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雪》白居易
1、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
2、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3、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
4、原文:《草》(作者)白居易(朝代)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翻译: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5、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译文: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7、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8、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9、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0、译文: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11、愿景:让每一个孩子爱上古诗文;
12、池上今宵风月凉,闲教少乐理霓裳。
13、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14、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
15、如果感到文章不错,请给作者打赏
16、夜雪(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17、春雪(作者)韩愈(朝代)唐
18、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所作。当时45岁的白居易被贬官到江州,也就是现在江西九江。心中郁闷、孤独,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白居易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把写景和自己的内心感受一起写出来,可谓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19、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20、贬官江州给诗人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贬谪江州更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了。
二、古诗《雪》白居易视频朗诵
1、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2、《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转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表明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传达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独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4、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描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5、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而且雪水中有一种氮化物,它有肥料的作用,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这对农作物是个大餐。“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说的就是今年下大雪,来年大丰收!
6、《夜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写“夜雪”,透露出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诗人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给人一种新颖别致,清新淡雅,别具韵味的感觉。
7、《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8、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9、2022年诗社公益:为每一首诗配PPT,打造父母喜欢的古诗词PPT课件,欢迎更多的父母给我们提出改进建议和献计献策,以便更好地优化这首诗。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1、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2、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13、实在惊讶今夜的寒冷,被子枕头竟然冰凉,又见窗外一片通明。夜深了,知道这是外边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时听到厚厚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
14、原文: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6、本来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法捕捉到。白居易不愧是大家,他另辟蹊径,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一读这首诗,它简直毫不起眼。
17、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18、分首今何处,君南我在北。
19、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0、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三、古诗《雪》白居易内容
1、池上·小娃撑小艇作者: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管怎样隐藏,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2、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5、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6、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7、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8、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9、雪的诗句古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船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10、触觉:第一句,从诗人感觉到天气变寒来突出雪之冷。
11、府池东北旧亭台,久别长思醉一回。
12、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13、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
14、来时像春梦一样能有多少时间?去时又好似朝云散尽没有觅处。
15、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清·黄景仁《别老母》
16、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7、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18、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
19、白居易的《夜雪》作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诗人当时45岁,官职是江州司马。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夜雪》。
20、中心一以合,外事纷无极。
四、白居易的雪
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
3、这首诗翻译过来就是:实在惊讶今夜的寒冷,被子枕头竟然是冰凉,又见窗外一片明亮。夜深了,知道这是外边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时听到厚厚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
4、译文:旷野云雾茫茫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
5、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6、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
7、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8、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
9、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10、日晚独归路,春深多思人。
1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2、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13、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
14、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15、视觉:第二句,深夜之中,原本应该伸手不见五指,却“复见窗户明”,所以由此展现出雪的洁白和晶莹,可以照亮黑夜。
16、译文:到了新年都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二月初时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17、集仙殿里新词到,便播笙歌作乐章。
18、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19、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刘长卿(朝代)唐
20、时时还有客,终不当君来。
五、白居易关于雪的诗
1、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2、遇客多言爱山水,逢僧尽道厌嚣尘。
3、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4、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写“夜雪”,透露出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诗人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给人一种新颖别致,清新淡雅,别具韵味的感觉。
5、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6、从触觉、视觉、听觉来描写夜雪的。
7、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8、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古诗《雪》白居易视频朗诵【88句文案】