种独立苦寒的精神,难道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五、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诗
1、梅花总是像害羞的小姑娘,在寒风里轻轻摇曳自己白里透红的小脸蛋,轻轻摆弄自己粉色或红色的连衣裙。有时,风一吹,它伴奏着枝丫“沙沙”的声音,飞向天空,旋转着迷人的舞姿,终落在白色的雪地上,展现一生后的辉煌。
2、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5、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6、剑工自己也得意非凡地惊叹,锃亮得如雪如霜寒芒四闪。
7、⑥所以破茧成蝶,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能够破茧成蝶,就会重获生命的欢愉和快慰。
8、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9、来源网络,仅作分享,侵删
10、首先,();然后,();接着,();后,()。
11、秋风来了,苏轼失眠了,远离家乡,远离朝廷,不知何日才能回去,这让苏轼忧愁不已。
12、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全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13、出自魏晋诗人刘桢的《赠从弟·其二》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诗句【93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